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衢州市学业考试科学试卷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8年衢州市学业考试科学试卷分析

资源简介

2008年衢州市初中科学学业考试考生卷面情况分析报告
今年的科学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非常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科学的启蒙性、基础性,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基础知识上,并且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真正体现了初中科学广而博的特点。试题的选择上继续保持注重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减少了偏重记忆的试题,增加了对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的核心概念与原理的考查,同时试题又紧密结合社会的热点、焦点,体现了科学的人文性。试卷总体难度略有上升,试题的灵活度较大,命题较为新颖,实验探究题难度比往年有所提高,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较高。
一、试卷卷面基本情况
本试卷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考试说明》为依据命题。在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查。
题型及题号
选择题
1-----20
简答题
21---29
实验探究题
30----34
分析计算题
35-----38
总分
分值
80
60
30
30
200
难度系数
0.85
0.78
0.50
0.71
0.76
这次参加考试的柯城、衢江两区考生共有7056人,抽样调查(每本的第二张)试卷总的难度系数是0.76,平均152.13分。从阅卷情况看来,高分人数与往年相比要少得多,190分以上的人数也不是很多,说明今年试卷与往年相比难度增加了。另一个是得低分的学生也不少,需要对他们的答卷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改进我们的教学。
二、考生答题情况具体分析
1、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难度系数
0.85
0.92
0.93
0.95
0.84
0.94
0.94
0.66
0.92
0.75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难度系数
1.0
0.84
0.92
0.84
0.93
0.93
0.86
0.79
0.69
0.53
失分所在及原因分析:(针对难度系数0.80以下的)
第8题选A较多(控制传染源),原因主要是“传染源与传播途径”这些概念理解不透引起的。第10题错选C、D的较多,选C的同学可能是看图不仔细,将I看作R,选D的同学没有理解电压、电流、电阻的含义。第18题选A、B、D皆有,可能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够,也可能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渗透不够也有一定的关系。第19题错选A,且是答题较好的同学失分较严重,思维障碍可能是“如果空气不进去,微生物怎么进入?”第20题错选B,题中提供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而问题是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什么过程,许多学生理解为提出核式结构是什么过程,而没有看清题目中的“这一研究过程”这几个字,它应该指的是整个的研究过程。
2、简答题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难度系数
0.92
0.94
0.65
0.68
0.93
0.92
0.69
0.83
0.65
失分所在及原因分析:(针对难度系数0.80以下)
第23题错误答案五花八门,因为是初一知识,时间长,遗忘率较高,说明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结构层次不明确。
24题应该是一道常规题,不应该失分这么严重,主要问题是学生读题能力差,表达不够规范,标准应该是AgNO3或NaCl,而许多学生写成AgNO3 NaCl这样的并列形式,还有许多学生写成AgNO3 NaCl Na NO3,很明显是没有理解题意。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部分学生忘记写沉淀符号,或是化合价记错。
27题主要原因是计算过程中g=10牛顿/千克,而许多学生以9.8牛顿/千克代入,典型的不看题死记硬背类型,另一问题就是单位没进行换算直接代入,以及对m的取值不清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29题(1)(2)两小题得分还是比较高的,学生只要能读透题意,结合课本知识就能正确答题,第(3)小题难度较大,难在验证事实最简单的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电流——磁场——转动”,学生若能分析出电流是因,转动是果,则能提出最简单的方案:切断电流,具体操作有打开开关或取出电源或移走导线。而许多学生多次操作排除外界干扰因素入手,没有能答出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案。该题较好地考察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第(4)小题得分率最低,大多数学生的答题为“转动”,而没有回答“转动方向改变”,有相当部分学生从停止转动、转动角度回答,说明学生错误选择回答角度,而没有考虑到命题的本意是考察学生对不同空间位置磁场方向的掌握。这主要是由于命题造成学生答题方向不明确,理由一是题目阅读量过大,造成学生答题方向错误;理由二是答题设计方向不明,若将题目由“小磁针 ”改为“小磁针转动方向将 ”,相信得分率会高得多。本题虽然取材于教材,但又对教材材料本身和演示实验操作进行了挖掘,命题具有一定的高度,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实验探究题
题号
30
31
32
33
34
难度系数
0.63
0.61
0.87
0.36
0.31
失分所在及原因分析:(针对难度系数0.80以下)
第30题考察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第(1)问: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大多数学生能分析出本实验研究的是水蚤心脏搏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少数学生将问题写成了结论,或者没有明确指出是心跳与温度的关系,例如写成:水蚤心脏搏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原因是少数学生基本的分析能力不具备,表达也成问题。第(2)问表中错误数据的组别是 ,答案应该是甲组和丁组,大多数学生只答出一组。原因一是学生对表中数据没有全面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原因二是空格只有一个,学生按经验一空只填一个,有些学生写了两个,最终又划掉了一个。第3问是为什么实验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 ,大多数学生答错,常见错误如下:水蚤适应了水温,或培养液中溶解氧减少,水蚤缺氧,或水蚤活性减弱,甚至死亡,或水分蒸发完了或水分蒸发导致水温降低,或水蚤呼吸作用使水温升高。原因一是学生没有将表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室温组即对比组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没有仔细审题,脱离了题目和数据孤立地去分析,然后凭自己的经验猜测,同时又缺乏对自己的猜测进行检验的能力。
