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学案(23份)(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7—2018学年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学案(23份)(无答案)

资源简介

【课题】 1.1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生物,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熟记并理解生物的特征。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准确区分生物非生物。
考点:病毒属于生物。
【教材解读】
模块一: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区分以下事物,归类生物和非生物。
用笔圈出哪些属于生物。
生石花机器人钟乳石土壤绿树蝴蝶阳光小狗艾滋病毒汽车
2.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你是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

模块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请填写以下内容。
生物的生活需要。(举例)
生物能。(举例)
生物能的废物。(举例)
生物能对做出反应。(举例)
生物能和。(举例)
生物都有和的特性。(举例)
除外,生物都是由构成。(举例)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知识方面生活方面
【课堂作业】独立完成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 生石花 B 钟乳石 C 病毒 D 珊瑚虫
下列哪个语句能够体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D、朵朵葵花向太阳
3、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繁殖
C、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 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的什么特征()
A、生长和繁殖 B、遗传和变异
C、营养和呼吸 D、以上都不是
下列叙述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钟乳石慢慢长大 B、禾苗茁壮成长
C、汽车在奔驰 D、机器人在演奏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的特征),红杏出墙属于。
(2)“红杏出墙”一方面为了争夺阳光,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这反应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3)红杏伸出墙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性。
(4)从“红杏”反映的以上特征来看,杏树属于(生物或非生物)。
【课题】 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说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列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生物对环境的的适应和影响。
考点: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
【教材解读】
模块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一)阅读课本12--13和16页的内容,并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回答问题: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与其 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和 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3、生态因素的分类:
生态非生物因素:包括 、温度、等。
因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观察13页的图片,想一想: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
列出分类,并说出它们是怎样影响小麦生活的?
非生物因素有:。
生物因素有:。
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关系,此外,还有寄生等。(举例说明)
(二)阅读课本16页的内容,并仔细观察课本17页上的图片,回答下面问题:
四幅图片中那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说说哪些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说说他们是怎样适应和改变环境的?
模块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与交流
对照实验
定义: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对照实验遵循的原则。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知识方面 生活方面
【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
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温度 B.土壤 C.草 D.水分
2.许多菊科植物常常在秋天开花,与此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
A.水分 B.光照 C.空气 D.温度
3.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 ( )
A.二氧化碳.水.昆虫青蛙等 B.耕牛.农民.农业害虫等
C.空气.阳光.水.杂草等 D.空气.阳光.水.土壤.肥料等
4.两种具有共同生活习性的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它们之间最可能出现的现象( )
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
5.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6.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正确步骤为 ( )
①充分占有资料 ②设计合理方案 ③明确实验目的 ④进行科学实验
③①④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①②④
7.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8.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的关系。蜜蜂群中有着明确的分工,这种现象属于。水稻与草的关系是,羊与草的关系是。
【课题】 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巩固课
【学习目标】
1、说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理解并能解决探究性实验的相关问题。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考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教材解读】
模块一:复习基本知识点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与其 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和 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3、生态因素的分类:
生态非生物因素:包括 、温度、等。
因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4、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关系,此外,还有寄生等。(举例说明)
5、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与交流
6、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的影响。
模块二:题型解读
9.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表达和交流。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知识方面生活方面
【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写的自然现象反映了哪种生态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  )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空气
2、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实验法研究的 (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计划 D.得出结论
3、广西等地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不少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4、我国南方,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课题】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学会书写食物链。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难点:食物链的书写。
考点:食物链的书写。
【教材解读】
模块一: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阅读课本19-20页,回答下面问题: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下列选项中,那些属于生态系统在下面画横线,并说出原因?
