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考试大纲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考情概要考纲要求两年高考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2017新课标Ⅲ卷 2016海南、浙江 2015北京 2014四川、浙江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2017江苏 2016海南、北京 2015天津、安徽 2014海南、新课标Ⅰ卷、江苏、天津 4.细胞的减数分裂Ⅱ2016浙江 2014安徽、北京 2013江苏5.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2017江苏 2015天津卷 2013天津、山东6.动物的受精过程Ⅱ2013安徽、天津7.细胞的分化Ⅱ2017江苏 2016上海、海南、新课标Ⅱ卷、江苏 2015重庆 2014广东、新课标Ⅱ卷8.细胞的全能性Ⅱ2013四川9.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2017江苏 2016海南 2013山东、江苏、四川、天津 10.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2017江苏 2016天津 2013山东、安徽 2012江苏●名师综述本专题沿着细胞的生命历程这条主线进行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正常的生理过程,也介绍了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细胞癌变。许多内容与科学、技术、社会(STS)联系密切,特别是相关的生物学热点问题需要我们更加关注,这也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复习时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疑点,关注热点:把握知识重点:细胞周期的界定及各时期特点的分析,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着丝点与细胞两极距离的变化及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及其意义的理解;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及应用实例分析;减数分裂概念内涵、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有关细胞器的变化;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与凋亡对生物体正常发育的意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原因及防治探究等是复习的重点,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善于将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联系紧密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如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与变异之间的联系、与遗传基本规律之间联系、衰老细胞与癌细胞特征的比较等。重视实验与探究: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的经典实验之一,对实验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务必认真掌握。另外,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以及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社会老龄化问题、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的关系等也要引起重视。构建知识体系:本单元是必修1模块的最后一个内容,复习时要以细胞分裂、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将前面复习的内容概括为一个知识网络,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具体问题的解答。解题策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常结合分裂图像及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变化曲线来考查;配子的形成常结合DNA复制与变异等知识进行考查。柱(条)形坐标图是在坐标轴的平面上画出长方形(即柱形)图像,内部可以填涂细点或条纹等,其最大特点是反映某个“点”上的量变多少。故在构建“柱(条)形坐标图”时,一是要抓住“点”,使“点”定位准确,二是要抓住“形”,使“形”符合“柱(条)形坐标图”的画法要求。实例分析法加深理解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并列表比较理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柱形图、坐标图看清楚纵、横坐标轴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直方图所代表的意义。即分析直方图所蕴含着的生物学信息;认真分析、对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生物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并进行“图—文、直方图—坐标图”等的转化,由此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运用形象直观的图像、掌握细胞增殖中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运用图表、曲线将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对应可能出现的变异、与遗传规律的联系,和细胞分裂各时期进行归纳推理,并注意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联系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以不变应万变。联想对比法理解细胞分化、衰老、调亡与癌变等概念与特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细胞分化及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和应用;关注人类健康,运用细胞衰老、凋民癌变的知识来分析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科技热点。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对“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过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特点,图像识别判断,细胞分化实质,细胞衰老、凋亡特征和意义”等知识点进行考查。有丝分裂实验观察也是命题热点之一。 2.从考查角度上看,借助分裂图像综合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其与基因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分析判断纠错形式考查对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实验分析形式考查实验原理、操作等。重点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常常结合白血病、癌症等实例考查对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癌变等知识的迁移。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8年高考命题仍然对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规律变化联系遗传、变异知识进行综合命题考查,仍以判断纠错形式通过实例对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癌变、凋亡等概念的理解。观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实验也是命题热点之一,应予以重视。●基础考点1.细胞为什么要分裂的原因。2.细胞周期的概念、表示方法、如何计算。3.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丝分裂的意义。4.有线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坐标曲线、图像的识别;动植物有丝分裂的比较。5.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6.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体现、动物细胞核移植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问题。7.细胞衰老、凋亡的特点;细胞癌变的原因、影响因素。8.减数分裂概念、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细胞名称的变化,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9.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前、中、后期图像的识别,DNA含量、染色体数目、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坐标曲线的识别。10.细胞分裂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联系。11.细胞分裂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与变异的联系。【析考题·明考向】1.(2016年海南卷,6)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答案】C2.(2017年江苏卷,16)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 对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后者是前者的两倍,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染色体①和④是同源染色体,其上有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上有基因A或a,B正确;染色体②和③是同源染色体,但二者形态不同,则②和③为X或Y染色体,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C正确;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相同,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3.