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源:专题9: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源:专题9: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一)普通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近三年考题统计
考点
考题分布
灿烂的中华文化
2017·全国Ⅲ卷,39(3)
2013·全国Ⅰ卷,39(1)
2013·全国Ⅱ卷,1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16·全国Ⅱ卷,39(2)
2015·全国Ⅱ卷,39(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6·全国Ⅲ卷,39(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016·全国Ⅲ卷,21
2015·全国Ⅱ卷,39(2)
(二)高考高频考点分析
1.偶考点:
(1)文化市场现象与措施
(2)文化强国的措施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
2.常考点:
(1)中华民族的内涵和时代性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3.必考点:
(1)中华文化的特征
(2)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考情分析预测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
(1)结合两岸文化交流等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
(2)结合我国纪念抗战胜利、英模事迹等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
(3)结合一些地方文化建设实例,考查文化强国建设。

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真题导航】
1.(2016·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答案】(1)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2)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解析】第(1)问,从材料第二段中我们可以明确守护英雄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抵制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错误言论,这需要我们增强辨识信息的眼力、提高抵制错误言论的能力,需要我们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占领网络传媒空间。从材料第三段中我们可以明确主动有力地宣传英雄事迹的作用,据此说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增强文化自觉,传播英雄事迹,大力宣传英雄精神。第(2)问,发言要点的中心是“如何学习英雄”而不是“为英雄点赞”。是一道限制性开放问题。这要求我们明确英雄精神的实质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和发展而努力奋斗。因此,可以从树立崇高理想,提高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本领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归纳】
1.中华文化的特点
见证(表现)
原因
源远流长
汉字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包容性:
①含义: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博大精深
独特性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
重要性
①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
①能够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民族生存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核心知识总结: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于文化建设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4.核心知识总结: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分析角度
具体意义
文化范畴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②文化具有影响人和塑造人生的功能,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
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能够激发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社会主义文化
有利于净化文化环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战略
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
思想道德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命题预测】
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从命题形式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涉及。2018年高考会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上述高频考点。
预测题1.(考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食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
①不同的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②选项表述错误,中华文化有其自身的民族特性。题目中,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求同存异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故③④入选。
预测题2.(考点:弘扬民族精神)
2.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  )
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②不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符合题意,这种精神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特征;④不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核心考点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真题导航】
1.(2017·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答案】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解析】本题,要抓住材料中“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等关键信息,分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
【考点归纳】
1.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
国家
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展大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个人
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企业
文化产品提供者或文化生产经营者要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为人民群众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2.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方向保证
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重要内容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创新
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
建设主体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制保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关键因素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命题预测】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是高频考点。命题形式上选择题、非选择题都出现过。2018年高考可能会结合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考查上述重点知识。
预测题3.(考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3.我们党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当代鲜活生动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成分,是实现文化强国梦想的导航。下列措施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  )
①以宽阔的胸襟倡导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 
④具有兼收并蓄的胸襟和气度,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指导思想具有一元化,①说法错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建设文化强国,②符合题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增强对民族文化认同,③符合题意;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具有兼收并蓄的胸襟和气度,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但文化软实力不起基础性作用,故④说法错误。
预测题4.(考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时谈到四个“讲清楚”:一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总之,四个“讲清楚”是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的责任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四个“讲清楚”对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哪些启示。
【答案】①每个国家发展道路不同,我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
②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动性、积极性。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⑤四个“讲清楚”充分肯定中华文化价值和文化发展的责任,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回答好本题,对四个“讲清楚”既要一一分析,又要综合考虑,才能全面组织答案。
【技能突破】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答题模板)
答题要素:指导思想+核心价值+文化创新+自觉自信+体制保证+精神文明+中心环节+中国道路+主体作用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⑦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核心考点三 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
【真题导航】
1.(2015·全国Ⅰ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校训故事的推出是以校训为载体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①②符合题意;不同的校训包含不同的内容,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全面反映,故③不正确;宣传校训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而不能说是基本途径,④不正确。因而本题选A。
2. (2016·全国Ⅲ卷)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培育人们敬业、和谐、友善的良好品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②符合题意;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促使人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从而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④符合题意;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工匠精神”是意识范畴而不是理论,①观点错误;技术改造升级、科技创新等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③排除。
【考点归纳】
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根本任务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主要内容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③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根本途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中心环节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原因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②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措施
国家
①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作用。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公民
①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命题预测】
2018年高考可能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道德建设的名言名句等为背景,考查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内容。从试题类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预测题5.(考点:精神文明建设)
