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该年级学生经历了五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上看,有具有一定的水准。 二、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第五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整套教材中的安排顺序是:三上——提出问题,三下——观察与测量,四上——排序与分类,四下——调查与预测,五上——解释与建立模型,五下——交流与质疑,六上——假设与实验,六下——拓展与应用。八册教材,每册教材都有它的着重训练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 三、教学建议 1.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的活动,这些探究性的活动离不开结构性的材料。如“机械”单元需要的各种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单元的“建筑材料”,这些有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前搜来的,有的是需要教师为孩子们准备好的。而现在科学课上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由于一费制的关系,好多学校的科学材料并不是很充足的,而且学生手中的材料袋也没有了,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如果没有这种材料我们该如何找到其它材料去代替。另外,一些孩子在课前不准备材料让好多科学教师头疼,建议科学教师课前在每个班上张贴材料单,通知孩子们需要带哪些材料。有了结构性的材料,才算是做好了探究的准备工作。 2.重新审视《岩石与矿物》单元 由于苏教版教材大的调整,原先处于四年级下册的《岩石与矿物》单元被安排到了五年级下册,也就是说原先学过的内容还要再学一次。科学教师要重新审视这一单元,将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以前的四年级的内容相比较,在课次上有什么调整,在活动上有没有增删,努力考虑编者的意图,为何要做这些调整。对于这些调整,一线教师要思考:我该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这些新的调整,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采取“不教”了事,而要在以前学的基础上做到如何提升。 3.慎重对待《我们怎样延续后代》单元 这一单元涉及到动植物的繁殖问题,课堂上呈现动植物的繁殖话题,问题不是太大,但在这个单元里涉及到“人是怎样出生的”这个敏感的话题,好多老师和家长都不敢轻易的涉及到这个话题,一些家长更是遮遮掩掩,这样给孩子造成了许多误解及一些不健康的价值倾向。《我是怎样出生的》是对以往教材的大胆突破,现代信息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与其让充满好奇的孩子“自行获取”,不如和他们一起坦然地讨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所以科学老师要和家长取得共识,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创设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氛围,和孩子们一同面对这个科学话题。 4.动手与动脑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 本册教材中有许多动手做的内容,科学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动起来。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要做到心灵手巧。如让学生设计一套方案,制定一个探究计划,绘制一张图纸等,要创造多种情境去让孩子们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探究及制作的活动过程中,要让孩子们明白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不能虎头蛇尾,要有始有终。同时让他们明白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探究能力的唯一标准,要知道在过程中的付出也是相当重要。科学教师既不能重过程轻结果,更不能重结果轻过程,应该做到两手一起抓。 5.关注孩子的差异,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们合作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显现出水平上的差异,这是必然的。尤其是在设计与制作方面可能更多的还存在性别、性格上的差异。然而多元智能向我们提出,孩子不存在着好与坏,只在发展区域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分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可爱的地方,都有他优秀的地方。我们要创设多种条件早日启发出他们的优秀,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起自信与乐观的人生态度。四、教学进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程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12、26~3、21单元第1、什么叫机械2、怎样移动重物23、5~3、93、斜坡的启示33、12~3、164、拧螺丝钉的学问5、国旗怎样升上去(1)43、19~3、235、国旗怎样升上去(2)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53、26~3、302单元1、折形状64、2~4、62、搭支架 清明74、9~4、133、建桥梁4、造房子 84、16~4、203单元1、不用种子也年繁殖吗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94、23~4、273、我是怎样出生的 复习104、30~5、44单元1、认识常见的岩石2、认识矿物的性质五一115、7~5、11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复习125、14~5、185单元1、大脑(1)(2)端午135、21~5、251、大脑(3)2、神经(1)145、28~6、12、神经(2)3、感觉156、4~6、86单元1、交流 166、11~6、152、质疑176、18~6、22复习、检测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单元概要分析机械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的总称,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刀子、斧子、剪子、扳子、自行车、汽车、起重机……小到一根缝衣针,大到像航天飞机等,都是机械。无论这些机械的大小与复杂程度如何,它们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原理构成的,这就是本单元从最基本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探究的出发点。 本单元是学生考察力在传递过程中变化的具体实践,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复杂机械的构造原理。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力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探究和认识引向机械装置以及较为复杂的机器构造原理,是学生了解人类智慧以及劳动工具的重要教学内容。 单元课题介绍:1、什么叫机械2、怎样移动重物3、斜坡的启示4、拧螺丝钉的学问5、国旗怎样升上去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单元概要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课标》中关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课题介绍:1、折形状2、搭支架 3、建桥梁 4、造房子。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 第三单元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单元概要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课标》中关于“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二——生物的繁殖” 的要求进行构建的。这是学生认识动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人类进行繁殖及哺育后代的一个重要的单元。 本单元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每为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单元课题介绍:1、不用种子也年繁殖吗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3、我是怎样出生的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第四单元 岩石与矿物单元概要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课标》中关于“地球与宇宙” 部分的地球物质内容的要求进行构建的。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组成地球的物质——水、空气、土壤之后,学习的又一个内容——岩石与矿物。本单元的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并通过对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让学生懂得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单元课题介绍1、认识常见的岩石2、认识矿物的性质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各课主要教学活动 第五单元 人体的“司令部”单元概要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课标》中关于“健康生活” 这个一级主题,“生理与健康”、“良好生活方式”两个二级主题,选取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这部分知识作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大脑比任何已发明的电脑都复杂得多,它使我们能思维、说话、听、看、感觉和活动,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是管理人体各种感觉和运动的“司令部”。 单元课题介绍1、大脑2、神经3、感觉4、精心保护我们的大脑。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 第六单元 交流与质疑单元概要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在《课标》中多处有所体现。广义的讲,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都是交流;不轻信、不盲从、不畏权、不满足现有状态与水平等等,都是质疑。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交流与质疑不仅是与探究相关联的活动与技能,还是完整的探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取向与基本技能。 单元课题介绍:1、交流2、质疑。 