河流一条河流里面的鱼河流一群人一片森林教室
3、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部分和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中,植物被称为,动物被称为,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的关系。
4、观察课本21页图片,图片中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这什么角色?你觉得那个角色最重要,为什么?(说一说)
模块二知识梳理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阅读课本21-22页,并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回答下面问题: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2、特点:起始环节为,其他环节为。
3、请写出,虫吃树叶,鸟吃虫,这条食物链的表示方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知识方面生活方面
【课堂作业】独立完成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棵树  B、一群羊 C、一片草地  D、一片树林中的所有鸟
2、下列食物链中,不正确的是(  )
A、小虾→小鱼→大鱼      B、绿色植物→兔→狐
C、松林→松毛虫→啄木鸟    D、农作物(玉米)→老鼠→蛇→鹰
3、从在生态系统中功能的角度分析,人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什么也不是
4、以下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5、下图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作答:
(1)图中标号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B和C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统称。
(3)能分解生物遗体的D主要是自然界的哪些生物?

(4)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阳光之外,还需要等非生物条件。
【课题】 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巩固课
【学习目标】
1、会判断什么是生态系统,能准确写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会书写食物链,理解食物网的含义。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难点:食物链的书写及食物网的含义。
考点:食物链的书写。
【教材解读】
模块一:复习基础知识
在一定的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由部分和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中,植物被称为,动物被称为,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的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4、食物链的起始环节为,其他环节为。如兔吃草,狐吃兔,可以表示为一条食物链:。
5、有毒食物进入生态系统,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积累的越。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知识方面生活方面
【课堂作业】独立完成
1、下列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  )
A.土壤→草→兔→狼B.草→昆虫→青蛙→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草D.草→蝗虫→细菌、真菌
2、在食物链a→b→c→d→e中,消费者是指 (  )
A.a、b、c、d、e         B.a、b、c、d
C.b、c、d、e D.e
3、在一个由林木、植食昆虫、食虫鸟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食虫鸟被大量捕杀,植食昆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哪个曲线图来表示(  )
4、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54
0.033
0.002
0.161
0.010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5、如上图为一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图中缺少____________部分和__________者。
(2)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蛇和鹰是____________关系。
【课题】2.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特点和功能。
3、能够阐述并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生物圈的范围。
难点:几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知识铺垫】
1、生态系统由和组成。生物部分包括、、三部分。
2、写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的食物链。。
3、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与其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教材解读】
模块一、生物圈的范围。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的千米,向下千米,厚度。
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和三部分。
4、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5、能够同时生活在三个圈层的生物是。
模块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阅读28-29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沼泽是典型的生态系统。(2)地球之肺是生态系统。
(3)地球之肾是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知识方面生活方面
【课堂作业】
1、生物圈的厚度大约是()A、10千米左右 B、5千米左右 C、15千米左右 D、20千米左右
2、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中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这个圈层是()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 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
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 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
4、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
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人类的生活环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5、苏州作为最为著名的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有着良好的湿地环境。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延续城市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特点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B、能净化水源
C、能蓄洪抗旱D、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
7、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8、下列生态系统中,人起控制作用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9、使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但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发挥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事要地区迁去的
C、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D、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课题】 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习目标】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初步观察。
养成认真规范操作的习惯,爱护显微镜。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难点:掌握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考点:显微镜的对光、调节、和观察步骤。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能力考试)
【教材解读】
模块一: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件的用法
1、对照教材和实物认识并填写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小组内互相指认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和作用。
3、动手探索: ⑴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操作中发现有什么不同?
⑵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 可转换镜头。
⑶转动遮光器,发现了什么?
⑷转动反光镜,看看有什么不同?
4、小组内思考讨论:光线如何到达我们眼睛的?
模块二 练习使用显微镜(要求:能规范、独立操作,并通过调节看到物像。)
1、阅读教材,总结方法步骤:
⑴如何取放显微镜?
⑵如何对光?总结三转:
①转动,使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 ②转动,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③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⑶如何调节观察到物像?(动作记忆) 放(压(降(升(
讨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
1、填图:显微镜各个部分的结构
2、下列四台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哪一台?
a)???????? 5* 8*
b)??????? 10* 40*
c)??????? 15* 10*
d)??????? 20* 45*
3、在室内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
用光圈,镜。
将位于左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来,应当怎样移动标本?
