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向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模拟诊断]如图为朝鲜半岛和叙利亚1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1~2题。1.造成朝鲜半岛和叙利亚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地形 地形 B.洋流 大气环流C.地形 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地形2.叙利亚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出产小麦、大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叙利亚农业发展优势区位是( )A.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B.降水充沛,土壤肥沃C.灌溉水源充足,劳动力素质高D.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解析:1.C 2.A 第1题,朝鲜半岛1月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弯曲,表明弯曲处比同纬度东、西两侧气温低,结合半岛地形可知,受中部山地影响;叙利亚1月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因为冬季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受海洋影响,沿海气温高于内陆,且该地冬季受西风影响,西风从海洋带来热量,顺风向扩大了海洋的影响,受西风带影响的地区气温高于南、北两侧,等温线顺风向弯曲,故C正确,A、B、D错误。第2题,叙利亚位于地中海东岸,属于地中海气候,但由于距离大西洋远,西风势力较弱,年降水量较少,从沿海向内陆迅速递减,南部接近热带沙漠气候,北部接近温带大陆性气候。因夏季气温高降水少,故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A正确、B错误。叙利亚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素质和机械化方面不具有优势,故C、D错误。如图为我国西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甲处地形及影响其7月等温线分布因素的判断,正确的是( )A.柴达木盆地,太阳辐射 B.黄河谷地,地形C.秦岭山地,大气环流 D.祁连山地,地形4.有关乙地成为我国夏季高温中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气候干旱,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B.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受到的削弱作用小C.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D.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比热容小,升温快解析:3.D 4.B 第3题,结合甲地附近等温线分布及其位置可知,该地为祁连山地,影响其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第4题,乙地地处吐鲁番盆地,该地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加之植被破坏和地形影响,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名师点睛]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1)分析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2)分析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3)分析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4)分析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考向2 大气运动和降水[真题诊断](2014·全国卷Ⅱ·节选)如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选A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A;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③④说法错误,排除B、C、D。[解题模版]解答与“降水”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名师点睛]突破降水成因的2个技巧(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方法多 雨少 雨气流上升气流下沉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低压槽控制高压脊控制锋面控制单一气团控制地形迎风坡地形背风坡迎岸风离岸风暖流沿岸寒流沿岸夏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赤道地区两极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2)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方法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例如: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例如: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也与寒暖流有关。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考向3 天气系统[真题诊断](2013·全国卷Ⅰ)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 偏南风C.东北风 D. 西北风 (2)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日19时C.15日4时 D.15日11时(3)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解析:(1)B (2)B (3)D 第(1)题,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偏南风。第(2)题,甲地的暴雨受图中低压系统影响而形成,根据比例尺可知,该低压系统在甲地西侧约100 km处。结合图中天气系统东移的速度可知,12~13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会控制甲地,导致甲地开始降暴雨,即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14日19时。第(3)题,冬季时,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故在我国越往西北气压越高,而图中越往西北气压越低;春、秋季的北方地区也受高压控制,气压形势也不可能如图中所示;而东南丘陵自4、5月份开始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图中所示的气压形势。[解题模版]解答“天气系统类”试题的思维流程—————————————————————————[名师点睛]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判断方法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1)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场类型,确定天气状况:①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②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③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大风晴朗天气。④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2)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①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北半球判断,将其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即可。