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题型在五年高考中考查11次(共12份试卷),试题整体难度较低。高考对题型的考查通常以常见物质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反应本质、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进而达到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在备考中需要重点关注化学与环境、能源、生命、材料等学科的结合,特别是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的了解。 年份题号分值考查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能力要求知识要求难度要求接受、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2013(Ⅰ)76元化[与氨、碘、氮有关(侯氏制碱、氯化氢检氨、碘、黑火药)]√√中2014(Ⅰ)86元化+概理[烧碱除油污、漂白粉变质、FeCl3+Cu、K2CO3+NH4Cl]√√易2014(Ⅱ)76元化[活性炭、热碱除油污、KMnO4+C2H2、硅胶吸水和铁除氧]√√易2015(Ⅰ)76无机物性质[化学史/硝酸与金属的反应]√√易2015(Ⅱ)76干燥剂有关知识的考查√√√易2016(Ⅰ)76有机物性质[化学与生活]√√易2016(Ⅱ)76元化[考查碳、化石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易2016(Ⅲ)76化学与生活[泡沫灭火器、腐蚀印刷电路板、漂白、玻璃蚀刻]√√中2017(Ⅰ)76合成纤维(有机高分子的用途)[化学与生活]√√易2017(Ⅱ)76基本营养物质[化学与生活]√√易2017(Ⅲ)76化学与环境、能源√√易1.【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答案】A【名师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合成纤维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羊绒衫和棉衬衣的区别。2.【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答案】C【解析】A、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类也叫做碳水化合物,故A说法正确;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说法正确;C、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还包括硫、磷等元素,故C说法错误;D、硒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否则对人体有害,故D说法正确。【名师点睛】考查有机物的基础知识,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蛋白质与糖类、油脂组成的差别,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硫、磷等元素,而糖类、油脂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本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3.【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答案】C【名师点睛】考查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涉及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其中绿色化学的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的不一样的气味,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正确;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家禽的危害作用,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75%中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病毒的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我们生活就要吃饭、穿衣,在生活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微生物或注意不当而患有疾病,消毒、治疗要使用一定的方法、或用一定的物质进行处理,这些都与化学知识有关。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腈纶化学纤维等,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灼烧有烧被套的气味;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等是人工合成的物质,灼烧有浓烈的黑烟,会蜷缩成一个小球,冷后是一个小硬球。购买的衣服布料材料就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也可以根据物质的面料的成分的性质在洗涤时采用适当方法。实用的植物油高温反复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要少吃油炸食品;肌肉注射或输液时经常要用酒精消毒,消毒用的酒精是体积比为75%的酒精的水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很好的杀菌消毒。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燃烧的燃烧,涉及化石燃料和液化石油气等,化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化石燃料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是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6.【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l2(SO4)3化学性质实际应用A.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B.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C.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D.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次氯酸的性质,二氧化硅的性质 【名师点睛】本试题考查考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夯实和运用的能力。盐类水解在生活中涉及方方面面,如泡沫灭火器、明矾净水等等,泡沫灭火剂原理就是盐类水解,Al3++3HCO3-=Al(OH)3↓+3CO2↑,比较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利用金属性强的制取金属性弱的,如Fe+Cu2+=Fe2++Cu,说明Fe比Cu金属性强,漂白性的原理分为三类:一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如HClO、O3等,二是结合性的,如SO2,三是吸附性,如活性炭,前两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漂白衣服常用氧化性的,但注意不能和洁厕剂混用,会产生氯气,SO2漂白纸张等,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雕刻玻璃常用氢氟酸,因为发生4HF+SiO2=SiF4↑+2H2O,氢氟酸常保存在塑料瓶中,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7.【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C【解析】A.