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试大纲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考情概要考纲要求三年高考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016新课标Ⅰ卷、江苏、上海 2013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2017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Ⅲ卷、新课标Ⅱ卷、海南 2016上海、江苏 2015福建、天津、安徽、海南 2014海南2、福建、安徽、全国卷、浙江、新课标Ⅰ卷、山东、四川11、天津、江苏、海南3.伴性遗传Ⅱ2017新课标Ⅱ卷、海南 2016新课标Ⅰ卷 2015浙江、山东 2014安徽 2013山东、四川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2017海南 2016海南、浙江 2015新课标Ⅰ卷、新课标II卷、江苏 2013江苏、安徽、重庆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2017江苏 2016浙江 2015年广东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2012江苏●名师综述 遗传规律每年高考必考,熟练掌握遗传原理和题型方法技巧。通常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用到的实验材料、假设演绎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及应用;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分布及遗传规律和特点;理解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原理及在解释遗传现象中的应用;结合生物的变异、育种和减数分裂的知识考查遗传规律。主要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遗传概率的计算,遗传规律在遗传病及育种方面的应用,表形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推导及计算、遗传图解及概率计算、杂交过程的实验设计,借助一定情境考查两大规律在相关方面的应用,包括考查,考查处理特殊遗传现象的能力。 熟悉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特点,熟练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分析、解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清晰记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专科原遗传学实验、测交实验过程及各种结论,准确比较常染色体、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通过审读题干文字、图表及设问,获取关键信息,判断特例类型,判断显隐性,判断是否符合孟德尔规律,判断基因的位置,分析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推导出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构与结论;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分离开来,用单因子分析法一一加以研究,最后把研究的结果用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运用数学中的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进行计算。比较辨析法区别遗传相关的概念。规律总结法突破分离定律解题技巧,以一个题总结出一类题的解决方案;结合对应的遗传图谱或遗传病实例,突破伴性遗传。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上,其次对遗传基本定律实验的科学方法、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判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 2.从考查角度上看,以遗传学实验为背景,以图表作为信息载体,结合两大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以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及概率计算为核心,结合遗传实验的设计和特定条件下自由组合定律变式、特例等进行考查。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8年,仍然集中在遗传实验设计和两大基本定律的变式应用上,多以非选择题形式进行命题。 ●基础考点1.假说—演绎法的概念及具体应用。2.孟德尔实验的成功之处。3.基因类、交配类、性状类的概念及应用。4.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常考的几种类型及比较、判定。5.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种特殊类型,如显性相对性、孤雌生殖、致死基因、致死基因型、雄性不育、表型模拟、环境因素影响。6.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定律相关的概率计算;自交、测交、随机交配的比较。7.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型、基因频率的联系。8.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比较。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组合数、配子类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与亲本基因型或表现型不同的概率计算。10.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与育种的关系、特例。11.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即9:3:3:1的变式。【析考题·明考向】1.(2017年新课标Ⅲ卷,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答案】D2.(2017年海南卷,2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答案】C【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可能黑色为显性或隐性,A错。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显隐性,B错。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故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大于显性基因频率,C正确。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D错。3.(2016年上海卷,21)表2显示某家庭各成员间的凝血现象(-表示无凝血,+表示凝血),其中妻子是A型血,则女儿的血型和基因型分别为( ) A.A型;IAi B.B型;IBi C.AB型;IAIB D.O型;ii【答案】B【解析】妻子是A型血,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说明其他家庭成员是B型或O型;妻子的血清可以使丈夫和女儿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说明丈夫和女儿的血型为B型或AB型,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丈夫和女儿的血型均为B型,丈夫、妻子、女儿、儿子的基因型分别为IBi、IAi、IBi、ii。4.(2017年江苏卷,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答案】D5.(2017年海南卷,22)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 A.a B.b C.c D.d【答案】D【解析】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如果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故D可以排除。6.(2016年海南卷,23)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 )A.先天性愚型 B.原发性高血压 C.猫叫综合征 D.苯丙酮尿症【答案】A【解析】先天性愚型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2016年海南卷,24)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 )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D.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答案】D8.(2016年新课标Ⅰ卷,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但在理论上应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乘积,A、B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C错误;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则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正确。