②风力: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反之则大。(3)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①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②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天气特征大风降温天气连续性降水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晴空万里低压槽上多降水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天气系统判断冷锋活动暖锋或准静止锋台风活动(气旋系统)高压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高压脊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譬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高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考向4 气候类型[真题诊断](2015·浙江高考)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如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1)~(2)题。(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解析:(1)D (2)D 第(1)题,由景观图可看出,甲图是沙丘和绿洲,应该分布在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尤其是降水比较少且终年高温、蒸发量大的④地,故甲和④对应;乙图是高原山地景观(有雪山),气温较低,四幅气候资料图中,只有③地气温相对较低,故D项正确。第(2)题,甲地和乙地在同一条纬线(30°N)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别不大,故A项中的太阳辐射不可选;甲地深居大陆内部,乙地也不靠海,故C项洋流性质的影响几乎没有,同时也可排除B项;由图可以看出,甲、乙两地的植被都比较低矮,甲地有沙丘,乙地有雪山,原因是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名师点睛]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年最低月均温年降水分配气候类型大于15 ℃(热带)年雨型,各月均在100 mm以上热带雨林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大于1 500 mm热带季风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0 ℃~15 ℃(亚热带或温带)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地中海气候年雨型,各月均匀,50 mm左右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亚热带季风气候小于0 ℃(温带)夏雨型,夏季超过100 mm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夏季少于100 mm温带大陆性气候2.气候的描述技巧(1)描述气候特征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4)气候对农业影响的一般描述常要描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4~6题。4.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 ?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5.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6.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2017·铜仁模拟)读我国某年12月上旬气温距平图(气温距平值=当年平均气温-常年平均气温),完成7~8题。7.关于该年12月上旬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最低处位于内蒙古东部B.南北最大温差为4~6 ℃C.南方地区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D.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低2~4 ℃8.由图可知( )A.全国1月0 ℃等温线在长江沿线以南B.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多是自东北向西南C.新疆北部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D.江汉地区、长江北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冻(2017·北京海淀区二模)如图为两个不同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图中阴影表示比湿最大的区域(比湿是指在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用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读图,回答9~10题。9.20日18时至21日18时期间( )A.长春地区风向由西北转为东北B.北京经历降温天气,风力增强C.重庆气压值始终高于1 010 hPaD.高压中心的势力均在逐渐减弱10.21日18时比20日18时( )A.甲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B.福建省比湿最大区域范围扩大C.台风带来的降水使所经地区比湿增大D.南下冷空气使所经地区蒸发减弱,比湿增大(2018届高三·池州联考)“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珠穆朗玛峰7 500 m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 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1~13题。11.“旗云”多在(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C.晴朗白天出现 D.晴朗夜间出现1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C.湖陆风 D.盛行西风1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D.下倾,不易登山 (2018届高三·广西三市调研)如图为亚洲部分地区不同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4~16题。14.图中(a)时刻,台北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15.图中(b)时刻,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A.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B.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小C.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D.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16.从图中(a)时刻到图中(b)时刻( )A.台北风力变大 B.上海气压降低C.北京风向不变 D.平壤气温升高参考答案1~3.【答案】1.B ?2.C ?3.D【解题思路】此题以气日变化曲线图为线索,考查了曲线图的判读及大气的相关知识。第1题,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所以选②。第2题,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第3题,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6.【答案】4.D ?5.A ?6.B【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知识。第4题,首先是对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的理解,刀耕火种,先放火烧荒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的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第5题,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源地,而其上游源地东非高原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第6题,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7~8.