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浏览知识网络——胸怀全局\●高考考情分析——知己知彼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1)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运输关系(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血糖的平衡与调节(4)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5)水平衡调节过程(6)免疫调节考查形式 以组织水肿的形式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运输关系;以具体的事例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血糖平衡调节、体温恒定的调节;以图形的形式考查免疫调节;以具体的事例考查免疫异常病。命题角度 组织水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常见题型 选择题、综合题备考建议 命题形式包括实验分析与设计图、曲线分析题、新情境试题等,要注重方法的掌握,如从“来源”和“去路”上分析人体的稳态,结合“生理过程图”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从联系实际中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解题中培养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对相关概念进行横向对比,如吞噬细胞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基本技能攻略——各个击破攻略一 分析组织水肿的原因【例1】(2012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现将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答案】A【攻略技巧】可根据内环境组成之间的物质运输关系来理解组织水肿的原因。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②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③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④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血浆渗透压受血浆蛋白含量影响较大,任何使血浆蛋白减少的因素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⑤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单位被破坏,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等均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攻略二 图解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例2】(2017年天津卷,8)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_________________。(3)某些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_________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__________。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__。【答案】(1)神经递质 信息交流(2)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3)加强 下降 偏高(3)由于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加强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结果导致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下降。此类病人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胰岛素含量比正常人高。【攻略技巧】可根据其调节过程图解理解。攻略三 体温调节过程【例3】((2017年海南卷,14)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下列不利于动物散热的是( )A.马出汗B.猴子在水里玩耍C.犬伸出舌加速喘息D.牛排尿量减少【答案】D【解析】体内的水分排除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牛排尿量减少不利于散热。【攻略技巧】可根据其调节过程图解理解。攻略四 图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例4】(2017年新课标Ⅰ卷,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答案】C【攻略技巧】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解理解。●名校试题演练——决胜2018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 B. 注射胰岛素C. 牛奶喝进胃中 D.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受精【答案】B【解析】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内,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即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不能看作内环境,A错误;注射胰岛素,是把胰岛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正确;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C错误;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D错误。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⑤【答案】B3.如图所示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B.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作用C.如图中T细胞将进行增殖和分化,则图示属于细胞免疫D.如图中T细胞将呈递抗原,则图示属于体液免疫【答案】A【解析】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但是没有特异性,A错误、B正确; 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只是呈递抗原,在细胞免疫中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D正确。4.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甲、乙、丙中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答案】C5.临床上发现,原本生育能力正常的青年男子因外伤导致输精管和附睾断裂,少量精子进入血液,外伤治愈后,发现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但均不能存活,其原因最可能与下列哪种免疫现象的机理相同( )A.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B.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C.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D.注射天花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答案】C【解析】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属于过敏反应,A错误;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是因有免疫排斥反应,B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注射天花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6.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组成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体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由②③④组成B. ②中水含量多会导致水肿C. ①和②间所有结构和物质可以相互交换D. ③来源于①,可成为②中的成分【答案】D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中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CO2、突触小泡等物质B. 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来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C. 毛细淋巴管堵塞和蛋白质营养的缺乏可能导致组织水肿D. 内环境的稳态是体内多个器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答案】A【解析】突触小泡不是物质,且存在于神经元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人体条件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B正确;毛细淋巴管堵塞和蛋白质营养的缺乏,都能够使得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体内多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如心脏、小肠、肾等,D正确。8.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能发挥免疫作用B.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抗原的加工处理和传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中D.非特异性免疫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答案】B【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由浆细胞产生,A错误;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正确;抗原的加工处理和传递过程存在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不具有特异性,可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D错误。9.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某种体液,②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B. 正常情况下,在③中可以检测到淀粉酶C. 若①中蛋白质含量升高,会引起组织水肿D. 与①相比,③⑤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少【答案】D10.TORC2蛋白是血糖调节中的“分子开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产生葡萄糖所需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可以迅速促使相关基因关闭。TORC2还可以增加肝细胞中的IRS2蛋白,IRS2是胰岛素信号途径中重要的分子桥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血糖浓度平衡时通过调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实现的B. 缺乏TORC2“分子开关”的人,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C. 在高血糖和低血糖两种状态时,肝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D. 血糖浓度的变化对TORC2蛋白功能的影响体现了反馈调节机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是通过控制基因的的表达来使血糖浓度达到平衡,应是血糖浓度不平衡时通过调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实现的,故A错误。由题意可知TORC2还可以增加肝细胞中的IRS2蛋白,IRS2是胰岛素信号途径中重要的分子桥梁,说明缺乏TORC2分子开关的人,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故B错误。在高血糖和低血糖两种状态时,肝细胞中产生葡萄糖所需要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故C错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开启产生葡萄糖所需基因的表达,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而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可以迅速促使相关基因关闭,即形成了反馈调节机制,故D正确。11.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人体艾滋病病毒天然屏障有了新的了解,新研究揭示了艾滋病病毒在感染人的过程中朗格汉斯蛋白组成了第一道屏障。朗格汉斯蛋白存在于生殖器粘液中并由免疫细胞产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自身免疫病B.朗格汉斯蛋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朗格汉斯蛋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答案】A12.T细胞易被HIV破坏,与其表面的CC看(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有关。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抗HIV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献者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通过增殖与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B.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内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C.捐献者感染HIV后可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病毒而不会发生细胞免疫D.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无HIV蛋白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答案】B【解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A正确;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 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不能表达,B错误;捐献者的T细胞表面无CCR5蛋白,HIV无法识别,故HIV不会进入T细胞内,可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病毒而不会发生细胞免疫,C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无HIV蛋白,所以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D正确。13.下图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1)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______调节.(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该抗体能与甲状腺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与_______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这属于一种___________病。(3)图中物质A是___________,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答案】(1)分级(2)促甲状腺 自身免疫(3)淋巴因子 记忆(B)细胞(3)细胞①、②、③、④分别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析图示可知:物质A是由T细胞产生,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因此物质A是淋巴因子。14.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包括组成成分的稳态和理化性质的稳态,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内环境中有各种激素,其中含碘元素的激素是_______,该激素在成年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2)内环境中有多种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是由______细胞分泌,其作用是__________。(3)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散热速率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由于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所以产热速率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4)人大量饮用清水后,内环境渗透压的波动受神经一体液的调节,其中神经调节中枢是____________。【答案】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代谢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T 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先增加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 先增加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 下丘脑(的水平衡调节中枢)【解析】(1)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在成年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代谢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由于体温与无机环境的温度相差太大,则散热速率的变化规律是先增加,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散热速率又逐渐下降最终趋于稳定;由于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所以产热速率的变化规律是先增加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4)人体渗透压(水和无机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15.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下图为肾小管壁及相关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_____(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需要_____和_____的参与。(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______,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1)高于(2)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 能量(3)渗透吸水作用 原尿中含有葡萄糖,使原尿的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从而使尿量增加(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原尿中含有葡萄糖,使原尿的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从而使尿量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