课题1-1什么叫机械主备人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课型新授重点难点1、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2、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复 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二、探究新知(一)感知机械: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二)说明机械的含义: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三)揭示机械的作用: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教学过程(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三、拓展活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训练题组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打开啤酒的起子和水果刀都是机械。(???? )2、人类祖先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里就含有机械的原理。二、选择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为(??? )。①机械??? ②工具???? ③机器三、填空1、像钳子、刀、筷子那样,能够帮助人们( )或( )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 )。2、机械可以分成( )和( )两类。3、复杂机械是由( )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 )。4、简单机械有( )、( )、( )、( )。板书设计什么叫机械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教后记 课题1-2怎样移动重物主备人教学内容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课型新授重点难点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复 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1、谈话:老师开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4、操作演示后揭示杠杆。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3、游戏实践:比比谁的力气大?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教学过程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7、讨论:⑴杠杆是否都省力?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训练题组一、判断题1、剪指甲是费力机械。------------------------------------------------ -----(??? ?)??????????? 2、筷子不是简单机械。--------------------------------------------------(???? )3、杠杆都是省力的。------------------------------------------------ ----(???? )二、想一想。4、我们常常用木棒撬动重物,这根木棒叫(??? ? ?),这个装置一般有三个“点”,分别是(?? ?? )、(???? ? )、? (????? ?)。5、在做杠杆实验时,如果在左边第二大格挂4个钩玛,那在右边第四大格应该挂(???????????)个钩玛两边平衡。6、古代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出一个支点,就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你认为能不能?简单说出你的理由。板书设计1、什么叫杠杆?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2、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只要以分为哪几类?答:使用杠杆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有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杠杆按省力情况可分为:省力杠杆:如钳子、铡刀、压水井杆、撬棍、指甲刀等;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杆、缝纫机脚踏板、理发用的剪刀等;等臂杠杆:如天平教后记课题1-3斜坡的启示主备人教学内容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共 2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1、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2、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复 备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斜面。1、谈话: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2、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1、利用多媒体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共同的特点。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5、图片出示两座高度相等、引桥长度不等的拱桥的图片。提问:如果你骑自行车上桥,上哪一座桥比较轻松些呢?说说你以往的体验和感受。6、谈话:为什么同样高的拱桥,骑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气不一样呢?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2、学生提出假设。 教学过程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9、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训练题组1、修建盘山公路,是为了在行车时(?????????????????????? )。2、斜坡就是一种( )。 3、斜面坡度( ),所需的拉力( )。即坡度越( )越( )。4、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5、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 )的变形 6、斜面有( )的作用。板书设计斜坡的启示像盘山公路和立交桥都有很长的斜坡,斜坡是一咱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答:为了减缓陡坡的程度,骑自行车上陡坡时可以走螺旋形,这样就能比较容易的上陡坡,但这样也增加了行走的距离。教后记课题1-3斜坡的启示主备人教学内容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共 2 课时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1、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2、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复 备教学过程一、认识变形的斜面。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 教学过程二、学习应用,迁移拓展。1、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训练题组1、修建盘山公路,是为了在行车时(?????????????????????? )。2、斜坡就是一种( )。 3、斜面坡度( ),所需的拉力( )。即坡度越( )越( )。4、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5、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 )的变形 6、斜面有( )的作用。板书设计斜坡的启示像盘山公路和立交桥都有很长的斜坡,斜坡是一咱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答:为了减缓陡坡的程度,骑自行车上陡坡时可以走螺旋形,这样就能比较容易的上陡坡,但这样也增加了行走的距离。教后记 课题1-?4拧螺丝钉的学问主备人教学内容拧螺丝钉的学问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复 备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1、谈话: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1、出示汽车方向盘的资料,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2、交流观察收获、小结轮轴。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轴上的物重(牛)?小轮上的拉力(牛)?大轮上的拉力(牛)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9、小结。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教学过程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3、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观察课P10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4、填写表格。器械的名称?轴的部分?轮的部分5、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上父母工作的工厂、单位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轮轴?五、课外实践操作。用神奇绞盘抬物体。训练题组一、填空题1、螺丝刀在使用时非常(????????????? )。我们把这一类机械叫(?????????????? )。2、水龙头是(???? ?? )。????? A、定滑轮?????????????????? B、轮轴????????????? C、杠秆 3、较大的轮轴比较小的轮轴更加(???????????????? ?????? )4、螺丝钉的螺纹展开来是一个什么简单机械?它有什么作用?5、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 )越( )。板书设计拧螺丝钉的学问 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教后记课题1-5国旗怎样升上去主备人教学内容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共 2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2、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复 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2、阅读教材第11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教学过程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4、分组实践活动: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训练题组一、填空题1、升国旗时,绳子往(?????????? )拉,而旗子往上升,原来是旗杆顶上安装了一个(??????????? )。2、定滑轮有这样的作用:不(?????????????? ?) ,但可以改变物体的(??????????????? ?)。