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化 【核心突破】【核心要点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分析【归纳总结】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图所示: 2.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城市化进程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表现不同。 国家类型比较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 快原因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大多不到40%)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过程阶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以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城市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城市中心区人口数量开始下降 城市中心区的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人们迁往更远的小城镇和乡村 城市人口回流,城市中心区再现活力原因 生产力发展,产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农业技术水平提高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市与郊区之间生产生活条件的差别逐步缩小 大城市环境恶化,就业困难,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 城市中心区的开发,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改善图示【方法技巧】1.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市总人口增加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迁回市区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图解联系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2.应用“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 4.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图有以下几种类型:(1)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2)城市城区面积变化图 (3)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 (4)城市扩展和人口流动方向示意图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图形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或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典题探究】【例1】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例2】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据此完成问题。 (1)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经济快速发展 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问题突出 D.国家人口政策(2)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 )A.停滞增长 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 D.持续下降【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市化发展,故A项错误;自然灾害频发、城市问题突出不会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快速下降,故B、C项错误;国家通过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导致城市化水平下降,故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知,近1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明显上升,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故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C项正确。 【学以致用】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兴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而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是什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核心要点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归纳总结】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 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 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生态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3.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方法技巧】1.利用关联图记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宏观把握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治理城市环境,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3.掌握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1)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影响因素优势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和交通联系。山区的河谷和开阔低地,自然条件较周边地区好气候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河流 供水和运输功能(2)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因素优势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矿产的开发带动采矿业、制造业、商业等的发展交通水运、驿道 古代交通、通信的重要方式,我国具有“南船北马”的特点公路、高速公路、铁路 现代交通的重要方式,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政治政治中心政治中心变迁,引起人口、城市的变化,成为区域中心的城市规模较大 有些国家新建一座城市作为首都,分散大城市职能政策国家特殊的政策,促进城市的发展军事 军事重地使人口大增,经济得以发展宗教 宗教活动中心吸引人口,促进经济发展教育、科技、旅游 促进城市发展,形成新兴城市4.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具体方法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该城市在诞生初期,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同一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区位因素也有所不同。相对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而言,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较大。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则可称为动态因素。自然因素中,地形、气候可看作宏观因素,河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典题探究】【例3】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据此回答为材料题。 (1)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2)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答案】(1)D (2)B 【例4】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 )。①水泥路面多 ②下水道多 ③绿地多 ④人口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答案】(1)A (2)C 【学以致用】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1)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被硬化,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2)城市内涝可能带来哪些危害?【参考答案】城市内涝可能会对交通安全、城市卫生、排水、周边生态系统等带来危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