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社会思品一轮复习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考点1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中考社会思品一轮复习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考点12)

资源简介

课件22张PPT。考点12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轮复习2018年中考社会思品一轮复习c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考点解析考点12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c) 思想品德七下P103—113 知识梳理一、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的范围(含义):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2.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必要性):(1)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未成年人心理生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3)未成年人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知识梳理一、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些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无限关怀。4.《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保护未成年人设置的四道防线:(1)家庭保护
(2)学校保护
(3)社会保护
(4)司法保护知识梳理(1)家庭保护①总体要求: 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主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②《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A.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B.禁止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C.应当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
D.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等。
这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③作用:知识梳理(2)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①总体要求: 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②涉及方面:③《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保护的有关规定:A.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B.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C.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等。④作用: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知识梳理(3)社会保护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①总体要求:要求全社会(实施主体)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②包括方面:A.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B.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网络信息;
C.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等;
D.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注意不是18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童工;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③《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保护的有关规定:④作用: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形成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知识梳理(4)司法保护①总体要求:
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实施主体)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②《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司法保护的有关规定
A.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
B.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
C.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为辅”的原则
③作用:
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司法环境,给予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特殊关怀。知识梳理二、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1.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两种手段:①非诉讼手段;②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法律。)2.能为维权提供帮助的组织机构
(1)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2)其他机关或团体:
①国家主管机关;②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如消费者协会,妇女联合会、居(村)民委员会;③人民调节委员会;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议调解委员会。知识梳理二、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3.非诉讼手段(求助有路)
(1)地位:
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2)途径
①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
②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知识梳理二、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4.诉讼手段(俗称“打官司”)
(1)含义:
它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2)地位:
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3)适用的情境: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如果采取别的方式(即非诉讼手段)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那么,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知识梳理二、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4.诉讼手段(俗称“打官司”)
(4)诉讼类型
①刑事诉讼:
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刑事诉讼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②民事诉讼:
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③行政诉讼(“民告官”)
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变件的活动,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知识梳理二、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5.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青少年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①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回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这既是在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也是在有效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意义)知识梳理二、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5.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①我们要自觉依法自律、依法做事、依法维权
②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
③当国家、集体、他人的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
④具体做法
A.青少年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B.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相关拓展1.典型举例:①某市教育局联合其他政府部门一起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社会保护。②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周边安全:社会保护。③学校进行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的逃生演练:学校保护。④学校雇佣保安维护校园和师生安全:学校保护。⑤电视台(报社)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报道中用化名(脸部马赛克):司法保护。(提示:若报道的不是违法犯罪案件,则为社会保护。)⑥我国确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司法保护。相关拓展2.为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国家、学校、家庭、自身应该怎么做?国家:
完善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强司法,社会保护
学校:
加强学校保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等。
家庭:
加强家庭保护,监护人依法行使监护权,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等。
自身:
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教育;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真题演练命题点1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例1】(2016杭州卷)近日,国务院要求各地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实施欺负,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专项治理。这有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
①受教育权的保护 ②学校保护
③生命健康权的保护 ④家庭保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A真题演练命题点1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例2】(2017宁波卷)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校从日常安全管理、周边综合治理等方面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据此回答:教育部等九部门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社会保护 B.学校保护
C.家庭保护 D.司法保护 A真题演练命题点1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例3】(2016宁波卷)根据法律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网吧。该内容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社会保护 B.学校保护
C.家庭保护 D.司法保护A真题演练命题点2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4】(2017嘉兴卷)据报道,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从 2014 年的 10142 人下降到 2016 年的 6849 人,降 幅达 32.4%。这表明未成年人
①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学会了依法自律
②知识学习受到重视,提高了考试成绩
③道德修养获得提升,抵制了不良行为
④义务意识得以提高,遵守了劳动纪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真题演练命题点3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4】(2017年湖州卷)2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关规定引发部分同学热议。真题演练(1)材料中的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一保护?该规定保护了未成年人什么权利?(4分)
社会保护。(2分)生命健康权。(2分)
(2)请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结合材料加以评析。(6分)
选小华:小华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0:00—8:00玩游戏是沉迷网络的行为,因为沉迷网络会损害身心健康、荒废学业甚至发生诱惑欺诈、违法犯罪等,所以0:00—8:00我们应该正常休息,绝不能照玩不误。(5分)
选小明: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如果法律规定了,就应该遵守”是一种法律意识强的表现,因为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所以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