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2 细胞的生命历程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单选题1.(【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 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C. 该时期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D.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答案】C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也暂时加倍,但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D错误。2.(【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和③B. 一般情况下,将要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细胞②C. 细胞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NA 数量之比为 1∶2∶2D. 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答案】D【解析】图中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和③,故A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所以一般情况下,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细胞②,故B正确;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2:2,故C正确;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如精巢,精原细胞的增殖是有丝分裂,形成精子通过减数分裂,故D错误。3.(【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某研究者对兔子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A. 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B. 只有甲称为初级精母细胞C.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一定相同D. 若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该时期【答案】D胞,D正确。4.(【全国百强校】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生物学实验中显微镜是常用的仪器设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观察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只用低倍镜观察B.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直接用髙倍镜观察C.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和脂肪的检测实验都必须使用显微镜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先需要低倍镜找到长方形的分生区细胞【答案】A【解析】观察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只用低倍镜观察,便可看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A正确;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对于制成的临时装片的观察,需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髙倍镜观察,B错误;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必须使用显微镜,但脂肪的检测可以不使用显微镜,而是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C错误;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先需要用低倍镜找到正方形的分生区细胞,D错误。5.(【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细胞学的角度分析,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A. 细胞核体积缩小 B. 细胞内水分减少C. 酶的活性降低 D. 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答案】A6.(【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将源自同品系小鼠的癌细胞和正常成纤维细胞融合,所获杂种细胞的后代只要保留成纤维细胞的某些染色体就可表现为正常表型,但若这些染色体丢失则会重新恶变为癌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成纤维细胞的某些染色体上有抑制细胞癌变的基因B. 利用灭活病毒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C. 杂种细胞重新恶变后将失去接触抑制现象D.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会抑制细胞的癌变【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杂种细胞的后代只要保留成纤维细胞的某些染色体就可表现为正常表型,但若这些染色体丢失则会重新恶变为癌细胞,可见杂种细胞的后代保留的成纤维细胞的某些染色体上有抑制细胞恶性增殖的基因,A正确;灭活病毒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B正确;杂种细胞重新恶变后,容易扩散和转移,失去接触抑制现象,C正确;杂种细胞的后代只要保留成纤维细胞的某些染色体就可表现为正常表型,但若这些染色体丢失则会重新恶变为癌细胞,可见抑制细胞恶性增殖的基因在成纤维细胞的某些染色体上,而不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会抑制细胞的癌变,D错误.7.(【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后的植物细胞,其物质交换速率减小B. 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C. 种子和花粉发育成植株都能体现全能性D. 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答案】A【解析】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后的植物细胞生长快,相对表面积减小,其物质运输效率减小,A正确;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如呼吸酶基因均表达,B错误;种子是细胞分裂分化发育成的器官,其发育成完整植株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而花粉是单个细胞,其发育成植株能体现全能性,C错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错误。8.(【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既能使细胞数目增加,也能使细胞种类増加B. 发生分化的细胞遗传信息一定没变C. 细胞分化后,细胞表面结构以及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会改变D. 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全面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答案】C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D错误。【点睛】关于“细胞分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9.(【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在细胞中能有效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当阿糖胞苷进入癌症患者体内后,机体短期内可能发生的明显变化是A. 神经递质的合成减少,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B. 淋巴细胞的生成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C. 糖蛋白的合成增加,癌细胞的转移速度变慢D. 促进抑癌基因表达,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分析,阿糖胞苷与细胞增殖有关,与神经递质的合成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阿糖胞苷能有效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DNA不能复制,所以机体短期内可能会造成淋巴细胞的生成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B正确;阿糖胞苷能有效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表明其与DNA 的复制有关,与糖蛋白的合成免疫直接关系,C错误;机体短期内癌细胞的增殖受抑制,细胞周期变长,D错误。【考点定位】恶性肿瘤的防治【名师点睛】细胞癌变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能够正常完成细胞分化.但是,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因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正常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发现并及时清除癌变的细胞。10.(【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 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D. 细胞坏死是有害基因选择性表达造成的【答案】D被中断而死亡,与细胞内基因的选择表达与否无关,D错误。11.(【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从某人体内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的核基因相同而RNA不同B. 正常细胞可以凋亡,发生癌变的细胞不会凋亡C. 细胞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D. 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分化、衰老、癌变的过程对个体发育都是有利的【答案】C【解析】人体内癌细胞中遗传物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变化,而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都没有变化,所以A错误;癌变的细胞内与凋亡的基因并没有突变,所以发生癌变的细胞也会凋亡,B错误;细胞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C正确;细胞癌变对个体发育是不利的,D错误。12.(【全国百强校】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0月调研生物试题)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 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 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有利于RNA的合成D. 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相同类型的致癌因子【答案】D【解析】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加,A错误;细胞衰老表现为大多数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不有利于解旋,所以不利于RNA的合成,C错误;石棉和黄曲霉毒素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D正确。13.(【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 甲过程代表有丝分裂,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B. 丙过程的发生是由于致癌因子使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C. 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与戊过程有区别D. 