硅胶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且没有毒,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A正确;B.P2O5是酸性氧化物吸水生成磷酸或偏硫酸,酸有腐蚀性,而偏磷酸有毒,因此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正确;C.氯化钙检验吸水性,而六水合氯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C错误;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没有毒,没有腐蚀性,因此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正确,答案选C。【考点定位】考查硅胶、P2O5、氯化钙、新型植物纤维等食品干燥剂中的应用【名师点晴】本题从知识上考查了常见干燥剂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熟悉常见干燥剂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这道高考题为一道中下档题,难度偏低。8.【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硅胶、P2O5、氯化钙、新型植物纤维等食品干燥剂中的应用【名师点晴】本题从知识上考查了常见干燥剂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熟悉常见干燥剂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这道高考题为一道中下档题,难度偏低。9.【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8题】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Na2CO3可直接和油污反应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的CaCl2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C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D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答案】C【解析】本题是有关盐的应用。首先要认识盐的组成、性质、然后通过与其它物质接触会发生什么反应、有何作用和影响。最后得到相应的结论。盐主要考查盐类知识的应用。主要是盐的水解。盐水解的规律是:有弱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弱都水解,都强不水解。A、纯碱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盐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促进盐的水解,使溶液的碱性更强。油脂在碱性情况下水解产生容易溶解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因此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更好地洗去油污。而不是碳酸钠与油污直接发生反应。错误。B、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其有效成分Ca(ClO)2与空气中的H2O、CO2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产生的HClO不稳定,光照分解2HClO2HCl+O2↑.最后得到的固体是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而失去漂白性。错误;C、草木灰的有效成分K2C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而NH4Cl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当施肥时若把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与NH4Cl混合使用,则二者的水解作用相互促进,发生的双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NH4+= CO2↑+NH3↑ +H2O;这样N元素就会以氨气的形式逸出从而使肥效会降低。正确。D、FeCl3有强氧化性,能够与Cu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把多余的Cu腐蚀掉。因此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的制作,并非发生置换反应。错误。【命题意图】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生产、科研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学习目的,只有了解了化学原理,我们才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生产效益、科研水平,生活的更安全、健康、环保、和谐。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盐的成分、性质等关键字眼,避免不必要的丢分。考察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了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解决具体的问题的能力。它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指导思想。在今后的考试中份量会逐渐加重。我们应该加强练习,力求掌握。 10.【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7题】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为载体考查相关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一、化学与环境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等。此外,还包括固体废弃物、放射性、噪声等污染。1、大气污染及防治 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衰竭和温室效应都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大气中的污染物,固态的有粉尘和飘尘,气态的主要有硫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氟氯烃。硫的氧化物主要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中大部分来自含硫化石燃料,有色金属冶炼厂和硫酸厂也要排放相当数量硫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主要是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对大气污染的氮的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大部分来自燃料燃烧,包括汽车排放的废气。氟氯烃来自于制冷剂氟里昂,其主要的影响是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酸雨里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通常是以硫酸为主。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主要来自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煤、石油燃烧和金属冶炼中释放到大气里的二氧化硫,通过适当的反应生成硫酸。酸雨被看作是全球性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又叫空中死神),因为它对生物、土壤、建筑物等危害很大。容易导致生物枯死,土壤酸化,建筑物腐蚀。对酸雨的防治有以下措施:(1)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采用脱硫技术或用石灰浆、石灰石在烟气吸收塔内脱硫。(2) 调整民用燃料结构,实现燃料气体化。