5、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课题】 植物细胞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初步学会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在活动中学习与人合作,提高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初步学会画植物细胞结构图。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难点:掌握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分辨出植物细胞的结构。
【教材解读】
模块一:学习制作临时装片
阅读教材总结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
①观察的材料一定要。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记忆方法:动作记忆------------ )判断:用口腔上皮制成的属于片;用血液可制成血片;观察叶片内部结构应制作片。
②、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准备:用洁净的把载波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波片的中央滴一滴 。(注意适量)
制作: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
?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而影响观察。(特别重要)
染色:把一滴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③、请你归纳制作装片的“动作”步骤:、、、、、。
3、教师示范:制作临时装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擦载玻片和盖玻片? (2)滴多少水合适?
(3)怎么取洋葱鳞片叶表皮? (4)为什么用解剖针展平材料?
(5)为什么盖盖玻片要这样小心做?(6)为什么要给材料染上色?
(7)怎么做才能给材料染色? (8)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需要染色?
模块二 观察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并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1、自学教材植物细胞的结构,对照所观察的细胞进行结构辨认。
2、尝试画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细胞结构。
3、讨论总结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及功能。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
1、李辰同学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其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的结构是_________。
  (2)这些植物细胞是在显微镜的目镜12.5×,物镜是10×的情况下所观察到的,这些细胞被放大了______被。
  (3)已被碘酒染色的装片上,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________。
  (4)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眼睛的物质,那么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______中。
  (5)若他发现视野中有一个黑点,很影响观察,请你想办法帮助王小明判断黑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他所观察的某个洋葱表皮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这个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是_________。
【课题】 动物细胞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总结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巧。
3、通过设计实验、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细胞结构的观察
【教材解读】
模块一:学习制作动物临时装片
1、阅读教材总结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总结,进一步加深印象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注意:0.9%的,保持细胞的形态)。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几下。
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总结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动作步骤
3、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生理盐水有什么作用?
②如何避免出现气泡?
③怎样刮取口腔上皮细胞?
模块二 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认识动物(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尝试画出口腔上皮的细胞结构简图。
1、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了解动物(人体)细胞的大体形态。
实践与尝试:如何使上皮细胞更清晰?
2、自学教材动物细胞的结构,对照所观察的细胞进行结构辨认。
3、尝试画出口腔上皮的细胞结构。
4、媒体演示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总结动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及功能。
5、总结动物、植物细胞的区别。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
1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
(1)你认为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
(2)其他三位同学观察效果不好的原因都是因为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没有规范操作,请你给操作不规范的三位同学提出改进建议,使他们获得最好的观察效果。
①若你指导的是同学,建议是。
②若你指导的是同学,建议是。
③若你指导的是同学,建议是。
【课题】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学习目标】
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了解小羊多莉出生的过程。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难点:细胞各个结构的功能。
【教材解读】 模块一:知识梳理一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如水、氧和无机盐等简单的物质,这类物质一般不含碳,统称为__________;另一类分子较大,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的物质,一般含有碳,统称为__________。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________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__________排出。可见,__________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1)能量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常见的能量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植物叶片细胞含有__________,它可将________转变成__________,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__________,它可将一些有机物中的__________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二、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1.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1)受精卵内有指导人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作____________。
(2)小羊多莉的身世
①培育过程:课本P53页的内容
②结果:小羊多莉与________羊十分相像。
③结论:________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__________可以控制物质进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能量转换器。细胞核中的DNA上有____________,这些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因此,可以认为,细胞的生活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统一。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2015·聊城]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液泡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听课笔记]                                    
[方法归纳]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2015·宿州]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内继续发育,并由褐鼠产下。则该小鼠的体色和性别分别是(  )
A. 黑色、雌性 B. 褐色、雌性C. 黑色、雄性 D. 白色、雌性
【课题】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学习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2.知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细胞分裂的过程。
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材解读】
模块一:
一、细胞的生长__
1.细胞的生长的概念
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不开的。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______________。
2.细胞的生长的意义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________。
模块二:
二、细胞分裂__
1.细胞分裂的概念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________细胞。
2.细胞分裂的过程
