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源:专题10: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源:专题10: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教师版)

资源简介


1.本专题与人体健康、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五年的高考题中均有涉及,多以糖尿病、脱水等内环境稳态异常疾病为载体进行考查。命题主要分布在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实例和免疫调节。其中对于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考查尤为突出。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到。内环境稳态的考查多以选择题为主,侧重考查考生对机体各项理化指标对稳态影响的理解;血糖调节主要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的作用及关系;对免疫调节的考查,侧重于对免疫过程的考查,题型多样,借助实验或结合具体实例或借助图形等。
3.考纲第5条“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的要求由I变为了II,预测2018年高考会考查此考点。备考时,利用图解认识内环境组成并进行三种细胞外液的分析。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借助实例构建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模型。
考点1 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的维持
1.内环境图表的识别与分析
(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2)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2.稳态变化的原因
3.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图解归纳
例1. 如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壁,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B.正常情况下,液体③处的CO2浓度最高
C.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导致⑤的pH明显降低
D.②~⑤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Na+的含量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②③④⑤液体的名称分别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和血浆,故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位于其一侧的血浆和另一侧的组织液,A错误;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故细胞内液中CO2浓度应最高,即图中的液体③处,B正确;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会被缓冲物质中和,血浆(液体⑤)的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细胞外液(液体②④⑤)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而细胞内液(液体③)渗透压的维持主要靠K+起作用,D错误。
【答案】B
考点2 神经—体液调节
4.血糖平衡
(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①血糖浓度(最主要):高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低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可直接调控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在此种调节方式中,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影响:胰岛素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5.体温平衡的调节
(1)产热: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
散热: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便、排尿等。
(2)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
(3)调节中枢:下丘脑;感觉中枢:大脑皮层。
(4)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6.水盐平衡的调节
(1)调节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7.以下丘脑为中心的调节方式
例2. 下丘脑是调节水盐、血糖、体温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在机体内环境稳态中作用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________渗透压升高,________中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进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并可将兴奋传至________产生渴觉,增加饮水,维持水平衡。
(2)人体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________细胞分泌________,促使血糖升高;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神经作用于________,使其分泌________,促使血糖升高。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________。如果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就会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
【解析】(1)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并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以增加饮水,维持水平衡。(2)若血糖浓度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此外,下丘脑可通过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使血糖浓度升高,二者为协同作用。(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增强,并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如果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就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1)外液 下丘脑 大脑皮层
(2)A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 肾上腺素
(3)加强 减少 负反馈
(1)透彻理解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①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②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2)辨清产生渴觉的部位: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而不是下丘脑。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产生兴奋→下丘脑中的传入神经传导兴奋→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渴觉。
(3)关注神经分泌细胞的双重功能:如下丘脑内的神经分泌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4)明晰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①下丘脑除分泌抗利尿激素外,还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②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腺体,并使该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并释放。
考点3 免疫调节
8.免疫细胞的功能
9.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缺乏T细胞几乎无特异性免疫。
(2)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当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则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3)记忆细胞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二次免疫反应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具有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量更多的特点。
10.分析切除胸腺和破坏骨髓对免疫细胞的产生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
(1)切除胸腺的结果: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绝大部分丧失。
(2)破坏骨髓的结果: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
例3.如图表示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错误的是(  )
A.a细胞具有吞噬、传递抗原的作用
B.b细胞增殖分化后产生抗体直接分解抗原
C.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
D.d细胞通过和靶细胞密切接触发挥作用
【解析】由图可知,a、b、c、d四种细胞分别为吞噬细胞、B细胞、靶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即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不能直接分解抗原,B错误。
【答案】B
(1)一看抗原的种类
(2)二看免疫细胞的种类
(3)三看免疫的结果
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细胞免疫
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体液免疫
1.(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解题思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能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
【答案】B
2.(2016江苏卷)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有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解题思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否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答案】C
3.(2016江苏卷)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解题思路】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有明显变化,曲线为b,由于人体排出增多的钠盐,排尿量略为增多,应为曲线d,A、C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D错误。
【答案】B
4.(2017浙江卷)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解题思路】病毒必须依附于活细胞生物,所以不能在消化液中增殖,A错误;成熟的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该受体就是抗体分子,B正确;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而非抗原—MHC复合体,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同时接受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多种蛋白质后才开始增殖分化,D错误。
【答案】B
5.(2016海南卷)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解题思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互相影响,A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也可以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D错误
【答案】B