(3) 减少烟道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把氮的氧化物转化成氮气。(4) 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控制。 大量使用氟里昂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皮肤癌患者将会增加;此外紫外线还会损伤角膜和晶状体,引起白内障、晶体变形等;紫外线增强,会引起虾、蟹幼体和贝类大量死亡,还会削弱光合作用,妨碍农作物和树木的正常生长。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增加,严重时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使海平面上升,降水量增多形成洪水等灾害。必须从改变燃料结构着手,发展太阳能、核能替代矿物燃料,增加地面绿化,有效地增强光合作用。2、水污染及防治 水的污染通常是指人为原因造成的水质恶化,降低水的使用价值。水体污染源主要是化学物质,如① 耗氧有机物,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它们来自于生活污水、肉类加工废水、食品、造纸、印染、制革、石油化工等工业废水。② 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如:有机农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塑料、橡胶、纤维等。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如:汞、镉、铅、铬、铜,还有砷,其中有一些是致癌物质。③ 氮、磷等化肥和造纸、制糖等工业废水,以及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的生活污水中,存在大量的氮磷导致水质富营养化。江河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称为“水华”,在近海地区称为“赤潮”。在发生“赤潮”或“水华”的水域里,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使水变成红色,因此叫做“赤潮”。这些藻类有恶臭,有毒,鱼类不能食用。藻类遮蔽阳光,使水底生物因光合作用受到阻碍而死去。这些死去的生物腐败后又放出氮磷等营养物质,再供藻类使用。这样,年长月久,造成恶性循环。水污染的防治,主要解决好污染源的问题,一、是综合治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对废水、废气、废渣要综合利用;二、是对城市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不能随意排放。三、是在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水的净化和污水处理技术大致归纳为三类:(1)物理方法:主要有沉淀、上浮、浮选、分离、过滤、蒸发、结晶等等。(2)化学方法:主要有中和、氧化、还原、置换、离子交换等。(3)生物方法:主要有好气生物处理和厌气生物处理。【典例1】【徐州市2017届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2017年全国环保大会在北京召开,旨在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光催化分解水代替电解水制氢气,可实现节能环保B.用可降解塑料聚乳酸代替聚乙烯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C.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D.用明矾代替二氧化氯处理生活污水,可提高杀菌消毒效果【答案】D【解析】用光催化分解水氢气,减少碳排放,实现节能环保,故A正确;聚乳酸塑料可降解能减少白色污染,故B正确;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无污染,故C正确;明矾不能杀菌消毒,故D错误。【典例2】不久前,央视8套播出的“我们恨化学”广告引起了轩然大波。由此,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周公度先生欲将央视8套告上法庭。广告中常含有科学性错误。下列广告用语中,不含科学性错误的是( )A.“霸王”牌厕所清洁剂,能清除所有污秽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C.“大自然牌茶叶”真正的绿色饮品,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D.吸烟有害健康【答案】D【解析】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元素组成;酸的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烟的危害性及防治的相关知识。二、化学与能源1、常规能源——矿物燃料 常规性能源主要为矿物燃料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煤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称为“黑色的金子”、“现代工业的粮食”。它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C元素。煤的主要加工方式是把它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分解生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焦炭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煤焦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焦炉气则是重要的燃料。在加工煤炭以及使用煤作燃料的过程中,对于所产生的煤灰、煤渣、“废气”、“废液”都应加以合理的处理和利用,一定要做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石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也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同时还有少量的S、O、N等元素。因其成分复杂,很少直接使用,一般须进行炼制,通过炼制可以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和各种机器所需的润滑油以及许多气态烃等产品。在大力发展石油工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等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海底采油、油船运输等对大气、地面和江河湖海的污染。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为甲烷,是蕴藏在地下的一种重要能源。也是一种污染比较小的燃料。2、绿色能源——太阳能太阳能是个巨大的能源,可以通过四个渠道被人类利用:(1) 通过大气和水分的升腾循环,再通过风、流水、波浪、海流等以风能、水能等形式表现出来。(2) 被海洋吸收,成为海洋内能,再以潮汐能的形式释放出来。(3)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和储存起来,再以草木、沼气、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形式释放出来。(4) 通过转换成电能被人们直接使用,如:太阳能照相机,太阳能电话,太阳能冰箱,太阳能电视机,太阳能住宅。3、其它能源——氢能、核能 氢气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型能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主要的优点在于:(1) 矿物资源是有限的,而氢气可以用水作原料来制取,有广泛的来源。(2) 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每千克氢气燃烧发热量高达143000千焦,为同质量汽油的三倍。(3)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氢能源还需要解决如何廉价、大量地制备氢气及如何安全贮存、运输氢气等问题。核能是现代人类社会高度进步的象征,也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其优点主要有:(1) 干净并相对安全。