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简介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调研期末测试
社会· 思品试题卷
卷? ? ? Ⅰ?
说明:本卷有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017 年 10 月 10 日宣布:被誉为“ ▲ ”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
望远镜(FAST),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 ▲ )
A.深空探测 B.北斗导航 C.中国天眼 D.宇宙探索
2.2017 年 10 月 24 日,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的决议,把 ▲ 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并写入党章。……………………………( ▲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五大发展理念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
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蔡元培
4.2017 年 7 月 30 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下列与
开始创建人民军队发生在同一年的历史事件有………………………………………( ▲ )
①“八七”会议 ②武昌起义 ③秋收起义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右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曲线图。图中显示1934年至1937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蒋介石发动政变
B.抗日战争的爆发
C.解放战争中牺牲
D.国民党军的围剿
6.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中国参与的行
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 …………………( ▲ )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雅尔塔会议 ③开罗会议 ④赴缅远征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以下属于在这时期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反侵略的战役是 ……………………………………………………………( ▲ )
上甘岭战役 B.渡江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8.伟大人物对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
的一项 …………………………………………………………………………………( ▲ )
A.西安事变——张学良 B.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
C.重庆谈判——周恩来 D.创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
9.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
重要方法。右侧是某同学制成的卡片,要给卡片取
一个主题,最合适的是 …………………( ▲ )
A.新中国初期成就 B.巩固新生的政权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社会主义的改造
10.十九大提出,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
符合绿色生活方式的是………………………………………………………………( ▲ )
①外出就餐适当点餐,多余饭菜打包带走 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升级设备净化废气
③低碳出行公交出行,近途多走路多骑车 ④理性消费合理消费,选购节能环保家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17 年 11 月 24 日,埃及北西奈省一座清真寺遭恐怖分子袭击,造成至少 305 人死亡。
对于此次恐袭事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恐怖主义等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B.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C.面对恐怖威胁,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D.各国应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12.近年来,“微商”一度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微信“朋友圈”的
人脉资源销售商品,并获得了可观收益。这种“微商”经济……………………( ▲ )
A.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 B.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
C.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D.对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13.这些年来,浙江共投入援藏资金近 20 亿。培育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受到当
地政府和广大牧民的欢迎。浙江对西藏的援助有利于……………………………( ▲ )
A.推动西藏地区的发展,实现同等富裕
B.巩固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C.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
D.维护和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4.2017 年 11 月 30 日,金华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产生金华市人民政府市长。随后,新
当选的市长进行宪法宣誓。这说明…………………………………………………( ▲ )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
②金华市政府由金华市人大产生,受市人大监督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全国道德模范”廖俊波,率领全县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奋描绘出一幅幅美
丽画卷,成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的做法体现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 ( ▲ )
A.自强不息 B.艰苦奋斗 C.敬业奉献 D.明礼诚信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回答 16—18 题。
16.当前要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 ▲ )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撑起“中国脊梁”,讲好“中国故事”。下列能体
现文化自信的是………………………………………………………………………( ▲ )
①电影《战狼 2》票房创纪录 ②故宫“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之行
③孔子学院在多国落地开花 ④“打虎拍蝇”反腐成效显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 ▲ )
A.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B.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C.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D.能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19.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制度自信,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与优势。下列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创新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十九大报告提出,到建国 100 年我国将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 ▲ )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基本实现现代化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卷 Ⅱ
说明:本卷有 5 题,共 50 分。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
位置上。
21.(10 分)一把年代尺,一段革命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年代尺的信息,请在A、B处分别填上最恰当的内容。(2分)(2)在 B 阶段,中国共产党曾多次在自我修正中不断完善自己。阅读年代尺,运用相关
的史实加以印证。(4 分)
(3)结合“五四风雷”“开天辟地”“重获新生”三个主题词,概述中国革命的奋斗历
程。(4 分)。
22.(10 分)坚定道路自信,推进伟大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在不断摸索中前行。1911 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推翻了原来
的政治制度,照搬美国模式,但很快发现水土不服,整个国家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由于缺乏经验,一开始采取学习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设方式……“浮夸风”严重泛滥。
——摘编自张维为《中国道路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1)材料中的“美国模式”指的是什么?“‘浮夸风’严重泛滥”又是指哪一事件?
