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源:专题1地球运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源:专题1地球运动

资源简介


考向1 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
[真题诊断]
(2015·全国卷Ⅱ·节选)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如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解析:选A M国国土大部分位于0°经线和10°W经线之间,主要属于中时区,与北京时间相差8个小时。当地时间是8:00~9:00时,北京时间为16:00~17:00,都处在工作时间,故选A。
[解题模版]
解答“时间计算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
[名师点津]
1.突破地方时判断的2个技巧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出现“当地正午、一天中日影最短、太阳直射、日影朝正南或正北(有极昼的地区除外)、太阳直射井底”等信息时,说明该地地方时为12时。
2.掌握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的2个规律
(1)时间计算遵循“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和“东加西减”两个规律。
(2)日期变更遵循“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加一天,过180°经线(日界线)减一天”的规律,即“过0时所在经线,东加西减,过180°经线(日界线)东减西加”。
考向2 昼夜长短的变化
[真题诊断]
(2016·上海高考·节选)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解析:选D 由资料可知,在连续三个月,该地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
[解题模版]
解答“昼夜长短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
[名师点津]
突破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3个技巧
(1)昼夜长短分布——看太阳直射点位置
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昼夜分布
南半球昼夜分布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昼夜长短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
(3)极昼极夜范围——看直射点纬度
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考向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真题诊断]
(2014·全国卷Ⅰ·节选)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重为P,则(  )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解析:选D 由题干可知,塔身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北回归线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塔身影长为0,所以P=0,而春、秋分日P值不可能为0;冬至日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为43°08′,所以P大于1;当正午太阳高度大于45°时,P小于1。
[解题模版]
解答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
—————————————————————————
[名师点津]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3个分布规律
(1)“近大远小”:距太阳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2)“对称规律”:①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②距离直射点的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互余规律”:①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②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太阳集热板的倾角互余。
1. (2017?北京卷)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下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
A.西二区 B.西十区 C.东十区 D.东二区
(2017?海南卷)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某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2~3题。
2. 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 )
A. 21?8'N,175?12'E B. 42?10'N,170?22'W
C. 21?8'S,175?12'W D. 42?10'S,170?22'E
3. 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
A.1:00 B. 6:00 C. 11:00 D. 20:00
(2017?课标卷III)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 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4~5题。
4.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 C. 丁丙甲乙 D. 甲丙乙丁
5.当天可能是( )
A. 4月28日 B. 6月28日 C. 9月2日 D. 11月2日