(2) 核燃料资源丰富。海水中氘的储量达45万亿吨,作为能量资源,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3) 核燃料量小,可缓解交通运输的紧张。(4) 成本低,经济合算。【典例3】【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届5月押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含氮、磷元素的污水任意排放,会导致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B.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是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C.家用天然气中,不需要添加有特殊臭味的气体D.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是间接的利用太阳能【答案】C三、化学与生命1、食品与化学人类的食物包含六大营养要素: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从食品的化学组成来看,食品中含量最多的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这三种营养成分对营养的作用是最直接的,并都能产生热能,在营养学中称为“三大营养成分”。 保健食品又称功能性食品,系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病为目的的食品。该类食品,除具有营养功能,还具有感觉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在欧美国家称“健康食品”、“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微量活性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乳酸菌类。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为了改良食品品质及其色香味,改变食品结构,防止食品氧化、腐败、变质和为了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其最大无毒副作用的范围内都可放心使用,如:味精(成分为谷氨酸钠)。有一些食品添加剂虽允许使用,但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如:制作火腿、腊肉和香肠用的亚硝酸钠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质,但至今也没有理想的代用品,所以仍允许限量使用。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具有杀菌和漂白作用,常用于牛奶保鲜,然而据研究H2O2也有致癌的作用。再有用于生产面包、饼干、鱼肉制品的KBrO3(溴酸钾),甜味剂糖精,食品着色剂也有致癌致畸作用,应尽量少用或少食含有此类添加剂的食品。2、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中有25种必需元素,按其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常量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占人体质量的95%,共有11种:C、H、O、N、P、S、Na、K、Ca、Mg、C1。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种:Fe、Zn、Cu、Mn、B、Mo、Co、Se、A1、V、Ce、F、I、Si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 锌:主要分布在眼睛、头发、肝、肾、血液、皮肤中。人体缺锌生长缓慢,性成熟推迟,味觉及嗅觉改变。锌铜比值失衡时,容易患冠心病,引起心肌梗塞。 碘:主要存在于人体的甲状腺中,缺碘导致智力障碍。食用加碘盐,主要为KIO3,吃含碘丰富的食品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铁:主要存在于人体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人体缺铁就会引起贫血症。硒,在人体内能起某些酶和加强另外一些酶的作用,能清除代谢废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缺少硒可导致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易患多种慢性疾病。氟,可以保护牙齿,预防龋齿。钼:是大脑必须的七种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固氮的功能,它是一种抗癌元素,许多癌病如食管癌、肝癌、直肠癌、乳腺癌与缺钼有关。3、人体中几种重要的化学物质 (1) 盐酸:存在于胃液中,人们所说的胃酸其成分主要就是盐酸,通常人体胃内pH范围为1.2~3.0。其作用是激活胃蛋白酶元,使之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但胃酸过多,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侵蚀作用,可服用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铝药剂。 (2) 磷酸:人体内磷酸主要以磷脂和核苷酸形式存在,脑中的磷脂供给大脑活动所需的巨大能量,在脑中磷的含量为脑总重量的0.3%,科学家称磷为思维元素。“可乐”中有较多的磷酸和咖啡因,pH为2.4~2.5,酸性较强,但不宜多喝。体内磷酸较多时,会造成磷酸根过多,影响钙的代谢,破坏体内骨钙和血钙的平衡,可发生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 (3 ) 脑黄金:在人的大脑中有一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它是海洋生物特有的活性物质,人们称其为“脑黄金”。如果DHA不足,就会导致感觉能力和学习能力下降。可以通过多食用一些海产品如贝类、鱼类获得。(4) NO —“明星分子”:NO分子给工农业生产、高新技术带来了很大福音。它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硝酸、肥料和炸药。在自然界一氧化氮可以通过氮气和氧气在闪电的情况下产生,N2+O2 2NO。在空气中NO继续转化为二氧化氮,2NO+O2== 2NO2,NO2与水蒸气结合转化成硝酸并降落至地表面形成硝酸盐,被植物所吸收。 NO分子在生物学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对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NO能维持器官血流量的相对稳定,使血管具有自身调节作用。脑内形成的NO可以减少中枢交感神经紧张性,借此参与动脉血压的调节。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硝化甘油后即能在人体内产生NO,使病情得到控制。另外NO在体温调节、神经破坏和保护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典例4】【湖南省2017年高考冲刺预测卷(六)】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涂在人体皮肤上可杀菌消毒B.大米、小米、马铃薯中均含有淀粉,可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C.食盐、糖、醋可作调味剂,不可用作食品防腐剂D.船帕外壳装上锌块防腐,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C【解析】A.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涂在人体皮肤上可杀菌消毒,A正确;B.大米、小米、马铃薯中均含有淀粉,可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C.食盐、糖、醋可作调味剂,也可用作食品防腐剂,C错误;D.锌的金属性强于铁,船帕外壳装上锌块防腐,属于原电池原理,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答案选C。