3、在使用动滑轮时,能够(?????? ??? ),它和物体一起(????????? ??? ).4、滑轮和轮轴是同一种机械。---------------------------------------------------(???? ? )5、给你一些定滑轮和动滑轮让你组装成一个简单机械,会达到一个什么最佳效果?请画出一个示意图。? 板书设计国旗怎样升上去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教后记课题1-5国旗怎样升上去主备人教学内容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共 2 课时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2、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1、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2、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复 备教学过程一、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布置游戏活动:⑴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⑵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⑶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⑷游戏方式: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2、组织讨论:⑴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⑵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⑶绳子缠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3、拓展研究活动: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4、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二、课外拓展研究。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⑴制作一种能够吊起重物的简单滑轮装置。⑵制作能够升降旗的滑轮装置。⑶制作能够来回传递便笺的滑轮装置。训练题组一、填空题1、升国旗时,绳子往(?????????? )拉,而旗子往上升,原来是旗杆顶上安装了一个(??????????? )。 2、定滑轮有这样的作用:不(?????????????? ?) ,但可以改变物体的(??????????????? ?)。3、在使用动滑轮时,能够(?????? ??? ),它和物体一起(????????? ??? ).4、滑轮和轮轴是同一种机械。------------------------------------------------------(???? ? ) 5、给你一些定滑轮和动滑轮让你组装成一个简单机械,会达到一个什么最佳效果?请画出一个示意图。? 板书设计 国旗怎样升上去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定滑轮不省力,只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理论上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实际情况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省力要小一些。教后记课题1-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主备人教学内容1、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2、会组装一个皮带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和链条传动装置。共 1 课时第 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与功能;2、知道怎样来传递运动和能量。课型新授重点难点1、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2、会组装一个皮带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和链条传动装置。复 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动力传递的过程。2、结合录像解释:这些可以把动力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二、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一)、探究皮带传动的特点。1、教师出示一个皮带传动装置,操作演示。学生观察:这个传动装置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2、教师操作皮带传动装置,学生观察轮子的运动状态。3、交流讨论:当大轮运动时,小轮是何种状态?大轮和小轮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大轮和小轮转动的快慢一样吗?动力是依靠什么传递到小轮上的?6、交流汇报,操作演示。7、讨论:皮带传动有什么特点?(二)、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1、电脑演示、放大座钟内部的传动装置,观察: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皮带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2、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3、分组操作实践:各组利用工具箱内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齿轮传动装置,研究传动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4、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5、讨论:⑴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教学过程点?⑵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三)、探究链传动的特点。1、依靠一根结实的链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操作演示链传动装置,学生观察两个轮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2、操作实验器材,体验链传动的特点。3、比较:链传动与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三、巩固应用,迁移拓展。1、谈话: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是起传动作用的,说一捉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2、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分别运用了什么传动方式呢?3、拓展迁移:⑴玩一玩:将两只注射器装满水,用胶管连通,推动或者拉动其中一只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另一只活塞的运动,说一说其中的道理。⑵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训练题组1、能把( )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 )。2、传动装置可分为( )和( )。3、钟表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 );自行车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 )。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是: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不同点是: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板书设计现在的自行车车轮能够转动,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踏板那里传到了后轮上,像自行车链条这样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可分为三种:即链条传动、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教后记课题2-1折形状主备人教学内容1、预测不同形状的结构哪种承受力大些;2、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共 2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2、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复 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蜂巢、乌龟、房屋等图片,蚌壳、螺壳、蛋壳、罐头盒、汤勺、台灯罩、瓦楞纸等实物。学生准备:橡皮泥、小刀、图画纸、胶带、剪刀、练习本、厚书、鸡蛋等重物。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1、谈话: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等几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3、活动: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4、交流: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1、谈话: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比比谁的方法多。2、活动: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3、谈话:刚才我们把纸改变成了这么多形状,谁能来给这些形状分分类呀? 教学过程4、活动:学生分类。5、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预测一下吗?6、学生讨论。7、记录好预测结果: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是多少?纸的形状?预测的承受力?实际承受力训练题组1、物体大多数由 (??????????? ???)、(???????????? ??)、(??????????? ?)、(???????????? ??)这四种简单基本形状构成.。2、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 ?????????? )3、把纸平放和折叠,折叠后的承受力大些。------------------------(? ?)4、龟壳属于(????? ? )。??????A? 锥形???? B 柱形?????? C 球形板书设计折形状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等几种形状构成的 我们可以改变纸的形状来改变承受力的大小,科学家也发现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承受力的大小 教后记 课题2-1折形状主备人教学内容1、预测不同形状的结构哪种承受力大些;2、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共 2 课时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2、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复 备教学过程一、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1、谈话:刚才仅仅是我们的预测,那是不是这样的呢?