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辛过程体现了细胞全能性【答案】A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正常基因,B项错误;丁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可以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戊(细胞坏死)是不正常的生命现象,是细胞受到种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细胞代谢紊乱的死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本质区别,C项错误;己(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辛(细胞分化)过程是由组织、器官或系统发育成个体,不是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项错误。【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记住细胞分化的实质和意义、细胞衰老的特点、细胞凋亡的实质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能够说出细胞癌变的致病机理。14.(【全国百强校】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T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出生后在周岁时含量降低至接近成人水平。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AFP也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显著增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推测当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增加B. 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进行表达C. 胚胎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运输D. 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答案】C15.(【全国百强校】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学验班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B. 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积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C. 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抑癌基因的严格调控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但是只有减数分裂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皮肤上的“老年斑”是色素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的结果,A项错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积累可导致癌症,发生在体细胞的癌症不能遗传,B项错误;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所以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严格调控,C项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但是只有减数分裂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D项正确。16.(【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儿子,且儿子的性染色体比别的男孩多一条,为XXY。下列关于病因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 问题在于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细胞中XY染色体没有分开,进入同—个子细胞B. 问题在于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XY染色体没有分开,进入同—个子细胞C. 问题在于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细胞中XX染色体没有分开,进入同一个子细胞D. 问题在于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XX染色体没有分开,进入同一个子细胞【答案】D数分裂所形成的卵细胞中也只有一条X染色体携带有色盲基因(b),若出现两个色盲基因(b),则是由于卵原细胞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Xb染色体没有分开,进入同一个子细胞。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17.(【全国百强校】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图为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幅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⑤所示细胞中,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一般相同B. 图③所示细胞中,非等位基因发生了基因重组C. 图②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D. 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①→⑤→③→④→②【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图⑤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为等位基因,因此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不同,A错误;图③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B正确;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主要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C错误;①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序为①→③→⑤→②→④,D错误。18.(【全国校级联考】江西省百所名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生物试题)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完成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该细胞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 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数目加倍C. 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 细胞中DNA数目是其体细胞的两倍【答案】C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此时细胞中DNA数目与其体细胞相同,B、D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若能将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进行准确定位,就会大大提升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图中2N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或核DNA的相对含量)19.(【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2017年9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的是A. 用铁丝把颜色和长短相同的两条橡皮泥扎起来代表配对完成的一对同源染色体B. 模拟过程中被拉向纺锤体两极的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C. 模拟过程中一共画了两个纺锤体D. 模拟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需要3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答案】B【解析】 “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用铁丝把颜色不同但长短相同的两条橡皮泥扎起来可代表配对完成的一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模拟过程中被拉向纺锤体两极的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B正确;模拟过程中一共画了四个纺锤体,C错误;模拟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需要6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D错误。20.(【全国百强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三)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关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的现象,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是A. 着丝点分裂 B. 发生基因突变C. 联会形成四分体 D.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解题关键能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二、非选择题21.(【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生物试题)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处于________时期,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_____的细胞。(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2中类型___________细胞所代表的时期。(3)若图1中1号染色体上有基因A,2号染色体的相应位置有基因a,则图1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5)若类型b、c、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四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6)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与箭头表述)。【答案】 (1) 有丝分裂后期 a (2) b (3)基因突变(4) de (5)bdce (6) b→a d→c (2)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2中的b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说明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2中类型b细胞所代表的时期。(3)图1中1号和2号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过着丝点分裂而形成,正常情况下二者含有的基因应相同。若1号染色体上有基因A,2号染色体的相应位置有基因a,则说明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4)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的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结合上述分析,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有丝分裂是前期或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c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均为2n,说明不含染色单体,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为体细胞;d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且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e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均是体细胞的一半,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见,在图2 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de。