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2 人体的呼吸-备战2018年中考生物核心考点全突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22 人体的呼吸-备战2018年中考生物核心考点全突破

资源简介

考点22 人体的呼吸
中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作呼吸道。各部位的功能分别是:
鼻: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
咽: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发声的器官。
气管:以C形的软骨为支架,保证气体通畅。
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目较多,外面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二、发生在肺部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而呼吸运动是通过呼吸肌(主要为膈肌和肋间肌)
的收缩和舒张完成的。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数目多。
②肺泡壁外紧贴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2)气体交换过程
当外界空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高,故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高,故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考向一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上体育课运动时,老师教育生用鼻呼吸而非习惯上的用嘴呼吸。这是因为人体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①鼻毛 ②声带 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
④鼻黏膜 ⑤会厌软骨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①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④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因此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①鼻毛、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④鼻黏膜。21世纪教育
2.人的鼻腔内,能清洁空气的结构是
①鼻毛 ②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黏膜内嗅细胞 ④黏膜分泌的黏液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B
【解析】鼻腔是呼吸道的器官之一,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其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和湿润空气,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都能够减少了对肺的刺激。所以人的鼻腔内,能清洁空气的结构是①鼻毛和④黏膜分泌的黏液。
考向二 肺内的气体交换
3.下列关于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
B.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
C.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
D.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
【参考答案】A
4.下列关于平静呼吸过程的表示,哪项是正确的
A.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B.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D.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答案】D
点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扩张或回缩,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气压差,从而使气体进入或排出肺。
1.下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当肺容积由b变化到c时,肋间外肌和膈肌的舒缩状态分别是
A.收缩、舒张
B.收缩、收缩
C.舒张、舒张
D.舒张、收缩
2.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加 ③氧气含量增加 ④氮气含量增加 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3.肺吸气时,肺容积及气压的变化是
A.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
B.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
C.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
D.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缩小
4.2017国际泳联世锦赛上,孙杨继400米首金后,再揽200米自由泳金牌。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大得多,其原因是
A.呼吸肌收缩有力,肺活量大
B.呼吸频率提高
C.参与呼吸的肌肉数目增多
D.肺比一般人的大
5.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正确的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6.下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中的某种气体,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
B.D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C.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D.C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
7.小王因为胸部不适,去做胸部拍片检查,医生要求他先吸气然后憋气不动,在吸气过程中,他的肋间肌、肋骨和膈的运动情况是
A.肋间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
B.肋间肌舒张、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上升
C.肋间肌收缩、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
D.肋间肌收缩、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
8.夏季,蚊虫较多,部分家庭通常会选用蚊香驱蚊,殊不知点一盘蚊香释放出的超细微粒和烧75~137支香烟的量相同,其释放的超细微粒可以进入并留在肺里,短期内可能引发哮喘,长期则可能引发癌症。请分析,当超细微粒进入肺内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A.收缩、缩小、下降
B.舒张、扩大、下降
C.舒张、扩大、升高
D.收缩、扩大、下降
9.下列关于呼吸道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鼻与气管的内表面有黏膜,可以黏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使肺免遭病菌的伤害
B.鼻腔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冷空气变得温暖,减少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
C.由于呼吸道与口腔相通,所以可以用口腔代替鼻腔呼吸
D.经过鼻腔吸入肺内的空气经过鼻毛的过滤变得清洁
10.下图所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11.据统计,我国中小生中平均每天约有40人因溺水死亡。根据所知识分析,溺水时主要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2.(2017·青岛)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④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17·临沂)下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肺外气压差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B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为0
1.【答案】C
【解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曲线图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故C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
2.【答案】C
【解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如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从分析看出,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分增加、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③氧气含量是减少而不是增加,④氮气含量不变而不是减少。故C符合题意。
3.【答案】C
4.【答案】A
【解析】运动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因为运动员比一般人呼吸肌收缩有力,肺活量大,所以每呼吸一次,和正常人相比可获得更多的氧气。
5.【答案】D
【解析】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中的氧气不可能全部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血液中氧气不能为0,也不能无限增多;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曲线体现气体扩散后,达到平衡。故选D。
6.【答案】D
7.【答案】D
【解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时相反,D正确。
8.【答案】D
【解析】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因此当超细微粒进入肺内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
9.【答案】C
【解析】鼻与气管的内表面有黏膜,可以能够分泌黏液,黏住空气中进入的灰尘和细菌,减少对肺的伤害,A正确;鼻腔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冷空气变得温暖,减少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B正确;鼻腔对空气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所以要用鼻呼吸,不能用口腔呼吸,C错误;鼻腔内的鼻毛能够过滤空气,使空气变的清洁,D正确。
10.【答案】B
【解析】图示中,当膈肌由状态甲向状态乙转换时,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完成吸气,A错误;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B正确;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C错误;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D错误。
11.【答案】A
【解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的换气)四个环节。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所以人一旦溺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主要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
12.【答案】A
13.【答案】C
【解析】AB段肺内气压与肺外气压差为负值,说明此时肺内气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由外界进入肺,是吸气过程,吸气过程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故A项叙述正确;图中B点表示的是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故B项叙述正确;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说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下降,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故C项叙述错误;C点纵坐标是0,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是呼气结束的瞬间,故D项叙述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