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8年高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7 环境保护【核心知识规律背一背】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资源主要问题直接原因共同成因矿产资源面临枯竭滥采滥用,废弃物处理不当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紧张过度开采和水污染2.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扩大和质量的提高。4.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5.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主要原因 严重后果 解决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大量森林被砍伐,吸收二氧化碳减少 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自然灾害增加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牧业造成破坏 减少氟氯烃等的使用,加强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 酸雨危害 燃烧化石燃烧,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 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的综合开发利用 生物多样性锐减 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等 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 保护环境,禁止滥捕滥猎,建立自然保护区 6.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环境污染问题成因危害措施水污染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大气污染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工业生产等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生产垃圾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①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覆盖表层海水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⑤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附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常用技能方法练一练】1.自然资源短缺原因的分析方法分析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都必须从自然与人为两大方面入手。如分析水资源短缺就是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利用的不合理性等人为原因入手加以分析。内容如下:产生原因对策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2.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1)降水稀少:①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国家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②中亚地区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2)地狭人稠:如新加坡面积较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资源紧张。【例1】(【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读2012年我中十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回答问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南方、北方及西北地区河流的水质差别及其原因。【答案】西北地区水质最优,南方水质次之,北方最差。(2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生产比较落后,排量较小、(2分)南方降水量大,水循环周期短,河流自净能力强。(2分)北方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工农业、生活污染水排放量大,(2分)降水量小、自净能力弱;综合治理难度大、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等。(任答一点得2分)【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4.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引发的环境变迁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例2】(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10分) 【环境保护】红层荒漠化是指在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各种外动力综合作用下,土层快速侵蚀,红层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呈现红色荒漠景观,土地生产力衰竭的土地退化过程。红层荒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等省的低山丘陵区。分析导致我国东南部红层荒漠化严重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答案】原因:岩石抗风化作用能力弱,易风化崩解;(2分)降水多且集中,雨水坡面侵蚀强;(2分)粗放开垦、林地过火等人类活动导致植被严重破坏。(2分)保护对策:实行封山育林(大力发展经济林);(2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2分)综合开发低山丘陵,发展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2分)(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10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区域荒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例3】下图为我国盐地碱蓬分布区。盐地碱蓬是生长于海滨、湖边、荒漠低处一种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碱蓬不仅是可供人食用的美食,也是野生动物赖以栖息的乐园,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此外,碱蓬能够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和重金属,扮演着盐碱地“拯救者”和污染物“清洁工”的角色。分析碱蓬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大规模开发利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作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一定盐分和重金属,从而降低土壤含盐量,减轻土壤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减少了地表盐分积累。不利影响:盐地碱蓬大量减少会造成土壤及地表盐分和重金属增多,加重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程度;内陆地区盐碱地荒滩裸露,风沙侵蚀加重;盐碱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解析 从碱蓬生长过程中降低盐分、减轻污染、提高肥力和减少蒸发等方面说明其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并从以上分析中得出大规模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5.解答环境问题类题目的方法(1)理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使容易与所学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3)总结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剧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等。