第31题考察学生分析推断能力和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第(1)问是该气体是 ,题目中明确指出它可能是H2、CO或它们的混合物,仍有许多学生答成CH4、H2SO4、H2CO3、H2CO,答CH4的说明甲烷与氧气反应学生很熟悉,但只看生成物,而没有注意题目。答成H2SO4、H2CO3说明对该知识根本不懂,而写成H2CO说明混合物的概念不清(后一空写成H2CO+O2=CO2+H2O,说明不是书写问题)。第(2)空写方程式,第一步错误必然导致第二步错误,但也有部分学生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反应条件有的写成加热,有的写成燃烧,也有的方程式未配平。
第33题得分率只有0.36,第(1)问为达到实验目的,应比较装置 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错选③④的较多。原因是学生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不到位,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土壤的性状、植株的种类、个数等,阳光、温度、空气等的多少及成分比例等。很多学生受插图的影响,把注意力放在植物株数的不同上,而忽略了更明显的因素即土壤种类应相同。还有是许多学生不能理解地上部分设置两个透明密闭容器的作用正是为了使两者地上部分所处的空气环境相对独立,从而与第一组形成对比。
第34题,本题研究的是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三个羽毛球的质量分别为m、4m、9m。引入砖墙的目的是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刻度尺、标尺)。从图中的间隙可知3个羽毛球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是平衡的,故阻力=重力,所以已受到的阻力是4mg、丙的阻力位9mg,通过数格子可以知道乙的速度为2v、丙为3v,而题目是研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所以通过比较v—mg、2v—4mg、3v—9mg,就可以得出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
常见错误(1)砖墙的作用写参照物、对比等的比较多。(2)“匀速”写成“均速”,也有的写机械运动。(3)阻力写成4m,未考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或答3mg,忘记球本身段质量。(4)2.5v的比较多,原因是数的标准不统一,应统一以羽毛球的头或尾尾标准来数。(5)结论往往写成“阻力大、速度大”,忽视了因果关系。
4、分析计算题
题号
35
36
37
38
难度系数
0.86
0.61
0.72
0.63
第35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第(1)空总体得分不错,主要的问题是错别字,将“增长”写成“增涨”,但没有扣分。第(2)空主要的问题是方位不清,第(3)空问题较多,主要是题目的要求没看清,“节能减排”的前提下提出缓解南方电力紧张的措施,有的考虑了节能减排的条件,但没提出缓解电力紧张的措施或措施不切实际,如白天停电、不用大功率用电器、不用空调等答案。有的提出了建议但未考虑节能减排的前提,如煤产地多发电输送到南方。有的答案过于笼统,如节约用电、开发新能源等,没有提出具体的建议。
第36题主要考查血型和传染病等相关的知识。第(1)空人体内 具有造血功能,主要的错误答案是脊髓、红细胞、血红蛋白、干细胞、血小板甚至是肝、肾脏,失分原因可能是遗忘了。第(2)空是献血前体检的目的是防止 ,正确答案应该是血液类传染病的传播,许多考生写成红细胞凝集,把体检的目的与验血型的目的混为一谈;还有的同学没有注意“防止”二字,把答案写成检查是否有传染病。第(3)空填血型,正确答案应该是B型,有一半的考生写成A型,反应出学生ABO血型系统凝集原和凝集素以及凝集原与凝集素之间的反应未弄清楚。
第37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纯度计算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是一道综合性的化学计算题。大部分同学能比较规范地答题,思路比较清晰。但也有部分学生答题不够规范,概念比较模糊,思路不够清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把不纯量当作纯物质的量代入计算,如计算盐酸的质量许多同学把草木灰样品的质量代入。另外有一些考生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未弄明白,算盐酸的质量应该是除以质量分数,许多同学写成乘以质量分数。
第38题是一道以小轿车为试题背景,综合了物理学中力学、电学以及化学、环保等方面的知识,既体现了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又体现了科学就在身边的理念。第(1)小题是求压强,考生失分最多的是受力面积,忘记将每个轮胎的接触面积乘以4,其次是从毫米到米或平方毫米到平方米换算错误。第(2)小题主要是不能从表格中提取有用数据容量50A.h并理解它,还有一部分考生忘记是2盏灯,可喜的是考生有多种解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简洁。第(3)小题主要失分是F=P/V中,P与V的单位必须是瓦和米/秒才能得到力的单位牛顿。而较多的考生直接用千瓦和千米/小时做单位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第(4)(5)小题得分较好,但第(5)小题有的答化合、分解、复分解等变化而导致错误。
三、考生答题主要存在问题
1、阅读能力弱,题目理解不准确,审题不清。本卷文字多,阅读量大。 例如, 试卷第20题,题目问题是“这一研究过程是什么过程”,许多考生理解为提出核式结构是什么过程。又如36题问题是体检的目的是,许多考生理解为验血型的目的。29题的第(4)小题得分率较低,阅读量大,大多数学生的答题为“转动”,而没有回答“转动方向改变”,有相当部分学生从停止转动、转动角度回答,说明学生错误选择回答角度,而没有考虑到命题的本意是考察学生对不同空间位置磁场方向的掌握,审题不清。
2、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不强.简答题和探究题类答卷的常见通病是答题“对不上”、“答不全”、“说不清”。究其原因从信息论上说,信息传递过程中一些环节受阻。各类问答题,无非都是设置-些新情境和条件,要求学生分析解决。此过程包括接受信息(试卷所给的信息)---处理信息(将接受的信息进行筛选、转换、调用、重组)---输出信息(文字、求证符号、方程式、图表等表达方式)三个方面。如上述所说的"对不上"(答非所问)的问题,说明学生首先在接受信息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接收的信息有误,导致笫二、三个环节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程序的混乱,造成自己做的答案与题目要求不相符合,答非所问了。如31题第(1)小题,该可燃性气体是 。题目中已经明确说明是CO、H2或两者的混合物,应该是一个三选一的题目,却有许多考生写成CH4。 "答不全",很可能说明学生在处理信息环节过程中,筛选、转换、重组出了差错,导致学生的作答要点不全面,丢三拉四。如35题第(3)小题许多考生只考虑了节能减排而忘记了缓解用电紧张的问题了,或者考虑了缓解用电紧张的问题而忘记了节能减排。 "说不清",说明学生输出信息的能力不畅通,说明学生解题时思维混乱,书面语言表达不强,条理不清晰。如29题第(3)小题大多数考生说不清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3、部分科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如选择题第8题“传染源与传播途径”这些概念理解不透引起的错选。第10题选D的同学没有理解“电压、电流、电阻”的含义。第34题的“重力与质量”的概念混淆。36题的第(3)小题学生对ABO血型系统凝集原和凝集素以及凝集原与凝集素之间的反应未弄清楚。如37题溶液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纯度计算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基本计算技能都存在一些问题。
