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2018中考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2018中考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资源简介

初中地理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
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
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
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
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
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
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⑤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地理方位记忆歌
上北下南左为西,右东两手来区分;
北东西南出新闻,四方符号NEWS论。
(即: 北纬-N;东经-E;西经-W;南纬-S。)
其他:
(1)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
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
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
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
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
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
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
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2)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3)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4)
东北三省黑吉辽, 北部边疆内蒙古。
两河两山连京津,两湖三江接皖沪。
南部琼台闽粤桂, 川黔云藏加重庆。
西北陕甘宁青新, 港澳特别行政区。
考点45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省台州市,题号2,分值4)下列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紫色石蕊变红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右低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A.CO2通入到紫色石蕊中与水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这反映了CO2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B.CO2与氢氧化钙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使溶液变浑浊,这反映了CO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C.CO2使蜡烛熄灭说明了CO2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D.CO2倒在杠杆一侧的容器中使左高右低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反映了CO2的物理性质,故正确。
2.(2017山东德州,题号1,分值2)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该新途径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选项正确;
B.利用此技术可以直接将CO2转化为汽油,另辟一种获得燃料的途径,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选项正确;
C.该过程将CO2转化为汽油,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
D.催化剂是这个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选项正确。
3.(2017重庆B,题号12,分值2)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 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 .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A选项,氧气起到助燃的作用,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选项正确;
B选项,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选项错误;
C选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大于空气,故可以用向上排空空气法。选项正确;
D选项,动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二者在自然界中,形成循环,选项正确。
4.(2017辽宁省沈阳市,题号10,分值1)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此气体是氧气,所以该选项错误;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氧气,所以该选项错误;
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该选项正确;
D.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有气泡逸出,说明此气体难溶于水或不宜溶于水,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所以该选项错误。
5.(2017湖南省娄底市,题号25,分值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涤纶和羊毛点燃时,都可闻到一股烧焦的羽毛气味
D.在电解水实验,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相关常见实验的实验现象。
A. 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正确;
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剧烈燃烧,故错误;
C. 涤纶是有机合成材料,点燃时没有烧焦的羽毛气味,羊毛是天然材料,点燃时则有烧焦的羽毛气味,故错误;
D. 电解水实验,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故错误,A正确。
6. (2017年北京,13题,1分)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可用作导线
【答案】A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烧,故氧气不可以用做燃料,错误。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正确;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故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D. 铜具有导电性,因此铜丝可用作导线,正确。
故选A。
7.(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5题,2分)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了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的碳氧是指元素,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维持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相对稳定
A碳循环指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循环,氧循环指氧气及含氧化合物的循环,故错误。
B碳循环及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正确。
C绿色植物生长过程是二氧化碳和氧气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之间的转换,涉及碳氧循环,故正确。
D碳氧循环维持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相对稳定,故正确。
二、填空题
1.(2017·大连)如图所示,集气瓶I、II中分别装有二氧化碳和空气,把中间的玻璃片抽出,一分钟后,取下集气瓶I,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II中,木条熄灭,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答案】二氧化碳分子和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因不断运动而进入到彼此分子之间的间隔中(1分),集气瓶II中的氧分子数目少,二氧化碳分子数目多(1分),(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分子能助燃,二氧化碳分子不能助燃(1分),因此木条熄灭。
2.(2017重庆市,题号23,分值6)(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他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答题,
(1) 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要图B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3) 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_____现象,表明石灰水的溶质刚好完全沉淀。
(4)向图D中的塑料软瓶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变瘪。若使塑料瓶恢复原状,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过量的_______(填试剂名称),充分反应即可,反应完成后瓶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锥形瓶,CaCO3+2HCl=CaCl2+H2O+CO2↑(2) c
(3)红色恰好消失(4)盐酸(硫酸),NaCl和HCl(Na2SO4和H2SO4)
【解析】(1) 仪器m的名称是锥形瓶,A装置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1分)
(2) 图B中展示的是两个悬浮的气球,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于下方,充满甲气体气球在上方,所以甲气体的密度要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a.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碳,但不能够使得气球浮起来,选项错误;。b.氧气,密度小于二氧化碳,但也不能够使得气球浮起来,选项错误;c.氢气的密度远小于二氧化碳,故能够使得气球漂浮在空气中,符合题意。(1分)
(3) 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或者中性溶液不变色。石灰水呈碱性,故滴加酚酞的石灰水是红色的。当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会和石灰水反应,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石灰水被消耗完,溶液颜色消失。(1分)
(4)D图中二氧化碳充满塑料软瓶,向软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二者会发生反应,消耗瓶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使得瓶子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为了能够使得塑料瓶恢复原状,可向瓶中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是加入的稀盐酸,那么反应后对应的溶质是NaCl和HCl或者H2SO4和Na2SO4。(1分)
