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地球与宇宙重点内容讲解1.太阳和月球①太阳的含义: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有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②太阳的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③太阳活动:太阳表面经常发生的变化。如:1.太阳黑子(光球层上的黑斑),由于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2.耀斑(色球层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注:太阳黑子越多,耀斑越多。3.日珥(色球层)4.太阳风(日冕层)④月球的含义:比太阳小得多,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本身不发光月球表面环境特征:①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称为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称为月海)②环形山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③表面昼夜温度差达300℃,引力为地球的六分之一,真空,没水和生命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北逆南顺),太阳方位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交替: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称为昼半球,太阳照不到的一半为黑夜,称为夜半球②地球自转一周,就更替一次,一次为24小时③晨昏线:晨线和昏线晨线:因地球自转由黑夜转向白天的地方在晨线上昏线:因地球自转由白天转向黑夜的地方在昏线上 21教育网地球公转:地球不断绕着太阳由西向东运动,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5°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时间为一年。由于地球公转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夏天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冬天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秋分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6.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一天中杆影的长短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最短在正午的时候,杆影的长度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杆影的转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西北—正北—东北)(地球的自转)7.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夹角最大。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夏季大,影子短,天越热,冬季小,影子长,天越冷)(地球的公转)太阳高度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纬度位置),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火柴杆影子的长度为零。远离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注:我们所在地区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南,为了充分接受阳光。21cnjy.com月相与太阳出没的比较月出时间月落时间夜晚见月情景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日、地、月位置关系新月同升同落清晨黄昏彻夜不见初一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上弦月迟升后落正午半夜上半夜西侧天空初七、初八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西满月此升彼落黄昏清晨通宵可见十五、十六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居中。下弦月早升先落半夜正午下半夜东侧天空二十二、二十三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东8.月相:被照亮的面叫月面,月面始终朝向太阳“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天空,西边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天空,东边亮。9.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初一白天发生,并不是每月都发生)形成原理: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10.类型:日全食(300年一次),日环食(三年一次),日偏食11.月食: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因为地球的阴影区宽度比月球的直径大得多;所以不可能出现月环食。类型:月全食,月偏食12.太阳系: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天体)八大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集中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水星上没有空气,布满了环形山,没有卫星,离太阳较近,表面温度高金星有点像地球,是固体星球,表面有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没有卫星,离太阳较近,表面温度高火星和地球最像,是固体星球,表面有大气,很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可能有大量固态水存在 宇宙的层次结构: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总星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