4.实验探究过程的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比较薄弱。主要是考查实验探究过程的基本方法,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数据分析或者是得出实验结论中的某一片段。例如,第30题,是一道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实验数据、以及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该题满分6分,抽样统计学生平均只得3.6分。又如34题第(3)小题考生得分率非常低,原因是不能从题目中抽取出有用的信息,或是不能按题目的要求答题。说明平时的实验教学仍是-个薄弱环节,特别是探究性实验题。由于学生的实验基础差,要解答此类实验题,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大多数学生力不从心了。
5、辞不达意,文字表达能力不强。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许多题目学生知道怎么回事,但苦于不知如何表达,往往,前后矛盾,让我们阅卷教师感到非常可惜;另一方面,学生错别字非常多,有些关键字、词的错误是不可以给分的,如“器官”写成“气管”或“气官”,这样的失分实属不该。
四、今后教学工作建议:
(1)、科学教师急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由于初中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要求科学教师不仅要精通有关科学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更重要的是要有关于科学的一个完整的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即最终在头脑中形成的应该是打破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界限的知识网络。教师只有在科学体系中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的体系,把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通观全局地处理教材,才能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使教学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从而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状态。
(2)、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
试卷中的大部分题是考查基础知识的,其中有些容易题得分率偏低,表明一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尚有明显的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面向全体学生,既教书又育人,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考试,考试是检查学生素质高低的手段之一,重点在于考什么,怎么考。在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过程教学,重视科学现象教学,重视学生理解、分析、推理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基础,而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处理好能力与基础的关系,不能重能力而轻基础,这样的能力培养是空中楼阁,要在重基础的前提下慢慢地渗透能力培养,将能力培养融合于基础教学的过程中。
(3)、加强科学探究教学,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以立足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突出科学探究,强调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是当前科学教学的重要教育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取得成功,要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法,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通过现象揭示科学本质、构建问题模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科学方法的教学,一定要重视且到位,不能敷衍了事,针对实际情况,在平时要加强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的教学。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学生实验,以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探究经历,充分体现“科学的本质”
(4)加强解题方法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指导
在这一次考试由于语言表达不到位而扣分的情况非常多,在探究题中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建立、探究方案的设计、实验结论的得出都必须借助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许多同学知道意思,但表达时辞不达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进行图表分析、如何表达,将这些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评价,在自评、互评和老师的评价中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5)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教学的突出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教授知识本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知识是怎样得出来的,学习其中一些简单的思想方法,突出知识的应用,把知识和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试卷中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计算题也暴露出解题过程不规范,导致这些题的得分率都较低。这说明不少学生的能力还有差距,方法不得当,也说明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艰难的,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6)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科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今年中考命题同样注重考试问题的实用性,强调学生经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对于现实生活的解释能力,突出了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比如第25、36题,以汶川地震为突破点,巧妙地渗透了德育教育、自救教育,又如38题以常见的汽车作为试题背景,试题涉及到物理、化学、环保、污染等问题,充分重视学以致用的科学价值观。因此作为科学教师要密切关注身边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利用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作背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柯城区教体局教研室
2008年6月29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