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基本信息 名? 称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执教者 刘明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讲述世界的状态,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考向分析: 1.从内容上看,联系特性 客观性、多样性是重难点。 2.从形式上看,历年高考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数量都较多。选择题往往以漫画、古诗文、名人名言为考查背景;非选择题往往以热点材料为背景。 ?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正是身心长足发展时期,身体的成长,思维的逐渐成熟,但是对世界的状态及其哲学原理不理解,在教学中感觉同学们对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不理解。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区分联系特性: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理解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情感引导法:两会时政导入,引出联系的观点。 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加分激励。 3.“三环六步”合作探究法:“三环六步”的核心是“以学为中心”,主要方式是“先学后教”,目的是教和学两个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展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师的教和导,启发兴趣,答疑解难,拓展提升。以此改变传统课堂只注重教而忽视学,只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思维能力和情感培养的陈旧做法。“三环六步”的有效体现是“三个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与教材和学习媒体的互动。”从而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真诚的心对待别人,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联系的客观性建立人为事物联系难点 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 转移教学策略 与设计说明 三环六步教学核心要求是以学为本,有效引导;培养能力,着眼发展。 三大环节是出示目标——完成目标——检测目标。 六个步骤:自主—合作—展示—点播—巩固—检测。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里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李克强答记者问2.结合学案,出示目标 (1)播放视频出示问题联系的定义及特征 教师点评指导练高考题总结做题方法布置作业(5)同步板书(2分钟)—见板书设计 ? (6)PPT课堂小结; ?? (1)学生观看视频 (2分钟) 小组讨论并展示做题 (3分钟)采取小组合作抢答模式。 (4)完成作业 1.激发学生兴趣 ? 2.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进来,进而丰富升华知识。 3.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感染鼓舞学生。 4.整个课堂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位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小结 2分钟 通过PPT展示板书设计,整合知识。 布置作业 1分钟 金版教程 限时规范特训 板书设计 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 联系的定义2 联系的普遍性3联系的客观性 自在事物联系和人为事物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教学反思 这节课全体政治教师听课,并进行了摄像机全程录像。课后多次观摩,反复对照录像进行研讨,查找不足。主要有如下体会: 本节课我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运用“三环六步教学”教学环节,结合学案的运用。重难点突出,结合学生实际,错题汇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4.课堂练习到位。结合学案,将试题以多媒体展示,每个重难点都及时配以试题,学生讨论作答。 尽管学生的学习达到了我的预期,但是这一节课也有一些小的瑕疵。 1.学生不会灵活运用,理解掌握联系的客观性及条件性。 2.学习过程中全程录像学生有些紧张。这些都需要多适应。 3.学生代表发言,个别紧张,有的不能深入课堂的重难点。 4. 设计课堂、组织学生学要更加科学性,利用好现代化的微课设计,做到精益求精。5 让学生的易错点充分暴露,让课堂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