【典例5】【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届第九次模拟考试】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铝可作抗酸药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D.酱油中添加的补铁剂中含有维生素C【答案】C四、化学与材料1、衣用纤维 纤维是指凡具备或可以保持长度大于本身直径100倍的均匀线条或丝状的线型高分子材料。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类,天然纤维又可分为动物纤维(如毛、丝)和植物纤维(如棉、麻等);化学纤维又可分为人造纤维(天然的植物纤维经化学处理的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如锦纶、涤纶、腈纶、丙纶等)。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温结构陶瓷如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具有耐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强度大、密度小等特点。可以利用它来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 光导纤维是一种能高质量传导光的玻璃纤维,光缆即是由许多根光纤经过技术处理绕在一起。利用光缆通讯,能同时传输大量信息。光纤还可用于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3、有机高分子材料 三大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有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合成纤维,象有机硅,液晶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4、其它材料信息材料:磁记录材料如氧化铁粉和钴一铬合金、铁一镍合金,用于录音带、录像带以及计算机的磁带、磁盘,以记录和存储语言、文字和图像。光记录材料如光盘(钆一钴合金)。还有形状记忆材料,纳米材料,仿生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典例6】【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第三次模拟】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圆珠笔头一直需要进口笔尖钢,经过5 年数不清的失败,2016年9月,中国太钢集团利用家常和面原理在钢水中加入添加剂试验成功,造出圆珠笔头,可完全替代进口,由此信息可知笔尖钢为合金,且具有良好的切削性。B.工业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C.《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化物D.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改写成BaO·CuO·4SiO2【答案】C【解析】A.利用家常和面原理在钢水中加入添加剂试验成功,造出圆珠笔头,所以笔尖钢为合金,具有适当的硬度和韧性,所以具有良好的切削性,A正确;B.工业生产玻璃所用的原料是石灰石、石英和纯碱,生产水泥的原料为石灰石和粘土,生产漂白粉的原料是石灰乳和氯气,石灰石经高温煅烧后与水反应可得石灰乳,所以工业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B正确;C.《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的硫酸盐,C不正确;D.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改写成BaO·CuO·4SiO2,硅酸盐通常可以用氧化物形式表示其组成,D正确。本题选C。【典例7】下列关于生活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热塑性塑料具有线型结构,加热到一定温度能软化、熔化B.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复合材料C.复合材料一般是以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增强剂D.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相同【答案】B【解析】考点:考查了合成材料、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钢化玻璃的相关知识。联系实际题主要是利用化学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有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常见试题类型及解题方法有: 1.解释型简答题:该类试题一般是根据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去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实验事实及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怎么办或为什么的实际问题等。解题的思路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结果,分析找出根据。结合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等知识阐明理由,并能推测得出结论。 2.综合应用:解该类题的前提是,吃透教材,搞清各小题之间的关系,通常利用组成、结构、性质间的关系来进行分析推断。解题时可先分后合,先看局部,各个击破,后看整体,归纳总结。看局部时立足于基础,源于课本;看整体时,则注重能力的发挥。3.信息迁移:要做好信息给予题,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认真审题,读懂信息,理解信息;对于新材料、新信息题,读题尤其重要,做到逐项逐字逐句读,挖掘关键字,排除无效信息,找到对解题有价值的信息,并作标记。对于新物质或常见物质的新性质,找出其不同点。二是要注意深入分析题目。在读题基础上,结合题目中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板块,便于找准提取信息(知识、原理、方法)的方向。三是要注意关键词。要注意题目要求,如“不正确”与“正确”,“一定”与“可能”等。四是结合物质性质,应用相关原理进行比较分析,合理迁移;五是依据信息,应变创新。解题时,既不能机械模仿,也不能任意发挥。分析思路: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石油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不涉及化学变化B.高纯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制光导纤维C.富脂食品包装中常放入活性铁粉袋,以防止油脂氧化变质D.用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答案】C【解析】A项,由石油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的过程中,石油发生了裂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项,高纯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以作半导体材料,能制作光电池和计算机芯片等,而用于光导纤维的是二氧化硅,故B错误;C项,活性铁粉具有还原性,富脂食品包装中常放入活性铁粉袋,可以防止油脂氧化变质,故C正确;D项,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酒精消毒杀菌原理主要利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细胞的破坏而起作用,故D错误。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防腐剂是一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食品添加剂B.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能杀菌消毒是利用了它们的强氧化性C.