(4)归纳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回答,一方面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提倡对资源节约利用、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例4】2016年1月13~14日,环保部就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约谈其主要负责人,督促其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及相关规定,坚决制止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1月14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称,环境保护部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发现,河南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10余家采矿企业,涉及可开采的坑口217个;矿渣堆存量2 000余万吨,堆放面积巨大,高差数百米,生态破坏严重,废弃场地生态恢复工作进展缓慢,未将环境保护部2014年的相关整改要求落实到位;保护区内部分采矿权到期后,有关部门仍为其办理矿权证。说明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危害,并简述其主要治理措施。【答案】开矿会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植被破坏;裸露矿渣土质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矿渣堆放,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矿渣占用大量土地,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严重失调。治理措施:科学规划,开采资源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变废为宝,减轻污染;保护植被,合理利用土地;坚决取缔无证开采;采矿区要及时进行回填复垦(植树造林种草),因地制宜布局农、牧、渔业等。解析 从开矿对地表、水、植被等自然环境及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等社会经济环境两方面说明危害。从科学规划、法制建设、合理利用资源等方面采取措施。【例5】COD表示化学需氧量,是评定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综合指标之一。在饮用水的标准中,Ⅰ类和Ⅱ类水COD≤15 mg/L、Ⅲ类水COD≤20 mg/L、Ⅳ类水COD≤30 mg/L、Ⅴ类水COD≤40 mg/L。COD数值越大,表明水体受污染越严重。下图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在2015年一段时间内,某河流水文站监测到的COD水质状况曲线图。分析第13周COD值相对较低的自然原因。针对该河流水质状况,提出对应措施。【答案】原因:第13周该河流域可能有降水,河流水量增大,自净能力增强,使COD值降低。措施: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完善水资源保护法规,污水必须达标排放,依法保护水资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解析 影响河流COD值的主要因素是水量,第13周COD值降低,可能是由于大气降水或上游来水,导致河流自净能力增强,COD降低。从污水处理、完善法规制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方面采取措施。【模拟试题测一测】【2018届高三模拟题】1.(【全国省级联考】山西省长治、运城、大同、朔州、阳泉五地市2018届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几年前,某城市水景公园,其水源主要来自城区雨水和生活废水,水质发黑发央。声为此,当地利用水景公园的一块人工湿地,成功探索出一条低成本治理水污染的新途径。这块人工湿地面积2300平方米,下面铺有沙子、细石等填料(填料定期更换),栽有芦苇、美人蕉等多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也十分丰富。只见浑浊的城市污水流经这片人工湿地后,明显变得清激,其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标准,优于景观水标准。分析人工湿地能净化污水的原因。【答案】湿地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的污染物有吸附、吸收等作用;湿地的沙子、细石等填料对污水有过滤作用;湿地中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有分解作用;湿地中的流水对污水有稀释、沉淀作用;对湿地填料的定期更换能将沉积的污染物从湿地中去除2.(【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环境保护】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耗水量大,高大挺拔,林木蓄积量多,生命力强。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黑杨作为造纸经济树种被引种到洞庭湖地区,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甚至在芦苇洲滩上大量种植。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督察反馈意见中指出,欧美黑杨大面积种植,损害洞庭湖的自然生态。随后,湖南省强力推进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的杨树清理工作。图10示意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等待清理的欧美黑杨。分析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大面积种植欧美黑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答案】欧美黑杨大面积种植,侵占了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间;黑杨生长快、根深叶茂,与周边其它植物争光照、水分与养分,造成本地植被群落衰退乃至大面积死亡;欧美黑杨成林后会加速湿地陆地化,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使得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威胁鱼类等水生动物和鸟类的生存;洲滩湿地种植黑杨,黑杨林造成淤泥囤积,加快湖区泥沙淤积速度,降低湿地行洪能力;在防治黑杨病虫害期间喷洒大量杀虫剂,危及本地动植物,导致水体和土壤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3.(【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文综地理试题)【地理-环境保护】白头叶猴独产于中国广西西南部左江以南和明江以北地区,该地繁茂的亚热带植被和喀斯特地貌为其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各种人为原因,白头叶猴栖息地急剧减少,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白头叶猴处于灭绝边缘。下图示意白头叶猴种群灭绝区和稀疏区的分布。 分析导致白头叶猴濒临灭绝的人为原因。【答案】居民点与道路(铁路、公路)的修建,侵占和割裂了白头叶猴的生活空间;不合理开垦、过度樵采以及交通道路的修建,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导致白头叶猴栖息地环境恶化、食物减少:当地居民滥摘猎杀,导致白头叶猴种群数量下降4.(【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文综地理试题)【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为白洋淀流域图。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河北省雄安新区,它的建设对疏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行业,治理“城市病”,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具有重大意义。白洋淀被称为“北国江南”,是河北省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未来雄安新区的腹地,目前最大水深仅为3米,水质为劣V类,环境质量需求迫切。分析白洋淀水质差的自然原因,并提出新区建设中保护白洋淀水环境的主要措施。【答案】原因:位于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湖泊水量较少;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水体流动性差,水循环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弱;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于湖底,使湖泊容积减小。措施: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企业;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污染排放量;加强全流域水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5.(【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萤火虫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萤火虫可以分为水生和陆生两种,它们对光线、土壤、水质要求非常高,喜欢在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中“居住”,也因此成为公认的“环境指标生物”。