我可以通过证据来证明我们的想法。2、学生讲述方法:只要在上面放重物就行了,比一比,哪种形状上放的重物多就是谁的承受力大。3、讲述:为了使实验的标准相同,放在上面的重物也应该是相同的。4、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5、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6、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7、教师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8、谈话:你们也想感受一下吗?学生动手感受鸡蛋的承受力。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运用。1、讲述: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我们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增大它们的承受力。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教学过程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牢固的形状?四、拓展应用。谈话: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训练题组1、物体大多数由 (??? ???)、(???????)、(???????)、(???? ?)这四种简单基本形状构成.。2、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 ???????? )3、把纸平放和折叠,折叠后的承受力大些。----------------------(? ?)4、龟壳属于(????? ? )。??????A? 锥形???? B 柱形?????? C 球形板书设计折形状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等几种形状构成的 我们可以改变纸的形状来改变承受力的大小,科学家也发现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承受力的大小 。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大纸的承受力,这样可以使力均匀分散到各处。教后记 课题2-2搭支架主备人教学内容1、生产生活中与结构有关系的问题,并设法解释;2、搭支架的方法。共 2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1、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2、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复 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建筑吗?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3、提问:关于它的结构,你们有什么问题吗?4、学生提出问题。二、探究支架的稳固性。1、什么形状的支架最稳固。⑴谈话: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⑵学生回答。⑶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一字连接法、十字连接法、七字连接法等。⑷学生动手搭支架。⑸谈话:你们可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⑹学生汇报研究成果。⑺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⑻学生活动。⑼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教学过程2、提问:现在,你们知道艾菲尔铁塔一百多年来直立不倒的奥秘了吗?你们还见过哪些建筑也使用了这种结构?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三、搭高塔。1、谈话: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2、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3、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4、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下节课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来搭高塔,并测试高塔的性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训练题组1、(?????? )形的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 )的方式增加其?????? )结构,使它变得稳定。2、在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支架都比较稳固,不易变形。-------------(?? )分析题1、小树在风雨中歪斜了,想请你搭一个支架把它扶正,简单描述一下你的办法。答:2、很多建筑用的金属都作成空心管材,有什么作用?答:板书设计搭支架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教后记课题2-2搭支架主备人教学内容1、提出生产生活中与结构有关系的问题,并设法解释;2、搭支架的方法。共 2课时第 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搭支架的方法。复 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搭平面支架的活动,知道了三角形的支架稳固性好,并且进行了搭高塔的设计工作,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完成高塔的搭建,比较哪些小组搭的高塔既坚固又美观。2、提问:高塔的图纸设计已经好了,下面你们将怎么搭建高塔?3、学生讨论、回答。二、学生搭建高塔。1、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2、学生讨论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3、学生搭建高塔活动。三、测试比较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2、学生讨论、回答。3、谈话:下面我们就通过放螺母的方法来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做好记录。4、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7、学生讨论、回答。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9、学生讨论、回答。10、学生动手活动。11、汇报、小结。四、总结。1、简要对本课内容作小结。2、提问:现在老师坐的方凳不稳固了,坐上去会扭动,你有办法对它进行加固吗?训练题组1、(?????? )形的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 )的方式增加其(???? )结构,使它变得稳定。2、在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支架都比较稳固,不易变形。----(?? )分析题1、小树在风雨中歪斜了,想请你搭一个支架把它扶正,简单描述一下你的办法。答: 2、很多建筑用的金属都作成空心管材,有什么作用?答: ?板书设计搭支架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教后记课题2-3建桥梁主备人教学内容1、搭建几种不同形状的桥梁;2、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桥梁的承重力进行研究。共 1课时第 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桥梁的基本组成:桥面、桥墩等;2、了解常见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3、知道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课型新授重点难点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复 备教学过程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分类。1、谈话:同学们,请看一组有关桥的图片,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桥、是什么形状的?2、学生观看后回答。3、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桥?4、学生回答。5、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6、讨论、汇报。7、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8、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9、学生讨论并分类。10、学生汇报分类结果。二、设计各种形状桥梁。1、谈话:现在老师给你两个木块作桥墩,一张白纸作桥面你能设计出哪些形状的桥梁。2、小组讨论,利用桌上的白纸进行设计桥梁模型。3、学生汇报。4、根据学生回答,用简单线条将桥梁形状画在黑板上。三、学习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1、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认为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这么认为?2、学生讨论、猜测。3、提问:利用桌上的这些东西你可以怎样来设计实验呢?并且能够说明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 教学过程4、学生讨论并汇报。5、提问:实验时要注意写什么?6、学生分组实验并把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7、提问:请同学们比较哪一座桥的承重力最大?8、学生汇报。9、提问:你觉得桥梁的承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10、学生汇报。四、研究同一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1、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看表中的数据有什么问题要问?2、请每组派代表去其他组去看一下,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3、启发: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请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最想研究哪一种形状的桥?4、学生汇报。5、各组选定一种桥梁进行研究,并把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中。6、学生汇报研究成果。7、提问:同一种桥梁的承重力又与什么因素有关?8、学生回答。五、课外延伸、拓展。今天,我给大家提供的材料比较少,如果回家后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你还能设计出其它承重能力更好的桥吗?训练题组调查记录1、可以用哪些材料造桥?2、你知道按桥的结构分成哪些类型的桥?3、斜拉索桥一般由金属材料建成。-----------------------------(?? )4、用同样的一张纸造一座桥(??? ?? )。A 平板桥比拱桥承受力大 B 拱桥比平板桥承受力大? C 承受力大一样大。板书设计建桥梁我们可以按形状、材料、长度、用途、是否能活动等方面来进行分类。虽然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哪种桥,他们一般都是由(桥面 桥墩)组成的? 