(5)若类型b、c、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依据图2显示的各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可推知: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e为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产生的子细胞,所以四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ce。(6)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有丝分裂中期)→a(有丝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2.(【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这种动物某个体内精原细胞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BC段、DE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处于E点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乙中_____________(填序号)细胞处于图甲中的CD段,③处于_____________时期。(3)在图甲中绘制此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不需要标字母)。(4)与高等植物细胞作比较,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所特有的表现有:间期____________;____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NA复制、着丝点分裂 (2)4 ①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 (4)中心体倍增 前 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最终缢裂成两部分2: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1)由以上分析可知,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2)图甲中E点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图甲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因此图乙中①细胞处于图甲中的CD段;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因为DNA分子的复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变为2,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如图(见参考答案)。(4) 与高等植物细胞作比较,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所特有的表现有:间期中心体倍增;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最终缢裂成两部分。【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能正确分析曲线变化的含义和每次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难点在于绘制曲线——要抓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引起染色体上DNA数变化的时期和原因:一是间期DNA复制,因染色体上DNA加倍使比值由1变为1/2;二是减二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上DNA减半,比值由1/2变为1。23.(【全国百强校】2017届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全市“二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下图是某实验室做的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获得单抗的实验研究,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Y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2)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过程。②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3)③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_____。(4)④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5)若用含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Z细胞,能测到放射性32P的细胞器是______。研究表明,HER2/neu是一种原癌基因,它表达的H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能抑制过量表达H蛋白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目前已成为有效的生物治疗手段。(6)选择H蛋白作为单克隆抗体的作用靶点,是因为H蛋白在成年个体的正常组织中________(填“低表达”或“高表达”)。H蛋白时一个跨膜蛋白,结构如下图所示。制备免疫小鼠所用的H蛋白(抗原)时,应构建________区基因,转入原核细胞表示并提纯。【答案】 (1) 抗原刺激过的B淋巴细胞(或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2)脱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灭活的病毒 (4)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核糖体、线粒体 (6)低表达 胞外(3)③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灭活的病毒;(4)④处需要进行筛选,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5)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是合成DNA或RNA的原料,Z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含有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核糖体.所以能测到放射性32P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6)H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因此原癌基因的表达产物H蛋白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根据H蛋白的结构图可知,若用H蛋白制备抗原需要利用胞外区基因,由制备获得的抗体作用于该抗原的胞外区。24.(【全国百强校】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实验材料:人肝癌细胞(HepG2),培养液,0.02%二甲亚砜溶液,用0.02%二甲亚砜溶解的0.5 ug/mL、1 ug/mL、1.5 ug/mL的丹参酮溶液,培养瓶等。①将等量的人肝癌细胞(HepG2)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将培养瓶放于37 ℃、5%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静置、去掉上清液;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等量的培养液,于37 ℃、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③培养72 h,每24 h用细胞计数仪检测癌细胞数。(1)请完善上述实验步骤中相关内容。(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实验中,每组细胞培养瓶不止一个,统计后求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3)顺铂(DDP)是一种DNA损伤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多种癌症化疗的首选药物。若要探究丹参酮联合顺铂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应还需设置____________用药组才能得出结论。【答案】 (1)②分别加入等量的 0.02% 二甲亚砜溶液,用 0.02% 二甲亚砜溶解的0.5 ug/mL、1 ug/mL、1.5 ug/mL的丹参酮溶液 (2) 丹参酮的浓度与作用时间 减少误差 (3)顺铂用药组和丹参酮联合顺铂 (1)根据题意可知,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并且实验材料中提供了“用0.02%二甲亚砜溶解的0.5 ug/mL、1 ug/mL、1.5 ug/mL 的丹参酮溶液”,因此为了保证单一变量原则,第二步中应分别加入等量的0.02%二甲亚砜溶液,用0.02%二甲亚砜溶解的0.5 ug/mL、1 ug/mL、1.5 ug/mL 的丹参酮溶液。(2)根据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丹参酮的浓度,同时在观察实验结果时“每24h用细胞计数仪检测癌细胞数”,因此作用时间也属于实验的自变量。实验验中,每组细胞培养瓶不止一个,统计后求平均值,目的是减少误差。(3)若要探究丹参酮联合顺铂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应还需设置顺铂用药组和丹参酮联合顺铂用药组给药组才能得出结论。【点睛】本题关键要根据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明确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一方面完善实验步骤,另一方面合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25.(【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套高考模拟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图为某二倍体雌性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染色体片段。请分析作答:(1)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分裂中期,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_对,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条。(2)若甲乙两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细胞乙是卵细胞,则甲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3)甲细胞时期不能进行转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但核糖体仍能进行翻译的原因是_________。(4)细胞乙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减数第二次 0 8 (2)极体(第一极体) (3)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影响了基因的转录 间期转录形成的mRNA发挥作用,进行翻译 (4) 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图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图乙中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0对),但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中含8条姐妹染色单体。(2)若甲、乙两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细胞乙是卵细胞,则直接产生乙细胞的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对应染色体的颜色与乙细胞基本相同,而甲细胞中染色体颜色与乙细胞染色体颜色对应基本不同,所以乙细胞的名称为第一极体。【点睛】本题难点在于认识两种细胞的分裂时期,特别是要从染色体中有无同源染色体、有无姐妹染色单体以及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对应颜色等方面区分细胞产生的来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