(2016年浙江卷,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细胞周期的G2期已经形成了 1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 C.染色体数为2n=24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中期II染色体数和染色体DNA分子数分別为12和24D.若在G2期某染色质的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均含有该异常DNA 【答案】D4.(2016年新课标Ⅱ卷,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DNA分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的增殖,A、B、D正确;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错误。5.(2015年浙江卷,2)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 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 C.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D.减数分裂前期 I 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答案】C6.(2015年北京卷,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在细胞分裂期中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所以C错误。7.(2017年江苏卷,1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 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答案】B8.(2016年上海卷,27)十年前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发现,将四个特定基因导入处于分化终端的体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等)中,可诱导其形成具有胚胎干细胞样分化潜能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这项先进技术的潜在应用前景是( )A.改造和优化人类基因组结构B.突破干细胞定向分化的障碍C.解决异体组织/器官排斥难题D.克隆具有优良品质的动物个体【答案】C【解析】这项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已高度分化的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多能干细胞,而不是优化人类的基因组结构;B项属于理论方面的意义,不属于应用前景;该项技术不能用于产生新个体,克隆具有优良品质的动物个体可以通过核移植技术实现。9.(2016年海南卷,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D.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是细胞内水分减少引起的【答案】D【解析】人的正常体细胞最大分裂次数为50次,A正确;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引起细胞衰老,B正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会被溶酶体清除,C正确;衰老的细胞代谢速率减慢,D错误。10.(2016年海南卷,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不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B.植物细胞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终产物与无氧条件下的不同C.种子胚根和胚芽中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D.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答案】A11.(2016年新课标Ⅱ卷,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答案】B【解析】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A项正确;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B项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在个体发育中,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正确;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离体的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项正确。12.(2016年江苏卷,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衰老死亡的结果B.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D.体外培养时,儿童的成纤维细胞传代次数多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答案】D【解析】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分化的结果,A错误;恶性肿瘤细胞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强,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B错误;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C错误;儿童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高,体外培养时前者传代次数多,D正确。13.(2016年天津卷,6)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 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试验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答案】D14.(2016年四川卷,7)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C.编码BAX蛋白和 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答案】C【解析】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是两种通过细胞分化产生的不同的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不同细胞内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细胞增殖间期会进行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姜黄素的排出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BAX蛋白属于凋亡蛋白,编码其基因属于控制细胞凋亡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C错误;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逃避凋亡,故利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15.(2015年海南卷,5)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答案】C【解析】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是正常的细胞生命活动,A正确;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B正确;细胞凋亡可出现在个体发育全过程中,C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16.(2015年海南卷,6)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C.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答案】B17.(2015年江苏卷,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B. 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C. 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D. 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答案】B【解析】全能性是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弱,A错误;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增殖失控,B正确;人是多细胞生物,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不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C错误;幼年个体生长的过程需细胞增殖分化,成年后也需细胞增殖分化,D错误。18.(2015年山东卷,2)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说明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项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所以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表达,B项错误;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C项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使不同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种类出现差异,D项错误。