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案(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案(一)

资源简介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
【能力目标】
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投影仪
【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示法、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
【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
1.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如何?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对我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4.什么是系统,要素?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系统要素的关系对我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导入新课
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个总体中的事物是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什么是发展,事物是如何发展的?这就是第八课要解决的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投影: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清代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设问:如何理解上述的成语与诗句?
生:讨论作答略
师:材料说明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那么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是否也是变化发展的呢?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三个领域的情况。21教育网
投影图片: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21cnjy.com
思考:这些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
生:讨论作答略
师:自然界总是处在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因此自然是发展的,而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投影材料:打雷闪电,这是现在我们都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但是人们对于打雷闪电的认识,并不是一下子就清楚的,古人认为:打雷是天怒,“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声;“电母”“持镜”,形成电光。后来人们知道雷电是自然现象,但是无法解释具体的原因,后来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是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放电现象。21·cn·jy·com
设问:对于雷电的认识,体现了什么道理?
生:答略
师:这说明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知识的积累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回顾前面我们学过的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态,由最初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进而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哲学的重点,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发展,哲学也将不断的发展。2·1·c·n·j·y
设疑: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是否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生:思考作答略
师: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以至性质的改变。这种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都没有表达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哲学里的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因此,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是不是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表明事物趋向性的变化。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因此,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那么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二者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4 (提前学习)21·世纪*教育网
生:看书作答略
师: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投影:www-2-1-cnjy-com
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2.春天手足口病袭击人类。3.袁世凯恢复封建帝制
4.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到会代表13人代表全国党员57人。5.电脑算命
上面事物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旧事物?为什么?
生:答略
师: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1)是否符合客观规律(2)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等方面来判断新旧事物都是错误的。21*cnjy*com
总结: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个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来源:21cnj*y.co*m】
【课堂检测】
1.“冰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说明了 (  )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正确反映物质
2.“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上述观点违背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
B.客观事物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C.法、势、事例、风气等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3.30年前,父母亲朋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中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通讯方式的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  )2-1-c-n-j-y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4.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21世纪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这一目标的确立,从哲学上看(  )【版权所有:21教育】
A.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的观点B.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发展
C.坚持了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
5.韩非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下列说法与此包含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D.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6.牛顿经典力学曾被称为是宇宙的“永恒定律”,但到20世纪初在宏观高速运动领域让位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在微观领域中又被量子力学所取代。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的特点B.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着认识的向前发展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向前发展的
【教学反思】
1.答案] A解析] 结合题意分析,冰雪消融,春风归来,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故A项正确。B、C两项所述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因为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21*cnjy*com
2.答案] D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题干是用静止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应选D;A、B、C三项说法本身错误。
3.答案] C解析] 材料信息“通讯方式的变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它突出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故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选C。
4.答案] C解析] 国家在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三个“零增长”,表明国家是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中“改变规律”观点错误;B为政治观点;D与材料不符。
5.答案] A解析] 韩非的话体现了发展的观点,A项与之一致。B项是静止的观点,C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www.21-cn-jy.com
6.答案] D解析] A说法的反复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B、C两项与材料无关,材料说的是认识的发展问题。D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