5.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天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不断出现,比如传递爱心、热爱公益的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一句约定托付老母,一句诺言,诚信销售的杨雷……传承道德力量,从“心向往之”到“起而行之”,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它告诉我们(  )
A.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有利于培育社会新风尚
B.道德发展脱离不开时代背景,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D.善举丰富了精神文明活动的形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善举丰富了精神文明活动的形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排除;B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排除;C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排除。
预测题6.(考点:思想道德建设)
6.2017年,新华网发出了关于某教师“众筹买车”的相关新闻评论,无独有偶,上海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栏目随之就播出了讽刺教师收受家长礼品的小品《校园奇谈》,可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①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②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根本目标的实现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④有利于间接促进教师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①不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②正确;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但不能说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③不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科学文化修养,④正确。
【高考热点】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政材料)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价值追求和文化理想的精髓,能激励全体人民为共同的美好愿景而戮力同心、不懈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系统完备,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在价值取向和目标方向上的“最大公约数”。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但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的时代推进改革,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牢牢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要创设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知识透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题模板)
1.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价值追求和文化理想的精髓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牢牢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
4.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
预测题7.(考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7. 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  )
①构筑文化长城抵制西方文化传播与渗透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避免文化多样性  ④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面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差异、包容个性,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故②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③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在交流中传播,排除。
预测题8.(考点:民族制度与宗教政策)
8. 近年来,我国城乡主要街道、公共场所的宣传栏、广告位甚至工地围挡上出现了一批批“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及中华优良传统美德公益广告喷绘,而且内容持续不断保持更新,用浓郁的中华文化视觉元素传达“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涵。这有助于(  )
①扬善惩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②集中展示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④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提升科学文化修养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不符合题意,排除,以传统美德公益广告传达“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涵,这有利于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③④符合题意,答案D正确。


1.(2017年高考江苏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解题思路】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答案】A
2.(2016年高考天津卷)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题思路】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正确;园林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正确;传承的文化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所以③说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正确,④的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本题答案选择A。
【答案】A
3.(2015年高考海南卷)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说明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剧目的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深受观众喜爱,①符合题意入选;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说明这些文艺工作者依托本地的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作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剧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④符合题意入选;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②表述错误排除;③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故答案选B。
【答案】B
4.(2015年高考安徽卷)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自强不息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爱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勤劳勇敢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团结统一
【解题思路】选项B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这与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没有关系,故排除。选项C强调的是个人品德的修养,就是怀一颗仁爱之心,无论自己身处何境,都对这个世界充满爱心,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予他们关怀,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与勤劳勇敢不对应,故排除。选项D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团结统一没有关系。故本题答案A。
【答案】A
5.(2017年高考江苏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下列说法能反映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是( )
A.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B.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C.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D.用人以德,唯德是举
【解题思路】材料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突出了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A项正确;“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强调了“才”的重要性,没有突出思想道德修养,B项不选;“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C项不选;“唯德是举”忽略了科学文化修养,观点本身并不正确,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答案】A
6.(2016年高考北京卷)
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的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题思路】广告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①不选;“梦娃”形象表达了家国观念、弘扬“友善”与“诚信”,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②正确;该系列广告形象萌动可爱,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这说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③正确;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答案】C
7.(2016年高考浙江卷)慈善涉及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捐赠、慈善财产、慈善服务等。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 )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
③弘扬传统美德需要从小事做起 ④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题思路】材料中的“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德治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所以①②可选,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的说法错误,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需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而不是依靠法律。
【答案】A
8.(2015年高考海南卷)“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题思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表述错误排除;文化权益是法律赋予的,不能随便扩大和缩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有利于实现群众文化权益,而不是扩大权益,④前半句表述错误排除;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②符合题意入选;这些文化节目和活动也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③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选C。
【答案】C
9.(2015高考年江苏卷)103万青奥志愿者集体当选“感动南京”2014年度人物。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的良好风尚,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材料表明( )
①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志愿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志愿者行动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思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①错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为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答案为D。
【答案】D

10.(2018届辽宁实验中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新疆在同周边国家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不断创新对外传播交流方式,为国家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2017年6月7日,中俄记录片展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召开,与此同时,记录片公众展映月将于下半年分别在中国新疆和俄罗斯开展。这些活动( )
