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复习学案知识梳理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 的各项权利。法治与自由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 ;二是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珍视自由,就要珍惜 赋予文明的权利。珍视自由,必须依法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 。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践行平等,就要 他人的合法权利。践行平等,就要敢于 。,是人类的美好梦想,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12.法治与自由的关系。(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13.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14.在法律意义上,平等的两层含义。(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15.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16.如何践行平等 (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的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17.如何共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易错点拨1.自由就是自由自在,不受任何限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2.要自由就不能有限制,有限制就不叫自由。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3.网络是自由的空间,可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4.法治与自由是矛盾的,要自由就不能要法治。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5.法律面前平等就是指人人平等。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6.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法律上平等是指: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序、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1·cn·jy·com典型例题(2017年中考卷改编)李克强总理有过这样的比喻:政府的职责就是管好两个灯。个是路灯,另一个是红绿灯。管好路灯,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为所有人照路;管好红绿灯,就是要讲规则。李克强总理的比喻说明( )①自由平等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平等就是让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③维护自由平等和遵守社会规则与程序都是十分重要的④要积极引导人们自觉遵守自由和平等的制度和规则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容易的题目,题目表述了政府要管好“两个灯”,一方面努力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另一方面就要讲规则。在法律和制度内,可见自由和平等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维护自由平等和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都是十分重要的,政府要积极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制度和规则,所以①③④是正确的,②说法是错误的,排除,故选A。2·1·c·n·j·y基础闯关“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这句话说明( )A.我们的自由是非常珍贵的,我们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B.我们的自由是非常珍贵的,但行使自由权利时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C.法律只是在限制我们的自由D.我们的自由不需要法律的保护2.下面漫画《招聘会上的“男女平等”》中招聘人员的做法( )【来源:21·世纪·教育·网】①实事求是,表里如一 ②男女平等③违背公平 ④违背原则、践踏平等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八年级的王同学第一次到大酒店吃饭,因不熟悉酒店情况而与服务员发生争执,王同学生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你不就是伺候人的吗 ”下面对王同学的言行认识正确的是( )维护自己的利益,据理力争B.没有恶意,只是随口说说C.说的是气话,不应该计较D.没有意识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人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4.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件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表明( )A.公民的自由权利是受法律约束的B.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是限制公民的自由C.每个国家的公民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D.法制越健全,人们的自由权利就越少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所说的平等指的是( )A.任何公民,不分种族、民族、性别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B.公民之间的能力是平等的C.每个公民的地位和职业是平等的D.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平等的6.某校八年级同学在学习了《尊重自由平等》这节课之后,自发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对本校学生对平等与自由的看法进行采访。在采访时,他们看到三名女学生与老师、女清洁工相遇时的场景,三名女学生面带微笑地向老师问好,对于正在打扫卫生的女清洁工却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1)请说说你对这三名女生行为的看法。www.21-cn-jy.com(2)请根据道德与法治课所学内容说说平等的含义。(3)如果你与老师、女清洁工同时相遇,你会怎么做 (4)根据所学内容谈谈法律如何保障人人平等。能力提升1.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下列属于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是(A)A.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B.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获得优先权C.每个人的职业报酬都是同等的D.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所说的平等不包括( )A.享有平等的权利B.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C.人格平等D.只平等地享有权利但应尽的义务是不平等的3.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只有坚守底线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在生活中,自由和法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下列关于自由与法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治是对自由的限制B.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C.自由的行使不受任何限制D.自由和法治是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4.李某利用网络发布侵犯某位死者名誉权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公众网络平台上快速传播,给死者的家属造成了严重的精神伤害。在网络上行使自由权( )A.可以为所欲为、畅所欲言B.不受任何法律的干涉C.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D.自由和法治没有关系5.小明家附近的工地每天都施工到深夜,施工噪音使小明及其邻居无法休息。对此,你认为小明的正确做法是( )A.能忍则忍,不去干涉施工者的自由B.投诉举报,请相关部门进行处理C.忍气吞声,到同学或亲戚家休息D.听之任之,等待其他居民去干预6.我国刑法规定,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下列有关平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B.因职位不同,我国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受到的处罚是不同的C.我国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D.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7.