二三十年前在我国乡村随处可见壮观的“满天星”(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场景,甚至在部分城市周边也可以看到,可近年来,夏夜里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壮观的萤火虫飞舞的景象了。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近年来萤火虫锐减的原因。【答案】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压缩了萤火虫的生存环境;河流湖泊的污染,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加剧,给萤火虫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城市化工业化迫使萤火虫迁到更偏远的地方; 森林的破坏使得萤火虫缺乏生存空间;光污染愈演愈烈,影响萤火虫后代繁殖。【解析】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压缩了萤火虫的生存环境,工业生产污染水体、大气,迫使萤火虫迁到更偏远的地方。萤火虫对光线、土壤、水质要求非常高。河流湖泊的污染,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加剧,给萤火虫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森林的破坏,使得萤火虫缺乏生存空间。光污染愈演愈烈,影响萤火虫后代繁殖。6.(【全国市级联考】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环境保护】中国进入公路客运交通的机动化时代,这势必对区域能源的供给保障及其碳排放产生强烈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有25%来自交通运输;国内公路交通的碳排放在交通运输中的比例超过90%,其中客运交通的碳排放在区域碳排放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下列左图示意京津冀区域公路客运交通碳排放总量变化,右图示意2005-2014年京津冀区域四种公路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 (1)概括京津冀区域公路客运交通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特征。(2)试提出为控制京津冀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答案】废旧手机转卖给有需求的客户和废旧手机中可利用零部件的回收再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废旧手机的小作坊处理方式虽然也能获取铜、银,金,钯等贵金属,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建议: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建立科学的废旧手机回收管理机制,鼓励二手手机的再利用及零部件的循环再利用,加强技术研发和指导,改变小作坊处理手机模式,建立废旧手机现代化处理方式,尽可能实现废弃手机处理过程中污染的零排放。(2)根据材料分析,控制京津冀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控制私人汽车总量和增长速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相关技术,提高燃油效率。推广新能源和生物燃料。加强交通建设,优化交通线路,缓解交通拥堵,有利于减少尾气排放。积极宣传居民的碳减排责任,提倡绿色出行等。7.(【全国百强校】清华大学2018年2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文综地理试题)【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微量金属元素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并提出治理措施。【答案】现状:污染面积大,污染严重;污染种类多,尤其是镉、镍含量高。措施:完善立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政策;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于工业废水、废气、矿业固体废弃物等综合治理和利用;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8.(山西省晋中市2018届高三1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在我国佛教界和道教界,放生本意是指以慈悲护生之心,救助受伤或濒临死亡的动物,将它们放归到适合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去。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放生活动最为集中的时候。 2016年2月,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尤其是大明湖景区,正式发出倡议,号召市民不要再到大明湖随意放生。分析在大明湖随意放生水生动物对当地环境的危害。【答案】放生大量外来物种,易造成当地某些物种的灭绝;购买各种水生动物尤其是野生水生动物放生,会刺激更多人去抓捕野生动物;放生不适合在大明湖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会导致其大量死亡,污染水源;放生危险生物,会危害周边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在短时间内大量放生,超过当地生态负荷,容易导致生态环境失衡。【解析】整体分析:该组试题以大明湖放生水生动物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题出题视角独特,材料新颖,对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总体难度较大。大明湖随意放生水生动物对当地环境的危害可从造成物种灭绝、刺激抓捕野生动物的行为、污染水源、危险生物危害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失衡等方面回答。9.(【全国百强校】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月检测考试文综地理试题)【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城市各类功能区噪声达标率可分五类。l类区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等需要特别安静的区域;Ⅱ类区标准适用于居住、文教区为主的区域;Ⅲ类区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Ⅳ类区标准适用于工业区;V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千线道路两侧区域。据图表归纳各类功能区噪声达标率的特点并就Ⅴ类区夜晚达标率低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各种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均高于夜间达标率:工业区达标率好于其他类功能区;疗养区、高级别墅区达标率低。控制噪声污染源:加强(提高)管理力度;增加绿地面积;提高人们自觉降低噪声污染的意识10.(【全国县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期末)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山东胶州湾沿海优质海砂资源丰富,在胶州湾外青岛前海海域水下有一砂脊,俗称“拦门沙”。该砂脊位于胶州湾口处,其西南和北面分别于黄岛区、市南区和崂山区相望,其中心距岸最近距离为5.5公里,边缘距岸约3公里。该砂脊对外来海浪的冲击力有明显的削减作用,保护了沿岸的岸滩提坝,并为胶州湾内的港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稳波条件。经农业部渔业环境监测中心黄渤海监测站调查,“拦门沙”海域鱼类资源量为27.9万吨,文昌鱼资源量至少1620万尾,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是附近渔民的传统作业渔场。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面问题。 请阐述在“拦门沙”采砂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答案】开采近岸海砂,沙滩向海里坍塌,海岸线被侵蚀、后退,陆地区域面积减少;砂脊采砂,砂脊对海浪的削弱作用减弱,不利于港口船只的停泊;近海海底从沉积环境转变成侵蚀环境,破坏海底生物的生存环境;对鱼类的产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破坏渔业资源;采沙船只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海水污染【解析】考查采砂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采砂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对地貌、生物、水文、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如开采近岸海砂,海岸线被侵蚀、后退,陆地区域面积减少;砂脊采砂,砂脊对海浪的削弱作用减弱,不利于港口船只的停泊;近海海底从沉积环境转变成侵蚀环境,破坏海底生物的生存环境;对鱼类的产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破坏渔业资源;采沙船只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海水污染等。