①见证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能增强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认同 ④是借鉴对方文化优长的重要平台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题思路】中国新疆在同周边国家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不断创新对外传播交流方式,为国家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这些活动有利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④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B
11.(2018届安徽安庆一中)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
【解题思路】材料只涉及“二十四节气”,并没有体现不同文化的文化平等,A项不选;“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因而我们要对之进行传承,故B项的关键词切合材料,应选;材料不涉及“文化借鉴”和“文化包容”的问题,C项不选;材料不涉及“文化市场”的问题,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答案】B
12.(2018届江西师大附中)2017年9月,全国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将使用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入关注的变化是,古诗文不但走进了小学一年级课本,而且篇目大幅增加:小学六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增幅在80%左右。新版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篇幅是基于( )
①古诗文已成为展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古诗文具备诸多现代白话文作品无法比拟的优势
③古诗文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作用
④古诗文教学是全面承袭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题思路】新版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篇幅是基于古诗文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作用,具备诸多现代白话文作品无法比拟的优势。②③项符合题意;科学技术是展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①项说法错误;对祖国传统文化不应全面承袭,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13.(2018届辽宁实验中学)陕西蓝田县近年来积极挖掘本地传统乡约家训中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围绕“品行端正不违法、勤俭持家借物力、邻里互帮不生非、崇文尚德重教育”等内容,对千年以前由“蓝田四吕”兄弟制订、我国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进行重新修订并形成了《蓝田新乡约》。这表明( )
①传统的乡约家训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
②要批判继承传统乡约家训并推陈出新
③乡约家训主导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树新风、立正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思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④适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积极合理的乡约家训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①是不科学的;③夸大了乡约家训的重要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
14.(2018届辽宁实验中学)全民阅读,需要各级政府划拨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用来支持建设图书馆、公益书屋、阅读长廊等,并配备相关书籍、杂志、报刊等,使公民能够在阅读中提升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其原因是( )
①政府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在推进全民阅读中政府作为的原因,且推进全民阅读不能等同于发展文化产业,所以①当选②不选;建设图书馆、公益书屋、阅读长廊等,并配备相关书籍、杂志、报刊等体现了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所以不能直接转化,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④不选。答案选B。
【答案】B
15.(2018届江西南昌二中)为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2017年1月,教育部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全国各地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都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此举( )
①有利于学生全面真实地认识中华民族抗战历史
②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唤起全民族的觉醒
③有利于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体现了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题思路】全国各地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都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此举有利于学生全面真实地认识中华民族抗战历史,体现了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①④适合题意;②不是这样做的目的,排除;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

16.(2018湖北襄阳四中)2017年国庆前夕,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向网友众筹对祖国的一句话表白,精选刷到北京地铁一号线车厢里。10月2日,一群年轻人在此快闪歌曲“我爱你中国”。如此表达我爱你中国,感染了在场每一位乘客,经媒体发布后也感染着我们每个人。这里体现的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②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旗帜
③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④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思路】一群年轻人在此快闪歌曲“我爱你中国”。如此表达我爱你中国,感染了在场每一位乘客,经媒体发布后也感染着我们每个人。这里体现的精神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②④适合题意;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①错误;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
17.(2018届江西临川一中)“2017世界围棋巅峰对决9月举行柯洁、朴廷桓决战凤凰古城”。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历史悠久,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入髓的情愫。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明最原始的能量。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③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④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题思路】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历史悠久,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入髓的情愫。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明最原始的能量。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B
18.(2018届江西九江一中)2017年9月1日,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维护国歌尊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②弘扬民族精神,充分发挥“主心骨”的指导作用
③提升国家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建设精神文明,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题思路】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的文化价值在于维护国歌尊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①正确;“主心骨”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民族精神,②不选;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的文化价值在于提升国家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正确;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答案】A
19.(2018届江西南昌二中)2017年11月,某地启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是因为( )
A.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C.精神文明创建可以培育文明风尚 D.这些活动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解题思路】A项错误,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不是重要手段。B项错误,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通过参与实践和教育活动形成的,而不是自发形成的。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开展这些活动的原因在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可以培育文明风尚。D项错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
【答案】C
20.(2018湖北襄阳四中)2017年9月20日是全国第十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各地纷纷发出倡议,制定标语,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树文明新风尚。这些做法( )
①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道德滋养 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题思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各地纷纷发出倡议,制定标语,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树文明新风尚。这些做法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道德滋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①③适合题意,排除④;②中的根本保证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
21.(2018届湖北黄冈中学)2017年上半年的国产电视剧市场,涌现出了《白鹿原》《大秦帝国之崛起》《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鸡毛飞上天》等多部口碑极佳的作品,剧组的“良心”创作、演员的精湛表演,让近年来习惯了看“抠图”“替身”表演的观众大呼“洗眼睛”。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 )
①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②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艺术情怀创造精品
③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题思路】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立足社会实践,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艺术情怀创造精品。①②项符合题意;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项说法错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而不是方针,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22.(2018届江西省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而红色是上海文化最有价值的核心基因。2016年12月22日上午,一列“红色地铁”在10号线新天地站缓缓停下,车厢里的海报、门贴、把手上,是地铁沿线充满历史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画面;新天地站内,一条数十米长的“上海·党的诞生地”主题文化长廊耀眼夺目,开启了全市“党的诞生地·一线一站”主题宣传活动的序幕。
一线,就是在一条地铁线上开行一列“党的诞生地”主题列车;一站,就是打造一座“党的诞生地”主题车站、布置主题文化长廊。承载红色记忆的列车,穿梭在纵横交错的现代地铁线上,将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让市民乘上地铁也能寻访先辈光辉足迹,在地铁站内就可以感受“光荣之城”红色文脉,这种十分便捷的做法,堪称最有价值的正能量文化传播方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传承红色基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解题思路】“红色基因”代表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是革命精神。因此回答本题可从红色基因是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红色基因代表的是革命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的载体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养料的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②传承红色基因,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的载体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养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