某日,朱元璋问诸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 ”大臣们众说纷纭,朱元璋皆不满意。直到一位大臣回答道:“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朱元璋才满意地点点头。下面对“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的理解错误的是( )A.自由权利必须依法行使B.自由和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C.这是朱元璋和大臣的个人观点,已经过时D.法治规范自由的同时又保障着自由8.我国是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社会中仍然有不平等的现象存在。如一个招聘会上招聘者提出限重点高校的要求,这是对我国公民平等权利的践踏。在践行平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①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21·世纪*教育网②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③优先考虑自己的权利④反对特权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c-n-j-y9.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下一个愿望,乞求能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束缚,昂起头来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还没来得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下来,再也无法飞了。请根据《道德与法治》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1*cnjy*com(2)请你谈谈法治与自由的关系。10.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网络给我们的生活、交往带来诸多的便利和自由,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网络自由也必须建立在法律和网络规则的基础上,自由必须受到限制,不能为所欲为。(1)如何理解自由必须受到必要的限制 21cnjy.com(2)请你谈谈在网络世界我们应该如何享受到真正的自由。中考链接l.(2017.湖北鄂州)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一些同学:有的家境贫寒;有的身材矮小;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不漂亮;有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A.平等相待B.与条件相当的同学交往C.鄙视、看不起他们21教育网D.讽刺、挖苦他们2.(2017.山东临沂)你想对下面漫画中辱骂清洁工的人说()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要做到平等待人www-2-1-cnjy-com②要自尊自爱,不要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③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④你这样做侵犯了清洁工的荣誉权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2017.山东东营)2016年度东营市第三届“最美人物”牛凯,是一名普通出租车司机,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倡导互帮互助,实行特殊群体人员免费乘车,坚守诚信经营、精细服务行业道德,表现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牛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①平等法治 ②自由公正【来源:21cnj*y.co*m】③诚实守信 ④爱岗敬业4.(2017.湖北黄冈)随着“互联网十”战略的实施,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网民,我们应该()①提高公民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出处:21教育名师】②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言论绝对自由③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权利义务,正确对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强早晨6点起床后,两公里的上学路上他一路跑步权作锻炼身体;上午,到学校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下午放学回家途中买饮料时,他认真查看商标和生产日期等;晚上,他常常在微博上就维护国家安全发表一些评论,支持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材料二:近年来,一些网民经常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利用网络诋毁社会主义制度。据此,网友甲说:网民的观点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网友乙说:公民享有政治权利,有言论自由,不必大惊小怪。网友丙说: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能没有边界地“自由言论”,有权利就有义务。【版权所有:21教育】(1)小强一天生活里享受(行使)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请举出能够说明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两个例子。甲的观点一点儿都不错,但乙的观点对吗?请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辨析。(4)网友丙“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点对我们青少年有哪些启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复习学案知识梳理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文明的权利。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12.法治与自由的关系。(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13.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14.在法律意义上,平等的两层含义。(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15.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16.如何践行平等 (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的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17.如何共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易错点拨1.自由就是自由自在,不受任何限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2.要自由就不能有限制,有限制就不叫自由。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3.网络是自由的空间,可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4.法治与自由是矛盾的,要自由就不能要法治。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5.法律面前平等就是指人人平等。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6.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法律上平等是指: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序、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典型例题(2017年中考卷改编)李克强总理有过这样的比喻:政府的职责就是管好两个灯。个是路灯,另一个是红绿灯。管好路灯,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为所有人照路;管好红绿灯,就是要讲规则。李克强总理的比喻说明( )①自由平等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平等就是让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③维护自由平等和遵守社会规则与程序都是十分重要的④要积极引导人们自觉遵守自由和平等的制度和规则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容易的题目,题目表述了政府要管好“两个灯”,一方面努力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另一方面就要讲规则。在法律和制度内,可见自由和平等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维护自由平等和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都是十分重要的,政府要积极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制度和规则,所以①③④是正确的,②说法是错误的,排除,故选A。