3.(2017贵州省六盘水市,题号14,分值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l)图中标识①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_。(在A一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NH3 B.H2 C.O2 D.CH4
(5)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 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_气体;② 然后,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答案】(1)锥形瓶;(2)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3)BD/BE;CaCO3+2HCl=CaCl2+H2O+CO2↑;(4)C;(5)①CO;②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标识① 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
(2)A装置适合固固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加热K2MnO4+MnO2+O2↑或;
(3)实验室既制取CO2是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属于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BD/BE,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NH3是碱性气体,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故A错误,又因为干燥之后的气体是长进短出,所以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故B和D错误,C正确;
(5)CO难溶于水,CO2是酸性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剩下CO气体,所以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CO,CO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想要在得到CO2气体,需要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2017湖北省荆门市,题号37,分值8)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屋子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的排放量,
(2)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科学家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工业上可利用CO和NaOH通过化合反应制备HCOONa(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2)CO2+Ca(OH)2=CaCO3↓+H2O(3)CH4+2O2=CO2+2H2O
(4)CO2+4H2催化剂2H2O+CH4,否,若空气中CO2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5)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CO+NaOH一定条件HCOONa
【解析】
(1)”低碳”生活中“碳”指的是CO2,所以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CO2的排放量;
(2)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4)由题设条件可得,反应物是:CO2和H2,产物是:水和甲烷,其化学式分别为:H2O和CH4,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催化剂2H2O+CH4;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不是越少越好,所以答案为:否,理由:若空气中CO2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5)金刚石是四面体结构的,石墨是层状的结构,二者的区别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答案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6)由题设条件可得,反应物是:CO和NaOH,产物是:HCOONa,条件是:一定条件,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NaOH一定条件HCOONa;
5.(2017年北京,34题,3分)(3分)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观察到蜡烛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蜡烛缓慢的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燃烧的更旺,发白光;(1分)2H2O2催化剂 2H2O + O2↑(1分);
(2)B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1分)
【解析】(1)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燃烧的蜡烛燃烧的更旺;所以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催化剂 2H2O + O2↑;
(2)稀盐酸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B中产生二氧化碳,进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蜡烛熄灭。
6.(2017镇江市,题号20,分值2)如图为海水吸收 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合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此碳循环中将 CO2转化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C.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相等
D.钙化中释放 CO2的反应为:2NaHCO3 + CaCl2 = CaCO3↓ + CO2↑ + 2NaCl + H2O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然界中碳循环知识。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说法正确;
CO2气体被海水吸收通过系列反应钙化,转成的碳酸钙为无机物,而二氧化碳在光合下与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故说法正确;
C、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转化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部分,从这反应中2NaHCO3 + CaCl2 = CaCO3↓ + CO2↑ + 2NaCl + H2O可得出碳酸氢钠中所含碳元素等于生成的碳酸钙中碳元素质量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之和,所以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不相等,故说法错误;
D、碳酸钠与CaCl2 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而碳酸氢钠与CaCl2 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正确。
7.(2017镇江市,题号23,分值2)常温下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 。
【答案】(1)物理(1分)(2)红色(1分)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1)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它升华直接变成气体二氧化碳,则A中固体逐渐减少,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体逸出,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所以填:物理;(2)气体二氧化碳进入C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填:红色。
8. (2017山西省,23题,3分)小华在饮用碳酸饮料时。发现有大量气泡溢出。他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 。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为 (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打开饮料瓶塞,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所以有大量气泡冒出(1分)H2CO3=CO2↑+H2O(2分)
【解析】本题考查得是二氧化碳的性质。(1)打开碳酸饮料瓶塞,由于气体物质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解在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此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由于碳酸不稳定,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此变化为化学变化。
三、计算题
1.(6分)(2017 日照)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5g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80% 。
(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固体减少了20g,即碳酸钙的质量为20g,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0g/25g×100%=80%
设恰好反应时,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111 44
20g x y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80% 。
(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
2.(6分)(2017 通辽)(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为 2.8 g.
(2)CO还原CuO可生成Cu或Cu2O或二者混合物.
已知:Ⅰ.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Ⅱ.Cu2O+H2SO4=CuSO4+Cu+H2O
小亮取7.2 gCO与CuO反应得到的红色固体与9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3.2g铜.
①红色固体成分为 Cu2O .
②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设发生反应的CO的质量为x
根据CO还原氧化铜而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根据碳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
CO∽∽∽CO2∽∽∽CaCO3
28 100
x 10g
x=2.8g
(2)设氧化亚铜的质量为y,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z
Cu2O+H2SO4=CuSO4+Cu+H2O 固体质量减少量
144 160 64 144﹣64=80
y z 7.2g﹣3.2g=4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为 2.8g.
(2)①红色固体成分为 Cu2O.
②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