9.(2015年新课标Ⅰ卷,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答案】B【解析】短指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在男性女性中发病率一样;A错误。红绿色盲是伴X遗传病隐性遗传病,女病父必病;B正确。伴X显性遗传女病多于男病,因为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获得显性基因的概率大;C错误。隐性遗传病往往隔代交叉遗传。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隔代遗传;D错误。10.(2016年浙江卷,6)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3和Ⅱ6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若Ⅱ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C.若II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1/4D.若Ⅱ2与Ⅱ3生育了 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答案】D 11.(2016年新课标Ⅰ卷,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D12.(2015年新课标Ⅱ卷,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答案】A【解析】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A正确。13.(2015年浙江卷,6)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中表现型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答案】D【解析】由Ⅱ3和Ⅱ4甲病正常而后代Ⅲ7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且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由此推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后代Ⅲ1患乙病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用A、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则Ⅱ1的基因型为BbXAXa,Ⅲ5的基因型为B_XAX_,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1/2=1/3,B错误;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8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C错误;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而亲本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为XAXa和XAY,因此最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D正确。14.(2015年广东卷,24)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B.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 000,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100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答案】AD【解析】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由a控制,正常由A控制,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10000,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可推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99%,a的基因频率=1/100,人群中携带者所占比例约为2×A%×a%=198/10000,B错误;要诊断携带者需用基因检测,染色体检查诊断的是染色体变异的遗传病,系谱图分析只能推测携带者的可能性,无法确诊,D错误。15.(2017年新课标Ⅱ卷,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答案】D16.(2017年新课标Ⅰ卷,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答案】B【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各含有一个Xr基因,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胞和极体均为bXr,D正确。17.(2016年新课标Ⅲ卷,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18.(2015年海南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答案】D【解析】孟德尔定律的前提是遗传因子独立存在,不相互融合,A错误;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B错误;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27种,C错误;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正确。19.(2017年海南卷,22)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 A.a B.b C.c D.d【答案】D【解析】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如果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故D可以排除。20.(2016年上海卷,26)图9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B.芦花形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D.芦花雄鸟和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答案】D【解析】F1中雌雄性表现型不同,说明该性状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A正确;亲本均为芦花,子代出现非芦花,说明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B正确;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非芦花雄鸟(ZbZb)和芦花雌鸟(ZBW)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C正确;芦花雄鸟(ZBZ-)和非芦花雌鸟(ZbW)的子代雌鸟为非芦花或芦花,D错误。21.(2016年江苏卷,24)(多选)人类ABO血型有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血型ABABO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答案】ACD22.(2016年新课标Ⅰ卷,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但在理论上应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乘积,A、B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C错误;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则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正确。23.(2016年新课标Ⅱ卷,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答案】D【解析】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可进一步推测:雌蝇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24.(2015年山东卷,5)人体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Ⅰ-1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B.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aBC.Ⅳ-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1D.若Ⅱ-1的基因型为XABXaB,与Ⅱ-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图中Ⅰ-1、Ⅰ-2有病,其女儿Ⅱ-3正常,说明双亲各含有一种显性基因,Ⅰ-2的基因型为XAbY,则Ⅰ-1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故A正确;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aB,故B错误;Ⅳ-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Ⅲ-3,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3,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和Ⅰ-2,故C错误;若Ⅱ-1的基因型为XABXaB,与Ⅱ-2(XaBY、XabY或XAbY)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故D正确。