考点03 生态系统-备战2018年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03 生态系统-备战2018年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

资源简介

考点03 生态系统
中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一、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组成
成分及作用
非生物部分
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生物部分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
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依据食性将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指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3)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
(4)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特点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5)生物富集:有毒物质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也叫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
二、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
考向一 什么是生物系统
1.下列各选项中,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梵净山上所有的树木
B.赤水河中所有的鱼儿
C.一个沙滩上的阳光、沙子、空气等无机环境
D.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2.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V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这些小微水体属于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C
考向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故选C。学#网

4.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机环境
【答案】C
考向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
5.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据此可写出的一条食物链是
A.虾→小鱼→大鱼
B.水→虾→小鱼→大鱼
C.微小水生植物→虾→小鱼→大鱼
D.泥巴→虾→小鱼→大鱼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食物链的起点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故选C。

6.如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据此食物链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⑤→①→②→③
D.④→③→②→①
【答案】A
考向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如图所示,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此时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的数量变化是
A.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D.丙和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由图可知: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在该食物链中,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甲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减少,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数量因甲的减少而增加。故选D。学#网
8.在某一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答案】B
考向五 生物圈
9.我国的技飞速发展,使人类活动能上天入地,下列不在生物圈范围内的是
A.大气圈的底部
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
D.岩石圈的底部
【参考答案】D
10.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环境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是整个地球。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2.下列对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中有一条食物链:蝉→螳螂→黄雀→蛇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当环境受到污染时,蛇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少
3.“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的观点可以理解为
A.虎的危害性大,多了容易被人发现而遭到射杀
B.虎性情孤独凶猛,不喜欢群居,驱逐了其他个体
C.能量流到高营养级的生物时很少,难以维持太多的个体
D.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相互捕食所致
4.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5.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是
A.水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B.鲨鱼生活在海洋中
C.鸟类的迁徙跨越多个生态系统
D.河流的污染会影响海洋生物
6.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7.如图表示一个受到重金属汞污染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B.鸟和青蛙之间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C.该图可以用来表示食物网
D.体内积累汞最少的是水稻
8.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狐、蛇、鹰。
(2)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该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鹰,兔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____并逐渐恢复相对稳定。
9.(2017·宿迁)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能量沿着食物链(网)循环流动
C.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10.(2017·广东)如图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③④是消费者 
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
11.(2017·昆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甲~丁四项事实中,支持这一观点的共有
甲:20世纪70年代,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检测到DDT
乙: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
丙: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
丁: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越冬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1.【答案】C
【解析】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图中丁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丁体内DDT含量最高,A错误;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B错误;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甲数量最多,处在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丙、乙、丁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是消费者,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甲属于生产者、乙、丙、丁属于消费者,还缺乏分解者,D错误。
2.【答案】A 
3.【答案】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故选C。
4.【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c、b。因此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c→b,若b灭绝,c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迅速增加,随着c的增加,a的数量又减少,所以导致c因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C正确。故选C。
5.【答案】B 
【解析】ACD都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故不符合题意;鲨鱼生活在海洋中,无法证明生物圈是一个整体,B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因此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选C。
7.【答案】D 
【解析】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鸟和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没有捕食关系;图中有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该图不可以用来表示食物网;水稻是第一营养级,因此体内积累汞最少的是水稻。故选D。
8.【答案】(1)草 兔 鼠
(2)吃 被吃 5 草→鼠→蛇→鹰
(3)先增加,然后减少
【解析】(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一般属于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兔、鼠、狐、蛇、鹰。生产者被消费者吃,消费者吃生产者,因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构成了食物链,所以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直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图中食物链有:草→鼠→蛇→鹰,草→鼠→鹰,草→鼠→狐,草→兔→狐,草→兔→鹰,共5条。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生态系统就达到了生态平衡。假如人们大量捕杀该草原中的鹰,兔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当兔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后,会由于兔的数量巨多,导致食物草不足,而被饿死。因此兔子的数量将会先上升后下降。
9.【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中生物体能量的需要,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故选D。
10.【答案】C
11.【答案】C 
【解析】甲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乙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说明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丙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便于蒲公英的繁殖,不符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观点;丁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越冬,说明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