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哪里有空气教学目标1、通过捉空气活动,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2、通过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发展求异思维。通过交流,能认同他人合理的观点,体验分享的快乐。3、通过实验,知道一些物体中也有空气,初步建立用事实证明观点的意识,提升认真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均为: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发展求异思维,体验分享的快乐。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塑料袋、水槽、水、抹布、泡泡液、棉签、牙签、羽毛、托盘、尺、瓶子、粉笔、辣椒。2、教学用具:板书、板画贴、奖励贴、投影仪、ppt。教学过程活动一:尝试感觉空气存在的办法活动:把空气捉到袋子里。* 教师出示塑料袋,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快速完成举起袋子。提示学生捉到空气后旋转袋口防止空气漏出。交流:捉空气的具体地点。* 选择不同位置的学生来交流。3.小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板书。4.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感觉袋子中的空气。* 先请一位学生交流,明确任务:感觉到袋子中的空气。5.交流并演示:感觉空气存在的方法。* 请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将交流的方法用板画贴在黑板上,并写上学生的学号。6.小结:借助物体用不同感官感觉空气存在的办法。*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办法进行归纳:用眼睛、耳朵、皮肤感知。7.反思:自己原先想到了几种方法,通过交流又知道了什么方法,新方法是如何知道的。* 让学生数数黑板上贴着的办法。用手势表示自己原先想到的办法数。请一位学生交流自己原先的办法,全班学生指出这位学生现在知道的办法的分享者学号。活动二:探究一些物体中是否有空气1.观察物体并预想:这些物体中是否有空气。*出示尺、瓶子、辣椒、粉笔。让学生填写记录单预测栏,并交流预想的理由。根据学生交流移动板画。2.设计:证明自己观点的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使用操作方便,便于大家同时观察的方法,即放到水里看气泡。3.实验:观察物体中是否有空气。* 指导学生:为了分辨什么物品中有空气,必须一个实验完成后填好记录单实验栏,再做下一个。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实验后清理桌面坐端正。4.交流:实验结果。*当学生出现争议时,强调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实验。5.小结:一些物体里也有空气。* 请学生交流实验后的发现。如:有些物体中空气,有的物体中没有空气;有空气的物体上都有孔;有的物体从表面上看好像没空气,其实也有空气藏匿其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