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公民基本权利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公民基本权利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节 公民基本权利
第1课时 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
1.什么叫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叫监督权?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何积极意义?
3.什么叫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4.公民的人格尊严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侵害公民人格尊严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及内容
(1)含义: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2)内容: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行使政治权利的意义或重要性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课本P34)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地位或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政治自由
(1)政治自由权利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5.监督权
(1)监督权的含义: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某市在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网上评议政府活动,明确了评议内容、要求和流程,引导市民积极参与评议。
?评议内容
工作业绩:履行职责、完成年度重要工作等。
工作效率:办理、管理日常事务性工作的效率等。
执行力建设:依法行政、队伍建设、廉洁自律等。
?评议要求
浏览被评议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根据自己对相关情况的了解,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四个选项进行评议。民众对该部门工作有意见和建议的,也可以在网上直接反映。

1.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人身自由的地位(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3.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1)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2)内容: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举例:严某在网上发帖检举乡政府违法占用村民土地。次日一大早,乡政府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将还在睡梦中的严某强行带到乡政府“教育”了一整天。
4.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含义: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举例:除宪法外,我国有多部重要法律对维护人格尊严作出相关规定。
?民法总则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3)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5.住宅不受侵犯
(1)法律依据或原因: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2)内容: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6.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2)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1)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2)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与公民政治自由的区别。
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而公民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政治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其中一项内容。两者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3.公民监督权主要是指哪些权利或内容?公民行使监督权时要注意什么?
(1)批评和建议权,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2)公民行使监督权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4.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区别。
(1)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指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人身权利的其中一项。两者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5.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梳理。
权利名称
具体内容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通信自由和通信
秘密受法律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一、判断改错
1.只要是我国的公民,都能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公民享有监督国家机关的政治权利,我们想说什么都可以。
3.同学间相互取绰号只是开玩笑而已,与法律无关。
二、选择题
4.(2017·江苏苏州)随着互联网发展,广大网民可以通过人民网、新浪网等平台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相关政府部门将定向解答、限时回复解决。这一做法(  )                                  
①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④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7·江苏盐城)2017年1月江苏“12345在线”平台正式运行,市民可通过微博、微信等7种渠道反映诉求,复杂问题由省、市、县协同联办。这一平台运行能够(  )
A.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 B.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C.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 D.保障了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
6.已满16周岁的小王同学即将进入高中学习。下列不属于小王享有的权利是(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隐私权
C.名誉权 D.人身自由权
7.(2017·湖州)右图漫画《生财有道》中人物的行为提醒我们应该(  )
A.积极保护智力成果
B.依法维护名誉权利
C.增强隐私保护意识
D.维护财产收益权利
8.(2017·宁波)《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此法中关于“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即使无所得最高也可罚百万元”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公民的(  )
A.生命健康权 B.受教育权 C.财产权 D.隐私权
9.(2017·山东烟台)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游、晒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在收获朋友们点赞的同时,也泄露了个人的许多信息。省地各级公安部门多次发布信息提醒:个人信息需谨慎发布。对此,我们应该(  )
①为了保护隐私而拒绝上网 ②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避其所短、扬其所长
③要增强法律意识和隐私意识 ④依法律己,尊重他人的隐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17·湖北随州)自2016年7月15日起施行的《关于规范居民身份证使用管理的公告》要求对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个人,要列入不良信用记录“黑名单”库。这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  )
A.姓名权 B.肖像权 C.生命健康权 D.人身自由权
11.(2017·江苏连云港)2016年4月14日晚间,高利贷逼债者长时间拘禁于欢母子,这就剥夺了这对母子作为公民的最基本权利(  )
A.生命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公民隐私权 D.言论自由权
12.(2017·广东)某塑胶制品公司安全主任怀疑工人杨明偷舍友的手机,使用绳索将其反绑,挂牌游街示众一个多小时。这侵犯了杨明的(  )
A.名誉权 B.姓名权 C.荣誉权 D.隐私权
三、非选择题
13.小齐是光明中学七年级的学生。以下是小齐的一天。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学校,同学们经常给其他同学取绰号,自己也被其他同学封了个难听的“小胖猪”绰号,小齐感到很难过,他很想告诉同学不要这样做,但不知道怎么表达。请你告诉小齐该如何说。
(2)放学回家,小齐看到家里有两张选民证,它们分别是爸爸和妈妈的,没有自己的。小齐感到疑惑,为什么自己没有选民证。请你告诉小齐他没有选民证的原因。
(3)小齐的爸爸是做生意的,最近爸爸的生意伙伴王明欠着爸爸的货款钱不还,爸爸在饭桌上说,打算将王明扣押起来,让王明家人将钱拿来然后将他放了。小齐爸爸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下列是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的一则通告。从公民个人和国家角度谈谈这一做法的积极意义?公民在参与类似的政治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浙江在线人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首页     车俊报道集     袁家军报道集     浙江新闻     即时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浙江新闻>浙江人事>任前公示 正文
浙江省拟提拔任用省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通告
2017年07月17日 19:18:27  来源:浙江在线
经省委研究,决定将拟提拔任用或拟转新的重要岗位任职的尹学群等27名同志予以公示,征求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1.反映问题的方式 在公示期限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等形式,向省委组织部反映公示对象存在的问题。以单位名义反映问题的应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提倡署报本人真实姓名。
2.要求 反映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借机诽谤诬告。
3.公示时间 从7月17日起到7月24日止。
