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模型解题法17育种方法的选择及其流程图的分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高考生物模型解题法17育种方法的选择及其流程图的分辨

资源简介

模型17 育种方法的选择及其流程图的分辨
1.下列关于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杂交育种中,一般从F2开始选种,因为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B.在单倍体育种中,常先筛选F1花粉类型再分别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C.在多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诱变育种中,人工诱变能提高变异频率
【答案】B
2.如图表示植物的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          ,通过该方法获得优良性状是不容易的,其原因是                              。
(2)上述育种过程中,哪两个过程所使用的方法相同?   (填写字母),具体使用的方法为        。
(3)B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        ,为确认该过程得到的植株是否为单倍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为有丝分裂的   期。
(4)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和非糯性(G)、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利用上述育种方法培育玉米新品种,操作过程如下: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一种化学试剂)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等处理并培养,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若要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抗性糯性玉米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为      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   。
【答案】(1)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大多是有害的
(2)C、F 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 
(3)花药离体培养 中 
(4)抗性非糯性 3/16
1.育种流程图的识别技巧(以二倍体为例)
(1)过程A→B→C:有单倍体出现,涉及“花药离体培养”,属于单倍体育种。
(2)过程E:产生新基因,涉及“基因突变”,属于诱变育种。
(3)过程F:染色体组加倍,涉及“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处理”,属于多倍体育种。
(4)过程G:涉及“外源基因导入”,属于基因工程育种。
(5)过程A→D:涉及“杂交→自交→选优→连续自交→选纯(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
2.根据基因型的变化判断图中所示育种方法的技巧
(1)图中aabb×AABBAaBbAAbb的过程通常判断为杂交育种,它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该过程会产生新的基因型。图中的①②分别为杂交和自交。
(2)图中AaBbAbAAbb的过程中因“Ab”的出现,判断为单倍体育种,它所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图中③⑤分别为花药离体培养和人工诱导染色体数加倍(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
(3)图中AABBAaBB的过程中因“a”的出现,判断为诱变育种,它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a”是突变产生的新基因。
(4)图中AaBbAAaaBBbb的过程中“基因都加倍”,判断为多倍体育种,它所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果是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5)图中AABBAABBC的过程中因“C”的出现,判断为基因工程育种,它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结果是获得本物种没有的新基因、获得了新性状。
3.根据育种材料及不同育种方法的特点选择育种方法的技巧
当试题涉及育种方法的选择时,可从育种材料和方法特点的角度来确定:
1.下列4种育种方法中,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②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③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
④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②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③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④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A正确。本题选A。
2.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获得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A.自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人工嫁接
D.单倍体育种
【答案】A
3.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利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以上四种育种实验都主要应用了           的原理,培育中发生了脱分化的过程有            。
(2)用番茄植株的花粉随机进行有关实验,得到幼苗B直接移栽,发育成的番茄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      、       ,如果植物体C仅是花粉两两随机融合得到的,则植物体C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
(3)图中      大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最少,要保证植物体B可以用于生产,培育中④过程可使用          处理幼苗。
(4)图中植物体   少数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最多,培育该植物体的过程称为   育种法,植物体D能表现出两个亲本的一些性状,根本原因是 。
(5)植物体A只表现红果多室,原因是? 。
【答案】(1)植物细胞全能性 ①③⑤⑥ 
(2)Ym或ym 无果 YYmm∶Yymm∶yymm=1∶2∶1 
(3)花粉和幼苗B 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适当低温 
(4)D 多倍体 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5)该培育过程中只进行了有丝分裂,且没发生基因突变,完全保持了亲本的遗传性状
1.下列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空育种能培育出新物种
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分离
C.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获得纯合单倍体的年限
D.三倍体无子西瓜通过无性生殖能保持无子性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太空育种能培育新品种,但不能培育出新物种,A错误;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单倍体育种最终获得的不是单倍体,C错误;三倍体无子西瓜可通过无性生殖能保持无子性状,D正确。本题选D。
2.通过诱变育种培育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
B.青霉素高产菌株
C.二倍体无子番茄
D.八倍体小黑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A错误;青霉素高产菌株属于诱变育种,B正确;二倍体无子番茄利用植物激素促进发育,C错误;八倍体小黑麦属于多倍体育种,D错误。本题选B。
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可获得单倍体植株
B.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D.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可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答案】C
4.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儒性小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能提髙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c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为单倍体育种,b为杂交育种,c为多倍体育种。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幼苗,没有提高突变率,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A错误;从图中分析可知,c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而不是基因突变,B错误;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幼苗,c过程还可作用于萌发的种子,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来提高纯合率,D正确。本题选D。
5.下列关于育种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工诱变与自然突变相比,突变频率较高,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C.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时,染色体数目从4N-3N的过程不需要使用秋水仙素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利用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子,要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
【答案】D