【答案】7.D 8.C 【解题思路】此题组主要考查了我国气温分布知识。第7题,气温距平图不能反映最高、最低气温,负值说明较常年冷,正值说明较常年高,故D正确。第8题,图中0 ℃线不是1月0 ℃等温线。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多是由西北向东南。新疆较常年气温高,北部暴雪可能较少于常年同期。江汉地区和长江北部部分地区较常年低了1 ℃,并不说明这两地区气温在0 ℃以下。9~10.【答案】9.B 10.A【解题思路】此题组主要考查了等压线相关知识。第9题,从两图可知冷锋经过北京,且等压线变密,故北京经历降温天气,风力增强。第10题,从图中可知20日甲地位于比湿最大区域,而21日甲地没有位于比湿最大区域,说明甲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11~13.【答案】11.C 12.D 13.D【解题思路】此题组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势力状况等知识。第11题,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冰晶等或者它们聚集在微尘周围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可见物。在天气晴朗时,受太阳光照,坡面升温较快,气流沿碎石坡面对流上升,在快到达峰顶时,凝结成云。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云高出山顶时受到高空西风的影响,形成旗云。综合这些再看题目选项,只有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出来之后碎石才会受到太阳辐射升温,夜晚,阴雨天,日出前后或没有太阳照射,或温度低,没有气流上升,不能形成旗云。所以本题选C。第12题,从上题分析可以看出,旗云的成因与热力环流的热力性质有关,这与山谷风、湖陆风、华北季风的形成都类似,盛行西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个高低气压不同而形成的风带,而两个气压带的形成皆是由动力因素而导致的,所以其成因和旗云差异最大。所以本题选D。第13题,分析示意图中山坡两侧的气流运动箭头指向,可以推测出旗云若上掀,则说明气流上升对流运动强,高空的风对其影响小,也就是高空风小,风力条件有利于登山;若其下倾,则说明对流运动弱,高空中的风大,这时候影响登山;旗云飘动的位置跟高空中的风力、风向有关,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所以本题A、B、C错误,D正确。14~16.【答案】14.C 15.A 16.B【解题思路】此题组主要考查了等压线相关知识。第14题,先画出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结合其所在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可判断该地风向。据左图可知,台北北部是一个高压中心,故台北附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方,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可判断出图中(a)时刻台北的风向为东北风。第15题,据图可知,图中(b)时刻,北京位于一个低压中心,中心气流上升,形成阴雨天气。这种天气情况下,北京白天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强,温度较低,而夜间由于云层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故昼夜温差较小。第16题,由图可知,从图中(a)时刻到图中(b)时刻,台北附近等压线的密度变小,故风力减小;上海市的气压从1 020 hPa降低到了1 014 hPa;图中(a)时刻北京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风向为偏南风,图中(b)时刻北京位于低压中心的北部,盛行东北风;从图中(a)时刻到图中(b)时刻,平壤的气压升高,气温应该下降。考向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模拟诊断]如图为朝鲜半岛和叙利亚1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1~2题。1.造成朝鲜半岛和叙利亚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地形 地形 B.洋流 大气环流C.地形 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地形2.叙利亚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出产小麦、大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叙利亚农业发展优势区位是( )A.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B.降水充沛,土壤肥沃C.灌溉水源充足,劳动力素质高D.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解析:1.C 2.A 第1题,朝鲜半岛1月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弯曲,表明弯曲处比同纬度东、西两侧气温低,结合半岛地形可知,受中部山地影响;叙利亚1月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因为冬季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受海洋影响,沿海气温高于内陆,且该地冬季受西风影响,西风从海洋带来热量,顺风向扩大了海洋的影响,受西风带影响的地区气温高于南、北两侧,等温线顺风向弯曲,故C正确,A、B、D错误。第2题,叙利亚位于地中海东岸,属于地中海气候,但由于距离大西洋远,西风势力较弱,年降水量较少,从沿海向内陆迅速递减,南部接近热带沙漠气候,北部接近温带大陆性气候。因夏季气温高降水少,故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A正确、B错误。叙利亚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素质和机械化方面不具有优势,故C、D错误。如图为我国西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甲处地形及影响其7月等温线分布因素的判断,正确的是( )A.柴达木盆地,太阳辐射 B.黄河谷地,地形C.秦岭山地,大气环流 D.祁连山地,地形4.有关乙地成为我国夏季高温中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气候干旱,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B.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受到的削弱作用小C.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D.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比热容小,升温快解析:3.D 4.B 第3题,结合甲地附近等温线分布及其位置可知,该地为祁连山地,影响其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第4题,乙地地处吐鲁番盆地,该地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加之植被破坏和地形影响,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名师点睛]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1)分析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2)分析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3)分析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4)分析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考向2 大气运动和降水[真题诊断](2014·全国卷Ⅱ·节选)如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选A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A;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③④说法错误,排除B、C、D。