(2017?蚌埠质检)为避免人们生活中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了日期变更线。右图是某校同学自制的日期钟,其中短指针所对应的日界线不动,通过长指针表示全球日期分布。读图,完成6~8题。
6.当长指针指向Q时,伦敦时间为(  )
A.21时 B.15时 C.9时 D.3时
7.当北京时间8:00整,长指针指向(  )
A.M B.N C.P D.Q
8.图中长指针转动方向和角速度分别是(  )
A.逆时针 7.5°/小时 B.顺时针 7.5°/小时
C.逆时针 15°/小时 D.顺时针 15°/小时
(2017?河南实验检测)3月21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时测得太阳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此完成9~10题。
9. 该地这天(3月21日)最大太阳高度为(  )
A.30° B.50° C.60° D.90
10.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
A.30°N,105°E B.40°N,105°E C.30°N,135°E D.40°N ,135°E
(2018届高三?广东四校联考)为避免日期混乱,国际上划定了日期变更线。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日期钟,其短指针固定指向180°经线,长指针随时刻同步转动。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示时刻,伦敦时间为(  )
A.3时 B.6时 C.9时 D.18时
12.此时,新的一天所占范围与旧的一天所占范围之比为(  )
A.3∶1 B.1∶3 C.3∶4 D.4∶3
(2018届高三?孝感调研)如图为某地(70°N)一天之内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当北京时间6:00时,太阳移动至位置②,读图回答13~15题。
13.太阳在这一天中的运动过程是(  )
A.①②③④① B.④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① D.④③②①④
14.当太阳运动至②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20°N,150°W) B.(20°S,30°E) C.(20°S,150°W) D.(20°N,30°E)
15.这一天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①此地可以观测到绚丽多彩的极光 ②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 ③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达到最小 ④上海可能昼渐短夜渐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1.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的是时区问题。该题的突破点是隐藏条件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城市工作时间是一般按照当地区时8点到18点,这和图中北京时间的工作时间相差6小时,北京时间是北京时间8时上班,而甲城市是北京时间2时上班,比北京早6小时上班,说明甲城市所处时区比北京早晚6小时,北京时间位于东8区,即往东加6个时区,为西十区。
【答案】B
2~3.
【解题思路】本题以某岛国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区域地理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区时的计算公式是: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并且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中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从秋分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其中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第2题、根据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结合选项可知该国首都的经度为175°12′E或175°22′E,A、D符合条件,又根据该地有美丽的 珊瑚、大片的椰林,可知该首都位于热带低纬度地区,可能遭受飓风,则该国首都位于南半球,即南太平洋地区,即纬度为21°8′S,即选C。第3题、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即日出时,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差距较小,日出的区时约为6时,该国为12区,即北京时间(东8区)的时间为2时,结合四个选项最接近的是A。
【答案】2. C 3. A
4~5.
【解题思路】该题综合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4题.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有极光)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进入冬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南半球,且较甲纬度高,更朝南,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选B。第5题.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故选D。
【答案】4. B 5. D
6~8.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的是日期问题。第6题,根据图示经度分布可知,该图是以为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Q为135°E,地方时为0时,结合地方时(或区时)计算方法可知此时国际标准时间(0时区区时)为15时。第7题,当北京时间为8:00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8:00,此时中时区为0:00,故长时针指向P。第8题,根据长短针意义并结合地方时产生原因可确定长指针做顺时针运动,并确定其转动的角速度为15°/小时。
【答案】6. B 7. C 8. D
9~10.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的是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问题。第9题,北京时间9时太阳高度为20°,10时为30°,大约每小时太阳升高10°;由于该日为春分日,上午有6个小时,则正午太阳高度为60°。第10题,由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而该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该地为30°N或30°,由于是我国某地,则该地纬度一定是30°N;北京时间10时该地太阳高度为30°,最大太阳高度为60°,则北京时间13时为当地12时,可推知该地位于105°E。
【答案】9. C 10. A
11~12.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了区时与日期问题。第11题,由题干材料可知,该图为日期钟,日期界线是0时所在经线与180°经线;短针固定指向180°经线,那么长针应该指向0时所在经线;图示长针指向90°W,即90°W的地方时为0时,即西六区为0时,由此可计算出伦敦时间(中时区区时)为6时,故选B。第12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由图可知新的一天占270°,旧的一天占90°,新旧日期之比为3∶1,故选A。
【答案】11. B 12. A
13~15.
【解题思路】该题综合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3题,从图中可知,正南方太阳高度最大为正午,正北太阳位于地平线,说明此时出现极昼,由此可知这一天正北(④)日出,然后到正东(①),再到正南(②),正西③,最后正北(④)日落,故选B。第14题,根据题干可知,当北京时间6:00时,太阳移动到正南位置②(地方时为12时),由此可知该地所在经线为150°W,再根据图中70°N出现极昼,可知太阳直射20°N,故选A。第15题,这一天该地出现极昼,此地不可能看到极光;北半球接近夏至日,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可知太阳直射点正向南运动,上海可能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13. B 14. A 15. C

考向1 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
[真题诊断]
(2015·全国卷Ⅱ·节选)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如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解析:选A M国国土大部分位于0°经线和10°W经线之间,主要属于中时区,与北京时间相差8个小时。当地时间是8:00~9:00时,北京时间为16:00~17:00,都处在工作时间,故选A。
[解题模版]
解答“时间计算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
[名师点津]
1.突破地方时判断的2个技巧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出现“当地正午、一天中日影最短、太阳直射、日影朝正南或正北(有极昼的地区除外)、太阳直射井底”等信息时,说明该地地方时为12时。
2.掌握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的2个规律
(1)时间计算遵循“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和“东加西减”两个规律。
(2)日期变更遵循“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加一天,过180°经线(日界线)减一天”的规律,即“过0时所在经线,东加西减,过180°经线(日界线)东减西加”。
考向2 昼夜长短的变化
[真题诊断]
(2016·上海高考·节选)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解析:选D 由资料可知,在连续三个月,该地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
[解题模版]
解答“昼夜长短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
[名师点津]
突破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3个技巧
(1)昼夜长短分布——看太阳直射点位置
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昼夜分布
南半球昼夜分布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昼夜长短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
(3)极昼极夜范围——看直射点纬度
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考向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真题诊断]
(2014·全国卷Ⅰ·节选)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重为P,则(  )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解析:选D 由题干可知,塔身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北回归线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塔身影长为0,所以P=0,而春、秋分日P值不可能为0;冬至日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为43°08′,所以P大于1;当正午太阳高度大于45°时,P小于1。
[解题模版]
解答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
—————————————————————————
[名师点津]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3个分布规律
(1)“近大远小”:距太阳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2)“对称规律”:①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②距离直射点的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互余规律”:①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②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太阳集热板的倾角互余。
1. (2017?北京卷)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下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
A.西二区 B.西十区 C.东十区 D.东二区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的是时区问题。该题的突破点是隐藏条件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城市工作时间是一般按照当地区时8点到18点,这和图中北京时间的工作时间相差6小时,北京时间是北京时间8时上班,而甲城市是北京时间2时上班,比北京早6小时上班,说明甲城市所处时区比北京早晚6小时,北京时间位于东8区,即往东加6个时区,为西十区。
【答案】B
(2017?海南卷)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某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2~3题。
2. 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 )
A. 21?8'N,175?12'E B. 42?10'N,170?22'W
C. 21?8'S,175?12'W D. 42?10'S,170?22'E
3. 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
A.1:00 B. 6:00 C. 11:00 D. 20:00
【解题思路】本题以某岛国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区域地理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区时的计算公式是: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并且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中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从秋分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其中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第2题、根据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结合选项可知该国首都的经度为175°12′E或175°22′E,A、D符合条件,又根据该地有美丽的 珊瑚、大片的椰林,可知该首都位于热带低纬度地区,可能遭受飓风,则该国首都位于南半球,即南太平洋地区,即纬度为21°8′S,即选C。第3题、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即日出时,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差距较小,日出的区时约为6时,该国为12区,即北京时间(东8区)的时间为2时,结合四个选项最接近的是A。
【答案】2. C 3. A
(2017?课标卷III)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 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4~5题。
4.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 C. 丁丙甲乙 D. 甲丙乙丁
5.当天可能是( )
A. 4月28日 B. 6月28日 C. 9月2日 D. 11月2日
【解题思路】该题综合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4题.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有极光)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进入冬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南半球,且较甲纬度高,更朝南,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选B。第5题.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故选D。
【答案】4. B 5. D

