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6张PPT。陈旧创新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资料1:据传洪武十七年,发生了多起贺表、谢笺案。因其表笺中多有犯忌讳的文字,如“作则”,“则”音同“贼”,“取法”音近“去发”……朱元璋认为暗含诅咒,作表笺者均被处死。资料2:雍正时一位进士写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被斩首。1.资料中所反映的这些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案件聚焦文字狱统治者故意从诗文中摘取片言只语,罗织罪名,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雍正年间 徐骏 作“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为是讥讽朝廷而处死。乾隆年间 有人引用《黑牡丹》词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被杀害。文字狱那些事儿“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是雍正时期所作,作诗之人被处斩。推测下,统治者认为这首诗有什么问题?怀念明朝讽刺清朝明清之前明朝清朝文字狱案件数量统计20余起近200起,处决200多人,涉及3000多人。不足10起清朝大兴文字狱2.总结统治者这个措施的实质?加强思想文化专制1.列举明清大兴文字狱的表现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残酷文字狱后的社会……? “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四库全书【历史档案】之四库全书 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13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积极: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汇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存、整理和传播中国古代文献作用。 在编纂过程中,全国图书都要进行检查,不利于满清的文献都被禁毁。查缴禁书竟达3000多种,15,0000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70,0000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消极:大批书籍被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清朝加强了文化专制。历史学家吴晗:“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落榜的人垂头丧气,痛哭流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还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科举考生看榜图 问:回顾科举制度的进程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答题观点形式内容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考生不得发表新论,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二、八股取士程朱学派: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议论的开始起讲后入手之处束股后股中股起股入手起讲破题承题什么是八股文? 顾炎武之所以这样评价八股取士,是因为这种取士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比秦始皇“坑儒”事件涉及人数更多。提示:从涉及(被害)的人数来看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蒲松龄描述参加科举的举子的七种表情: 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 他批判的矛头对准的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合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但是,观点1中肯定科举制历史贡献的说法是正确。 观点2正确。历史上加强思想控制的事件有()①、秦朝“焚书坑儒”②、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明朝八股取士④、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⑤、清前期“文字狱”①②③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课件.ppt 范进中举.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