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专题01 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专题01 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

资源简介

2018年高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1 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
【知识规律背一背】
一、地图上方向的判别
常用方法
辨别方向的技巧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法
一般的图上箭头所指为北,据此确定其他方向
时针法
表示自转或公转时,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为东;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为东
右手法
拇指指向北极,弯曲四指所指为东;拇指指向南极,弯曲四指所指为西
海陆轮廓法
极地为大陆,则为南极;极地为海洋,则为北极
经纬度法
经度法
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
纬度法
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
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
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2.比例尺缩放
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三、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方法
规律
示例
“大大小小”
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
若a>b,则甲>a,乙<b
若a<b,则甲<a,乙>b
高低低高
某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温(或气压等)较两侧地区偏高,反之偏低
图示为北半球某海区等温线,则甲处温度比同纬度两侧高,有暖流经过
高高低低
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若向低纬(或低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低
图示为等压面分布图,则A点气压低于B、C两点,D点气压高于E、F两点
河流向凹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若a、b为等高线,且a>b,则河流从甲流向乙
洋流向凸
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若图示为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图,则c>b>a,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暖流
1陆南7陆北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图示月份为1月份,即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四、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
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等高线图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中主要地形的表示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①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A.水系特征
a.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b.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c.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d.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e.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
f.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B.水文特征
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c.在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
C.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②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③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A.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即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
B.确定公路、铁路线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为好。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陡坡、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C.进行农业区规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选择农林牧副渔合理的布局方案。
D.确定引水路线
引水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E.工业区、居民区选择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地区。
(3)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问题
①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②计算两地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米)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T差=0.6×H相/100。
③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海拔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海拔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
④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3.几种常见等值线图(等高线图除外)的判读和应用
等值线的共性特征:无论何种等值线,在判读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形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图
等压线图
等降水量线图
共性特征
①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②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③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④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⑤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特殊闭合区
位于两等值线之间的小闭合区,表示数值不在两线数值的正常范围之内,判读方法是遵循“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的规律
高值区或低值区
盆地海拔低,气温呈闭合高值区;山峰海拔高,气温呈闭合低值区
等压线闭合处为高压或低压中心;北半球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深居大陆内部,形成降水闭合低值区
数值变化趋势及应用
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由高压指向低压处,垂直于等压线,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确定风向
沿海向内陆地区,一般降水逐渐减少;赤道地区和温带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疏密程度
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
判断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不同图幅中要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
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密大疏小
弯曲规律及影响因素
规律:同纬度相比,等值线凸向低值,比两侧高;等值线凸向高值,比两侧低
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水平方向弯曲最大处形成高压脊或低压槽;垂直方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影响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
应用
判断所在半球、季节差异、寒暖流、地形高低、海陆分布等
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季节;根据气压场和锋面气旋判断天气:低压中心和低压槽线附近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线附近多晴朗天气
判断海岸走向、地形走向等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考查方向
具体内容
判读技巧与应用
推算高度
①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②陡崖的崖顶或崖底的海拔介于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
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n-1)d≤Δ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判断地形
类型
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
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
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地形影响分析
对气候
①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
②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
两地的温差可通过公式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100米×0.6°C
对河流
