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物质的跨膜方式、酶和ATP-2018届高三生物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3物质的跨膜方式、酶和ATP-2018届高三生物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

资源简介

专题03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酶和ATP
一、单选题
1.(【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图1是“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部分操作图,图2是“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结果,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盖玻片下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
B. 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常需要重复几次
C. 图2中b代表的是叶绿素b
D. 出现图2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加碳酸钙
【答案】C
叶绿素被破坏,D正确.
2.(【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下列过程中,不依赖膜蛋白的是
A. 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
B. 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到细胞外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
D. 水盐调节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答案】A
【解析】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A正确;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到细胞外需要载体,不需要ATP提供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C错误;水盐调节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D错误。
3.(【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 单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转运至薄壁细胞
C. 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 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D
4.(【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套高考模拟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与物质出入生物膜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 核糖体中合成的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 子叶细胞中包被蛋白质颗粒的膜(如液泡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过性
D. 细胞外高浓度的某种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解析】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进入高尔基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A错误;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质有多种,其中只有部分蛋白质需要通过内质网加工,部分蛋白质只需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不需要进入内质网加工,B错误;葡萄糖通过子叶细胞中包被蛋白质颗粒的膜需要载体协助,即该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C正确;酶的本质多数是蛋白质,蛋白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5.(【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生物试题)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和信号转换的功能。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细胞膜这一功能的是
A. 神经细胞传出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B.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
C. 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D. 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答案】B
膜上的受体识别与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和信号转换的功能,C错误;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其先决条件是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胰岛素并与之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和信号转换的功能,D错误。
6.(【全国百强校】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生理过程中需ATP提供能量的是
A. 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运输到果实 B.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K+外流
C. 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 D.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答案】A
【解析】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运输到果实需ATP提供能量,A正确;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K+外流是借助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行,其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ATP供能,B错误;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也是协助扩散,不需ATP供能,C错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水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不需ATP供能,D错误。
7.(【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生物试题)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功能细胞中,酶的种类不同
B. 酶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 酶在完成催化作用后即降解为氨基酸或核苷酸
D. 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答案】B
【解析】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功能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功能细胞中,酶的种类不完全相同,A错误;酶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正确;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完成催化作用后不被降解,C错误;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但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D错误。
8.(【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分子是在基因的指导下,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 酶适于低温下保存,因为低温时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C. 酶与激素一样使用后立即被灭活,所以活细胞中需要源源不断地合成酶
D. 酶与无机催化剂都可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
【答案】B
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D错误。
9.(【全国百强校】北京西城北师大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月考生物试题)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A. 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 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答案】C
【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浓度降低,B物质浓度增加,说明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而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题图显示: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A物质含量减少导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因此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
10.(【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如图表示不同pH及温度对某反应产物生成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B. 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C. 酶的最适pH相对稳定,一般不随温度变化
D.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答案】C
11.(【全国百强校word】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押题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三))下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的自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因变量是pH
B. 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 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
