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皇权膨胀(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1 皇权膨胀(28张PPT)

资源简介

课件28张PPT。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皇 权 膨 胀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一、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二)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朱元璋为什么要罢丞相?①是秦速亡的原因
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根本)1、背景:
2、措施:
3、影响:
4、评价:废除丞相制度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皇帝太


事御史
大夫

察郡守 县令最高统治者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丞


政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秦)相权太大殿阁大学士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秦代以来的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地方—行中书省北 海岭北行省元朝行省制度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久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是明朝内阁还是清朝军机大臣?
(三)设殿阁大学士,逐步形成内阁制。内阁的创立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创立:明成祖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地位: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地位不明朗;
以司礼监太监牵制明朝内阁制度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1、背景:

2、创立和地位:
3、评价: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非法定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 1382年,出于监控官员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并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四)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锦衣卫 锦衣卫印明朝君权的加强明代锦衣卫设锦衣卫(明太祖)、东厂(明成祖)、西厂(明宪宗)等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厂卫特务机构五.设廷杖制度 为了树立皇帝绝对的权威,朱元璋还设立了廷杖制度,对不合己意的大臣,在殿堂上任意仗责。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1、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增设内阁制2、地方上:废行中书省,实行三司分权,互相牵制3、设立殿阁大学士,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4、采用廷杖制度皇 帝军机处军机处君主集权强化的标志 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雍正帝)清朝军机处不是独立的政治衙门,
而是皇帝身边的办事机构。“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赵翼① 传述:传达、转述
② 缮撰:抄录、写作
③ 赞画:辅助谋划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军机大臣只是跪地记录,然后传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军机处的设立2.设置时间4.特点:简、速、密 跪着听旨,承旨传达人员构成简单办事效率高廷寄3.职能雍正时期
乾隆帝时,彻底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为了加强君主专制1.目的结合课文 “动脑筋”,请你谈谈军机处设置清朝统治的影响。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清 皇帝三公九卿内外朝制三省六部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雍正)反映时代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封建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发展过程(中央)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直接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③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2、深远影响
④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1、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C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C4、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3、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AC5、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A.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立军机处 D.设置理藩院6、2000年10月,在江苏苏州出现了一家以“锦衣卫”命名的国有企业。很多人对这种命名提出尖锐批评。
“锦衣卫”一词所反映 的实质( )
A.经济的高度发展
B.专制制度的强化
C.国家监督机构的完善
D.思想文化的繁荣CB7、军机处是谁在位时设立的?(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D8、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身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
C、军机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9、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B10、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C11、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B12、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⑵ 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 问题: ⑴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政治
制度作了哪些改革?⑶ 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殿 阁 大 学 士 利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失去了制约;但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