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9张PPT。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第一课 北方地区学习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3、怎么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4、了解黄土高原独具特色的文化、民俗。一、看图寻位置1、根据P39 图6-10,结合三幅地图说说黄土高原在我国的位置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从四大地理分区看,位于 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 级阶梯;从季风区看,位于 区。 二、看图说范围1.根据图6-11,说说黄土高原的范围太行山脉乌鞘岭长城秦岭甘、宁、陕、晋、内蒙古2.指图说说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图6-11 黄土高原的地形黄土高原东起___ __,西到___ __,北抵___ __,南连__ __,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黄土剖面补充资料三、解析自然环境1、为什么黄土高原早期农业 十分发达?(阅读P39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问题)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顶部地势平缓,略有起伏引黄河水灌溉土质疏松,便于开垦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思考:昔日的农业发达区为什么会变成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结合教材P39-40、图册P29从植被、土质、气候、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三、解析自然环境植被稀少植被土质气候人类活动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水土易流失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容易被雨水冲刷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过度放牧、开垦、采矿等活动——使地表更加疏松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水土易流失土质:土质疏松—容易被雨水冲刷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水土流失的原因人类过度放牧等—使地表更疏松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农作物产量下降耕地面积减少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水土流失?四、看图究危害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 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若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1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补充资料.面对如此破碎的土地..我们该如何帮助它减少伤口呢?1、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2、修筑水平梯田、修建水库、土坝---------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五、看图想对策黄土高原绿了六、黄土孕育的文化结合P40-41资料,分析黄土文化的特色以及它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究窑洞冬暖夏凉,隔音、隔热、保暖;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塌陷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劳作时抒发情感腰鼓(安塞腰鼓)气势磅礴黄土地,民众朴素豪放的性格高嗓的民歌黄土高原无边无垠,四周孤寂,人们渴望与外界交流白羊肚巾黄土高原风沙大,白羊肚巾可防风沙面食黄土高原上主要农作物黄土中“挖出”的房屋靠崖式下沉式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挖洞,形成一个四合院。 窑洞是适应黄土高原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传统民居——窑洞 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它是人们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黄土文化——信天游黄土文化——腰鼓安塞腰鼓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土文化——白羊肚巾黄土文化——饮食 这里的人们以面食为主,一天到晚三顿饭,天天离不开面食,其中以面条和馒头为主,陕西的面条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其形状如同腰间所系的裤带 。锅盔也是陕西的面食。陕北唢呐皮影戏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受自然环境影响,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综合上述内容,总结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课堂小结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世界上……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环境气候土质人类活动过度开发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景观民居(窑洞)(信天游、安塞腰鼓)文化植被1、黄土高原东起______,西至_______ ,南至 _______,北至 ________。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当堂检测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________最为严重的地区。黄土覆盖面积水土流失3、黄土高原独特的民居是 ( )A、四合院 B、窑洞 C、 骑楼 D、竹楼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种草 B、陡坡地建梯田 C、全部发展耕作业 D、全部发展畜牧业5、介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山脉是( )A、秦岭 B、太行山 C、巫山 D、大兴安岭B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