D. 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要弱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淀粉剩余量,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已知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所以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应该是盐酸的作用,并不能说明酶没有失活,B错误;据图示可知pH为3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但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因为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C正确;比较pH为1和pH为7的实验结果可知,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故说明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错误。
12.(【全国百强校】2017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适宜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B. 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加
C.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产生ATP的过程都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D. H202分解实验中,Fe3+、酶加热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
【答案】B
13.(【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 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 pH=c时,e点为0
D. 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pH=b时,H2O2酶活性最强,因为原始条件是最适温度,故降低温度后酶活性要下降,故e点不移,d点右移,A正确;H2O2量增加时,e点应该上移,d点应该右移,B错误;pH=c时,H2O2酶已经完全失活,但H2O2仍有一定的分解,故e点不为0,C错误;pH=a时,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动,d点右移,D错误。
14.(【全国百强校】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5月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关于细胞内以下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能够在生物膜上完成的过程是2、5、6、7、8
B. 过程3、4都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都需要酶的催化
C. 图中7过程需要1过程的参与,而8过程中同时进行了2过程
D.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线粒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比叶绿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用途单一
【答案】C
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并不是按基因为单位进行的,B错误;7过程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消耗能量,8过程是二氧化碳的生成过程,会生成一定的能量,C正确;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由于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不仅可以有多种生命活动所用,但对于叶绿体而言,其产生的能量基本只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故D错误。
15.(【全国百强校】(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考模拟卷(一)理综试题生物试题)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I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当的是
A. 化合物 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 曲线Ⅰ作为实验对照
C. 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 曲线Ⅱ的顶点随反应溶液的pH升高而上移
【答案】D
16.(【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学考模拟生物试题)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B. 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C. 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D. 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答案】A
【解析】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A正确;曲线BC段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所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本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再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则反应速率降低,C错误;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所以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会加快,D错误。
17.(【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答案】D
18.(【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B. 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C. 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需要能量
D. 化能合成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中获取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
【答案】A
【解析】ATP产生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不伴随有ATP的生成,A错误;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有氧氧化,B正确;叶肉细胞中,葡萄糖合成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提供能量,C正确;化能合成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中获取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例如硝化细菌能利用土壤中的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为糖类,D正确。
19.(【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生物试题)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直接用来重新合成ATP
C. 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 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不含有线粒体,A错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直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不能用来重新合成ATP,ATP合成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中的色素分子所吸收的光能和细胞呼吸中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B错误;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C错误;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需要不断消耗ATP,而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所以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D正确。
20.(【全国百强校】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去掉两个髙能磷酸键后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B. ATP的元素组成与核酸和磷脂均相同
C. 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 恒温动物体温的维持只与细胞呼吸有关,不需要ATP水解供能
【答案】D
用中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化学能和光合作用中色素分子所吸收的光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光能用于生物的发光,也可以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吸能反应,C正确;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恒温动物体温的维持与细胞呼吸有关,也需要ATP水解供能,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如图为洋葱表层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细胞吸水力(细胞液浓度越大,该能力越强)和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细胞壁以内部分)相对体积(正常状态为1.0)的相互关系图解,据图完成问题
材料和用具:紫色洋葱、显微镜、载玻片、吸水纸、滴管等.
可供选择试剂:清水、质量分数为0.1g/mL的KNO3溶液、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0.5g/mL蔗糖溶液、台盼蓝染液、95%酒精、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1)若B→A过程发生后可自动发生A→B过程,选用的试剂是①_________。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一小块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平展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②_________(请描述原生质层的位置).
第二步:在盖玻片一侧用滴管滴该试剂溶液,从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滴加的溶液
第三步: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
此实验是否需要再增设对照组?③________
(2)若选择某试剂在完成B→A过程后,无论换用哪种试剂,A→B过程都不会发生,则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此时细胞膜失去了__________的功能。