[解题模版]解答与“降水”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名师点睛]突破降水成因的2个技巧(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方法多 雨少 雨气流上升气流下沉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低压槽控制高压脊控制锋面控制单一气团控制地形迎风坡地形背风坡迎岸风离岸风暖流沿岸寒流沿岸夏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赤道地区两极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2)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方法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例如: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例如: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也与寒暖流有关。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考向3 天气系统[真题诊断](2013·全国卷Ⅰ)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 偏南风C.东北风 D. 西北风 (2)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日19时C.15日4时 D.15日11时(3)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解析:(1)B (2)B (3)D 第(1)题,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偏南风。第(2)题,甲地的暴雨受图中低压系统影响而形成,根据比例尺可知,该低压系统在甲地西侧约100 km处。结合图中天气系统东移的速度可知,12~13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会控制甲地,导致甲地开始降暴雨,即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14日19时。第(3)题,冬季时,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故在我国越往西北气压越高,而图中越往西北气压越低;春、秋季的北方地区也受高压控制,气压形势也不可能如图中所示;而东南丘陵自4、5月份开始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图中所示的气压形势。[解题模版]解答“天气系统类”试题的思维流程—————————————————————————[名师点睛]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判断方法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1)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场类型,确定天气状况:①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②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③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大风晴朗天气。④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2)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①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北半球判断,将其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即可。②风力: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反之则大。(3)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①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②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天气特征大风降温天气连续性降水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晴空万里低压槽上多降水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天气系统判断冷锋活动暖锋或准静止锋台风活动(气旋系统)高压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高压脊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譬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高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考向4 气候类型[真题诊断](2015·浙江高考)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如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1)~(2)题。(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解析:(1)D (2)D 第(1)题,由景观图可看出,甲图是沙丘和绿洲,应该分布在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尤其是降水比较少且终年高温、蒸发量大的④地,故甲和④对应;乙图是高原山地景观(有雪山),气温较低,四幅气候资料图中,只有③地气温相对较低,故D项正确。第(2)题,甲地和乙地在同一条纬线(30°N)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别不大,故A项中的太阳辐射不可选;甲地深居大陆内部,乙地也不靠海,故C项洋流性质的影响几乎没有,同时也可排除B项;由图可以看出,甲、乙两地的植被都比较低矮,甲地有沙丘,乙地有雪山,原因是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名师点睛]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年最低月均温年降水分配气候类型大于15 ℃(热带)年雨型,各月均在100 mm以上热带雨林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大于1 500 mm热带季风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0 ℃~15 ℃(亚热带或温带)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地中海气候年雨型,各月均匀,50 mm左右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亚热带季风气候小于0 ℃(温带)夏雨型,夏季超过100 mm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夏季少于100 mm温带大陆性气候2.气候的描述技巧(1)描述气候特征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4)气候对农业影响的一般描述常要描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1.B ?2.C ?3.D【解题思路】此题以气日变化曲线图为线索,考查了曲线图的判读及大气的相关知识。第1题,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所以选②。第2题,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第3题,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4~6题。4.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 ?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5.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6.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4.D ?5.A ?6.B【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知识。