25.(2017年新课标Ⅰ卷,32)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答案】(1)有角:无角=1:3 有角:无角=3: 1 (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 (3)3 5 7【解析】(1)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通过列表可知Nn×Nn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子代基因型1/4NN2/4Nn1/4nn子代雄性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子代雌性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2)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一代均表现为黑毛,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由于常染色体上遗传与伴X染色体遗传结果后代表现型均为黑毛∶白毛=3∶1,若是常染色体上遗传,通常各种表现型中雌性∶雄性均为1∶1;若是伴X染色体上遗传,则XMXM×XmY,子一代XMXm和XMY,子二代中1/4XMXM、1/4XMXm、1/4XMY、1/4 XmY。(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雌雄基因型相同,为AA、Aa、aa,位于X染色体上的雌性基因型为XAXA、XAXa、XaXa,雄性基因型为XAY、XaY;位于X、Y同源区段上,雌性基因型为XAXA、XAXa、XaXa,雄性基因型为XAYA、XAYa、XaYA、XaYa。26.(2016年天津卷,9)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 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 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鲤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 请问答相关问题: (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__________条带。(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答案】(1)P3P3或P4P4(2)25% 3(3)a1a2a3 100%(3)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中均含有P1、P2、P3,则三倍体的基因型均为a1a2a3,由此推测双亲均为纯合体。27.(2015年新课标Ⅰ卷,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A基因频率为__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答案】(1)1:1 1:2:1 0.5(2)A基因纯合致死 1:1(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子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可推测A基因纯合致死。由于AA:Aa=2:1,则子一代中A基因频率为1/3,a基因频率为2/3,子一代随机交配,子二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1/9,Aa基因型频率为4/9,aa基因型频率为4/9,又因A基因纯合致死,故子二代中Aa和aa两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1。28.(2017年新课标Ⅲ卷,32)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答案】(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解析】(1)实验思路:将确定三对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拆分为判定每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如利用①和②进行杂交去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实验过程:(以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为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眼小刚毛=9∶3∶3∶1,则A/a和B/b位于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否则A/a和B/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实验过程:(以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为例)取雌性的①和雄性的③进行杂交实验: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一代中雌性全为有眼,雄性全为无眼,则A/a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一代中全为有眼,且雌雄个数相等,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29.(2017年海南卷,29)果蝇有4对染色体(I~IV号,其中I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表现型表现型特征基因型基因所在染色体甲黑檀体体呈乌木色、黑亮eeIII乙黑体体呈深黑色bbII丙残翅翅退化,部分残留vgvgII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是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__________。(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果蝇体色性状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焦刚毛灰体♂∶焦刚毛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答案】(1)灰体长翅膀 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II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EeBb 灰体 会 (3)XAXABB、XaYbb(2)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即eeBBVgVg×EEbbVgVg,F1的基因型为EeBbVgVg,表现型为灰体。F1雌雄交配,只看EeBb这两对等位基因,即EeBb×EeBb,F1为9E_B_(灰体):3E_bb(黑体):3eeB_(黑檀体):1eebb,发生性状分离。(3)子二代雄蝇:直刚毛:焦刚毛=(3+1):(3+1)=1:1,雌蝇:直刚毛:焦刚毛=8:0=1:0,表明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子二代雌蝇都是直刚毛,表明直刚毛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雄蝇为XAY,雌蝇为XAXa,亲本为XAXA×XaY。关于灰身和黑身,子二代雄蝇:灰身:黑身=(3+3):(1+1)=3:1,雌蝇:灰身:黑身=6:2=3:1,故B和b位于常染色体,子一代为Bb×Bb。综上所述,亲本为XAXABB、XaYbb。30.(2017年新课标Ⅱ卷,32)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1)用“ ”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________;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______。【答案】(1)图示如下: (2)1/8 1/4(3)0.01 1.98%【解析】(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直接画出。(3)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1%;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2×1%×99%=1.98%。31.(2016年江苏卷,3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疾病,下图为20世纪中叶非洲地区HbS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SCD患者血红蛋白的2条β肽链上第6为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2条α肽链正常。HbS基因携带者(HbA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_____条异常肽链,最少有__条异常肽链。(2)由图可知,非洲中部Hb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___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____的个体比例上升。