细胞分裂时,__________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__________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__________。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3.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染色体的概念:细胞中那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染色体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__________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不同。在细胞时,染色体会进行________,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________,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________,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是________的。
4.细胞分裂的意义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________。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015·衡阳]图2-2-1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图2-2-1
A.a→b→c→d B.a→c→d→b
C.a→d→b→c D.d→a→b→c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015·淮北]一个细胞有8条染色体,这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
A. 6个和3条 B. 8个和2条
C. 6个和8条 D. 8个和8条
3、[2015·齐齐哈尔]生物体之所以可以由小长大,是由于(  )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生长
C.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D.细胞体积增大
【课题】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学习目标】
1、说出组织的定义,概述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难点: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从微观到宏观,从总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完整的认知。
一、【教材解读】
模块一:_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__
1、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是_____ ____。
2、受精卵通过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后来大部分都失去能力,在、和上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叫。
3、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由相似,______和______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这样的细胞群叫做。
4、动物和人体的组织有四种:、、、。
组织
组成
功能
上皮组织
 由________细胞构成
 ________、________等
结缔组织
 种类多,______组织、软骨组织、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保护和________等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功能,能够使机体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
 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感受刺激,________神经冲动,在体内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模块二 组织、器官、系统和人体__
1、器官:由不同的按照一定的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的结构。
2、系统: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的多个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
3、人体由、、、、
、、、八大系统构成。
动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小结:
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学习与探究:
探究点1: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点)
问题1: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针对训练:
1、在构建生物体的过程中,细胞分化的作用是( )
A.形成不同的器官 B.形成不同的组织
C.促进细胞分裂 D.促进细胞生长
2、下列组织中,具有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功能的是( )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探究点2: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重点)
问题2:是不是每个器官一定含有四种组织?举例说明。
针对训练:
3、关于器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器官是由相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B.器官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的,并以某种组织为主
C.器官的结构特点不与器官的功能相适应
D.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探究点3: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重点)
问题3:人体八大系统分别完成什么功能?它们各自独立吗?
针对训练:
4、人体中由口腔、食道、胃、肠、肝、胰等共同组成的是( )
A.运动器官 B.消化器官 C.运动系统 D.消化系统
【课题】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学习目标】
1、知道构成植物体的六大器官。
2、了解构成植物体的五大组织,详细介绍他们的功能。
3、总结说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4、说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什么区别。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难点: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区别。
2、从微观到宏观,从总分到整体,逐步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完整的认知。
一、【教材解读】
_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__
绿色开花植物通常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大器官组成的。前三者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叫营养器官,后三者与植物的生殖有关叫生殖器官。
_植物的几种组织__
植物组织
名称
细胞结构特点
功能
分布
分生
组织
细胞________,细胞壁______,细胞核______,细胞质______,细胞排列紧密
分裂能力强,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________、________等
营养
组织
细胞壁______,________较大,排列较疏松
储藏________物质;含__________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肉、果肉、茎、种子等
保护
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外层常有角质层
保护内部柔嫩部分
______、______的表皮等
输导
组织
细胞呈管状,上下相连通
输送______、无机盐和__________
根、茎、叶脉中的________、________
机械
组织
细胞壁________
对植物体起________和________功能
茎、叶柄、叶片、花柄、果皮、种皮等处
_植物体的结构层次__
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________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形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________联合在一起形成。
?课堂小结:
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作业
  [2015·揭阳]下列各项中,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的是(  )
①一朵桃花 ②洋葱表皮 ③一个苹果
④番茄果肉 ⑤一颗花生 ⑥橘子皮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⑥
[方法归纳] 判断某个结构是否是植物器官,首先分析这个结构是根、茎、叶、花、果实、还是种子,如果是其中的一种,就是器官。
 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比较
 [2014·临沂]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名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细胞质中都有叶绿体
B.杜鹃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C.杜鹃花有保护、营养、输导、结缔、机械等几种组织
D.杜鹃鸟由根、茎、叶等六种器官构成
【课题】 单细胞生物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取食、运动和各种视频资料,能够利用事实说明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也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了解草履虫运动、呼吸、消化等生理功能。
难点:利用事实说明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生物体。
【教材解读】
模块一: 观察草履虫
观察草履虫的永久装片,简单识别草履虫的形态、大小、结构。
汇报观察结果,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思考:小小的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它能像高等动物那样呼吸、消化、运动甚至思考么?