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②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速度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坡度有关;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①河谷处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②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③水电站选择建在河流落差大的地带;④引水工程一般选择从地势较高处引水
【技能方法练一练】
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①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在判断方位时,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之间的南北方向。
③判定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即两点间经度差小于180°),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与地球自转方向同向为东,背向为西。
用经纬度法判断:
①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
②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北。
(2)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a.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b.确定东西方向:同是东经度,则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两地经度数值之和大于180°,则位于东经度的一点在西方,反之在东方。
(3)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a.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b.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由以上两点可判断C在A的东南方)。
2.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①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②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3.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①同一经度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AB)。
②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MPK而不是MQK)。
③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即最短劣弧线)。
如果记忆不牢固的话,可通过下图进行推导。如图A、B为位于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北弯曲的弧线,C、D为位于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南弯曲的弧线。具体是: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走极点。
【例1】环球网综合报道 据英国《卫报》2016年5月10日报道,联合国近日警告称,南苏丹今夏将有530多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估算南苏丹共和国的领土南北最大距离可能约为 (  )
A.800千米 B.600千米
C.1 110千米 D.400千米
(2)南苏丹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下列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  )
A.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B.完全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
C.大力发展畜牧业,节省粮食
D.提倡全民节约粮食
【例2】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点位于C点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解析】从图中易知A点的坐标是(15°W,15°S),而C点的坐标必须先根据70°S、60°S判断为南半球经纬网图,故经线170°,165°应该是东经,得出C点的坐标是(170°E,60°S)。 然后把A、C两点画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中(如下图所示),再根据劣弧法则判断出:A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B
(2)C、D两点间的距离约为(   )
A.550千米 B.660千米 C.1100千米 D.277.5千米
【解析】C、D两点同在60°S上,经度相差5度,因此其距离为5×111×cos60°=277.5km。
【答案】D
(3)从E点到F点的最短航线是(   )
A.先西北后西南 B.先东南后东北
C.先西南后西北 D.先东北后东南
【答案】A
4.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方法
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例3】读等高线示意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据此回答问题。
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 000、1:20 000、1:30 000、1:40 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答案】A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和应用
(1)判地势: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势特征;有时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也可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特征,如台湾省河流多自东向西流,说明地势东高西低。
(2)判坡向: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指向坡度降低的一方。
(3)判坡度: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不同图幅进行比较时,要考虑比例尺的大小、等高距的大小等情况。
(4)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每个地点的海拔。
②相对高度。
a.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读取;
b.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法则读取。
c.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5)判断两地温差: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一般海拔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对流层中海拔平均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6)判断地形的影响。
①对气候:
a.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
b.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
②对河流:
a.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
b.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流速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还与流域面积有关。
【例4】水圳(如图1所示)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渠,也兼有泄洪的功能。图2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
(1)河流段的两个断面水面的高程差称为落差。a溪流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 (  )
A.20 m B.40 m C.60 m D.80 m
(2)下列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圳的是 (  )
A.b B.c C.d D.e
(3)暴雨发生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易被侵蚀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6.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可视问题
直视问题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进行判断,在地形剖面图上由观测点的投射点向目标点的投射点绘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否则不能直视。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而图中b′位于阴影区,说明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村落b对于s点为不直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7.数值计算和数值规律
(1)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等高距全图一致。
(2)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①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③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
例:如图甲,A点的海拔为100米,B点的海拔为100米~200米,C点的海拔为200米~300米,D点的海拔为400米,则A、B两点的差值为0~100米;A、D两点的差值为300米;B、C两点的差值为0~200米。
注: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H<(M+d),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d)③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x-1)d≤ΔH<(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如图乙中陡崖顶部(a)的绝对高度为400≤H<500,
陡崖底部(b)的绝对高度为100陡崖(E)的相对高度为200≤ΔH<400。
8.局部范围闭合等高线的判读