(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HbAHbS个体比HbAHbA和HbSHbS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__现象。(4)为了调查SCD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_____(填序号)。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③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5)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女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答案】(1)2 0 (2)HbS HbAHbA (3)杂种(合)优势 (4)①② (5)1/18(3)杂合子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活力,体现了杂种优势。(4)调查SCD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SCD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5)一对夫妇中男性父母都是携带者,则其基因型为1/3HbAHbA、2/3HbAHbS,女性的妹妹是患者,则其父母亦均为携带者,该女性基因型为1/3HbAHbA、2/3HbAHbS,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2/3×2/3×1/4×1/2=1/18。【名题集训·决胜高考】1.关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分析中,错误的是A. 实验材料好,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且有易于区分的性状B. 由现象及本质,通过观察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来解释性状分离现象C. 从简单到复杂,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进行多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D. 研究方法科学,先提出假说解释现象,再通过演绎推理和测交实验验证假说【答案】B【解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由现象及本质,通过提出假说内容来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并推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B错误;从简单到复杂,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进行多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C正确;研究方法科学,用了假说-演绎法,即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验证假说内容,D正确。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其实例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多指、苯丙酮尿症、原发性高血压是单基因遗传病B.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都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C.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D.既患血友病又患白化病的孩子的父亲可能均表现正常【答案】A3.某种小鼠的体色受常染色体基因的控制,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F1都是黑鼠,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体色表现为9黑∶6灰∶1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鼠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若F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2黑∶1灰∶1白C.F2灰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D.F2黑鼠有两种基因型【答案】A【解析】根据F2性状分离比可判断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1(AaBb)与白鼠(aabb)杂交,后代中AaBb(黑)∶Aabb(灰)∶aaBb(灰)∶aabb(白)=1∶1∶1∶1,B错误;F2灰鼠(A__bb、aaB__)中纯合子占1/3,C错误;F2黑鼠(A__B__)有4种基因型,D错误。4.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甲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则Ⅰ-1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乙图中的( ) 【答案】B5.在一个玉米的自然种群中,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和矮茎,等位基因B、b控制抗病和感病,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其中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现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为3∶1B. 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C. 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D. F1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8/9【答案】C【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而选择的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所以高茎抗病植株为AaBb,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应为3∶1,A正确。因为子代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性状,而亲本的性状应是显性性状,所以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B正确。因为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所以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错误。F1抗病植株有1/3纯合子,2/3杂合子,它们之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中不抗病植株占1/3×1/3=1/9,所以抗病植株占8/9,D正确。6.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F1中只有暗红眼;而反交,暗红眼♂×朱红眼♀,F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设相关的基因为A和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B.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细胞质中,也不在常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D.若正、反交的F1代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1∶1∶1∶1【答案】D【解析】正反交实验后代表现一致则为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正反交实验后代表现母本性状则为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正反交实验后代表现性状与性别有关则为伴性遗传。7.用绿色圆粒与黄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所得的F1均为黄色圆粒。现令F1自然繁殖得F2,则F2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的类型中纯合体占A. 3/8 B. 9/16 C. 5/8 D. 1/3【答案】D【解析】用绿色圆粒与黄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所得的F1均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圆粒为显性性状,F1基因型为YyRr,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则F2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的类型为Y_rr,yyR_,分别占总数的3/16、3/16,纯合子YYrr和yyRR分别占总数的1/16、1/16,因此F2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的类型中纯合体占(1/16+1/16)÷(3/16+3/16)=1/3,故选D。8.