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浏览知识网络——胸怀全局●高考考情分析——知己知彼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4)伴性遗传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1)孟德尔实验的基本环节(2)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3)自交和自由交配(4)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概率计算(5)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考查形式 以具体的实验过程考查假说-演绎法;以具体的遗传事例考查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直接考查自交和自由交配的子代;以具体事例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遗传系谱图考查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以及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率计算。命题角度 假说-演绎法、显隐性性状的判断、自交和自由交配、概率计算常见题型 选择题、综合题备考建议 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从孟德尔实验的思路入手分析,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运用数学知识,总结一些规律和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把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对遗传规律的理解;把有内在联系的相关题目归类总结,找出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熟练掌握遗传方式的判别方法;同时要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加强理解伴性遗传与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基本技能攻略——各个击破攻略一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例1】(2017年海南卷,2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答案】C【攻略技巧】总结规律如下:(1)杂交法: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2)自交法: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与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3)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攻略二 自交和自由交配【例2】(2014年高考海南卷24题)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 B.4:4:1 C.1:2:0 D.1:2:1【答案】B【攻略技巧】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自由交配是指雌雄个体间的交配,包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交配。在概率计算中,自交只涉及一个个体的自交方式中某一基因型比例只乘一次,而自由交配方式中两个个体的基因型比例都要相乘。攻略三 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例3】(2017年海南卷,22)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a B.b C.c D.d【答案】D【解析】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如果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故D可以排除。【攻略技巧】根据口诀巧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患者全为男性、男性患者的父子均为患者——伴Y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正常非伴性。即双亲正常子女患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女性患者的父亲或儿子是否正常,若正常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都患病,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双亲患病子女正常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男性患者的母亲或女儿是否正常,若正常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都患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攻略四 有关概率计算【例4】(2017年新课标Ⅱ卷,32)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________;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______。【答案】(1)(2)1/8 1/4(3)0.01 1.98%【解析】(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直接画出。(3)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1%;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2×1%×99%=1.98%。【攻略技巧】概率是指某表现型或基因型出现的可能性大小,解题时应根据亲本基因型将子代所有可能出现的个体的表现型或基因型写出来,然后再判断其中某个体表现型或基因型出现的概率。注意,显性性状对应的基因型应根据亲子代来判断,若不能确定,应写出所有的可能性,并注上相应的概率,在计算概率时,需注意研究的对象是子代全部个体还是子代中显性性状个体。●名校试题演练——决胜20181.孟德尔利用高茎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实验过程中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B.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C.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证明了分离定律真实可靠D. 若让F2中的高茎豌豆自交,理论上子代中矮茎植株约占2/3【答案】B2.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者比例为9∶6∶1,现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则后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 )A.2∶0∶1 B.0∶2∶1 C.5∶0∶1 D.0∶5∶1【答案】B【解析】由9∶6∶1比例可推出:扁盘状、圆形、长形南瓜分别为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对单显性个体测交,后代无双显性个体,圆形与长形比为2∶1。3.科学家将两个抗冻蛋白基因A随机整合到某植株细胞的染色体上,根据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存在情况推测,下列叙述不可能发生的是A. 使含基因A的植株自花受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5:1B. 对含基因A的植株授一普通植株的花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C. 使含基因A的植株自花受粉,后代植株中含有基因A的比例是1D. 含基因A的植株,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2个基因A【答案】D【解析】若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条含有抗冻蛋白基因A,相当于双杂合子,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自交后代不含抗冻蛋白基因的个体占1/16,即后代冻蛋烟草:普通烟草=15:1,A正确;若两个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与普通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B正确;若两个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自花传粉后产生的后代全部含有A基因,C正确;含基因A的植株,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4个基因A,D错误。4.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B.F1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同C.F2中没有红眼黑体的原因是存在致死基因D.F2中的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4种【答案】D5.某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男孩同时患上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 1/24 B. 1/44 C. 1/88 D. 7/2200【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设致病基因为a,则aa=1%,a=10%,则在人群中AA=90%×90%=81%,Aa=2×90%×10%=18%,因此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是18%÷(18%+81%)=2/11。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所以该夫妇的基因型是2/11AaXBY×AaXBXb,故他们所生男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2/11×1/4×1/2=1/44,故选B。6.下图为某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母亲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B. 该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 Ⅱ3和Ⅱ4的基因型可能相同D. 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答案】C7.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感染的天然化学物质。豌豆细胞中基因A决定豌豆素产生,基因B抑制豌豆素产生。科研人员用两个不产生豌豆素的突变纯系豌豆(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和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杂交组合 亲本性状 F1表现型 F2表现型甲 突变品系1×野生型 产生豌豆素 3/4产生豌豆素,1/4不产生豌豆素乙 突变品系2×野生型 不产生碗豆素 1/4产生豌豆素,3/4不产生豌豆素丙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 不产生豌豆素 3/16产生豌豆素,13/16不产生豌豆素A. 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突变品系1、2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C. 