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执教人: 平桂芹 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学科科学年级三主备人单位中心小学拟授课时间 第二 学期第 1周姓名平桂芹课题1我们周围的土壤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知识与技能●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点。能倾听和尊重其它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教学重点发现土壤里的生命。教学难点测量出小草根的长度。教具准备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孩子们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一把尺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 2.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二自主学习:活动前的准备:1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2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 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 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 2.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3.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们都在干什么? 4.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研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3分组活动: (1)让学生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科学教材第62页)三看一看,比一比。小组间合作交流小组间交换研究内容。小组间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分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小组汇报。四总结本节课1学生谈收获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亲近土壤,感受到了土壤的形态,了解到了土壤里有什么,感受到了植物对土壤的依赖,感受到了土壤中小动物的多样性。五课后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板书设计1我们周围的土壤一预测土壤里有什么二到实地去挖土壤并观察土壤三交流土壤里的发现教 后 反 思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讨论交流、分析总结、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策划的能力。本节课通过课本上的图片资料及学生相互交流,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改进错误的或不足的生活方式,给学生以切实有效地指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