(2 分)
材料二:1978 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转折
点……1980 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短短十多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座现代化
大都市,全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
——摘编自赵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开创》
(2)作者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转折点”,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 分)
材料三:中华民族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2000 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7078 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跨越。……
▲2010 年,中国 GDP 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模式”取
得成功的重大成果,是我国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科技成果开始井喷式爆发……
▲2017 年,APEC 会议在越南岘港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了一
系列重要发展理念和经济治理方案,精准把脉世界经济形势。“中国道路”再次引
起全世界的关注和热议,“中国方案”引领亚太新未来。
(3)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
性。(6 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23.(10 分)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广泛的包容性。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国家安全是
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摘选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结合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指出材料蕴含了什么政治道理?(2 分)坚持总体国家安
全观为什么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1 分)
材料二:我国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平安中国。
(2)图片一、图片二分别体现了图片三中“国家安全体系”的什么内容?结合图片一、
二,运用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说说我国是如何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4 分)
材料三:我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我国坚定不移地实行
了哪些政策?(3 分)
24.(10 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精准扶贫”。阅读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 年 10 月 21 日,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网站公布了几组农村扶贫的数据。
相关链接: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
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到 2020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观察两幅图片,简要概述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现状。(2 分)结合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说说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有什么意义?(2 分)
材料二:某贫困县积极“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对该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明确扶贫方案,
并在政务宣传窗公布。公示栏的摘要如下:
(2)结合材料二的表格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县是如何实施“精准扶贫”的?
并请指出采取这些扶贫措施的理由。(6 分)
25.(10 分)2017 年是邓小平逝世 20 周年。邓小平的一生曾八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让
我们一起走近西方人眼里的邓小平及其时代。阅读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三起三落 跌宕起伏】
(1)材料中“风雨飘摇的局面”指的是什么?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态造成怎样的危害?
(2 分)
(2)邓小平访美、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的重大历史背景是什么?当时两
国关系能得到改善是双方基于对哪一国际关系准则的认同?(2 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材料中划线句子的理解。(4 分)
(4)斯人已逝,薪熄火传。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
使命?(2 分)?
初三社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D
C
D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D
C
B
A
B
B
D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21.(1)力挽狂澜、伟大转折、生死攸关等(符合题意即可、遵义会议不给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分)
(2)1927年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教训,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各地共产党人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任选两点4分)
(3)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之后,1921年召开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国家、民族、人民“重获新生”。
设逻辑分,评价标准如下:
水平1:孤立地列举相关主题词对应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1分)
水平2:能够做到史论结合,但没有理出历史事件的逻辑联系。(2分)
水平3:能够做到史论结合,但逻辑性还不严密。(3分)
水平4:在水平3的基础上,形成较有逻辑的表述。(4分)
22.(1)共和政体(民主共和制);大跃进运动。(2分)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分)
(3)答案示例(供参考)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制国家,但并没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说明“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在此后的探索中,又深受 “苏联模式”影响,“左倾”思潮泛滥,出现了大跃进等失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巨大损失。这说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也不符合中国国情。
十一届三中会后,走上了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充分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深刻改变国家的面貌、改变人民的命运。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和现实的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本题采用分层评价,评分量表如下:
等级
等级描述
得分
水平1
前结构层次
没有应答;或应答与中国探索道路无关。
0
水平2
单点结构层次
使用一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就直接得出结论,如只回答“辛亥革命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意义”。
1-2
水平3
多点结构层次
使用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但未建构其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不严密。
3
水平4
关联结构层次
与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建立起联系,结合各个时期的探索,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并对此做出一定解释。材料运用较充分,论证较严密,表达较清晰。
4-5
水平5
抽象拓展层次
在水平4的基础上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概括。材料运用充分,论证严密,表达清晰。
6
23.(1)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2分)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或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等(1分)
(2)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保证有法可依;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做到违法必究(或执法必严)。(4分)
(3)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分)
24.(1)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我国贫困人口分布不平衡,西部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艰巨。(2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开展“精准扶贫”有利于推进我国区域发展的平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等。(2分)
(2)措施一:弘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理由: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实现脱贫的不竭力量之源;(2分)
措施二:发展农村科技和教育,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理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育是提高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等;(2分)
措施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特色经济;理由:只有因地制宜地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分)
25.(1)文化大革命;民主被践踏,法治遭到破坏。(2分)
(2)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3)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坚实的一步,这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4分)
(4)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到新时代的伟大中国梦之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等。(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