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 姓名 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 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B.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原生质体融合后获得的细胞需进行筛选C. 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筛选鉴定尿素分解菌D.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的细胞产生特定抗体【答案】D2.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 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C. 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对其生长没有影响D. 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答案】C【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以减少实验误差,A正确;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B正确;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抑制其生长,C错误;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正确。3.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B.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释放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C.该实验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D.在用刚果红染色时只能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不能在倒平板时加入【答案】D4.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即可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纤维素分解菌少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D.此实验中需设置对照组【答案】A【解析】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A错;选择培养可省略,B正确;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C正确;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D正确。5.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肯定错误的是( )A.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B.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C.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b组敌草隆全部分解D.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答案】C【解析】A、由题意可知,a组高压灭菌,没有微生物,b组不灭菌,存在土壤微生物,所以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A正确;B、由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的有无土壤微生物,敌草隆的使用量、培养条件是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所以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B正确;C、b组的敌草隆不可能全部分解,C错误;D、不同的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D正确.6.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C.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D.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答案】D7.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B.从土壤中分离含量较多的微生物时,选择培养可以省略C.该实验用到选择和鉴别培养基D.在用刚果红染色法中,若将微生物培养在事先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出现透明圈的菌落即所需菌种【答案】D【解析】刚果红能鉴别纤维素,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故A正确;从土壤中分离含量较多的微生物时,选择培养可以省略,但需要进行鉴别培养,故BC正确;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不一定为所需菌种,故D错误。8.利用农作物秸秆等纤维质原料生产的乙醇,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从而减少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下图为生产燃料乙醇的简要流程,据图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要得到微生物A,最好选择富含纤维素的土壤采集土样B.图中②过程常用的微生物B是酵母菌C.微生物A和微生物B可利用的碳源相同D.可用纤维素酶制剂代替微生物A起作用【答案】C9. 以农作物秸秆等含纤维素丰富的材料为原料,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这种“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关注。农作物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某种酶进行水解处理,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你认为这种酶可从以下哪种微生物中提取( )A.制作腐乳的毛霉B.酿制果醋的醋酸菌C.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D.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答案】C【解析】毛霉产生的主要是蛋白酶和脂肪酶,A错误;醋酸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或乙醇,但不能利用纤维素,B错误;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能够分解利用腐木中的纤维素,可以产生纤维素酶,C正确;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够产生脲酶,能使尿素分解,D错误。10. 淀粉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释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为了提高酶的产量,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下列实验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 将生产菌株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B. 制备含水、淀粉、氮源和无机盐等成分的固体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C. 把实验组的菌株接种于多个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D. 观察两组菌株的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选出有透明圈的菌株即为所需菌株【答案】D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11.(14分)某学习兴趣小组进行了卷烟纸消失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注:土样取自长期经营的菜园并放置在编号为A、B1、B2的培养皿中;每组中的卷烟纸均匀地放在培养皿的不同区域;置于室温条件下,定时喷水,保持样品湿润。(1)B1、B2中卷烟纸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获得土样中的相关微生物,并提高分离成功的概率,应在培养皿中_________________部位进行表层多点取样,取样工具在取样前要进行________处理。(3)如果得到的相关微生物较少,我们可以将其转移到含有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__________培养。培养时我们可以利用________染色法,根据是否产生_________来进行鉴别。【答案】 (1) 卷烟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土壤中含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2)卷烟纸消失 灭菌 (3) 大量纤维素 扩大 刚果红 透明圈【解析】 (1)土样取自长期经营的菜园,富含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可将纤维素分解。因此B1、B2中卷烟纸消失的原因是:卷烟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土壤中含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2) B1、B2的培养皿中,卷烟纸消失的部位存在纤维素分解菌。为获得土样中的相关微生物,并提高分离成功的概率,应在培养皿中卷烟纸消失的部位进行表层多点取样。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取样工具在取样前要进行灭菌处理。 (3)如果得到的相关微生物较少,可以将其转移到含有大量纤维素的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见,培养时可以利用刚果红染色法,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进行鉴别。12.(16分)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____酶。(2)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______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_______ 和_______ 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_______ 时就加入刚果红。