教后记课题2-4造房子主备人教学内容1、计算房子的用料;2、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建造房子。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房子的特点;2、了解现代房屋的特点;3、知道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1、古代房子的特点;2、现代房屋的特点;3、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复 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坐火箭穿越时光隧道去古代玩一趟好吗?2、课件演示:古代人类居住的房子。3、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吗?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4、课件演示:现代的各种房屋。5、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怎么建造的吗?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个小小设计师,动手建造一座房子。你们有信心吗?二、制定建造房子的计划。1、提问:建造一所房子之前首先要干什么?2、各组讨论,画出本组要建造的房子的简图。3、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到前面介绍本组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4、各组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设计图。5、教师启发学生计算盖房子需要多少用料。6、各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三、学习制作纸棒。1、教师演示制作纸棒的方法。2、学生练习。3、布置作业:回家按各组的设计图纸和计划先制作好足够的纸棒。 教学过程四、分组建造房子。1、各组分散开来,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建造房子。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3、房子建好后还可以用彩笔或彩纸装饰。4、每组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五、评比。1、把各组的房子放在一起,评出最结实的、最漂亮的等等。2、让学生谈谈建房子的体会。六、布置作业。训练题组1、造房子时,采用薄壳型屋顶主要是为了美观。---------------(???? )2、古时候,人们用树枝和茅草造房子。-----------------------(???? )3、造房子时我们只要把房子造的美观就可以了,用不着考虑成本的问题。(? )4、优秀的建筑,是(??? )和(??? )的完美结合。①科学?? ②传统?? ③技术板书设计造房子1、古代的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古代房子的材料主要有:土材、木材、砖石等等,古代的房子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房子的材料和特点也不尽相同。2、建一所房子之前首先要干什么?首先要设计图纸。教后记 课题3-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主备人教学内容1、用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植物;2、用地下茎、根、茎繁殖植物;3、利用营养繁殖的方法种活一株植物。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延续后代的植物;2、知道几种营养繁殖的方法。课型新授重点难点几种营养繁殖的方法复 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1、讲述: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3、小组汇报。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7、师生共同探讨。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能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3、汇报。 教学过程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1、谈话: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3、小组相互评价栽种情况。4、教师小结。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训练题组1、植物繁殖后代一是靠( ?? ),二是用身体上的(????? )。2、生姜是用(?????????? )繁殖后代。3、宝石花用(??? ?)繁殖。????A、根????????? B、茎???? ?? C、叶判断题4、所有的植物都靠种子繁殖后代。---------------------( ????)板书设计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 除了种子 植物还能靠什么来繁殖后代 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教后记 课题3-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主备人教学内容1、积极参与讨论交流;2、学会从书刊杂志或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的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2、了解动物繁殖方面的一些区别,如后代的数量等;3、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它们自身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课型新授重点难点1、常见的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2、动物繁殖方面的一些区别。复 备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揭题。1、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2、学生回答。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二、讨论动物的繁殖方式。1、学生讨论。2、谈话:刚才,大家谈到了很多关于动物繁殖的情况,下面我们再一起来了解更多的动物繁殖的知识。3、播放多媒体资料。4、谈话:动物繁殖确实也是不同的,它们在繁殖方式上有哪些不同?5、学生思考、汇报。6、教师择要板书。7、小结动物繁殖方式及其区别。三、讨论鲫鱼和猫狗羊后代数量的区别对各自延续后代的意义。1、谈话:鲫鱼是怎样生小鱼的?你见过猫、狗或羊生孩子吗?2、提问:为什么鲫鱼一次要产大量的鱼卵,而猫狗羊生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3、学生讨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4、教师小结。 教学过程四、科学交流会。1、谈话:动物繁殖是相当有趣的自然现象,你可能也知道一些,谁愿意来说说?2、学生回答。3、谈话;我们分组去查阅一些关于动物繁殖方面的信息,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4、科学交流会:有趣的动物繁殖。五、总结,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查找有关资料。训练题组1、动物繁殖后代的主要方式一是(????? )、二是(?????? )。2、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 ?? ? )、(????? )对后代的(??? )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 )。3、鲸是(??? ? )。????????????A、卵生?????? B、胎生??? C、 卵胎生4、卵生的动物一般不吃奶长大。--------------------------(???? )5、蛇是胎生。-----------------------------------------(? ???)6、所有动物只能是胎生或卵生繁殖后代。-----------------(???? )7、动物爸爸似乎都比妈妈更漂亮,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8、简要描述一个动物关心、爱护自己小宝宝的事例。答板书设计动物怎样繁殖后代绝大多数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有性繁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的结合。两种基本的繁殖方式,即胎生和卵生。教后记 课题3-3我是怎样出生的主备人教学内容1、收集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有用的材料;2、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调查的结果。共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出生前后的一般情况;2、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课型新授重点难点1、人出生前后的一般情况;2、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复 备教学过程一、交流调查的情况。1、谈话: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也非常想告诉大家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对吗?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请你告诉同组的同学,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你出生时的一些情况?2、学生分组交流。3、谈话:大家已经在小组里向别人介绍了从前的你,有没有发现大家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4、讨论交流。5、小结。6、谈话: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知道动物植物都要繁殖后代,延续生命。人类同样如此,可见,繁殖后代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中的生长过程。1、谈话:大家小时候的情况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你们知道你在妈妈肚子中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2、观看电脑课件:胎儿的成长。三、讨论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孝敬父母。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中还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情况,知道妈妈为了生你,吃了不少的苦,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你能跟大家介绍一两件让你特别感动的事情吗?2、学生介绍。 教学过程3、谈话:在每一个人的出生和成长过程中,都蕴涵了他的亲人对他无私的关怀和爱护,就像我们种一盆花,没有我们给它浇水、施肥,它绝不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样,离开了家人的关爱,也绝没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养一株花都很辛苦,养一个人更难!对吗?你应该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呢?4、学生讨论。