21教育网基础闯关“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这句话说明(B)A.我们的自由是非常珍贵的,我们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B.我们的自由是非常珍贵的,但行使自由权利时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C.法律只是在限制我们的自由D.我们的自由不需要法律的保护2.下面漫画《招聘会上的“男女平等”》中招聘人员的做法(B)21cnjy.com①实事求是,表里如一 ②男女平等③违背公平 ④违背原则、践踏平等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漫画中的招聘人员高举男女平等的标牌,实则不平等,他的这种行为违背了招聘中的公平原则,践踏了平等。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3.八年级的王同学第一次到大酒店吃饭,因不熟悉酒店情况而与服务员发生争执,王同学生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你不就是伺候人的吗 ”下面对王同学的言行认识正确的是(D)A.维护自己的利益,据理力争B.没有恶意,只是随口说说C.说的是气话,不应该计较D.没有意识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人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4.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件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表明(A)A.公民的自由权利是受法律约束的B.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是限制公民的自由C.每个国家的公民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D.法制越健全,人们的自由权利就越少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所说的平等指的是(A)A.任何公民,不分种族、民族、性别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B.公民之间的能力是平等的C.每个公民的地位和职业是平等的D.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平等的[解析]本题考查平等的相关知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所说的平等指的是任何公民,不分种族、民族、性别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故选A。6.某校八年级同学在学习了《尊重自由平等》这节课之后,自发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对本校学生对平等与自由的看法进行采访。在采访时,他们看到三名女学生与老师、女清洁工相遇时的场景,三名女学生面带微笑地向老师问好,对于正在打扫卫生的女清洁工却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1)请说说你对这三名女生行为的看法。(2)请根据道德与法治课所学内容说说平等的含义。(3)如果你与老师、女清洁工同时相遇,你会怎么做 (4)根据所学内容谈谈法律如何保障人人平等。[答案](1)三名女生没有做到平等待人。(2)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3)平等地对待老师与女清洁工,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4)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能力提升2·1·c·n·j·y1.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下列属于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是(A)A.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B.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获得优先权C.每个人的职业报酬都是同等的D.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所说的平等不包括(D)A.享有平等的权利B.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C.人格平等D.只平等地享有权利但应尽的义务是不平等的[解析]本题考查平等的相关知识。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所说的平等包括享有平等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等,ABC说法正确。故选D。3.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只有坚守底线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在生活中,自由和法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下列关于自由与法治的说法正确的是(B)A.法治是对自由的限制B.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C.自由的行使不受任何限制D.自由和法治是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解析]本题考查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是: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故选B。4.李某利用网络发布侵犯某位死者名誉权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公众网络平台上快速传播,给死者的家属造成了严重的精神伤害。在网络上行使自由权(C)A.可以为所欲为、畅所欲言B.不受任何法律的干涉C.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D.自由和法治没有关系5.小明家附近的工地每天都施工到深夜,施工噪音使小明及其邻居无法休息。对此,你认为小明的正确做法是(B)A.能忍则忍,不去干涉施工者的自由B.投诉举报,请相关部门进行处理C.忍气吞声,到同学或亲戚家休息D.听之任之,等待其他居民去干预6.我国刑法规定,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下列有关平等的说法错误的是(B)A.我国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B.因职位不同,我国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受到的处罚是不同的C.我国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D.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解析]本题考查平等的相关知识。我国刑法规定,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公民的合法权利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根据题干B符合题意。故选B。7.某日,朱元璋问诸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 ”大臣们众说纷纭,朱元璋皆不满意。直到一位大臣回答道:“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朱元璋才满意地点点头。下面对“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的理解错误的是(C)A.自由权利必须依法行使B.自由和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C.这是朱元璋和大臣的个人观点,已经过时D.法治规范自由的同时又保障着自由8.我国是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社会中仍然有不平等的现象存在。如一个招聘会上招聘者提出限重点高校的要求,这是对我国公民平等权利的践踏。在践行平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C)①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www.21-cn-jy.com②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③优先考虑自己的权利④反对特权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解析]本题考查践行平等的相关知识。践行平等应该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9.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下一个愿望,乞求能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束缚,昂起头来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还没来得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下来,再也无法飞了。请根据《道德与法治》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请你谈谈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答案](1)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没有了法律和规则的限制反而会失去自由。(2)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10.