_______ (第一种、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3)如果观察到产生_______ 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进行定量的测定。【答案】(1)葡萄糖苷(2)红 纤维二糖 葡萄糖 倒平板 第一种(3)透明圈 葡萄糖 1. 关于微生物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牛肉膏不能提供碳源B. 培养硝化细菌可以不加有机碳C. 刚果红使纤维二糖染色D. 酵母菌酿酒时需持续供氧【答案】B2. 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 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 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少C. 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D. 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答案】A【解析】经选择培养后,再经梯度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A错误;富集培养可省略,但培养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B正确;经稀释培养后,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色进行鉴别,C正确;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D正确。3.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后还需要用下列哪一实验来确定( )A.发酵产纤维素B.发酵产纤维素酶C.纤维素酶 分解滤纸D.纤维素分解产生葡萄糖【答案】B【解析】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后还需要用发酵产纤维素酶来确定,通过测定酶的产生来确定筛选是否成功,B项正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落叶丰富的土壤中筛选能分解纤维索的细菌B.家庭利用酵母菌制作腐乳C.用红色西瓜汁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D.观察线粒体时,利用甲甚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答案】A5.下面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10 g土壤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③吸取0.1 mL进行平板涂布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答案】C【解析】在分离土壤中某细菌时,应先选取土样(10 g),然后加无菌水获得土壤浸出液,并进行不同倍数稀释,最后将稀释液涂布到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并分离和计数。C正确。6.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D【解析】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7.下列有关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通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B.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释放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 C.该实验用的培养基包括选择培养基D.在用刚果红染色时只能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不能在倒平板时加入【答案】D8.下列不属于纤维素酶组分的是( )A.C1酶 B.Cx酶C.葡萄糖苷酶 D.半乳糖苷酶【答案】D【解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主要包括: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故D错误。9.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环芳烃.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配制来源于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B.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C.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D.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即为所需菌种【答案】C【解析】A、筛选能够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则在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应该含有,所以配置来源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稀释液,A正确;B、配置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与通用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B正确;C、在无菌环境下,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养上,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会杀死原有菌种,C错误;D、题干有个信息“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所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即为所需菌种,D正确.10. 下列对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B. 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C. 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D. 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混合后再灭菌倒平板【答案】D11. 科学家筛选培育良种纤维素分解菌对玉米芯进行降解,并进一步利用酵母菌发酵制备乙醇。回答下列问题:(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一般在以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添加染料,通过是否产生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请用文字叙述图1中分解玉米芯丝菌用量与还原糖浓度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表示酵母菌量与酒精产生量的关系,酵母菌接种量超过40mL后,酒精产量反而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确定发酵罐内酵母菌的数量,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细菌数量,统计的数据往往会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 (2)在底物玉米芯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菌用量的增加有利于玉米芯酶解为还原糖,当菌用量过大时,还原糖含量下降 (3)酵母菌接种量过大导致酵母菌种群密度过大,不利于酵母菌的发酵活动 两个或多个细菌形成一个菌落 【解析】(1)纤维素分解菌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因此其培养基中一般添加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合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根据图1中的曲线变化分析,随着纤维素分解菌用量的增加,还原糖浓度先增加后降低,即在底物玉米芯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菌用量的增加有利于玉米芯酶解为还原糖,当菌用量过大时,还原糖含量下降。(3)图2显示,酵母菌接种量超过40mL后,酒精产量反而减少,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接种量过大导致酵母菌种群密度过大,不利于酵母菌的发酵活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细菌数量时,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形成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数据往往会偏小。12.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下列是关于分离土壤中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相关问题,请回答:(1)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是 。某些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因为他们能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2)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应先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的目的是 。(3)用刚果红染色法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 。从培养基的用途上分类,刚果红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答案】(1)棉花 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2)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液体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3)红色复合物 透明圈 鉴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选修1)专题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测).doc 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选修1)专题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