5、谈话: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特别是有一天,他们老了,你会怎样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呢?6、学生发言。四、举办展览会,总结全课。这里主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向大家展示一下记录自己成长过程的物品,和他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快乐和骄傲。训练题组1、我们的生命是(?????????? )给予的2、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 ?)。????? A、6.5千克????? ? B?? 4.5千克????????? C?? 5.5千克3、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 ???)??? A 、 5 个月?????????? B、10个月????????? ? C 、12个月4、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答:板书设计 我是怎样出生的1、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长时间? 十个月。2、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 恶心、呕吐、偏食等不良反应。3、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的? 非常疼痛、惊恐、劳累、虚弱等4、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我非常弱小。 身长约50厘米教后记课题4-1认识常见的岩石主备人教学内容1、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基本特征。2、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对岩石进行分类;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2、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课型新授重点难点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复 备教学过程一、观赏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看一看,认一认常见的岩1、 播放千姿百态的地貌图片,学生欣赏,与小组内的同伴交流:地球表面的形态特点怎样?谈谈自己的看法?2、简介: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所覆盖,有的地方被土壤裹上"薄毯",有的地方却裸露在外,这种裸露在外的物质,就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岩石。3、交流: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4、教师出示各种各样漂亮的卵石标本或由学生自带的卵石标本。让学生欣赏,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共同分享。5、看到如此绚丽多彩的卵石,你想说些什么?最想了解什么?6、教师搜集各小组的研究问题,归类板书。采用讨论交流,课外查询,课内探究等方式解答。二、研究岩石的特征,了解岩石的性质。1、教师讲话:今天发给大家的岩石标本标着序号,请各组同学集思广益,多方法,多手段,多途径地仔细观察,找出每种岩石的特征,并把它们记录下来。2、学生分组观察各种岩石标号标本,用写或画的形式表达岩石在颜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3、每组汇报观察的方法及标号岩石的特征,其他组予以补充完善。4、思索:这些岩石放进水里会怎么样?滴上稀盐酸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各组同学试一试,说一说,写一写你的发现。5、活动时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1)告诉学生稀盐酸是化学药品,有很强的腐蚀性,千万不要滴在手上或衣服上,尤其不要溅到眼睛里。(2)往岩石上滴稀盐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只滴1-2滴。(3)为了安全,稀盐酸最好装在滴瓶里,且稀盐酸的量不要过多。三、指导学生给岩石分类:1、分组讨论,制定分类方法、依据,做好分类卡片、分类小报。2、教师播放录像,介绍地质学家是如何按岩石的生成方式给岩石分类的,并简要介绍:(1)岩浆岩的形成。(2)沉积岩的形成。(3)变质岩的形成。四、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识别岩石标本中哪些是岩浆岩,哪些是沉积岩,哪能些是变质岩。五、扩展与延伸:采集一些岩石,做一盒岩石标本,在班内巡回介绍。训练题组一、填空题。1、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的,另一类是(?? )的。2、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 )、(?? )和(??? )。二、列举题列举出石头的五种用途。答: 三、简答题1、在使用稀盐酸时要注意什么?2、煤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3、什么叫化石?板书设计认识常见的岩石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各种岩石的软硬程度不一样,我们可以把岩石的硬度分成三级:很硬、较硬?、较软?教后记课题4-2认识矿物的性质主备人教学内容1、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2、几种常见的矿物,这些矿物的用途。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2、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课型新授重点难点1、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2、几种常见的矿物,这些矿物的用途。复 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矿物标本、白色瓷板、各种宝石图片或课件、小刀、铜钥匙、玻璃、有关矿物资料。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常见的矿物1、你们有没有参观过奇石呀?今天我们一起到奇石馆去看看吧。2、提问:你认识这些石头吗?这些石头中有哪些是矿物?3、除了以上的矿物,你还知道哪些矿物?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矿物标本,认识一下它们都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活动二、认识常见矿物的性质1、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矿物,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小组讨论: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3、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订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进行实验。4、汇报实验情况,并展示矿物性质记录表。提问:你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矿物的?知道了它们的哪些性质?5、引导学生总结:矿物都有哪些性质?活动三、认识矿物的用途1、研究了这么多矿物的性质,有什么用呀?这些矿物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2、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来看看矿物小精灵是怎么介绍的。 教学过程3、引导学生小结。口头完成填空题。我的名字叫 金刚石 ,是最坚硬的矿物,可以制成坚硬的钻头。活动四、巩固练习1、找朋友(出示各种矿物的名称、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将其进行连线。)石英????????????????? 棕红色??????????????????? 做爽身粉金刚石???????????????呈六角形、透明????????? 做铅笔的主要原料石膏????????????????? 最柔软??????????????????? 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赤铁矿???????????????最坚硬??????????????????? 做钻头石墨????????????????? 白色、光泽很暗淡???????做颜料滑石????????????????? 容易被擦干净????????????? 做石膏像训练题组1、成分集中且具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 ?????? )。2、(?? )是所有矿物中最软的一种,(????? )则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矿物。3、田黄石是(? ? )矿物。A、半透明? B、不透明??? C、透明 4、下列矿物是棕红色的是(?? )。A、褐铁矿??????? B、黄铁矿?????? ?C、赤铁矿5、可以制造牙膏,防止龋齿的矿物是( ??? )。A、石英?? B 、萤石?? C、石膏板书设计认识矿物的性质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几种常见的矿物,这些矿物的用途。教后记课题4-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主备人高山流水教学内容岩石和矿物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正反面影响。2、理解保护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课型新授重点难点1、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正反面影响。2、保护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复 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玻璃珠、硬币等代表各种矿物的小物件,岩石、矿物形成和开发的有关资料。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岩石、矿物和人类关系的资料。教学过程:活动一:游戏引入1、找宝活动。教师讲述: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找宝藏的游戏,比一比谁找到的宝藏多。2、学生找宝藏。3、游戏结束,学生交流找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4、教师讲述:我们的矿物资源就像这些小物件一样是十分有限的,越找就越少,越找就越难找,最后甚至到找不到,所以我们说矿物资源是会随着人类的开发日益减少的。活动二、介绍有关资料1、学生小组内介绍所收集到的有关矿物资源的资料。2、学生全班汇报交流情况。3、教师对学生所介绍的知识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介绍新能源。 教学过程活动三、拓展活动1、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2、布置课后作业:(1)利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收获。(2)"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活动方案设计。训练题组1、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 )的,另一类是(???? )的。2、我国对矿物资源的挥手利用率不到( ???? )。 A、30%?????? B、95%?????? C、45%3、不可再生资源需要经过(?? ?)