自学教材69页,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4、课件展示草履虫的结构并引导学生总结草履虫的生理:
呼吸----
消化----
排泄----
运动----
应激性---
模块二 列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内探讨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拓展延伸:你知道赤潮现象吗?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
1、下列那一单细胞生物没有运动能力( )
A. 酵母菌 B. 草履虫 C. 衣藻 D. 变形虫
2、 下列那一单细胞生物细胞里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 )
A. 酵母菌 B. 草履虫 C. 衣藻 D. 变形虫
3、 珊瑚虫和草履虫的比较,下列那一句描述是正确的 ( )
 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故单一细胞行使的生理机能较珊瑚虫的一个细胞多。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故细胞内的多种构造没有特定的功能。 
 C.珊瑚虫细胞间的依赖性较草履虫小 
 D.珊瑚虫的细胞间彼此没有分工合作的现象
4、如果下列语句叙述正确,请在句后( )里写T;如果错误,请在句后( )里写F。
  ①草履虫污染水源,对人类是有害的。(  )
  ②生物圈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  )
  ③单细胞生物也可以叫做原生动物。( )
  ④近年来赤潮的不断发生,是海洋受到污染的结果,是渔业的一大灾难。 (  )
⑤海洋单细胞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之一。(  )
【课题】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学习目标】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教材解读】
_藻类植物__
1.常见种类
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如________等;有多细胞的,如________等;有绿色的,如________、________;也有的是褐色或紫红色的,如海带、紫菜等;有的生活在淡水中,如水绵、衣藻等;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如裙带菜、________、鹿角菜、石莼、__________等。
2.结构特点
单细胞藻类植物,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生命活动。多细胞藻类几乎________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专门的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也就是说,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3.与人类的关系
(1)释放________,满足水中生物的呼吸。还可以扩散到大气中,补充大气圈中的氧气。
(2)通过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__,给水中的植食性鱼类等动物提供食物。
(3)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可以供人类________。
(4)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______、褐藻胶和________等,可以供工业和医药上使用。
_苔藓植物__
1.常见种类
常见的苔藓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生活环境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________环境中。
3.形态结构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________和____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________,叶中也没有________,根非常简单,称为________,只起固定作用。
4.与人类的关系
____________的叶由______层细胞构成,可用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_蕨类植物__
1.常见种类
常见的蕨类植物有________、铁线蕨、______________、肾蕨、________等。
2.生活环境
蕨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________环境中。
3.形态结构
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____________。
4.繁殖方式
蕨类植物叶片背面的褐色的隆起是孢子囊群,每个孢子囊群中有多个__________。每个孢子囊中有很多________。它是一种生殖细胞。蕨类植物就是靠________来繁殖的。
5.与人类的关系
蕨的嫩叶和富含淀粉的地下茎可以________;卷柏、贯众等可供________;__________可作为绿肥和饲料;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能形成______。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作业】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2015·威海]下列植物的器官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具有的是(  )
根 B.茎
C.叶 D.种子
【课题】 种子植物
【学习目标】
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难点: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一、【教材解读】__观察种子的结构__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________。
(2)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________,分开合拢着的两片________。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看看它们的形状和位置。
(4)菜豆种子基本结构模式图(如图3-1-5)。
图3-1-5
  
[小结] 菜豆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的胚有________片子叶。这样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植物。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________。
(2)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________纵向剖开。
(3)在剖面上滴一滴碘酒,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酒染成蓝色的________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看看它们的形状和位置。
玉米种子的胚有______片子叶。这样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植物。
(4)玉米种子基本结构模式图(如图3-1-6)。
图3-1-6
[点拨] 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因为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2.胚不包括胚乳
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无论是菜豆种子还玉米种子,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胚乳不是胚的一部分。
_种子和孢子的比较__
1.种子的生命力比蕨类植物等产生的孢子______得多,寿命比孢子______。
2.孢子只是一个________,只有散落在____________的环境中才能萌发;种子在比较________的地方也能萌发,若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待到____________时再萌发。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作业】下列哪一组是胚的结构(  )
A.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
B.胚芽 胚轴 胚根 胚乳
C.胚芽 胚轴 子叶 胚乳
D.胚芽 胚轴 胚根 种皮
【课题】 种子的萌发
【学习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难点:运用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教材解读】
阅读课本88、91页的内容,完成学案模块一。
模块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91页)
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说一说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 、
实验当中有六颗种子,哪颗种子可以萌发?为什么?

2、 下表是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请根据该表格数据回答,这三种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有什么样的关系?是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吗?