现用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测交类型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父本母本AaBbAabbaaBbaabbF1乙1/72/72/72/7乙F11/41/41/41/4A.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可能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B.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C.将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9.下图表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 基因W和w中的A+G/T+C的比值不同,基因B和b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C. 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则可产生1种基因型的生殖细胞D. 该果蝇与多只灰身雄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为灰身:黑身=3:1【答案】C【解析】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在双链DNA分子中,C=G,A=T,因此基因W和w中的A+G/T+C的比值相同,但基因B和b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将产生1个卵细胞(生殖细胞)和三个极体,可见,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则可产生1种基因型的生殖细胞,C正确;若只考虑身体的颜色,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Bb,多只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或Bb,所以该果蝇与多只灰身雄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的灰身与黑身的数量比不一定为3∶1,D错误。10.某二倍体自花授粉植物,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M)对白花(m)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受精卵不能发育,缺失基因用“o”表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型为HhhMM高茎红花植株的出现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B. 基因型为HoMM高茎红花植株的出现不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C. 基因型为hoMm矮茎红花植株的出现可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D. 基因型为hoMm矮茎红花的植株自交,子代染色体结构正常的植株占1/3【答案】D【解析】基因型为HhhMM高茎红花植株的出现可能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导致的,A错误;基因型为HoMM高茎红花植株的出现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导致的,B错误;基因型为hoMm矮茎红花植株的出现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C错误;基因型为hoMm矮茎红花的植株自交,后代HH:HO:OO=1:2:1,其中OO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所以子代染色体结构正常的植株占1/3,D正确。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女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属于交叉遗传B. 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C. 摩尔根研究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时采用的方法,属于假说一演绎法D. 父方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会导致子代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后代【答案】A【解析】女性的色盲基因既能传给儿子也能传给女儿,男性的色盲基因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属于交叉遗传,A错误;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B正确;摩尔根研究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时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C正确;父方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会产生YY的精子,该精子与X卵细胞受精后会导致子代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后代,D正确。12.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 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C.图丙、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一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答案】A13.下图表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种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甲病的致病基因一定位于细胞核中C. 调查乙病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做大量统计D. 乙遗传病患者的一个细胞中最多可存在4个致病基因【答案】D1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D.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答案】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控制鸡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故A正确;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所以显性性状在雄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隐性性状在雌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故B正确;假设控制芦花的基因为B,控制非芦花的基因为b,则F1中芦花雄鸡能产生ZB、Zb两种配子,非芦花雌鸡能产生Zb、W两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的F2雌雄鸡均有两种表现型,故C错误;F2中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BW、ZBZb,杂交后代中只有ZbW为非芦花鸡,占1/2×1/2=1/4,芦花鸡占3/4,故D正确。15.下图所示遗传图解中,人类肤色正常和白化基因用A、a表示,人类色觉正常和红绿色盲基因用B、b表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的过程属于测交B. 图中所示过程发生了变异C. 由图推知,人群中女性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父亲D. 由图推知,人群中白化病在男、女群体中发病概率相等,红绿色盲也是如此【答案】B16.图甲是人类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结果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2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C.酶切时需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D.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答案】B17.已知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Ⅱ9为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现对Ⅰ1、Ⅰ3、Ⅰ4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电泳可将不同类型的基因进行分离),结果如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若Ⅱ9患有乙病,则导致该异常的原因只有可能是Ⅰ4的减Ⅰ异常C. 若Ⅱ6与Ⅱ7婚配,则生出患两病女孩的概率为1/24D. 