可依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来判断。例: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较低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图,A区域海拔低于400米,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较高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如图,B区域海拔高于600米,为小山峰。
【例5】冬至日,山东枣庄市某校高一学生去下图所示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他们测得山峰M纬度为36.5°N,海拔为598米。两组学生分别到达P、Q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仅15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日正午,M峰顶观云亭(高约5米)尖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  )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3)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例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
材料二 该地7月等温线(单位:℃)分布图。
(1)描述材料二中①与③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一,从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二图中②地气温最高的原因。
【答案】(1)分布特点: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数值由东向西递减;等温线分布密集。 原因: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增高;地势起伏大。
(2)②地地势最低,处于夏季西南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地形比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模拟试题测一测】
【2018届高三模拟题】
(【全国百强校】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右图中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丙地的地质构造及地形组合为
A. 背斜成山 B. 背斜成谷 C. 向斜成山 D. 向斜成谷
2.关于图中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河的丰水期一致 B. 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更丰富
C. 与甲河相比,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 D. 与乙河相比,甲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小
【答案】1.B 2.C
【解析】
(【全国市级联考】陕西省安康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地理试题)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MN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4.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
A. 东北方向 B. 正东方向 C. 正西方向 D. 西南方向
【答案】3.B 4.C
【解析】
3.结合剖面线图,图中d处是洼地。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P到d处是递减趋势,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400,B对。A、D错。若是500米,则d处是山丘,C错。
4.图中指向标沿剖面线方向,N在M正北方向。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正西方向,C对。A、B、D错。
点睛:d处是洼地,等高距是100米,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总是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P到d处是递减趋势,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400。指向标沿剖面线方向,N在M正北方向。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列车北上路线是由南部铁路线至青龙桥站,然后列车倒开由青龙桥站入隧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A. 沿等高线 B. 沿山脊线 C. 沿山谷线 D. 连接聚落
6.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7.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A. 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B. 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C. 别出心裁,吸引旅游客源 D. 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
【答案】5.B 6.C 7.D
【解析】
7.本题考查交通布局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由图示可知,“人”字铁路沿着山谷或平行于等高线修建,虽然距离增加了但是降低了坡度,因此A、B错误;修建“人”字型铁路线目的让机车或列车能以较短的铁路距离和时间在变换轨道后反向前行。解决了火车掉头难的问题,便于停靠车站,是针对特殊地形特点设计的线路方案,并不是为了吸引客源,C错误。本题中“人”字铁路要连接的两点是“人”字的撇捺的两个点,可以不穿凿山洞,绕过山岭,节省成本,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通视问题:比较准确的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更为直观。但是对于选择题来说,画出两点之间的剖面线,通过分析等高线地形图,观察若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在地形剖面线的立体解读中,应该注意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便于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
(【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文综地理试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隧道
A. 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 B. 长度大约为6000米
C. 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 D. 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9.-辆汽车由甲镇沿公路开往乙镇,北京时间12点10分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的路段是
A. Ⅱ B. I C. Ⅲ D. Ⅳ
【答案】8.C 9.B
【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和太阳视运动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示给出的经度信息可知该地的地方时在北京时间12:10的时刻为11点10分,图示地区的太阳位于南偏东方向,若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则此时车身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Ⅰ路段符合题意;若此时汽车行驶在Ⅱ路段,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后方射入车内,B选项不符合题意;图示Ⅲ路段为隧道,无法看见阳光射入车内,C选项错误;若此时汽车行驶在IV路段,阳光从车的后方射入车内,D选项说法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A选项。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综合判读,以及相关地球运动的知识。隧道到的建设要考虑线路的长短,地质条件的稳定。由经纬度判断,该地为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南,所给时间为北京时间,通过计算当地地方时为11点10分,太阳东升西落,11点10分,太阳应该在东南方位,结合图示中的车身方位,即可判断。不同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也会跟着有所不同。
1,夏天时,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北,即由东偏北出、西偏北落。 六点之前在东北,六点到12点太阳在东南,下午18点之前在西南,18点之后到日落在西北。
2.冬天时,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南,即由东偏南出、西偏南落。 日出东北,上午太阳方位东南,正午正南,下午西南,日落西北。
3.一年中,太阳会由正东往正西移二次,即由正东出、正西落,就是春分和秋分。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试题(五)地理)下图为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0m,湖泊东侧有被河流切割成落差为90米的峡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湖泊水面的海拔可能为
A. 1450米 B. 1420米 C. 1550米 D. 1650米
11.图中悬崖顶部与峡谷底部之间的高差可能为
A. 850米 B. 560米 C. 460米 D. 350米
【答案】10.C 11.B
【解析】

11.图中悬崖顶部海拔大于等于2000,小于2200;峡谷底部海拔为大于1400,小于1490,高差为510~800米,B正确。
【点睛】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之差;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综地理试卷)读某区域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等温线分布情况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A. 8月某日的13时 B. 8月某日的22时
C. 1月某日的22时 D. 1月某日的13时
13.此时图中甲处盛行
A. 夏季风 B. 冬季风 C. 海风 D. 陆风
14.图中沿39°纬线东西两端温差较大的影响因素是
①海陆分布 ②地形 ③洋流 ④季风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12.B 13.D 14.B
【解析】
(【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5.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A. d B. C C. b D. a
16.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A.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 东南部地势起伏大