年才能形成A、几十万?????? B、几千万?????? C、几百万4、我国部分矿产资源可开采年限,铁可以开采( ),锌、锡、钨可开采(??),银、铅、锰、铝可开采(??)。????A、20-30年??????? B、100年???? C、40-50年5、当前世界都面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合理利用资源,你有什么建议?答:板书设计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1、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答:我们可以合理使用资源,减慢开采速度,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新资源。2、我国对矿物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到30%,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答:(1)采用各种先进的采矿方法、设备与运输机械,以加强采矿能力,合理开发中低品位矿石,提高矿物回收率。(2)提高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教后记课题5-1大脑主备人教学内容1、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2、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共 3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2、了解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复 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有关大脑的课件、图片、视频资料、核桃、豆腐、七巧板等一、活动导入。1、谈话:同学们坐得真好,老师连好多同学的手都看不到了!我们每个人一起把双手平放在桌上好吗?2、教师行间巡视,然后猛地用书敲一个同学的手。3、指名说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重点解释那个同学大叫的原因。4、小结。二、继续探究。1、要求学生继续放好双手,教师手举书本作随时敲击状。2、教师的手突然落在一位同学的桌上,但并未像刚才那样敲他的手。3、 刚才那个学生对老师和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其他人补充说明。4、教师小结后选出一位不怕疼的"勇士",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完成第三次敲击。5、讨论:这位"勇士"的大脑是如何指挥他的行为的? 教学过程三、巩固发展。1、教师提问:关于大脑,你还知道些什么?对哪些现象最感兴趣?2、小组合作学习,书面列出有关大脑的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3、全班交流。四、课后延伸。在家长或小伙伴的合作下,继续探究有关大脑和人体健康的关系。训练题组1、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 )。*2、脑的质量约1400克,大脑的质量占脑重的( ),约1120克。*3、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像( )。*4、大脑的表面像( ),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5、大脑的软硬像( );颜色是( )的。*6、大脑有管理人的( )、( )、( )、( )、( )、( )、( )等功能,所以被称为( )。板书设计 大脑大脑有哪些功能?大脑有控制人体情绪、感觉、运动、语言、思维和记忆等功能,它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教后记 课题5-1大脑主备人教学内容1、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2、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共 3 课时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2、了解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复 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有关大脑的课件、图片、视频资料、核桃、豆腐、七巧板等一、大脑基本特征:1、教师出示1400克的物品(水果)。请五名同学拎一拎老师手里的苹果,猜一猜它有多重?师:这一重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大脑的重量。同学们猜一猜你自己的大脑有多重?小结。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重量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的变重,到了成年以后逐渐成形就没有什么变化了。2、认识大脑的大小。提问:我们的大脑有多大呢?教师指名四个个头大小都有显著差异同学,分别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他们大脑的大小。过渡: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从而造成大脑大小的差别,你知道我们大脑的表面是什么样的?3、认识大脑的形状。大屏幕显示核桃仁,观察核桃仁的表面。说明:我们人的大脑表面与核桃仁表面相似,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样的外形有什么作用呢?小结: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能增大大脑表面皮层的面积,帮助我们存储大量的知识。4、大脑分为左右大脑半球,左大脑半球负责管理右侧身体,右大脑半球负责管理左侧身体。提问:你平时是左手做事多,还是右手做事多?教学过程5、认识大脑的软硬和颜色。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小块鲜豆腐,让学生用手按一按它,然后说说按的感受。提问:大脑的颜色是什么色的?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脑的直观形象。说明:这是在人体活动中发号施令的脑,它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二、大脑管理范围提问:想一想,你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大脑是怎样指挥你的?教师出示课件(大脑的管理范围),让学生说说大脑是怎样指挥行为的?教师小结:大脑就像司令部一样,指挥着我们的每一个动作,下节课我们就通过几个游戏我们就会对大脑的作用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三、回顾与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请你谈谈对大脑的认识。训练题组1、大脑有管理人的( )、( )、( )、( )、( )、( )、( )等功能,所以被称为( )。2、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 )的关系。即( )支配( )身体的运动,( )支配( )身体的运动。板书设计 大脑大脑有哪些功能?大脑有控制人体情绪、感觉、运动、语言、思维和记忆等功能,它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你知道那些保护大脑的措施?a、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恢复脑的功能;b、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c、全面均衡的营养和欢快的情绪有利于大脑的发育;d、逗着玩时不能拍大脑,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大脑;e、一些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对大脑的发育有害。教后记课题5-1大脑主备人教学内容1、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2、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共 3 课时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2、了解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课型新授重点难点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复 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有关大脑的课件、图片、视频资料、核桃、豆腐、七巧板等一、探究与发现(一)记忆力测试1、游戏1——猜数字屏幕显示游戏规则。(利用10秒时间仔细观察屏幕中出现的15个数字,看谁最快发现屏幕中缺少了哪几个数字。)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又快又准确的记住这些数字?在你猜数字游戏时你们的大脑又是怎样指挥你的?2、游戏2——拼图案游戏规则: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图案,观察这一图案10秒钟,把图案弄乱后重新拼回原来的图案,并且图案大小和颜色不变。教师小结。(二)创造力测试1、利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图案,并给图起一个恰当的名字。提问:为什么同学们所拼出的图形都不一样呢?2、小结:每位同学的大脑存储的知识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拼出的图案也不同。(三)了解左脑右脑的差别,并认识到保护大脑的意义。1、投影——观察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提问:左右脑半球各有什么功能。2、提问: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那么我们应如何保护大脑?教学过程二、回顾总结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大脑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在运动时,我们还有哪些好方法保护大脑?三、课外延伸营养与大脑有的关系。训练题组*1、大脑有管理人的( )、( )、( )、( )、( )、( )、( )等功能,所以被称为( )。*2、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 )的关系。即( )支配( )身体的运动,( )支配( )身体的运动。*3、人的大脑中,( )偏重于管理( )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 )偏重于管理( )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4、保护大脑的方法有:①充足的睡眠;②加强体育锻炼;③全面均衡的营养;④保持欢快的情绪;⑤不吸烟、不酗酒;⑥逗着玩不能打脑袋;⑦运动时保护头部。*5、人睡眠不足时,会有( )、( )、( )、( )等症状。板书设计 大脑大脑有哪些功能?大脑有控制人体情绪、感觉、运动、语言、思维和记忆等功能,它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教后记 课题5-2神经主备人教学内容教材57页至59页共 2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课型新授重点难点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复 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人体神经系统挂图,两支削好的铅笔(每人),一块橡皮等。一、游戏导入1、游戏内容:同桌同学之间来做,看看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多,谁被打到的次数少,每位同学实验五次。教师讲明游戏的规则。学生开始游戏。