19.(2017年新课标Ⅲ卷,29)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答案】(1)分裂 间(或答:S)(2)纺锤体形成 不会(3)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解析】(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合成被阻断后,分裂期不受影响,分裂间期受影响。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间期。(2)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纺锤丝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3)分裂间期的特点是相关蛋白的合成、DNA进行复制、为分裂期准备物质。20.(2017年江苏卷,30)某研究小组以同一品种芹菜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开展芹菜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图1、图2是从两种材料的30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两个典型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剪取的芹菜幼根置于2 m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中处理,以提高根尖细胞中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期细胞的比例,便于染色体观察、计数。(2)实验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分别处理根尖、花粉母细胞,目的是___________。再用低浓度的KCl处理一段时间,使细胞适度膨胀,便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更好地分散,但处理时间不能过长,以防细胞_____________。(3)图1是_____________细胞的染色体,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4)分析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时,需将图像中的_____________进行人工配对;根据图1、图2能确定该品种细胞中未发生的变异类型有_____________ (填下列序号)。①基因突变 ②单体 ③基因重组 ④三体【答案】(1)中 (2)去除细胞壁(使细胞分离) 染色体 吸水涨破(3)花粉母 同源染色体联会 (4)同源染色体 ②④(3)图1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应是进行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4)在分析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时,需将同源染色体进行人工配对,以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否发生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故不能确定该品种细胞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观察图 1 、图 2,该品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正常,没有出现单体或三体。21.(2015年福建卷,26)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期。(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____。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答案】(1)盐酸(或盐酸和酒精) 中 (2)减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降低 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解析】(1)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其成分为盐酸的酒精的混合液。右图中箭头所指细胞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细胞分裂中期。(2)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该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而前中期变化较小,所以可能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名题集训·决胜高考】1.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赤道板先于细胞板形成 B. 染色体数先于DNA分子数加倍C. 细胞核先于细胞质分裂 D. 中心体先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答案】C【解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赤道板是假想的板,并不存在,A错误;DNA分子在有丝分裂间期加倍,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才加倍,B错误;细胞核先于细胞质分裂,C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D错误。2.生物体的生长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对正常生长个体而言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是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之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成熟的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任何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C.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D.同一个体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弱【答案】A3.在含32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浸泡蚕豆幼苗(体细胞中含6对同源染色体),完成若干个细胞周期后,转移到不含放射性标记物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转移后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包含3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 第2?19.3h染色质螺旋化变成染色体C. 第38.6?40.6h细胞内染色体数变化为6→12→6D. 第40.6h后一个子细胞中带放射性的染色体数为0?12条【答案】D【解析】图中包含2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错误;第2?19.3h处于分裂间期,而染色质螺旋化变成染色体发生在分裂期,B错误;第38.6?40.6h表示分裂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为12→24→12,C错误;第40.6h后,细胞分裂结束,一个子细胞中带放射性的染色体数为0?12条,D正确。4.叶片颜色的变化是叶片衰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常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下列有关叶片衰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黄化过程中,叶绿素的降解明显快于合成,RNA大量水解,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B. 叶片衰老的过程中某些细胞器可能发生解体C. 在衰老叶中,单个细胞可能处于发育或衰老的不同时期D. 从根本上说,叶片衰老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D5.各种杀伤细胞对被感染细胞进行攻击并导致其死亡,是通过诱导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例如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物质——Fas配体作为死亡信号,与靶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Fas蛋白结合,启动细胞内的凋亡程序致使靶细胞发生凋亡,导致细胞凋亡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统称为凋亡诱导因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Fas蛋白属于化学凋亡诱导因子B. Fas配体与死亡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靶细胞凋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 基因突变导致Fas蛋白结构变化,靶细胞的凋亡过程会加快D.对凋亡诱导因子敏感性增强是多种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答案】B【解析】Fas配体属于化学凋亡诱导因子,能够与靶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Fas蛋白特异性结合,A错误;Fas配体与死亡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靶细胞凋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基因突变导致Fas蛋白结构变化,则Fas配体不能与该蛋白质结合,导致细胞凋亡减弱,C错误;对凋亡诱导因子不敏感性是多种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D错误。