若对第Ⅱ所有个体进行基因电泳,则均可能只得到两条条带【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二号家庭中3、4没有甲病,他们的女儿8号有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号家庭中,1、2有乙病,而他们的儿子5号没有乙病,说明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3号没有乙病,4号有乙病,后代7号正常,根据电泳图可以判断乙病只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若9号患有乙病,其是特纳氏综合征患者,只有1条X染色体,则导致该异常的原因是Ⅰ3的减Ⅰ或减Ⅱ异常,B错误;假设甲乙两病致病基因分别是a和B,则6号基因型为2/3Aa1/2XBXb,7号基因型为2/3AaXbY,后代甲病的发病率为2/3×2/3×1/4=1/9,乙病女孩的概率为3/4×1/2=3/8,因此生出患两病女孩的概率=1/9×3/8=1/24,C正确;根据1、3、4的电泳图可知,基因类型1、2分别表示A、a基因,基因类型表示B基因,基因类型表示b基因,则5号只有两条条带,而第Ⅱ代的其他个体都可能超过两条条带,D错误。18.人类色盲中有红绿色盲和蓝色盲之分。某地区正常居民中约有44%为蓝色盲基因携带者,下图为该地区某一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0号体内细胞最多有4个色盲基因C.11号和12号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12D.若13号与该地区一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患蓝色盲的概率是11/200【答案】C【解析】由系谱图中3、4、8号的表现型可知,蓝色盲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设蓝色盲由基因a控制,红绿色盲由基因b控制,则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其体细胞有丝分裂时最多可含有6个色盲基因,B错误;分析可知,11号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12号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2/3×1/2×1/4=1/12,C正确;已知该地区正常居民中约有44%为蓝色盲基因携带者,若13号(Aa)与该地区一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患蓝色盲的概率是1/2×1/2×44%=11/100,D错误。 19.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B.原发性高血压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C.线粒体DNA缺陷导致的遗传病,其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21三体综合征患儿双亲不发病,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答案】B【解析】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A项错误;原发性高血压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是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B项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细胞质中,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项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从变异类型上看,这种遗传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存在显性和隐性之分,D项错误。20.甲、乙两图可表示某男性细胞中的染色体情况,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图均为该男性的染色体组型图B. 与其他22对染色体相比,XY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C. 乙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92个DNA分子D. 对甲、乙图形的分析有助于判断该男性是否患各种遗传病【答案】C21.燕麦的颖色有黑色、黄色和白色3种,受B、b和Y、y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 (1)控制燕麦颍色的基因B、b和Y、y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2)F2黄颖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配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3)F2黑颖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然为黑颖,这样的个体在F2黑颖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4)若F2黑颖植株间进行随机授粉,则所得子代黑颖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5)若两黑颖植株杂交,所得后代均为黑颖,则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___种。【答案】 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bbYY或bbYy bY:by=2:1 1/3 3/4 15【解析】(1)杂交实验结果显示: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为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燕麦颖色的基因B、b和Y、y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依题意并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黑颖为B_ Y_、B_yy,黄颖为bbY_,白颖为bbyy;F1的基因型为BbYy。F2黄颖植株的基因型为bbYY或bbYy,其中bbYY占1/3,bbYy占2/3,其配子类型及比例为bY∶by=3∶1。 (3)F2黑颖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然为黑颖,说明其基因型为BBYY、BBYy、BByy,这样的个体在F2黑颖中所占的比例为1/12+2/12+1/12=1/3。 (4)在F2黑颖植株中,①若只研究B和b,则BB、Bb依次占1/3、2/3,产生的配子为2/3B、1/3b,随机授粉所得子代为4/9BB、4/9Bb、1/9bb;②若只研究Y和y,则YY、Yy、yy依次占1/4、1/2、1/4,产生的配子为1/2Y、1/2y,随机授粉所得子代为1/4YY、1/2Yy、1/4yy;③将B和b、Y和y综合在一起研究,随机授粉所得子代黑颖植株所占比例为8/9(BB+Bb)×1(YY+Yy+yy)=8/9,所得子代杂合子黑颖植株所占比例为4/9BB×1/2Yy+4/9Bb×1(YY+Yy+yy)=6/9,可见,所得子代黑颖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6/9÷8/9=3/4。(5) 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黑颖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为BBYY、BBYy、BByy、BbYY、BbYy、Bbyy。若两黑颖植株杂交,所得后代均为黑颖,则至少有1个亲本必然含有2个B,所以符合要求的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组合有15种。22.下图是一只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其中A/a、B/b、R/r和E是位于果蝇染色体上的基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A和a的和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 (2)等位基因R与r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该种群雄性个体中最多存在_种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控制果蝇眼色性状的等位基因E和e在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若要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则其亲本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基因型表示)。(4)人的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但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结合人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产生的遗传效应可以判断,人和果蝇性别决定的差异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e使隐性个体致死,则对于果蝇性别比例的影响是雄性个体比例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二者的碱基(或脱氧核甘酸,或碱基对)序列存在差异 分离定律 4 XRYR、XRYr、XrYR、XrYr XeXe和 XEY 人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果蝇取决于所含X染色体的数目 减小(3)根据提供信息已知,眼色为伴X遗传,若要根据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应该选择显性的父本和隐性的母本,即杂交的亲本基因型为XeXe和XEY,后代雌果蝇都是显性性状,雄果蝇都是隐性性状。