【2017届高三模拟题】(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环境保护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读图8,完成下题。图9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10分)【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碱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解析】【考点定位】水污染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引海水养虾为背景材料,通过图文信息,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解答此题关键是获取有用的材料信息“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分析海水对当地生态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据长江水产研究所确认,2013年葛洲坝附近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的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葛洲坝建成32年后,中华鲟野生种群的数量从1万余尾锐减至目前的57尾。下图为中华鲟产卵区分布变化示意图。 分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10分)【答案】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2分);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2分);渔民过度捕捞(2分)。对策: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区域生态环境成因及对策。43、(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结合图例,水污染变化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水污染形成,主要分析污染物的来源,河流水量等因素。水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2)防治该河水污染,主要从意识、污染物排放、净化设施等方面分析。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考点定位】读图能力,水污染形成原因,主要治理措施。【名师点睛】根据图示曲线形态,判断水污染变化特点,城市小河污染物,主要是城市地表径流将地表的污染物质带入河流,超过了河流的自净能力。治理措施主要从思想意识、控制排放、完善净化设备、提高自净能力方面分析。 43.(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10分)环境保护 高架源和地面源是污染源按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来划分的。2016年7月2日,环保部与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印发《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之一就是用排污许可证强化高架源监管。说明《通知》明确提出京津冀三地应联合对高架源进行监管的理由。【答案】相对于地面源,高架源的隐蔽性强(2分),其随大气运动扩散、影响的区域广(2分);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工业区,火电、钢铁企业等高架源多(2分),三地地域临近,极易交互影响(2分);联合印发通知利于统筹协调,实施整体防治(2分)。【解析】【考点定位】大气污染的防治43.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月考)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读某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区域略图 据图,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国南北方地区人类活动产生环境问题的差异。【答案】北部(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较少,过度开垦、放牧,(2分)易引起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水资源短缺(2分)南部石油开发引起海洋污染;(2分)过度发展种植,(2分)导致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答对一点,可得2分)(答5点,共10分)【解析】【考点定位】区域环境问题43.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10分)[选修——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市冬、夏气态污染和能见度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比较该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冬夏季的浓度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2)从大气角度分析冬、夏季9时至14时能见度上升的原因。(6分)【答案】(1)冬季浓度高于夏季(2分);冬季,该市气候寒冷,燃煤量加大,有害气体排放增多(2分)。(2)冬季该市早晨一般多浓雾天气,9时开始,气温上升,浓雾快速驱散,能见度明显上升(3分)。夏季日出之后,太阳辐射加强,逆温逐渐消失,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加强,风速加大,污染物快速扩散(3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例可看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浓度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原因是冬季西安市较寒冷,燃煤量加大,有害气体排放增多。(2)能见度上升,说明雾霾消散,气温升高后大气的对流运动增强,风速加大,雾霾和污染物就扩散了,能见度上升。9时至14时能见度上升是因为气温升高。【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44.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分)【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3分)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3分)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4分)【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区域保护土壤的措施、原因。43. (广东省惠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环境保护】(10分) 珠江部分河段的无序超量采砂行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已相对稳定的河床形态,破坏了河道的动态平衡,诱发生态环境问题。下图示意1990~2004 年北江下游黄塘~河口段河床纵剖面变化状况。(1)描述1990~2004年图示河段河床变化状况。(4分)(2)分析图示河段无序采砂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6分)【答案】(1)河床整体下降(切);河床起伏(比降)加大;(每点2分,满分4分)(2)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咸潮入侵加剧;采砂造成河底生物栖息地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超量采砂易造成堤岸崩塌,危及防洪安全;(每点2分,满分6分)【解析】试题分析:考点:读图能力,河床变化情况,可能造成的影响。43、(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四))[环境保护](10分) “APEC蓝”是的网络热词,形容2014年11月5日—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APEC蓝”极大的进振了人们治霾的信心,但是有人担忧,“APEC蓝”美好而短暂,难以成为“常态蓝”。右图为北京雾霾的六大主要“贡献源”构成图。(1)试分析北京雾霾多现出在秋冬季节的自然原因。(4分)(2)说出让北京“APEC蓝”成为“常态蓝”的可行性措施。(6分)【答案】(1)自然原因:①秋冬季节降水少,空气干燥,尘埃多; ②气温低,对流运动弱,地面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③北京西部有山地阻挡,减弱了冬季风。(答对两点得4分) (2)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冬季燃煤供暖产生的污染物; 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 ④通过洒水作业方式减少建筑和道路扬尘; ⑤加强城市绿化。(第1点必答,其他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解析】试题分析:考点:雾霾 形成的条件,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