模块二: 阅读91、92页的内容。 知识点二: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种子萌发除必须的环境条件外,还需确保证胚是的、的,且度过。
2.在农业生产中,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
3.小明为了帮爸爸测定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选100粒种子实验,有98粒种子发芽,其发芽率是。重复次,取作为测定结果。种子发芽率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想一想】
1.煮熟的菜豆种子,种下去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 )
A.胚受到破坏 B.种子没有成熟 C.种子结构不完整 D.种子在休眠
2.某兴趣小组三次测得小麦的发芽率分别是96%、95%、91%,你认为小麦的发芽率是( )
A.96% B.91% C.94% D.95%
3.下列关于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避免浪费,用3-5粒种子即可
B.测发芽率时应当选择个大的种子
C.发芽率的多少不影响粮食产量
D.抽样时应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知识点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或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轴;随后,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伸长,胚芽发育成。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
1.种子中的胚芽将来发育成 ( )
A.根 B.茎 C.茎和叶 D.叶
2.在肥沃的土壤中,玉米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 )
A.土壤 B.子叶 C.胚乳 D.光合作用
3.下列哪项不属于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 )
A.阳光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适宜的温度
4.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的意义是 ( )
A.防止风沙 B.提高温度 C.提高湿度 D.防止虫害
5.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C下同时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
A.甲先发芽 B.乙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6、把煮熟的稻谷种到地里,一定不会长出水稻秧苗来,原因主要是 ( )
A.温度还是太高 B.缺少营养物质
C.种子的胚已破坏 D.营养已被破坏
【课题】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学习目标】
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初步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难点:运用测量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教材解读】 阅读课本97页的内容,完成模块一:
_幼根的生长__
1.根尖的结构
图3-2-11
(1)①________:位于根尖的顶端,具有保护作用。
(2)②__________:被根冠包围,排列紧密,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向上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向下补充根冠的细胞数量。
(3)③__________:细胞生长非常迅速,使根明显伸长,促进了根尖向土壤深处伸长。
(4)④__________:此处细胞已分化成熟,停止伸长,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________,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幼根的生长
根伸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__,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__________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________,另一方面要靠__________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阅读课本97--99页的内容,完成模块二:
_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__
1.芽中有____________,分生组织的细胞__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________、______和芽组成的,其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2.叶芽的结构
图3-2-12
3.芽的种类
按着生位置的不同,芽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_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__
1.植株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二者由______吸收,后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______、______、______的无机盐。
2.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
 除了上述三类无机盐外,植物还需要许多其他种类的无机盐。如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就会只开花而不结果实。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
1.根尖的分生区属于 ( )
A.营养组织 B.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 D.输导组织
2.一条根能够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
A.根冠不断增加新细胞 B.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C.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D.分生区不断增加新的细胞
3.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4.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 )
A.有机物 B.水 C.无机盐D.氧气
5.一棵大树的枝条是由发育成的 ( )
A.茎 B.根 C.叶 D.芽
6.根尖在向下生长的过程中,分生区不会被土粒损伤,是因为 ( )
A.有根毛开路 B.有细胞壁的
C.有根冠保护 D.有伸长区的保护
【课题】 开花和结果
【学习目标】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难点:分析讨论"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教材解读】
_花的结构__
1.花的基本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萼片、花瓣、③________(包括①和②)、⑦________(包括④、⑤、⑥)。
图3-2-21
2.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雌蕊和雄蕊是最重要的。
3.________是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里面有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
_传粉和受精__
图3-2-22
1.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________上的过程。植物传粉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叫作____________,如小麦、水稻、豌豆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作__________。异花传粉的媒介主要是______和________。
2.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__________。它穿过花柱,进入________,一直到达________。花粉管中的________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的__________,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就叫________。
_果实和种子的形成__
1.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农业上常常给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方法是先采集________,然后把它们______________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
1.[2015·长沙]丝瓜花有雌雄之分,雌花中没有(  )
A. 柱头 B. 花柱 C. 子房 D. 花药
2.[2014·枣庄]从市场上买回来的新鲜茄子,其果柄常被几片带刺的像叶一样的结构包裹着,这是茄子花存留下的(  )
A.花萼 B.花冠 C.雄蕊 D.子房
