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150天化学备考解考题析考点专题2-5-5+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高考150天化学备考解考题析考点专题2-5-5+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

资源简介


2-5-5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
1.【2017年新课标Ⅲ卷T13】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数量级为
B.除反应为Cu+Cu2++2=2CuCl
C.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效果越好
D.2Cu+=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及平衡的移动,涉及电解原理的应用,难点是既要考虑电解循环溶液中,既要考虑较高浓度的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同时隐含了Cu2+的氧化性大于Zn2+,当溶液中Cu2+浓度较高时易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影响了锌的纯度与产率。
考纲中要求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 K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等相关知识考纲溶液中有要求,故可以将两个知识结合在一起。在考题中以某些难溶电解质为命题点,结合图像考查溶度积Ksp的应用和计算等相关知识。
1.固体溶质的溶解性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溶解度。在20 ℃时,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
2.沉淀溶解平衡
(1)含义
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中,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溶解平衡状态。
(2)建立过程
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
(3)特征
(4)影响因素
①内因
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因素。
②外因
以AgCl(s)Ag+(aq)+Cl-(aq) ΔH>0为例
外界条件
移动方向
平衡后c(Ag+)
平衡后c(Cl-)
Ksp
升高温度
正向
增大
增大
增大
加水稀释
正向
不变
不变
不变
加入少量AgNO3
逆向
增大
减小
不变
通入HCl
逆向
减小
增大
不变
通入H2S
正向
减小
增大
不变
3.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方法
实例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调节pH法
用Cu(OH)2、CuO等除去CuCl2中的FeCl3
Fe3++3H2O Fe(OH)3+3H+、Cu(OH)2+2H+===Cu2++2H2O
沉淀剂法
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除去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H2S+Cu2+===CuS↓+2H+
(2)沉淀的溶解
①酸溶解法:如CaCO3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②盐溶解法:如Mg(OH)2溶于NH4Cl溶液,离子方程式为Mg(OH)2+2NH===Mg2++2NH3·H2O。
③配位溶解法
如AgCl溶于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
(3)沉淀的转化
①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②应用:
锅炉除垢:如,将CaSO4转化为CaCO3,离子方程式为CaSO4+CO===CaCO3+SO。
矿物转化:如,用饱和Na2CO3处理重晶石(BaSO4)制备可溶性钡盐的离子方程式为:
BaSO4+CO===BaCO3↓+SO,
BaCO3+2H+===Ba2++H2O+CO2↑。
1.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mol2/L2,Ksp(AgI)=1.0×10-16 mol2/L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相同温度下AgCl的溶解度小于AgI的溶解度
B.AgCl和AgI都不溶于水,因此AgCl和AgI不能相互转化
C.常温下,AgC1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 ×10-11mol/L
D.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①20mL0.01mol/LKCl溶液 ②10mL0.02mol/LCaCl2溶液 ③30mL0.05mol/LAgNO3溶液。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②>①
【答案】C
【解析】A、由于AgCl和AgI的组成相同,所以用Ksp可直接判断其溶解度的大小,即AgCl的溶解度大于AgI的溶解度,所以A错误;B、溶液中的反应总是向着能使微粒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由于AgCl的溶解度大于AgI的,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故B错误;C、AgC1在溶液中电离产生的c(Ag+)= c(Cl—)= = ×10-5mol/L,所以要转化为AgI,需要NaI的最小浓度为c(I—)= =×10-11mol/L,所以C正确;D、这三种溶液中的c(Ag+)和c(Cl—)的能抑制AgC1的溶解,即c(Ag+)或c(Cl—)越大,使AgC1的溶解度越小,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所以AgCl在这三种溶液中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②>③,所以D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2.向浓度均为0.010mol·L-1的Na2CrO4、NaBr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已知Ksp(AgCl)=1.77×10-10,Ksp(Ag2CrO4)=1.12×10-12,Ksp(AgBr)=5.35×10-13,Ag2CrO4为砖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n(Na+)=0.040mol
B.Na2CrO4 可用作AgNO3溶液滴定Cl-或Br-的指示剂
C.生成沉淀的先后顺序是AgBr一Ag2CrO4一AgCl
D.出现Ag2CrO4沉淀时,溶液中c(Cl-):c( Br-)=177:535
【答案】B
3.极稀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很小,常用其负对数pc表示(pcB=-lgcB)。如某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0﹣5mol·L﹣1?,?则该溶液中溶质的p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的pc(H+)与pc(OH﹣)之和均为14
B.用盐酸滴定某浓度的KOH溶液,滴定过程中pc(H+)逐渐增大
C.BaCl2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溶液,滴加过程中pc(Ba2+)逐渐减小
D.某温度下Ksp(AgCl)=1.0×10﹣10?,则其饱和溶液中pc(Ag+)+ pc(Cl﹣)=10
【答案】D
【解析】A、溶液中的c(H+)和c(OH—)与水的电离程度有关,而水的电离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常温下Kw = c(H+)×c(OH—)=1.0×10﹣14?,则pc(H+)+pc(OH—)=14,而在100℃时Kw= c(H+)×c(OH—)=1.0×10﹣12,则pc(H+)+pc(OH—)=12,所以A错误;B、用盐酸滴定某浓度的KOH溶液时,滴定过程中c(OH—)逐渐减小,则c(H+)逐渐增大,所以pc(H+)是逐渐减小的,故B错误;C、向BaCl2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溶液,滴加过程中c(Ba2+)逐渐减小,则pc(Ba2+)逐渐增大,所以C错误;D、某温度下 Ksp(AgCl)=1.0×10﹣10?,则饱和溶液中c(Ag+)=c(Cl﹣)= 1.0×10﹣5mol/L,所以pc(Ag+)+ pc(Cl﹣)=10,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
4.向浓度均为0.010mol·L-1的Na2CrO4、NaBr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已知Ksp(AgCl)=1.77×10-10,Ksp(Ag2CrO4)=1.12×10-12,Ksp(AgBr)=5.35×10-13,Ag2CrO4为砖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n(Na+)=0.040mol
B.Na2CrO4 可用作AgNO3溶液滴定Cl-或Br-的指示剂
C.生成沉淀的先后顺序是AgBr一Ag2CrO4一AgCl
D.出现Ag2CrO4沉淀时,溶液中c(Cl-):c( Br-)=177:535
【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