6.(2017齐鲁名校联考)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
D.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解题思路】内环境是由血浆(非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A错误;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C错误;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答案】B
7.(2018安徽合肥八中等十校联盟)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病毒再次感染人体时,记忆细胞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B.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可被效应T细胞直接杀死
C.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D.DNA疫苗(化学本质为DNA)不能直接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
【解题思路】抗体由浆细胞产生,A错误;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释放出的抗原通过体液免疫被彻底清除,B错误;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不具有特异性,不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DNA疫苗(DNA片段)通过控制抗原蛋白质的合成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D正确。
【答案】D
8.(2018湖南郴州市级联考)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该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此过程还会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分泌 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2)BAT细胞内的 能促进UCP—1蛋白基因的表达。线粒体中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__________。
(3)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 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脂肪分解增加和 ,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解题思路】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梳理相关的知识并形成网络,据此从题图和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解题的切入点,据此结合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1)在寒冷刺激下,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或去甲肾上腺素),该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此过程还会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2) BAT细胞内的甲状腺激素和cAMP能促进UCP—1蛋白基因的表达。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最后(第三)阶段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呼吸作用过程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导致线粒体中的ATP无法合成,则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热能。(3)由图中的体温调节过程可以看出,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脂肪分解增加和ATP合成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答案】(1)神经递质(或去甲肾上腺素) 反射弧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甲状腺激素和cAMP 热能
(3)神经调节和体液(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ATP合成减少
9.(2018辽宁丹东五校协作体)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调节。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__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病。
(4)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该细胞是由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解题思路】本题以“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血糖平衡调节的认识以及调节过程的掌握情况。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解题的切入点,梳理“血糖调节的过程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相关知识点,据此进行分析作答。(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经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体液调节。(2)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3)胰岛B细胞必须感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变化才能分泌胰岛素。图中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葡萄糖受体结合后,使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因此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加以治疗。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抗体2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的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所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却达不到降低血糖效果。从免疫学角度看,这两种糖尿病均属于自身免疫病。(4)浆细胞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
【答案】(1)神经递质 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 神经—体液
(2)蛋白质、脂肪、糖原
(3)1 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自身免疫病
(4)B细胞和记忆B细胞
10.(2018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
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在血浆中都存在,A正确;渗透压升高,才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错误;正常情况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中,D错误。
【答案】A
11.(2018湖北沙市中学)冬泳是指冬季(气温10℃以下)在室外水域自然水温下游泳。在冬泳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游泳剧烈时,机体产生大量的CO2是细胞无氧呼吸的结果
B.寒冷刺激时,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C.冷水刺激使甲状腺细胞分泌活动增强,甲状腺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氧化分解,使产热增加
D.游泳过程中,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使肌糖原加速分解,维持血糖平衡
【解题思路】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寒冷刺激时,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但是不能直接参与代谢,C错误;肌糖元不能分解产生葡萄糖以保持血糖浓度,D错误。
【答案】B
12.(2018四川自贡市级联考)下图表示正常人快速饮入500mL某种液体后,其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若饮入的是清水或0.9%NaCl溶液,则体内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依次是c、b
B.当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会减少
C.当饮入0.9%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
D.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c的变化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解题思路】正常人在快速饮入500m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将降低,c代表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当快速饮入500mL等渗盐水(0.9%NaCl)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b代表饮入等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A正确;当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错误;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所以当饮入0.9%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C正确;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c的变化时,即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此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D正确。
【答案】B
13.(2018辽宁实验中学)天花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恶性传染病。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在给一位患牛痘少女看病时,得知患过牛痘疮的人中,从不患天花病。琴纳由此得到了启发,后来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花病和牛痘疮是由病毒感染细胞引起的疾病。T细胞在接受病毒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______细胞,该细胞与被病毒入侵的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___________。
(2)天花病毒或牛痘病毒侵入人体后,除引起(1)中提到的免疫反应外,也能被吞噬细胞___________,暴露出这些病毒的特有分子,并将这些分子传递给T细胞,后者产生__________,这些物质能引起受到某种刺激的B细胞分化为_____细胞,然后这种细胞分泌________,这种分子与病毒上相应的化合物结合,发生凝集或沉淀。
(3)爱德华·琴纳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说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是指B细胞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辅助下,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完成的免役反应。细胞免疫是指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导致靶细胞破裂死亡的免疫反应。(1)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病毒入侵的细胞)特异性结合,导致靶细胞(宿主细胞)裂解死亡,最后经体液免疫,清除相应的抗原(释放的病毒)。(2)吞噬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处理含隐含抗原的病原体(如病毒),暴露其抗原后再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刺激后会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消灭该种抗原的抗体。(3)爱德华·琴纳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说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中能引起特定免疫反应的抗原分子结构相似。
【答案】(1)效应T 裂解死亡
(2)摄取和处理 淋巴因子 浆 抗体
(3)抗原结构相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