6.小麦的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如图所示为培育矮茎抗病优良品种的流程,其中高茎抗病亲本植株为纯合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过程可能会出现两种基因重组
B.图中②过程的原理是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
C.图中③过程常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D.图中④过程淘汰的个体也能稳定遗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图中①是减数分裂形成雄性配子的过程,其原理是基因重组,会出现A与T、a与t,或者A与t、a与T两种基因重组,A正确;图中②是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原理是植物生殖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图中③过程常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正确;图中④过程得到的个体均为纯合子,因此淘汰的个体也能稳定遗传,D正确。本题选 B。
7.染色体部分缺失在育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育种专家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
B.粉红棉M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
C.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产生深红棉的概率为1/4
D.粉红棉M自交产生白色棉N的概率为1/4
【答案】C
8.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组和B组都利用了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
B.A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Ⅰ可以用于生产的占1/3
C.B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Ⅱ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D.C组需大量处理高秆抗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
【答案】C
【备注】注意单倍体育种并不是得到单倍体,而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所需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染色体加倍的可育的纯合子,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9.针对下列五种育种方法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①古代的选择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诱变育种
④单倍体育种
⑤基因工程育种
A.①②两种育种方法共有的缺点是育种周期长
B.②⑤两种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C.③④两种育种方法均可缩短育种周期
D.③⑤均可按人的意愿定向地改变生物性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方法及实例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①古代的选择育种和②杂交育种共有的缺点是育种周期长,A正确;②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⑤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B正确;③诱变育种和④单倍体育种都能缩短育种周期,C正确;⑤均可按人的意愿定向地改变生物性状,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③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D错误。本题选D。
10.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相应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C
11.如图表示利用某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品种⑥的几种方法,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Ⅵ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
B.培育品种⑥最简单的过程是Ⅰ→Ⅴ
C.通过Ⅲ→Ⅵ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通过Ⅱ→Ⅳ过程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
【答案】A
【解析】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一般不能产生种子,所以Ⅵ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而不可能处理萌发的种子,A错误;由图可知,Ⅰ→Ⅴ过程为杂交育种,此方法最简单,只需杂交→连续自交→选优即可达到目的,B正确;由③⑤的基因型可知,Ⅲ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Ⅵ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⑤的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通过Ⅲ→Ⅵ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通过诱变育种(Ⅱ→Ⅳ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D正确。答案:A。
12.假设a、B为小麦的优良基因,现有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⑧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后的植株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
B.过程⑤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为aaB_的个体经过程④后,子代中纯合子所 占比例是1/2
D.过程②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单倍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B
1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③产生④的过程,基因中碱基数量发生了改变
B.经③产生⑨的过程可以发生突变,但不发生基因重组
C.经③产生⑧的过程,若要获得显性纯合子则需多次测交
D.⑩植株体内不是所有细胞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答案】D
14.果蝇的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只含一个B或b基因的个体不能成活。如图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
B.筛选①可用光学显微镜
C.F1中有1/2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
D.F1中雌雄果蝇的体色理论上均为灰色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乙的细胞中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筛选①筛选的是染色体变异的个体,可用光学显微镜,B正确;根据乙的染色体组成可知,其产生的配子异常的概率是3/4,由于只含一个B或b基因的个体(ObXY)不能成活,所以F1中有2/3果蝇的细胞中含有异常染色体,C错误;已知只含其中一个B或b基因的个体(ObXY)不能成活,所以F1中雌雄果蝇的体色理论上均为灰色,D正确。答案:C。
15.图中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⑥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⑤过程简便,培育周期也很短
B.②过程培育出的植株是纯合体
C.③过程培育出的植株有四种类型
D.②⑥过程都是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
【答案】C
【解析】①→④→⑤过程为杂交育种,培育周期长,A错误;②过程培育出的植株含有等位基因,属于杂合子,B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因此③过程培育出的植株有四种类型,C正确;②为形成多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可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⑥为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⑥过程只能处理幼苗,D错误。
16.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所用的育种方法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
B.过程④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2/3
C.过程⑤所用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过程⑥常用的化学试剂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着丝点的分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过程①所用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A正确;过程④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3+2/3×1/4=1/2,B错误;过程⑤为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C错误;过程⑥常用的化学试剂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17.豌豆的高产与抗病基因分别用A、B表示,为了培育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病豌豆植株,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育种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Ⅰ、Ⅳ
B.图中过程Ⅰ、Ⅱ、Ⅲ属于单倍体育种,通过过程Ⅲ获得的豌豆植株高度不育