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 随着细胞的生长和衰老,细胞的含水量逐渐下降B. 几乎各种生命活动无不与蛋白质有关C.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所有细胞均含有DNAD. 核糖体中催化肽链合成的物质可能是RNA【答案】C【解析】随着细胞的生长和衰老,细胞的含水量逐渐下降,A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几乎各种生命活动无不与蛋白质有关,B正确;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此没有DNA,C错误;核糖体中的催化肽链合成的物质属于酶,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D正确。7.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癌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 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概率增加B. 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症患者细胞的染色体上C. 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概率与年龄无关D. 亚硝酸盐等致癌因子可使细胞遗传物质改变而致癌【答案】D【解析】癌症不属于传染病,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概率不会增加,A项错误;原癌基因调控细胞正常的细胞周期,存在于正常个体细胞的染色体上,B项错误;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患病概率增加,C项错误;亚硝酸盐等属于化学致癌因子,可使细胞遗传物质改变而致癌,D项正确。8.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和③B.一般情况下,将要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细胞②C.细胞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NA 数量之比为 1∶2∶2D.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答案】D9.下表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t/h),说法错误的是细胞类型分裂间期分裂期细胞周期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15.32.017.3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13.51.815.3人的肝细胞21122人得宫颈癌细胞20.51.522A. 人的肝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且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B. 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细跑的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不同C. 表中四种细胞进入分裂期后,都由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 表中四种细跑通过有丝分裂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分析,人的肝细胞具有细胞周期,说明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且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A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细跑的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不同,B正确;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C错误;表中四种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正确。10.BrdU(5一溴尿嘧啶)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类似,可与碱基A配对。当染色体上的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有BrdU时,经姬姆萨染料染色显浅色,其余均显深色。现有果蝇某体细胞1个,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2次,得到4个子细胞.若对这些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上述染色,则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①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3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 ②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3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 ③4个细胞染色体均为4条深色、4条浅色 ④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2个细胞染色体4条深色、4条浅色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答案】B【解析】由于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个细胞均为深色,因此第二次分裂完成后不可能出现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3个细胞均为浅色的结果,①错误;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个细胞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均含有8条浅色和8条深色的染色体,因此所形成的的子细胞不可能出现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3个细胞均为深色的结果,②错误;在第二次分裂后期,如果8条浅色和8条深色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形成的4个细胞染色体均为4条深色、4条浅色,③正确;在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一个细胞的8条浅色的染色体和8条深色的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极,另一个细胞的8条浅色的染色体和8条深色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会出现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2个细胞染色体4条深色、4条浅色,④正确。11.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了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图。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组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此时核DNA数目为2NB.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进行DNA复制C.乙组细胞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D.孟德尔两大定律可能发生在丙组细胞中【答案】D12.科研人员的前期研究发现在EGFR激活的条件下,PKM2(PKM2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可转运至细胞核,磷酸化组蛋白H3,通过表现遗传的方式调控一系列原癌基因的表达。除了在细胞增殖中发挥作用,最近有报道称PKM2在肿瘤细胞的抗凋亡过程中也发挥着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胞癌变后就产生了原癌基因B. 癌变的细胞膜上的脂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C. 分泌旺盛的唾液腺细胞中不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D. 细胞凋亡受到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正常细胞都含有原癌基因,A错误;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所以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B错误;所有细胞中都含有与凋亡有关的基因,C错误;细胞凋亡受到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正确。13.科研人员利用蓝色光脉冲促进了一种名为Brn2基因的表达,当Brn2蛋白足够多时,干细胞就会快速转化为神经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干细胞增殖受基因严格控制,能迁移到特定组织分化成熟B.Brn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C.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干细胞与神经元相比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更大【答案】C14.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心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癌症蛋白”属于信号分子,其靶细胞是血管上皮细胞C.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D.