游戏后汇报游戏情况,并讨论分析原因2、小结: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不相同的,反应快的人不易被打到手,反应慢的同学则被打到手的次数比较多。3、质疑: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快慢是怎么一回事。二、探究与发现:神经的分布和传递信息1、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刺激的信号是通过谁来帮助传递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通过谁帮助传向身体各处的呢?2、提问: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命令的神经会不会是一种神经呢?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3、小结。4、探究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通过实验可探测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学生活动训练题组1、( )和( )合称为(神经中枢)。2、大脑是是高级神经中枢;( )是( ),可完成简单的( )活动,如膝跳反应。3、( )分布于( ),有( )的作用。4、从脑发出的( ),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从脊髓发出的( ),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5、传入神经( )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板书设计 神经①从脑发出的神经叫做脑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相关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脊髓的,如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 ②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相关的反射活动是要经过脊髓的传递的,如人的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很快地缩回来。教后记 课题5-2神经主备人教学内容教材57页至59页共 2 课时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课型新授重点难点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复 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人体神经系统挂图,两支削好的铅笔(每人),一块橡皮等。一、探究与发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作用1、讲解: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分管人类的感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和情绪等功能,它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都要经过它的思考并做出判断。和脑相连的是脊髓,它位于椎管里,它和大脑共同组成了人体的神经中枢,只不过它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只能分管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等。学生实践活动(同桌同学互做膝跳反射实验)2、讨论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①从脑发出的神经叫做脑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相关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脊髓的,如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 学生举例说明脑神经的反射活动。②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相关的反射活动是要经过脊髓的传递的,如人的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很快地缩回来。 教学过程学生举例说明脑神经的反射活动二、回顾总结上完今天这节课,你对人体的“神经”有什么新的认识呢?学生汇报。训练题组1、( )分布于( ),有( )的作用。2、从脑发出的( ),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从脊髓发出的( ),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3、传入神经( )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4、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板书设计神经他们是如何接收信号并作出反应的?答:a、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的过程是:眼睛接受红绿灯的信号,由传入神经(视神经)报告给大脑,大脑做出反应通过脊髓、传出神经命令腿部肌肉做出反应。b、闹钟太吵了,声音调小些的过程是:耳朵接受闹钟的声音信号,由传入神经(听神经)报告给大脑,大脑做出反应通过脊髓、传出神经命令手部肌肉做出反应。教后记课题5-3感觉主备人教学内容教材60页至62页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课型新授重点难点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复 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不透明的杯子、相关模型、视频资料、醋、盐水、糖水、吸管等一、游戏激趣1、 游戏:出示不透明杯子,判断内部的物体。学生活动。2、提问:①刚才的游戏里,你身体的哪些器官起到了作用?起到了什么作用呢?②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听见声音、感觉到冷热、闻到气味、尝到味道呢?学生讨论。二、探究与发现1、出示色盲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我们的眼睛能感觉到物体的哪些性质?2、眼睛识别能力训练。比较两个圆柱体的高与直径是否相等。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易产生错觉的图案给学生辨认,提高学生识别能力。3、小结。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等,仅仅是眼睛的功劳吗?为什么有时候看到的情况是事实的真相,有时眼睛又会“欺骗”我们呢?课件显示视觉产生的原理。4、了解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讨论:我们如何通过听觉器官耳朵听到声音?教学过程学生观看视频5、了解触觉的形成学生触觉实验。提问:为什么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能知道接触皮肤的物品呢?小结。教师说明触觉形成的机理。6、了解嗅觉和味觉的形成及相互关系。游戏:同桌两位学生其中一名蒙上眼睛,用舌头去品尝可食用液体,然后捏住鼻子再去品尝液体的味道。比较两次实验各有什么不同感觉。师生小结。学生交流活动,汇报结果三、回顾总结教师总结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概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产生的机理。训练题组1、( )、( )、( )、( )、( )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分布在这些器官里的( )将接受到的各种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入( ),人就有了各种( )。2、( )是( )的感觉器官。( )将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送给大脑,大脑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义,人就产生了( )。3、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 )来自( )。4、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也会出现失误,作出错误的判断。5、( )是( )的感觉器官。( )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人就产生了( )。6、( )是大脑接受了来自皮肤的刺激以后,产生的冷热、疼痛和压力的感觉。7、( )和( )密切相关,嗅觉能增强味觉的感受。8、人体的各种感觉是( )。板书设计 感觉 眼睛、皮肤、耳朵、鼻子、舌头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感官等传入神经把感觉信号传送给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再由传出神经送到肌肉各处,指挥做出反应,获得感觉。教后记课题6-1交流主备人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共 2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交流以及交流的意义;2、知道交流的常用方式及可采用的具体方法;3、能有条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课型新授重点难点交流的常用方式及可采用的具体方法。复 备教学过程导入1、谈话: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不但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和技能,还了解了许多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故事。 2、出示:《牛顿和七色光》的图片和资料。 3、谈话:科学家牛顿为什么要将他的研究发现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讨论会上进行公布呢? 4、学生汇报交流。 【评析】以学过的知识导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交流以及交流的意义:科学家的一项重大的研究和发现除了要有充足的证据外,还要与别人进行交流。二、学习“交流”的含义1、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交流。(交流就是向外界发布自己的研究信息,并从外界获取他人研究信息的活动) 2、提问:牛顿是用什么方式在皇家科学讨论会上进行交流的? 3、学生汇报。(实物演示的方法) 教学过程4、提问:你还知道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交流?5、引导学生汇报: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 【说明】交流的形式无特别定式,学生在总结汇报时如有不同于书本中的方式,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并且讲解时也不必拘泥于课本中的内容,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而定,但是常用的方式有必要进行解释。训练题组1、( )是通过( )和( )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成果的过程。2、口语交流的常用形式有:( )、( )、( );书面交流的常用形式有:( )、( )、( )。3、其它的交流形式还有( )、( )、( )、( )、( )等。板书设计 交 流交流就是向外界发布自己的研究信息,并从外界获取他人研究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