C.图中过程Ⅲ、Ⅳ均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通过过程Ⅳ得到的是四倍体高产抗病豌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过程Ⅰ符合,过程Ⅳ不符合,A错误;图中过程Ⅰ、Ⅱ、Ⅲ属于单倍体育种,通过过程Ⅲ获得的豌豆植株是可育的纯合二倍体,B错误;过程Ⅲ中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单倍体幼苗,过程Ⅳ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C错误、D正确。
18.人类目前食用的香蕉为三倍体,是用产量高、风味佳的尖叶蕉(2N=22,染色体组表示为A)和抗逆性强的长梗蕉(2N=22,染色体组表示为B)经过一系列的培育,选择其中风味好的三倍体植株AAA、AAB进行培育获得的,过程示意如图。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三倍体香蕉培育过程中遵循的原理有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B.②过程需要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杂交蕉以得到M
C.③过程中M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可以为AA、AB、BB
D.④过程授粉后,三倍体香蕉不能产生种子的原因是该植株不进行减数分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生物的变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由图分析,三倍体香蕉培育过程中遵循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生长素不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和低温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②过程常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杂交蕉以得到四倍体植株(M),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M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则M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可以为AA、AB、BB,C正确;三倍体植株能进行减数分裂,只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D错误。
19.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育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多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生物体上
B.与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相比,⑤⑥过程的优势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图中A_bb的类型经过③过程,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3:1
D.④过程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所以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答案】D
【解析】亲本经过①②③过程,产生了不同于亲本的新基因型,属于杂交育种,在这个过程中,要经过筛选,优点就是“集优”,即集中亲本的优良性状,A正确。经过⑤过程形成了只含有配子的个体,由模型解法2可知,该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再经⑥过程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了纯合子,所以⑤⑥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其与杂交育种相比显著的优点是“快”,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B正确。A_bb包括1/3AAbb、2/3Aabb,自交后AAbb占1/3+(2/3)×(1/4)=1/2;aabb占(2/3)×(1/4)=1/6,C正确。④过程有外源基因导入,属于基因工程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基因工程育种中可根据人的意愿选择外源基因的种类,故可定向改造生物性状,D错误。答案:D
20.如图为几种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①→④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
(2)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
(3)⑤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叫做_________。③、⑤过程中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______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与①→④方向所示的途径相比,②→③方向所示的途径育种方式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1)基因重组???
(2)花药离体培养???
(3)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
(4)明显缩短育种进程
【解析】本题考查育种原理的相关知识。
(1)①→④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2)②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3)⑤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叫做多倍体育种;③、⑤过程中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与①→④方向所示的途径杂交育种相比,②→③方向所示的途径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进程。
21.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V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子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1)填育种类型:①????? ,③?????? ,⑥????????? 。
(2)若②过程是自交,在产生的子代植株中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 。
(3)③⑦过程用到的药剂是??? ,原理是?????? ,经③过程产生的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是??????????? (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4)若⑤过程是杂交,产生的基因型为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该植株所结果实无子,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 ;经过⑤过程形成AAA植株的亲本是不是同一个物种???? 原因是?????????????????????? 。
(5)由⑥过程形成的植株体细胞内含有?????? 个染色体组。
【答案】(1)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2)1/4???
(3)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杂合子???
(4)87 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不是 杂交后代不可育???
(5)3
【解析】(1)由图可知,①产生了A,①为诱变育种,③为多倍体育种,⑥为基因工程育种。(2)若②过程是自交,Aa×Aa→AA:Aa:aa=1:2:1,所以在产生的子代植株中AA的概率为1/4。(3)③⑦为多倍体育种,可用秋水仙素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型AAaa是杂合子。(4)AA为二倍体,产生的配子A含29条染色体,AAAA为四倍体,产生的AA配子含58条染色体,所以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87条。经过⑤过程形成AAA植株的亲本不是同一个物种,原因是AAA减数分裂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5)⑥过程是基因工程育种,由⑥过程形成的植株体细胞内含有3个染色体组。
22.如图所示为生产实践中的几种育种方法,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②→③所示的育种方法是    ,其优点是    ,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
(2)若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图中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
(3)过程⑤用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使DNA分子中发生            ,从而引起其结构的改变,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
(4)若将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加强”,则可通过过程    实现,常用试剂是    ,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        。
(5)高产的青霉菌菌株利用了上述     (用序号表示)育种途径获得。
【答案】(1)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花药(粉)离体培养 
(2)①→④ 基因重组 
(3)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基因突变 
(4)⑥ 秋水仙素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5)⑤
【解析】(1)图中过程①→②→③有“单倍体植株”,故其所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由于获得的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2)过程①→④表示连续自交,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3)过程⑤用射线处理后会发生基因突变,使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其结构的改变,该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
(4)过程⑥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属于多倍体育种。
(5)高产的青霉菌菌株是利用诱变育种获得的,即过程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