“癌症蛋白”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C【解析】“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是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为基础,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心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说明“癌症蛋白”属于信号分子,其靶细胞是血管上皮细胞,B正确;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C错误;癌症蛋白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说明“癌症蛋白”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15.利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K2(VK2)培养肿瘤细胞72 h后,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以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表示),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 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不会凋亡B. bax基因稳定表达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C. 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表达减弱有关D. bcL-2基因是抑癌基因,bax基因是原癌基因【答案】C16.抗癌药物B通过影响细胞分裂周期来增加癌细胞的凋亡率,为探究药物B的作用机制是抑制DNA的复制还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科学家以肝癌细胞为实验材料,实验组用药物B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对照组不做处理: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后,分别测定处于分裂间期、分裂期的细胞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照组细胞周期比正常体细胞周期长B. 用高倍显微镜可观测到实验组大多数肝癌细胞中具有纺锤体C. 若实验组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多,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少,说明药物B抑制DNA的复制D. 药物B抑制肝癌细胞的分裂,导致癌细胞分裂周期增长,减少危害【答案】C【解析】 对照组细胞是未经处理的肝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比正常体细胞短,A错误;无论药物B的作用机制是抑制DNA的复制还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由于细胞周期中间期较长,所以大多数细胞中不具有纺锤体,B错误;若药物B的作用机制是抑制DNA的复制,则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即实验组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多,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少,C正确;若药物B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细胞将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从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细胞周期并没有增长,D错误。17.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2n=6)体内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系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动物为雄性个体B.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 该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D. 形成该细胞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异常【答案】B18.分析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B. 人体内的红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 凋亡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生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A【解析】细胞凋亡受基因的控制,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错误;人体内的红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与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正确;细胞在凋亡的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19.下列有关细胞生理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核DNA含量的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之一B. 氧气浓度不会影响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对K+的主动吸收过程C. 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不同,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相同D. 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同而核DNA分子数相同【答案】C20.下表表示从某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甲→乙→丙→丁的连续生理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和有关特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生理过程甲乙丙丁细胞中染色体组数2→1→2→11→22→4→22有关特征性激素的作用细胞膜功能体现遗传信息不变功能趋向专门化A. 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1→2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B. 乙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C. 丙过程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提高D. 丁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和mRNA种类均不断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可知:甲过程表示减数分裂,细胞内染色体组数1→2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A错误;乙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不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B错误;丙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丙过程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其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相对表面积变大,物质运输效率提高,C正确;丁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mRNA种类会发生变化,但DNA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21.洋葱根尖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其生理功能各有不同。某研究小组对各个区域K+的积累量和运输量进行了统计并绘图,结果如下: (1)根尖结构的形成是由于分生区细胞____________的结果,如果在根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溶液,可能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2)图中表示K+积累量的曲线是________,根尖吸收K+能力最强的区域是________,与该区域细胞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3)如果根尖细胞在含有3H-核苷酸的培养液分裂一次后再转入普通培养液培养,则在下一次有丝分裂中期3H在染色体上分布是: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要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一般要先对根尖材料进行________,然后再经过________后,才能制片观察。 【答案】(1)增殖和分化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B 成熟区 线粒体、核糖体、液泡(答出两项即可)(3)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被3H标记(4)解离 漂洗、染色【解析】(1)洋葱根尖的四部分细胞起源相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结果;秋水仙素既可诱发基因突变,也可引起染色体变异。(2)成熟区吸收K+的量较大,但积累量并不大;由于吸收K+是主动运输,与该区域细胞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应为线粒体和核糖体。(4)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需要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四个步骤。