第4题,首先是对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的理解,刀耕火种,先放火烧荒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的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第5题,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源地,而其上游源地东非高原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第6题,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 (2017·铜仁模拟)读我国某年12月上旬气温距平图(气温距平值=当年平均气温-常年平均气温),完成7~8题。7.关于该年12月上旬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最低处位于内蒙古东部B.南北最大温差为4~6 ℃C.南方地区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D.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低2~4 ℃8.由图可知( )A.全国1月0 ℃等温线在长江沿线以南B.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多是自东北向西南C.新疆北部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D.江汉地区、长江北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冻【答案】7.D 8.C 【解题思路】此题组主要考查了我国气温分布知识。第7题,气温距平图不能反映最高、最低气温,负值说明较常年冷,正值说明较常年高,故D正确。第8题,图中0 ℃线不是1月0 ℃等温线。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多是由西北向东南。新疆较常年气温高,北部暴雪可能较少于常年同期。江汉地区和长江北部部分地区较常年低了1 ℃,并不说明这两地区气温在0 ℃以下。 (2017·北京海淀区二模)如图为两个不同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图中阴影表示比湿最大的区域(比湿是指在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用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读图,回答9~10题。9.20日18时至21日18时期间( )A.长春地区风向由西北转为东北B.北京经历降温天气,风力增强C.重庆气压值始终高于1 010 hPaD.高压中心的势力均在逐渐减弱10.21日18时比20日18时( )A.甲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B.福建省比湿最大区域范围扩大C.台风带来的降水使所经地区比湿增大D.南下冷空气使所经地区蒸发减弱,比湿增大【答案】9.B 10.A【解题思路】此题组主要考查了等压线相关知识。第9题,从两图可知冷锋经过北京,且等压线变密,故北京经历降温天气,风力增强。第10题,从图中可知20日甲地位于比湿最大区域,而21日甲地没有位于比湿最大区域,说明甲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2018届高三·池州联考)“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珠穆朗玛峰7 500 m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 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1~13题。11.“旗云”多在(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C.晴朗白天出现 D.晴朗夜间出现1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C.湖陆风 D.盛行西风1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D.下倾,不易登山【答案】11.C 12.D 13.D【解题思路】此题组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势力状况等知识。第11题,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冰晶等或者它们聚集在微尘周围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可见物。在天气晴朗时,受太阳光照,坡面升温较快,气流沿碎石坡面对流上升,在快到达峰顶时,凝结成云。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云高出山顶时受到高空西风的影响,形成旗云。综合这些再看题目选项,只有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出来之后碎石才会受到太阳辐射升温,夜晚,阴雨天,日出前后或没有太阳照射,或温度低,没有气流上升,不能形成旗云。所以本题选C。第12题,从上题分析可以看出,旗云的成因与热力环流的热力性质有关,这与山谷风、湖陆风、华北季风的形成都类似,盛行西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个高低气压不同而形成的风带,而两个气压带的形成皆是由动力因素而导致的,所以其成因和旗云差异最大。所以本题选D。第13题,分析示意图中山坡两侧的气流运动箭头指向,可以推测出旗云若上掀,则说明气流上升对流运动强,高空的风对其影响小,也就是高空风小,风力条件有利于登山;若其下倾,则说明对流运动弱,高空中的风大,这时候影响登山;旗云飘动的位置跟高空中的风力、风向有关,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所以本题A、B、C错误,D正确。(2018届高三·广西三市调研)如图为亚洲部分地区不同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4~16题。14.图中(a)时刻,台北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15.图中(b)时刻,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A.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B.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小C.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D.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16.从图中(a)时刻到图中(b)时刻( )A.台北风力变大 B.上海气压降低C.北京风向不变 D.平壤气温升高【答案】14.C 15.A 16.B【解题思路】此题组主要考查了等压线相关知识。第14题,先画出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结合其所在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可判断该地风向。据左图可知,台北北部是一个高压中心,故台北附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方,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可判断出图中(a)时刻台北的风向为东北风。第15题,据图可知,图中(b)时刻,北京位于一个低压中心,中心气流上升,形成阴雨天气。这种天气情况下,北京白天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强,温度较低,而夜间由于云层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故昼夜温差较小。第16题,由图可知,从图中(a)时刻到图中(b)时刻,台北附近等压线的密度变小,故风力减小;上海市的气压从1 020 hPa降低到了1 014 hPa;图中(a)时刻北京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风向为偏南风,图中(b)时刻北京位于低压中心的北部,盛行东北风;从图中(a)时刻到图中(b)时刻,平壤的气压升高,气温应该下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源:专题2+大气运动(学生版).doc 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源:专题2+大气运动(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