小苏打做糕点的膨松剂是由于NaHCO3能与碱反应D.维生素C对人体有益且人体不能合成,长期、大量服用有利于健康【答案】A 3.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矿物燃料脱硫脱硝可有效防止酸雨B.通信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主要是SiO2C.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强氧化性D.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与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化学成分相似【答案】A【解析】A、矿物燃料脱硫脱硝就是向燃料中加入适当的物质,将其中的硫和氮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从而减少氮硫的化合物向空气中的排放,达到防止污染、防止酸雨形成的目的,所以A正确;B、通信光缆的主要成分是SiO2,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主要是Si,所以B错误;C、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是利用了强氧化性,而酒精能杀菌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C错误;D、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酯类,而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所以二者的成分是不同的,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4.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饮用矿泉水瓶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B.误食重金属盐引起的人体中毒,可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C.我国预计2020?年发射的首颗火星探测器中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D.《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答案】D5.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选项古诗文化学知识A《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利用焰色反应B《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强水为氢氟酸C《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糖类均有甜味D《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答案】A点睛:本题以文言文的形式考查了有关物质的性质、鉴别等知识,既考查了化学知识又考查了文学素养。解题时应结合所学知识弄明白文言文中描述的有关物质的性质,然后作出正确判断,注意找准文言文中的关键字眼,如A项通过紫青烟判断真硝石,利用了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B项考查了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的反应;D项注意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其组分中任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硬度一般比其组分中任一金属的硬度大。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里的异味B.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C.用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硫黄和水共煮制石硫合剂农药(棕红色)D.古代用银针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剧毒粗砒霜(含硫化物杂质的As2O3)【答案】A【解析】A、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冰箱里的意味,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明矾是KAl(SO4)2·12H2O,,明矾溶于水发生Al3++3H2O AlOH)3+3H+,溶液显酸性,铜锈与H+发生反应,达到清除铜锈的目的,此过程发生化学反应,故B错误;C、用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硫磺和水共煮得到CaSx,发生化学反应,故C错误;D、银针检验 砒霜生成Ag2S,属于化学反应,故D错误。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B.BaCO3在医学上可用作钡餐C.明矾可用于饮用水消毒D.高纯度的SiO2可用于制光电池【答案】A【解析】A.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故A正确;B.BaCO3溶于胃酸产生有毒离子Ba2+,故B错误;C.明矾的净水作用在于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明矾不可用于饮用水消毒,故C错误;D.高纯度的Si可用于制光电池,故D错误。故选A。8.化学与资源、环境、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PM2.5(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的存在能够形成丁达尔效应B.煤燃烧时加入少量的生石灰可以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C.将造纸废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节约生产成本D.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使用【答案】B9.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高纯单质硅制得的光导纤维,可提高信息传输速度B.碳纤维是一种新型高强度的无机非金属材料C.研制高性能的耐磨轮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M2.5等细颗粒物的产生D.开发由二氧化碳制成的全降解塑料,可缓解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答案】A【解析】硅是导电的主要材料,二氧化硅导光的材料,A错误;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B正确;耐磨轮胎不会轻易产生橡胶颗粒,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M2.5等细颗粒物的产生,C正确;塑料不能降解,会对环境带来严重危害,而全降解塑料,缓解“白色污染”, D正确;正确选项:A。10.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蔬菜和粗粮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在人体中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成葡萄糖B.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是工业处理废水常用的方法C.装潢涂料用苯作溶剂比用水作溶剂好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有沉淀生成是因为蛋白质变性【答案】B【解析】A、人体中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发生水解,故A错误;B、工业处理废水常用方法是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故B正确;C、苯对人体有害,因此装潢涂料中用水作溶剂比用苯作溶剂好,故C错误;D、鸡蛋清中含有蛋白质,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发生盐析,故D错误。