在真菌感染严重地区,A和b的基因频率会不断上升D. 杂交组合丙F2的不产生豌豆素植株中杂合子占3/13【答案】D【解析】杂交组合丙中,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3,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_bb,其余基因型都表现为不产生豌豆素,A正确;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实验中分别与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杂交,F2表现型都是3:1,说明F1都是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则突变品系1、2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B正确;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感染的天然化学物质,则在真菌感染严重地区,A和b的基因频率会不断上升,C正确;杂交组合丙中,F1基因型为AaBb,F2中不产生豌豆素植株占13份,其中纯合子有3份,则不产生豌豆素植株中杂合子占10/13,D错误。8.下图为某遗传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患者表现为女性,该遗传病属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 患者的性腺中,初级性母细胞内能形成23个四分体C. 患者体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可能是0条或1条或2条D. 该图是从患者体内提取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观察获得【答案】A9.下列关于遗传病与人类未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多基因遗传病涉及多个基因的遗传,一般与环境因素无关B. 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乙型血友病均属于X连锁遗传病C. “选择放松”将使遗传病致病基因频率快速上升D. 任何环境中,蚕豆病和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基因同样都是有害的【答案】B10.某哺乳动物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毛色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与a、Y与y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若想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能满足要求的交配组合有两组C.基因型为Yy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黄色毛和白色毛的比例为3:5D.若黄色与白色两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则母本的基因型是Yy【答案】C【解析】由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知,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若想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只有YY×yy这一组杂交组合,B错误;基因型为Yy的雌雄个体杂交,F1基因型为1YY、2Yy、1yy,雄性中黄色毛:白色毛=3:1,雌性全为白色毛,故子代黄色毛和白色毛的比例为3:5,C正确;当亲本的杂交组合为Yy×yy时,也可生出白色雄性(yy)个体,D错误。1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女儿一定是患者【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Ⅲ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位于Ⅲ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由题图可知Ⅱ片段是X、Y的同源区段,因此在该部位会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由题图可知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将通过X染色体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C正确;若某病是由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患病女性的女儿有两条X染色体,如果其父亲是表现正常,即有显性基因一定会通过X染色体遗传给女儿,因此女儿不一定患病。D错误。12.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答案】B13.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约有1/3与遗传有关。其发病机制复杂,现已发现三十多种致病基因和上百个基因位点的突变与该病相关。据资料分析正确的是A. 先天性白内障都属于遗传病B. 三十多种致病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 上百个基因可突变说明基因突变频率高D. 产前诊断可检测胎儿是否患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答案】D14.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一些70后、80后也加入待孕行列。研究发现孕妇年龄偏高.其子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增加,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测。回答下列与遗传病有关的问题:(1)人类遗传病的三种类型中,不遵循遗传规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胎儿出生前,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医生常用的检测手段是____________。(2)“唐筛”即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是高龄产妇的常规检查项目。一对表现正常的70后夫妇,妻子怀孕后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进行“唐筛”,理由是_________。(3) 亨延顿舞蹈是一个变异型亨延顿基因引起的,该基因内CAC异常扩张重复(重复次数与发病程度、发病早晚呈正相关)。亨廷顿舞蹈病为_____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亨廷顿舞蹈病存在明显的遗传早现(遗传病在联系几代遗传中,发病年龄提前并且病情严重程度增加)现象.你对此的解释是___________。(4)实验小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亨廷顿舞蹈病患者一般在中年发病,同时他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一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王某,男,36岁,于6年前开始发病,其父亲,妻子正常.但母亲和哥哥为患者,他还有一个24岁的弟弟、12岁的女儿、10岁的儿子。请将实验小组同学的走访结果,在下面方框内绘制成遗传系谱图。【答案】 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产前诊断 需要 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双亲正常子代也可能患病 显性 多代遗传导致子代基因中CAG异常重复性程度较高【解析】(1)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种类型,其中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均不遵循遗传规律。胎儿出生前,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医生常用的检测手段是产前诊断。(2)“唐筛”即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是高龄产妇的常规检查项目。一对表现正常的70后夫妇,妻子怀孕后需要进行“唐筛”,理由是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双亲正常子代也可能患病。(3)亨廷顿舞蹈病是由一个变异型亨廷顿基因引起的,该基因内CAG异常扩张重复(重复次数与发病程度、发病早晚呈正相关),因此亨廷顿舞蹈病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由于亨廷顿舞蹈病在多代遗传导致子代基因中CAG异常重复性程度较高,因此具有明显的遗传早现现象。(4)根据走访调查发现的该亨廷顿舞蹈病家系信息:王某,男,36岁,于6年前开始发病,其父亲,妻子正常,但母亲和哥哥为患者,他还有一个24岁的弟弟、12岁的女儿、10岁的儿子,可将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绘制为:。15.牛的毛色与真黑素(黑色)和褐黑素(栗色)有关。下图表示牛黑色素细胞中正常基因E控制这两种色素合成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第二阶段的场所是____________。(2)酪氨酸酶的合成还需要基因D和F,但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F与f基因共同存在时,酪氨酸酶的合成量有所下降,表现为栗色;个体缺少酪氨酸酶时表现为白色。①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让基因型为DdFf和ddFf的牛杂交,后代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若选择F1中的黑色牛和栗色牛杂交,F2白色牛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F2中f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从F1到F2代,基因F(f)控制的性状是否发生进化___________。②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让基因型DdFf和DdFf的牛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3)另一品种牛的毛色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若一个种群中有E+E+60只,E+E20只,EE16只,Ee4只,若该种群个体随机交配产生后代F1中,表现型浅黑色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 核糖体(2)①黑:栗:白=1:2:5 1/2 1/4 是②黑:栗:白=1:2:1或栗色:白=1:1或黑:栗:白=1:1:2(3)2.8%【解析】(1)图中①过程是基因E控制细胞膜上M受体合成过程,称为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该过程第二阶段的场所是核糖体。②基因型DdFf和DdFf的牛交配,若D和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黑∶栗∶白=1∶2∶1;若D和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栗∶白=1∶1;若双亲中一个D和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另一个D和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黑∶栗∶白=1∶1∶2。(3)一个种群中有E+E+60只,E+E20只,EE16只,Ee4只,则E+的基因频率为(60×2+20)/(60+20+16+4)=70%,e基因频率为4/200=2%,该种群个体随机交配,产生后代F1中,表现型浅黑色的比例为70%×2%×2=2.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