22.2017年9月8日,泉州首批“宫颈癌疫苗”在丰泽区东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开打”。请回答下列关于癌症与人类健康的问题:(1)宫颈癌疫苗进入人体后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细胞,当人体被相同抗原刺激之后,__________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2)艾滋病患者患癌症的概率较高,这是由于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_______细胞,使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3)“氟尿嘧啶化疗”的基本原理是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作用,使肿瘤细胞无法合成胸腺嘧啶核苷酸,从而抑制细胞分裂间期的___________过程,达到终止其增殖的目的。(4)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转移过程中癌细胞的变形和运动与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5)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的作用是______。【答案】(1)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 (2)T淋巴(T) (3)(肿瘤细胞)DNA分子复制 (4)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膜的流动性(细胞骨架) (5)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解析】(1)宫颈癌疫苗进入人体后相当于抗原,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当人体被相同抗原刺激之后,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2)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T淋巴(T)细胞,可使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3)由题意可知,使用“氟尿嘧啶化疗”会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作用,导致胸腺嘧啶核苷酸无法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进而达到终止癌细胞增殖的目的。23.研究发现,癌细胞膜上转铁蛋白受体数量和胞内Fe2+浓度远高于正常细胞。为确定青蒿素发挥抗肿瘤作用和胞内Fe2+浓度的关系,研究人员对乳腺癌细胞进行如下表中所示的不同处理,16小时后统计乳腺癌细胞的数目,计算得出下表的相对百分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比较第1、2组结果可知,胞内高浓度Fe2+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比较第3、4组结果可知,胞内的高浓度Fe2+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但其对正常细胞也有很强的杀伤性。与传统化疗治疗肿瘤相比,利用青蒿素治疗肿瘤,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试结合题目和表格说明原因。_________。(3)研究人员结合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机理分析,青蒿素与肿瘤细胞内的Fe2+结合后释放出自由基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膜的通透性随之改变。细胞外大量Ca2+进入细胞,一方面诱导细胞中相关凋亡基因表达,使细胞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致使细胞_______________。【答案】(1)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 青蒿素发挥抗肿瘤作用 (2)青蒿素对胞内Fe2+浓度高的细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3)凋亡[或编程性(或程序化)死亡] 大量吸收水分发生膨胀直至裂解死亡【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比较第1、2组结果说明胞内高浓度Fe2+会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比较第3、4组结果可知,胞内的高浓度Fe2+有利于青蒿素发挥抗肿瘤作用,两者综合作用效果更佳。(3)细胞中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会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内渗透压升高,会导致细胞大量吸收水分,发生膨胀直至裂解死亡。24.如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________(能/不能)利用图甲②区细胞为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a和c两时期,_______催化mRNA分子合成,在e时期,最活跃的细胞器是________。(3)丙图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分别发生在图乙的________阶段(填文字),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乙的_________阶段(填字母)。(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 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后,以下是某小组“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 m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培养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 min。(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 g/mL二苯胺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 min。(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约10 min。(四)制片: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将根尖放在中央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直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这样可使细胞分散开。①请指出“实验报告”中的3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画出一个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的模式图。 (画4条染色体) 【答案】(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不能 图甲 ②区细胞是伸长区细胞,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2)RNA聚合酶 高尔基体 (3)间期和前期 b (4)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 (5)①(二)染色、(三)漂洗【解析】图甲中由③分生区细胞形成①②④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的过程,四个区域细胞的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mRNA的含量变化,要获得此结果,取材细胞应该是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③分生区细胞。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形成 mRNA,e时期形成细胞壁,需要大量的高尔基体。丙图中①表示分裂间期,染色体解开螺旋,呈细丝状,②表示分裂间期,细胞内部正在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③表示分裂期的前期,每一条染色体包含着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诱变育种中诱变剂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发挥作用。实验中的三处错误分别是:25.肥胖已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是预防肥胖的途径之一。科研人员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相关物质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相关问题:(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__________________。(2)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可通过检测细胞内脂肪粒的数最来进行定量分析,观察脂肪粒时,可用______染液将其染成红色。(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4)检测发现,用发酵大麦提取物处理的前脂肪细胞内相关mRNA量明显下降,据此推断,发酵大麦提取物影响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苏丹Ⅳ (3)提取物的种类和浓度 在0?400μg/mL之间,随两种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增强相同浓度条件下,发酵大麦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更强 (4)通过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录)来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解析】(1)细胞分化指的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成橘黄色或红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