(3)若要选用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做上述实验,为了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现象,还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此时,当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呈现_______色。
【答案】 (1) 质量分数为0.1g/mL的KNO3溶液 原生质层紧紧地贴着细胞壁 否 (2)质量分数为0.5g/mL的蔗糖溶液 控制物质进出 (3)台盼蓝染液 无
【解析】 (1)题图显示:B→A过程原生质体相对体积逐渐变小,细胞吸水力逐渐变大,说明细胞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A→B过程原生质体相对体积逐渐变大,细胞吸水力逐渐变小,说明细胞吸水,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若B→A过程发生后可自动发生A→B过程,则选用的试剂,其溶质可被细胞吸收,应为质量分数为0.1g/mL的KNO3溶液。在具体操作的第一步:将一小块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平展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原生质层紧紧地贴着细胞壁。由于该实验的先后用显微镜观察形成了自身对照,所以不需要再增设对照组。
(3)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液泡无色,用此细胞做上述实验,为了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现象,选择的外界溶液应该有颜色,所以还需要的试剂是台盼蓝染液。当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呈现无色。
22.(【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套高考模拟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1833年,Payen和Personz从麦芽的水抽提物中,用酒精沉淀得到了一种对热不稳定的物质,它可以使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后来知道这种物质就是淀粉酶。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如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下图为研究pH对两种淀粉酶相对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与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终产物相比,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知,
__________淀粉酶在人体胃液(pH=l.8左右)中的活性更高。
(2)在验证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酶的相对活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来表示。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①先分别在试管中加底物,再加酶,然后一起放在相应的pH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
②先分别在试管中加底物,再加在相应的pH条件下保温的酶,一段时间后检测。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应选择哪种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1)麦芽糖 α (2)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 方案②,因为如果酶和底物先混合,还没放到对应的pH条件下,化学反应已经进行,会干扰实验结果
(2)酶活性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量越大,酶活性越高。对比两种方案,方案1中酶和底物(淀粉)都没有在每个特定的PH条件下处理,直接让它们混合,这样会导致每个实验组在没有达到设定的PH时酶就开始催化底物了,导致得到的实验结果不是一定在所设定PH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所以选择方案2更可靠。
23.(【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生物试题)谷物中淀粉酶活性是影响啤酒发酵产酒的重要因素。某科研小组为寻找啤酒发酵的优良原料,比较了小麦、谷子、绿豆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分析回答:
①谷物的萌发:称取等量小麦、谷子、绿豆三种谷物的干种子,都均分为两份,其中一份浸泡2.5h,放入25℃恒温培养箱,至长出芽体为止。
②酶提取液的制备:将三种谷物的干种子和萌发种子分别置于研钵中,加入石英砂和等量蒸馏水研磨、离心,制备酶提取液。
③反应进程的控制:分别取②制备的酶提取液lmL置于不同的试管中,加入lmL1%的淀粉溶液,25℃保温5min后,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保温5min。
④吸光度的测定:在试管中加入?、摇匀、加热,当溶液由蓝色变为砖红色后,用分光光度计依次测定各试管的吸光度。
⑤酶活性的计算:将测定值与标准麦芽糖溶液吸光度比对,计算出淀粉酶活性,结果如下:
名称
小麦
谷子
绿豆
未萌发谷物的淀粉酶活性/U·g-1
0.0289
0.0094
0.0074
萌发谷物的淀粉酶活性/U·g-1
5
1.7645
0.0395
(1)本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石英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立即将试管在沸水浴中保温5min的作用是________,避免因吸光度测定先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步骤④“?”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谷物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是应优先选择_____________作为啤酒发酵的原料。
【答案】(1)谷物种类 谷物是否萌发 (2)使研磨更充分,便于酶提取液的制备 快速使酶失活,使反应同时终止 斐林试剂 (3)升高 使淀粉迅速水解,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 (4)萌发的小麦种子
④在试管中加入的是斐林试剂。
(3)表中的实验结果显示:萌发谷物的淀粉酶活性高于未萌发谷物的,所以谷物萌发过程淀粉酶活性升高,可使淀粉迅速水解,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
(4)表中信息显示:萌发的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最高,可以使淀粉迅速水解,因此应优先选择萌发的小麦种子作为啤酒发酵的原料。
24.(【全国百强中学】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理综第七次训练生物试题)利用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在37 ℃,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的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甲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题目中胰蛋白酶浓度减半,其他条件不变,请在甲图上用虚线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示意图_。
(2)联系题干图解,分析乙图曲线,并回答:
①对于曲线abc:
A.若X轴表示温度,则Y轴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若X轴表示饭后时间,则Y轴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曲线abd:
A.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若X轴表示CO2浓度,则Y轴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① 酶催化速率(或酶活性) 血糖浓度 ②酶促反应速率 光合作用速率 (3) C
(2)曲线abd则是先上升后水平,适用于有饱和点的现象,但饱和点的值可以改变.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当反应物浓度达到一定的值,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当CO2浓度达到饱和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3)横轴温度为30℃,低于最适值,此时分解速率应是正相关的关系。
25.(【全国百强校】2017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临床上大手术后患者常会发生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表现为肌肉无力、疲劳感增加等症状。为探明POFS与肌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关系,研究人员将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其中对模型组大鼠进行开腹后切除70%中段小肠的处理。定期检测术后肌肉中ATP、ADP、AMP 的含量(mg/kg),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被分析物
术后第1d
术后第3d
术后第7d
对照组
ATP
880.3
1003.2
1833.6
ADP
640.7
739.7
866.6
AMP
209.2
274.3
511.8
模型组
ATP
819.5
936.1
1822.4
ADP
641.5
746.7
934.0
AMP
210.3
275.2
547.7
注:AMP为ADP水解下一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
(1)肌肉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AMP与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照组大鼠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POFS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大鼠神经细胞吸收K+的过程_________(需要/不需要)ATP。
【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AMP中的五碳糖为核糖,而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 (2)仅开腹但不切除70%中段小肠 术后肌肉细胞中ATP 含量降低;ADP、AMP 的积累;造成了肌肉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需要
(1)肌肉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MP与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不同,其中的五碳糖分别为核糖和脱氧核糖。
(2)对照组大鼠应做开腹但不切除70%中段小肠处理。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术后肌肉细胞中ATP 含量降低,ADP、AMP 的积累,造成了肌肉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导致POFS。
(4)实验大鼠神经细胞吸收K+属于逆浓度吸收,需要AT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