11.下列对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A.《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相激火生”是指爆炸B.《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是升华C.《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蒸馏D.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以此法提取青蒿素属于萃取【答案】B 12.化学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补铁剂与维生素C共同服用可提高补铁效果B.铁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可作食品抗氧化剂C.生活中钢铁制品生锈主要是析氢腐蚀所致D.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答案】C【解析】A.+2价铁易吸收,维生素C可以防止+2价铁氧化为+3价,补铁剂与维生素C共同服用可提高补铁效果,故A正确;B.铁粉和碳粉的混合物铁发生吸氧腐蚀,可作食品抗氧化剂,故B正确;C.生活中钢铁制品生锈主要是吸氧腐蚀所致,故C错误;D.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可以减少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故D正确。故选C。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的水溶液具有杀菌、防腐性能B.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加工可获得清洁燃料C.蚕丝和核酸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有机非金属材料【答案】D【解析】A.甲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防腐作用,A正确;B.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加工可获得清洁燃料,B正确;C.蚕丝和核酸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D.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答案选D。14.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造玻璃要用到黏土B.Mg(OH)2用作塑料的阻燃剂C.废旧钢材焊接前,分别用饱和Na2CO3、NH4Cl溶液处理焊点D.“石磨豆花”的制作过程与胶体聚沉的性质有关【答案】A15.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胆水炼铜是中国古代冶金中一项重要发明,发生了分解反应B.古语:“雷雨发庄稼”,是因为发生了自然固氮C.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D.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来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答案】A【解析】胆水炼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A错误;放电情况下,氮气与氧气反应变为NO,然后被O2氧化为NO2,NO2溶于水变为硝酸随雨水落入地面,相当于给庄稼施肥,这是自然固氮,B正确;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主要应用了Na2CO3与NaHCO3的溶解度的差异, C正确;明矾中铝离子水解显酸性,与铜锈中主成分碱式碳酸铜反应,D正确;正确选项A;1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eCl3溶液可用于应急止血B.尿素[CO(NH2)2]可用作氮肥C.玻璃钢可用于制造汽车挡风破璃D.肥皂水可用于清洗蚊虫叮咬处【答案】C1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稀硝酸溶解的方法可以区分金质和铜质首饰B.用流动的清水可以除去焯过水的野菜中的苦涩味C.甲醛能作为肉类食品的保鲜剂D.少量的生石灰能作为鸡舍和猪栏的消毒剂【答案】C【解析】A.稀硝酸不能与金反应但能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溶液变蓝且生成的一氧化氮遇空气变红棕色,可用稀硝酸溶解的方法可以区分金质和铜质首饰,选项A正确;B.用流动的清水可以除去焯过水的野菜中的苦涩味,选项B正确;C.甲醛有毒,对人体有明显的副作用,不能用于肉类食品的保鲜剂,选项C错误;D.少量的生石灰能作为鸡舍和猪栏的消毒剂,选项D正确。答案选C。18.高科技材料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关于2017年我国重点发展的科技材料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B.用于“天宫二号”的纳米陶瓷铝合金硬度大C.高性能分离膜可用于海水淡化D.用于3D打印材料的光敏树酯是纯净物【答案】D【解析】生物塑料指以淀粉等天然物质为基础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的塑料,它具有可再生性,因此十分环保,故A正确;纳米陶瓷铝合金,强度和刚度超过了“太空金属”钛合金,故B正确;海水中溶剂是水,水分子可以透过高性能分离膜,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高性能分离膜,所以高性能分离膜可用于海水淡化,故C正确;高分子材料是混合物,故D错误。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鸡蛋、肉类,可使其中的蛋白质变性B.明矾[KAl(SO4)2·12H2O]用于净水是因为它有氧化性C.将海水中钢闸门连接电源负极可防止其被腐蚀D.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答案】B2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BC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诗句司母戊鼎侯德榜瓷器(China)诗句中“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属青铜制品,是我国古代科技光辉成就的代表之一。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主要成就: 侯氏制碱法,该碱指的是烧碱。属硅酸盐产品,China一词又指“瓷器”,这反映了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作为“瓷器故乡”的形象。【答案】C【解析】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指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能得到黄金,其中的“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中的过滤,A项正确;B,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制品,属于青铜制品,B项正确;C,侯德榜制碱法制得的碱为纯碱,反应原理为:NH3+NaCl+CO2+H2O=NH4Cl+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C项错误;D,瓷器属于硅酸盐产品,D项正确;答案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8年高考150天化学备考方案专题01+化学与STSE(文本).doc 2018年高考150天化学备考方案专题01+化学与STSE(训练).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