C. 山东半岛地势平坦 D. 西部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
【答案】15.C 16.D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周口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地理试题)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A. 1 004或1 006 B. 1 004或1 008
C. 1 006或1 008 D. 1 008或1 010
18.在这段时间内,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际情况的是
A. 台湾岛风速变大 B. 珠江口风速明显变大
C. 环渤海地区风速明显变小 D. 长三角地区风速变小
【答案】17.C 18.C
【解析】
(【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此时图中甲地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 寒冷干燥 B. 阴雨天气 C. 狂风暴雨 D. 秋高气爽
20.与甲地相比,乙地
A. 风力小 B. 气压低 C. 温差大 D. 降水多
【答案】19.B 2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线图的判读,风向是读图的关键,注意风向和等压线的密度。
19.从图中的风向可以判断甲地为低压槽,低压槽常常形成锋面,此时图中甲地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阴雨天气,选择B。
20.风力大小主要看等压线的密度,与甲地相比,乙地等压线的密,风力大,A错;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值大小,与甲地相比,乙地气压高,B错;甲阴雨,乙高压晴朗,与甲地相比,乙地温差大,C对D错。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模拟)地理试题)读2017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问题。
21.此时,下列城市中风向为偏南风的是
A. 兰州 B. 郑州 C. 成都 D. 广州
22.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植被覆盖率
23.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
A. 气压低 B. 气温低 C. 降水少 D. 云量少
【答案】21.C 22.C 23.B
【解析】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试题(五)地理)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10℃等积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有关甲、丙两地积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丙两地积温差值为500-1000℃
B. 甲、丙两地积温差值最大值可能为1499℃
C. 图中等值线由南向北递减
D. 甲地附近等值线弯曲的原因是受黄河调节作用
25.丙地与乙地的积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状况 D. 大气环流
【答案】24.A 25.C
【解析】
【2017届高三模拟题】
(广西贵港市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读某地景观示意图(左图)及其等高线地形图(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景观示意图绘制者应位于右图中的: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图中凉亭与房屋实际间距为600米,则两山顶之间水平距离约为:
A.900米 B.1200米 C.1500米 D.1800米
【答案】1、A 2、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相对位置,比例尺,距离计算。
【名师点睛】注意地图上的方向,两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绘制者的位置。根据比例尺,测量图上距离,计算实际距离。
(湖南省株洲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下图为某小区域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
D.丁聚落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
27.若图中 A 河段定期改向可能的原因
①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②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③A 附近区域地形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8.若图中山峰高程为 460 米,等高距为 30 米,则山峰与 B 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 20 米 B.40 米 C.50 米 D.60 米
【答案】26.D 27.C 28.B
【解析】
试题分析:
28.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若图中山峰高程为460米,等高距为30米,则山峰与 B 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40米。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17届高三12月联考)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协会选定在图2中P处开展活动。读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3.甲,乙,丙,丁四河流上游河段有明显错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在P处(P处为悬崖)做绳降运动,他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
A.138米 B. 118米 C.158米 D. 98米
【答案】3.B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且河流发育于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甲,乙,丙,丁四河流上游河段有明显错误的是乙。
4.陡崖落差计算公式为(n+1)d>H>(n-1)d,其中n是经过陡崖的等高线的条数,d是等高距,H为河流落差,读图可以看出经过P处陡崖的等高线的条数共4条,所以C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筑,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某旅游者想拍摄一张甲村的全景照,正确的拍摄地点和理由是 (  )
A.A点 海拔较高,适宜远眺 B.B点 距离较近,身临其境
C.C点 视线通透,俯视全村 D.D点 地形平坦,视野开阔
6.图中地势相差最大可能是 (  )
A.499米     B.549 米    C.449米    D.599米
【答案】5、C 6、B
【解析】
试题分析:
6.根据等高线数值及递变规律,图中等高距是50米,图中最高处是左下角,海拔500-550米,最低处是村落附近,海拔0-50米。相对高度约450-550米,河流地势相差最大可能是549 米,B对。A、C、D错。
【考点定位】等高线图的运用,相对高度。
【名师点睛】了解等高线图的特点,能够运用等高线图判断地形、地貌特征。了解摄影知识,拍摄全景,应选择地势较高处,便于俯瞰。与目标物之间应通透,不能有山脊、山岭等阻挡视线。区域最大高差,应先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找到最高、最低点的海拔范围,计算高差。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一)) 下图为 “东南亚某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地形剖面示意图中M点对应左图中点
A.① B.② C.③ D.④
8.婆罗洲
A.东南部海域大陆架宽广 B.聚落多分布在沿海平原
C.甲河流程约为200公里 D.降水多,河流通航里程长
【答案】7、D 8、B
【解析】
试题分析:
8.根据等值线疏密判断,婆罗洲西北部海域大陆架宽广 ,东南部大陆架狭窄,A错。聚落多分布在沿海平原,B对。根据赤道部分的经度差,估计比例尺约为1:22000000,甲河流程约为550公里,C错。降水多,但地形起伏大,河流较短,河流通航里程较短,D错。
考点: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区域地理特征。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下图为等高线图,图中甲地河流水位一般在318—325米之间,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在图示区域的总落差可能是
A.300米? ??B.375米?????? C.406米? ??D.500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有壮观的瀑布 ?B.②?适应建野外宿营地
C.站在④可看到③处的小船??? ?D.④处适合种茶树
【答案】1、C 2、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高差计算,等高线图的应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尼日利亚处于西非东南部,人口占非洲总人口的16%,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目前全国约55%的居民无电可用。在“尼日利亚-中国投资论坛”上,中、尼电力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内容包括一座多功能水坝、一座水力发电厂等。工程竣工后,将向尼日利亚电网输送360兆瓦的电量,使几千公顷的土地得到灌溉。
(1)分析尼日利亚水电工程建设的优势条件。
(2)说明尼日利亚水电工程建设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3)某工程师到甲地疗养,发现该地海风、陆风风力差别较大。判断其差异,简述判断依据。
【答案】
(1)河流多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径流量大,流经高原丘陵地形区,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人口多,经济发展快,电力需求量大;尼日利亚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支持。
(2)提供廉价的电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业发展,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电工程将淹没土地,改变库区生态,可能诱发灾害。
(3)海风强于陆风。甲地沿岸为寒流,气温低,陆地为沙漠,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海陆间温差大,造成气压梯度力大,海风较强;夜晚海上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海陆间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小,陆风较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