(4)人的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但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说明人的性别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果蝇的性别取决于所含X染色体的数目。若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e使隐性个体致死,雌性含有两个e才会致死,而雄性含有一个e就致死,因此雄性个体比例将下降。23.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IA与IB可依次表达为红细胞膜上的A凝集原与B凝集原,i不能表达产生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能与对应凝集原结合,而导致红细胞凝集。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O型血者血清中既有A凝集素又有B凝集素,其控制血型的基因组成为____。(2)基因控制凝集原的合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过程。(3)—位AB型血、红绿色盲基因组成为XDXd的女子与O型血色盲男子,婚后高龄产下一个AB血型的男孩。试推测事件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检测该AB血型男孩发现他同时是色盲患者,他的基因组成为_____。假设该男孩长大成人,且ABO血型的控制基因随机分离,则该男孩正常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且不携带色盲基因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4)医生在通过________后,常建议部分产妇在胎儿出生前做羊水检査、B超检査、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_____,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答案】(1)ii(2转录和翻译(3)AB型女子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2条9号染色体未分离,最终形成了含有2条9号染色体的AB型卵细胞 IAIBiXdY 1/4(4)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解析】(1)O型血者血清中既有抗A凝集素又有抗B凝集素,凝集素可与相应的凝集原发生结合导致红细胞凝集,由此说明O型血没有A和B凝集原,故其基因型为ii。(2)凝集原是位于红细胞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基因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其合成的。(3)根据题意分析,该AB型血、红绿色盲女子的基因型为IAIBXDXd,O型血色盲男子基因型为iiXdY,后代生出了一个AB型血的男孩(含有IA和IB基因),则该男孩控制血型的IA、IB基因只能都来自于母亲,由此推测这是AB型女子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2条9号染色体未分离,最终形成了含有2条9号染色体的AB型卵细胞,从而生出了基因型为IAIBi的男孩;又发现该AB血型男孩是色盲患者,则其基因型为IAIBiXdY,故其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正常且不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1/2×1/2=1/4。(4)医生一般先通过遗传咨询确定可能患有某种遗传病的概率,再通过产前诊断确定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24.有一种无毒蛇,皮肤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合成黑色素,基因B控制合成橘红色素。野生型蛇的皮肤上有黑色和橘红色相间条纹,白色蛇皮肤细胞中不能合成相关色素。下面是该种蛇皮肤花纹遗传系谱图,分析回答: (1)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野生型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种。(2)图中Ⅰ2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Ⅲ1与Ⅲ4杂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野生型蛇的概率为________。若从Ⅲ1与Ⅲ4杂交后代中选择野生型蛇随机交配,所得橘红色蛇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3)下图为Ⅱ2个体体内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与皮肤斑纹相关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已知该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为Ⅲ3个体,分析与该生殖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 ①若该细胞是由于基因重组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该细胞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4 (2)Aabb 5/12 7/13(或 49/91) (3)①Ab、AB、aB ②AB、AB、aB 或 Ab、Ab、aB【解析】(1)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独立遗传,A、a和B、b应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野生型蛇同时含有A和B基因,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4种。(3)Ⅱ2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次级卵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若该细胞是由于基因重组引起,则与该生殖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aB,另外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B、Ab;若该细胞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则可能是B突变为b,或b突变为B,与该生殖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AB、aB 或 Ab、Ab、aB。25.果蝇的3对相对性状中棒眼(E)对正常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甲图是某果蝇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sEXe,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E始终连锁在一起(图乙),s在纯合(XsEXsE、XsEY)时能使胚胎致死。 (1)若甲图果蝇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后代,则其原因是____。(2)若棒眼雌果蝇(XsEXe)与正常眼雄果蝇(XeY)杂交,F1中雌性个体出现的概率是___,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3)某正常肢果蝇种群中因基因突变出现了一只短肢雄果蝇,将该短肢果蝇与正常肢果蝇交配,F1都为正常肢。请继续设计实验,判断短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子代;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短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1)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 (2)2/3 10/11 (3)①将F1的雌果蝇与原种群中的正常肢雄果蝇交配②a.全为正常肢;b.出现短肢雄果蝇【解析】(1)由甲图可知,基因B与基因V连锁,基因b与基因v连锁。若甲图果蝇(基因型是BbVv)与黑身残翅(基因型是bbvv)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残翅(BbVv)和黑身长翅(bbVv)后代,则其原因是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3)①根据题意,将该短肢果蝇与正常肢果蝇交配,F1都为正常肢,可以推知正常肢为显性性状。要判断短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可以将F1的雌果蝇与原种群中的正常肢雄果蝇交配,获得子代;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a. 若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的雌果蝇(设基因型为Aa)与原种群中的正常肢雄果蝇(基因型为AA)交配,子代全为正常肢;b.若短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F1的雌果蝇(设基因型为XAXa)与原种群中的正常肢雄果蝇 (基因型为XAY)交配,子代会出现短肢雄果蝇(Xa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