4.公示联系处室和受理方式 联系处室: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地址:杭州市省府大楼三号楼 邮编:310025
举报电话:0571—12380
短信举报:18905712380
举报网站:www.zj12380.gov.cn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1节 公民基本权利
第1课时 政治权利和自由 人身自由
【自主学案】
1.(1)含义: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2)内容: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1)含义: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1)含义: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1)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侵害公民人格尊严的主要表现: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当堂巩固】
一、1.错。在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都能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错。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3.错。同学间相互取绰号侵犯了对方的人格尊严权(或:名誉权)。
二、4.D 5.A 6.A 7.C 8.D 9.C 10.A 11.B 12.A
三、13.(1)小齐可以告诉同学,公民享有包括名誉权在内的人格尊严权不受侵犯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给他人取绰号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是违法行为。 (2)在我国,只有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小齐同学还没有到十八周岁,所以不能享有选举权,没有选民证。 (3)小齐爸爸的想法不可取,是违法行为。因为在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14.对于公民,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对于国家,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第2课时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财产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对于公民来说,劳动权有何意义?
3.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何重要意义?
依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
1.财产权
(1)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3)财产权内容: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2.劳动权
(1)含义: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3)重要性: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物质帮助权
(1)含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等。
4.受教育权
(1)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3)国家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制度保障及举例:
2016年8月,教育部发布《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2016)》。其中提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5.文化权利
(1)内容: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举例:国家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鼓励和帮助公民进行科学文化活动。
6.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1.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可以分为:依法对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2.国家为什么要从制度上保障青少年的就学?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
(1)因为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能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3.我国公民的经济文化权利的梳理。
名称
具体权利的内容或表现
财产权
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劳动权
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
物质帮助权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社会经济权利
受教育权
接受教育机会、获得相应物质保障
文化权利
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文化教育权利
一、判断改错
1.小红响应学校号召,向困难同学捐款,这是她行使了对财产的使用权。
2.公民的受教育权指的是国家要创造条件帮助公民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二、选择题
3.(2017·山东威海)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规定“个人信息禁止非法买卖”“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它保障了公民的(  )                                    
A.隐私权 财产权 B.隐私权 智力成果权
C.姓名权 智力成果权 D.姓名权 财产权
4.(2017·金华)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全国城乡统一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补贴生活费”。这意味着(  )
A.孩子的受教育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B.学生能自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C.孩子的各种权益都得到了充分实现 D.我国的人口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
5.(2017·温州)2017年4月,温州市开通中小学生在线答疑平台,由名师免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该平台的开通有利于维护广大学生的(  )
A.智力成果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劳动权
6.(2017·嘉兴)小李在学校文艺节上用相机记录活动盛况。小李对相机行使了(  )
①占有权 ②使用权 ③处分权 ④收益权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7.小明的爸爸在打工时不幸从高处掉下,导致瘫痪,不能出去正常工作,也赚不到钱,使得小明家的生活遇到了很大困难。当地居委会建议小明的爸爸申请社会救济。这是因为(  )
A.我国宪法赋予公民享有合法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
B.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物质帮助权
C.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D.在我国,公民都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8.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下列体现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教育权利的是(  )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劳动权 ③财产权 ④荣誉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国务院《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规定: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做到农民工工资月清月结;对拖欠工资的失信企业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对材料中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保障农民工合法财产权 ②公民的监督权有助于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国务院的做法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劳动权 ④国务院的做法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系统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强化政策供给,
突破发展瓶颈,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材料二: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决定从2016年起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此,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2017年将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1)材料一中的措施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哪些权利?它们对于公民个人来说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的措施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国务院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自主学案】
1.公民的财产权主要包括对合法财产的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2.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1)公民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当堂巩固】
一、1.错。小红行使的是对财产的处分权。
2.错。受教育权除了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外,还应获得物质保障的权利。
二、3.A 4.A 5.C 6.C 7.D 8.B 9.B
三、10.(1)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劳动权和文化权利。 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既可以保障公民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文化权利有利于人民从事创造性工作。 (2)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因为这一权利既能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又能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