【课题】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4、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2、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难点:气孔开闭的机制,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
【教材解读】
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1、植物主要通过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的,这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因而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
2.取一段带叶的枝条,放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里,并在光下照射3——4小时,发现红了,整个都有些红例,而的表面并没有出现红色。
2、观察叶片结构示意图,叶的结构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3、是植物散失水分的“门户”,同时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有一对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开闭也受控制的。
4、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内对水分的和,根所吸收的也随着水分运输,给叶片源源不断地输送。
5、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增加。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雨水对地面的;树林中的枯枝败叶,能够大量的雨水,使得雨水更多的,补充地下水,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
合作交流:(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6、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这些水的用途大致如下: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kg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0.25.kg
? 202.106kg
生长期中的总水量 204.228kg
上表中“?”部分的水大约占玉米一生总耗水量的百分比大约为。这部分水到哪儿去了?
7、在一株植物上选取两片叶,将其中叶片A的上、下表面都涂
上凡士林,使叶片表面的气孔被堵住,叶片B不作处理,然后
用两个不漏气的干燥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这两片叶上,在叶柄
处用细绳将塑料袋口扎牢。将植物放在阳台上,过1~2d。如
右图所示。根据你的分析回答:
(1)哪个塑料袋内壁上会有小水珠?。
(2)小塑料袋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从该实验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8、有一位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新鲜芹菜,分别插在玻璃瓶中,瓶中放同样多的水,讲瓶口封严。将这两棵芹菜都放在阳光下,其中一棵用电风扇吹。过一段时间,看两个瓶中的水面高度有没有差别。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2)根据你掌握的知识,请预测出实验的现象:。
(3)针对同一假设,能否设计出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探究方案,请你试一试。
【课堂小结】
写出本节课重难知识点
【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
9、下列有关“观察叶的结构”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切一次,刀片要占一下水 B、取新鲜的叶片
C、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上表皮 D、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
10、移栽植物时,往往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其原因是( )
A、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B、降低光合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C、有利于呼吸作用,使生命活动加强 D、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11、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是( )
A、表皮 B、气孔 C、保卫细胞 D、叶脉
12、能够控制气孔开闭的结构是( )
A、表皮细胞 B、保卫细胞 C、叶肉细胞 D、导管
13、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的气泡比正面多。由此可以说明( )
A、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 B、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比正面强
C、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D、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
14、森林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旺盛,释放的水多 B、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
C、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多 D、森林保持水土,蓄水过多
15、人在树阴下要比在房屋的阴影下感到凉爽,其原因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遮挡阳光
16、一棵高大的乔木的根吸收的水分能到达树冠的每一片叶,促进水分运输的动力是(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水作用 D、呼吸作用
17、下列关于保卫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卫细胞就是叶片的表皮细胞 B、保卫细胞能够控制气孔的开放与关闭
C、保卫细胞靠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薄 D、保卫细胞是无色的,有利于光线进入叶片
【课题】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学习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
2.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
难点: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教材解读】
_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__
图3-4-1
1.暗处理: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________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遮光、照光:用________把叶片的一部分从________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________下照射。其目的是形成对照,其变量是_________。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3.脱色:将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_的小烧杯中________加热,使叶片中的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________色。
4.漂洗:用________漂洗叶片,再把叶片平铺在培养皿里,滴加________。
5.叶色变化: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6.实验现象:叶片的见光部分变成________,遮光部分________。
7.实验结论:①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__;②________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_光合作用__
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事实上,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就都能制造有机物。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________。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________等有机物,并且把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________。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____________”。
