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频度:★★★★★ 难易程度:★★★★☆一、呼吸作用1.概念: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2.场所:主要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3.公式 14.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5.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另一部分转化成热能释放出去。6.影响因素:(1)温度:对呼吸作用影响最大,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强。(3)氧气: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增强。(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呼吸作用减弱。7.农业应用(1)深耕松土: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促进根的吸收。(2)增大昼夜温差,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呼吸作用。(3)延长果实储藏时间:通过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来降低呼吸作用,延长保藏时间。在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强弱是有差别的。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二、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1.实验一:种子萌发释放热量(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暖水瓶内的温度升高。装有煮熟的种子的暖水瓶内温度不升高。(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放出了能量。2.实验二: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瓶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说明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时释放出二氧化碳。3.实验三: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燃烧的蜡烛放进乙瓶里,火焰没有立刻熄灭。(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时吸收了氧。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1.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2.碳—氧平衡的破坏主要原因是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趋势。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3.碳—氧平衡的维持(预防)措施(1)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2)开展国际合作,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考向一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1.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表述错误的是A.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是淀粉B.①表示的是叶绿体,②表示的是线粒体C.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只在晚上进行D.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白天晚上都能进行【参考答案】C2.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B.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C.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有的活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答案】B考向二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3.如图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时,某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和主要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③甲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④乙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参考答案】D4.种子能够呼吸吗?生物小组将萌发和煮熟的小麦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瓶中,放到温暖地方一天后进行如图所示的检验,结论与分析不正确的是A.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B.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C.甲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D.结论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应该相同,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AB正确;甲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甲瓶里,蜡烛熄灭,C正确;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没有证明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21世纪教育1.图为某温室大棚内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据此曲线分析,正确的是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bd段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C.c点光合作用最强D.d点有机物积累最多2.下列各项中,属于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的是①低温贮藏水果和蔬菜 ②合理密植 ③移栽幼苗时去掉部分叶片④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促进种子萌发⑤保存粮食向仓库内充二氧化碳 ⑥温室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黄瓜产量A.②③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⑥D.②⑥3.如图中的①﹣④表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过程,其中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具有重要不可替代作用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新疆瓜果比较甜,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比较高,光照时间比较长,制造的有机物比较多B.新疆地区的水甜C.昼夜温差大,晚上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比较多D.新疆地区的土壤肥沃5.下图表示一昼夜中,植物叶片上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的情况,发生在夜间的是A. B.C. D.6.如图实验装置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以后,用手挤压黑色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A.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B.挤出了空气C.植物光合作用放出氧气D.蒸腾作用散失了水蒸气7.有关下面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装置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B.二装置中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一装置中的植物有氧放出D.一二装置可检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8.我国北方农村常把红薯、果蔬储藏在地窖中,人们在进入地窖前,往往先把燃烧的蜡烛吊入地窖中,其主要目的是A.检测地窖中有毒气体的含量 B.检测地窖中一氧化碳的含量C.检测地窖中氧气的含量D.为了能看清地窖中的东西9.“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10.小伟是七年级生,他的爷爷经常早晨到公园的树林中锻炼,并且说是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但小伟上完一节生物课后,劝告爷爷早晨太阳未出来的时候最好不要到树木茂盛的地方去,你知道他当时的哪节课吗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B.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11.大棚蔬菜种植可以弥补蔬菜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下列是温室大棚栽培经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利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A.合理密植,及时灌溉,施肥、治虫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C.适时给作物松土,夜间适当避风降温D.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12.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瓶中种子萌发时,种子的___________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__________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_________作用增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如果用手触摸盛有种子的玻璃瓶,会感到____________。(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阀门关闭,幼苗的__________作用逐渐减弱,原因______________。(3)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___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4)图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度)的影响曲线。①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______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②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______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5)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已经总结出许多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如间作套种、______________等。(6)菜农不宜在蔬菜大棚内过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017·邵阳)表中,农业生产活动与其目的不相符的一项是农业生产活动目的A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B播种前松土抑制种子的呼吸C初春播种后覆盖地膜提高土壤温度D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A.A B.B C.C D.D14.(2017·邵阳)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甲与乙组一对照实验。在A﹣D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A. B. C. D.1.【答案】D2.【答案】D【解析】①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降低温度,抑制蔬菜水果的呼吸,以减少呼吸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②合理密植使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③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在移栽植物时,减去部分枝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的成活。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④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促进种子萌发,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⑤保存粮食向仓库内充二氧化碳,可以减弱粮食的呼吸作用,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3.【答案】A【解析】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图中①②代表的是植物在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①表示二氧化碳进入细胞,②表示氧气被释放到大气中,因此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4.【答案】C【解析】新疆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强,进行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新疆的瓜果积累的有机物多,特别甜,C正确。5.【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白天有光,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可见D正确。6.【答案】A7.【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一装置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二装置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一装置中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氧放出,C错误;一二装置可检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D正确。!8.【答案】C【解析】地窖内储存的红薯、果蔬,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地窖内的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氧气的浓度相对较低。利用氧气助燃的原理,农民把燃烧的蜡烛用绳子吊入窖内就是看看地窖里的氧气是否充足。蜡烛正常燃烧说明氧气含量正常,人就可以下去;蜡烛灭了,说明氧气太少,人暂时不能下去。9.【答案】C【解析】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10.【答案】B【解析】树木在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树林里氧气少二氧化碳多。因此早晨的时候最好不要到树木茂盛的地方去。所以他当时的课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1.【答案】C12.【答案】(1)呼吸 二氧化碳 光合 发热 (2)光合 缺少二氧化碳 (3)叶绿体 有机物 氧气 (4)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 (5)合理密植 (6)蔬菜夜间进行呼吸作用,与人类争夺氧气【解析】(1)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瓶中加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能量,所以用手触摸盛有种子的玻璃瓶,会感到发热;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增多使玻璃罩的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幼苗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和种子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都彼此无法进入,导致双方因缺乏原料而减弱。(3)由分析知道: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4)①从a或b曲线都可以看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也不断增强,说明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②A点和B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光合作用的强度也不同,说明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5)分析曲线,可以得出结论: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另外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光合作用;加大昼夜温差,可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蔬菜的产量。(6)由于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所以黑夜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氧气变少,蔬菜与人竞争大棚内的氧气,对人体健康不利。!13.【答案】B【解析】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A正确;播种前松土,有利于种子的呼吸,B错误;初春播种后覆盖地膜,提高土壤温度,C正确;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D正确。14.【答案】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