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网络给我们的生活、交往带来诸多的便利和自由,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网络自由也必须建立在法律和网络规则的基础上,自由必须受到限制,不能为所欲为。(1)如何理解自由必须受到必要的限制 (2)请你谈谈在网络世界我们应该如何享受到真正的自由。[答案](1)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2)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网络自由必须在法律的范围之内正确行使。21·世纪*教育网中考链接l.(2017.湖北鄂州)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一些同学:有的家境贫寒;有的身材矮小;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不漂亮;有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A)A.平等相待B.与条件相当的同学交往C.鄙视、看不起他们21·cn·jy·comD.讽刺、挖苦他们2.(2017.山东临沂)你想对下面漫画中辱骂清洁工的人说(B)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要做到平等待人2-1-c-n-j-y②要自尊自爱,不要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③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④你这样做侵犯了清洁工的荣誉权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2017.山东东营)2016年度东营市第三届“最美人物”牛凯,是一名普通出租车司机,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倡导互帮互助,实行特殊群体人员免费乘车,坚守诚信经营、精细服务行业道德,表现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牛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D)①平等法治 ②自由公正21*cnjy*com③诚实守信 ④爱岗敬业4.(2017.湖北黄冈)随着“互联网十”战略的实施,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网民,我们应该(B)①提高公民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来源:21cnj*y.co*m】②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言论绝对自由③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作为网民,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即道德法律标准;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要不断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还要不断增强自控能力,坚持不信谣、不传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因此①③④正确,②观点过于绝对。故选B。www-2-1-cnjy-com5.【权利义务,正确对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强早晨6点起床后,两公里的上学路上他一路跑步权作锻炼身体;上午,到学校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下午放学回家途中买饮料时,他认真查看商标和生产日期等;晚上,他常常在微博上就维护国家安全发表一些评论,支持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材料二:近年来,一些网民经常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利用网络诋毁社会主义制度。据此,网友甲说:网民的观点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网友乙说:公民享有政治权利,有言论自由,不必大惊小怪。网友丙说: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能没有边界地“自由言论”,有权利就有义务。【出处:21教育名师】(1)小强一天生活里享受(行使)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请举出能够说明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两个例子。(3)甲的观点一点儿都不错,但乙的观点对吗?请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辨析。(4)网友丙“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点对我们青少年有哪些启示?[答案](1)小强一天生活里享受(行使)的权利有: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知情权;政治权利等。履行的义务有:受教育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等。(2)例如受教育权:宪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权,为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党和政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费,为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再如监督权: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举报、检举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犯罪行为等。(3)网友乙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利益;③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公民要以台法方式行使权利;⑤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时,不得捏造、诬告、陷害他人,不得进行诽谤;等。(4)网友丙的话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③履行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等。[解析](1)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具有公民意识的重要体现。小强就是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的体现。本问让我们从小强一天的生活圣历中找到小强行使了哪些公民权利,自觉履行了哪些公民义务。回答本问的关键,一定要紧密联系小强的生活经历,对应到我们所学的权利义务知识,具体分析出小强行使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如:锻炼身体,这是在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既是在行使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在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查看商标和生产日期,这是在行使消费者的知情权;就维护国家安全发表一些评论,这既是在行使政治权利,也是在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等。(2)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是真实可行的。证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有效性,可以从法律的规定、国家的物质保障的角度等进行说明。如:公民享有劳动的权利,这既是法律的规定,又有国家的物质保障等。不管举例那一种权利,都需要从法律保障(法律的规定)和国家的物质保障等角度进行说明。我们只要能例举2个例子就可以。(3)运用所学知识对乙的观点进行辨析,首先需要我们进行判断,再对观点进行分析。网友乙认为公民享有政治权利,有言论自由,不必大惊小怪,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里所用的知识点,对公民行使权利进行认识。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并不是想说啥就说啥,这样可能会危及到国家、集体的利益,会损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离和利益等。所以,我们说明乙的观点错误性,用到的知识点就是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4)谈某一观点对我们的启示,就需要我们围绕着“观点说明了什么”、“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等角度进行说明。观点“有权利就有义务”说明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这里重点要强调要自觉履行义务的概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下 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复习学案 (原卷版).doc 八下 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复习学案 (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