(2017?蚌埠质检)为避免人们生活中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了日期变更线。右图是某校同学自制的日期钟,其中短指针所对应的日界线不动,通过长指针表示全球日期分布。读图,完成6~8题。
6.当长指针指向Q时,伦敦时间为(  )
A.21时 B.15时 C.9时 D.3时
7.当北京时间8:00整,长指针指向(  )
A.M B.N C.P D.Q
8.图中长指针转动方向和角速度分别是(  )
A.逆时针 7.5°/小时 B.顺时针 7.5°/小时
C.逆时针 15°/小时 D.顺时针 15°/小时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的是日期问题。第6题,根据图示经度分布可知,该图是以为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Q为135°E,地方时为0时,结合地方时(或区时)计算方法可知此时国际标准时间(0时区区时)为15时。第7题,当北京时间为8:00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8:00,此时中时区为0:00,故长时针指向P。第8题,根据长短针意义并结合地方时产生原因可确定长指针做顺时针运动,并确定其转动的角速度为15°/小时。
【答案】6. B 7. C 8. D
(2017?河南实验检测)3月21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时测得太阳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此完成9~10题。
9. 该地这天(3月21日)最大太阳高度为(  )
A.30° B.50° C.60° D.90
10.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
A.30°N,105°E B.40°N,105°E C.30°N,135°E D.40°N ,135°E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的是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问题。第9题,北京时间9时太阳高度为20°,10时为30°,大约每小时太阳升高10°;由于该日为春分日,上午有6个小时,则正午太阳高度为60°。第10题,由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而该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该地为30°N或30°,由于是我国某地,则该地纬度一定是30°N;北京时间10时该地太阳高度为30°,最大太阳高度为60°,则北京时间13时为当地12时,可推知该地位于105°E。
【答案】9. C 10. A
(2018届高三?广东四校联考)为避免日期混乱,国际上划定了日期变更线。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日期钟,其短指针固定指向180°经线,长指针随时刻同步转动。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示时刻,伦敦时间为(  )
A.3时 B.6时 C.9时 D.18时
12.此时,新的一天所占范围与旧的一天所占范围之比为(  )
A.3∶1 B.1∶3 C.3∶4 D.4∶3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了区时与日期问题。第11题,由题干材料可知,该图为日期钟,日期界线是0时所在经线与180°经线;短针固定指向180°经线,那么长针应该指向0时所在经线;图示长针指向90°W,即90°W的地方时为0时,即西六区为0时,由此可计算出伦敦时间(中时区区时)为6时,故选B。第12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由图可知新的一天占270°,旧的一天占90°,新旧日期之比为3∶1,故选A。
【答案】11. B 12. A
(2018届高三?孝感调研)如图为某地(70°N)一天之内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当北京时间6:00时,太阳移动至位置②,读图回答13~15题。
13.太阳在这一天中的运动过程是(  )
A.①②③④① B.④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① D.④③②①④
14.当太阳运动至②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20°N,150°W) B.(20°S,30°E) C.(20°S,150°W) D.(20°N,30°E)
15.这一天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①此地可以观测到绚丽多彩的极光 ②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 ③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达到最小 ④上海可能昼渐短夜渐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思路】该题综合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3题,从图中可知,正南方太阳高度最大为正午,正北太阳位于地平线,说明此时出现极昼,由此可知这一天正北(④)日出,然后到正东(①),再到正南(②),正西③,最后正北(④)日落,故选B。第14题,根据题干可知,当北京时间6:00时,太阳移动到正南位置②(地方时为12时),由此可知该地所在经线为150°W,再根据图中70°N出现极昼,可知太阳直射20°N,故选A。第15题,这一天该地出现极昼,此地不可能看到极光;北半球接近夏至日,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可知太阳直射点正向南运动,上海可能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13. B 14. A 15.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