_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作用__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1)从细胞水平来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是有机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是有机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________也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来看:苹果、梨等果实含有丰富的________,黄豆和花生的种子富含__________和________,芝麻和向日葵的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甘薯的根、莲藕的茎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
(3)从个体水平来看: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____________,只有极少部分是无机盐。
2.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____________,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____________。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
 图3-4-2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各步骤的示意图,请回答: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②→⑥→⑤→________→③。
(2)在步骤②中,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⑤的目的是使叶片内的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4)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叶片________(填“见光”或“遮光”)部分。
(5)此实验可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___。
【课题】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学习目标】
1、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及产物;(重点、难点)
2、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材解读】
_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__
如下表所示: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
实验
步骤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的蜡烛和小白鼠______放到密闭玻璃罩内
蜡烛________,小白鼠________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点燃的蜡烛和植物________放到密闭玻璃罩内
蜡烛________,植物正常生活

植物和小白鼠________放到密闭玻璃罩内
小白鼠______,植物正常生活
  2.科学实验证明:______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_光合作用产生氧气__
金鱼藻在光下冒出气泡;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伸入试管口,卫生香________,这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________。
_三、光合作用的实质与过程__
1.实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把__________和_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________),并且释放________的过程。
2.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四_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__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______。如果种植过稀,会因作物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造成浪费;如果种植过密,植株叶片互相遮挡,影响植物的____________。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的实质
 [2015·齐齐哈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一粒种子改变整个世界!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 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若在可控制光照、温度和空气成分的大棚内栽培水稻,为了提高产量,不可采取哪项措施 (  )
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B.降低光照强度
C.合理密植
D.延长光照时间
3.[2014·绵阳]图3-5-10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5-10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课题】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习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2.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难点: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呼吸作用三个演示实验(重、难点)
【教材解读】
_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__
1.验证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实验设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瓶
萌发的种子
温度升高
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________
乙瓶
煮熟的种子
温度不变
2.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萌发的种子
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
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____________
  [拓展] 有机物在彻底被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能产生水。
3.验证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实验设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瓶
萌发的种子
蜡烛熄灭
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________
乙瓶
煮熟的种子
蜡烛正常燃烧
  细胞利用______,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____和______,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___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着能量 )
4.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如____________、及时排涝等。
(2)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如保持________;降低温度或______浓度等。
_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__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自身利用之外,还通过__________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是基本相似的,都是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是分解____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
_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__
1.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保持相对平衡,简称______________。
2.原因
原因
消耗气体
排出气体
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燃料的燃烧
________
__________
植物的光合作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当今碳—氧平衡存在的问题
从19世纪后半叶起,随着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趋势,生物的碳-氧平衡已经被打破。
4.如何维持碳—氧平衡
(1)保护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2)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从身边小事做起,要“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