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点27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考频度:★★★☆☆ 难易程度:★★★★☆一、眼与视觉1.眼的结构2.视觉的形成3.眼球的调节功能(1)瞳孔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在弱光下瞳孔会放大。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2)晶状体的调节看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增大;看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减小。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二、近视和远视及其矫正方法比较项目晶状体曲度(过大或过小)眼球前后直径(过长或过短)物像位置(视膜前或后)矫正方法(佩戴凸透镜或凹透镜)远视过小过短视膜后凸透镜近视过大过长视膜前凹透镜三、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2.听觉的形成声波→耳廓(搜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觉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考向一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1.观察下面眼睛结构模式图,看看下列有关叙述中有无错误,若有,请把错误的选项找出来A.眼球壁的中膜是由图中的1、2、7共同组成的B.图中的8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C.当人从明处到暗处时,图中的3会缩小D.图中4的曲度是由1中的平滑肌调节的【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眼球壁的中膜包括1睫状体、2虹膜、7脉络膜,A正确;图中的8是视膜,上面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能够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2虹膜能够调节3瞳孔的大小。当人体进入暗处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变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当光线太强时,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变小,减少光线的进入,C错误;图中的4是晶状体,受1睫状体内的平滑肌控制的。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可以视近物;当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小,可以视远物,D正确。21世纪教育2.如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B.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远处物体C.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D.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并形成视觉【答案】D 【解析】图示中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玻璃体,4是视膜。2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在成像过程中有折光作用,A正确;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若2晶状体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远处的物体,B正确;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C正确;4视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视觉,D错误。考向二 近视和远视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参考答案】B 4.下图是小明同的眼球成像示意图,请你判断出他的眼睛属于A.远视 B.近视 C.正常眼 D.斜视【答案】B【解析】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膜上,才能看得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或致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图中光线在视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远视眼成像落在视膜的后方。故选B。21世纪教育考向三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5.下图是耳的结构。下列有关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2]造成损伤B.晕车与[4]和[5]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图中1是外耳道,2是鼓膜,3是听小骨,4是半规管,5是前庭,6是耳蜗,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2鼓膜造成损伤,如果鼓膜受损,会使听力下降,A正确;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当人体的半规管和前庭过度敏感,就易出现晕车,B正确;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听觉中枢而不是6耳蜗,C错误;鼻咽部感染,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D正确。6.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B.神经冲动经[5]传至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C.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2]造成损伤D.晕车与[4]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答案】A 1.矿难发生后,救援队若是白天从矿井中抬出被救人员,都用毛巾遮住被救人员的眼睛,这是为了A.让被救人员好好闭目养神休息B.不让被救人员的瞳孔受到刺激放大C.避免强光损伤被救人员的视膜D.避免强光损伤被救人员的晶状体2.人眼结构中能折射光线和形成物像的结构分别是A.角膜、晶状体 B.虹膜、视膜 C.晶状体、视膜 D.角膜、虹膜3.某人坐在家门口看小说,正看得起劲时,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他马上摘除眼镜,认出了这个人是谁,那么,此人佩戴的眼镜应该是A.凸透镜 B.平面镜 C.变色镜 D.凹透镜4.长时间看书的乐乐从屋中出来,看到爷爷正在放风筝。他顺着爷爷手中的风筝线望向晴朗的天空,发现风筝已经被放得很高,变成了一个小黑点。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乐乐患有近视,矫正视力需要佩戴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B.从光线较暗的屋内到明亮的室外,乐乐的瞳孔由小变大C.乐乐抬头望向空中的风筝时,在玻璃体调节下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D.长时间看书后,走到户外向远方眺望,对乐乐的眼睛有保护作用5.某同视力正常,风筝从他面前起飞后,在他的视野中变得越来越小。下列各图中曲线①表示晶状体的变化情况,曲线②表示瞳孔的变化情况;那么,哪一个图能反映该同在注视风筝的过程中,眼内晶状体曲度和瞳孔的变化情况?A. B. C. D.6.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眼球晶状体浑浊,导致白内障。进行人工晶状体替换手术就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视力。以下与白内障造成视觉障碍的原因相同的是A.角膜病变 B.视膜脱落C.视神经损伤 D.视觉中枢被压迫7.每年春节刚过时,那鞭炮齐鸣的声音好像还在我们的脑海中会响。下列关于听觉的形成顺序中,正确的是①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②听小骨 ③外耳道 ④大脑皮层的听觉能区 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 ⑥鼓膜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8.有些人乘车时会发生晕车现象,与之有关的耳的结构是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室 D.鼓室和耳蜗9.人产生听觉的大致过程是A.声波→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B.声波→鼓膜→外耳道→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小骨C.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D.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0.植入人工耳蜗可以帮助部分耳聋患者恢复听力,耳蜗在听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A.接受振动刺激,产生兴奋 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C.将振动转化成声波向内传递D.将声波化换成振动向内传递11.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A.听神经或听觉中枢 B.中耳C.鼓膜 D.耳蜗12.(2017·邵阳)下面是小明同根据所知识画的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13.(2017·青岛)下列有关眼、耳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到视膜前方C.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D.由远眺转为看书,晶状体的曲度由小变大14.(2017·济宁)某生陶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A.外耳道 B.鼓膜 C.咽鼓管 D.半规管1.【答案】C【解析】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光线强,瞳孔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瞳孔最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多。被救助上井后,外界光线强,瞳孔来不及缩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过多过强,会严重伤害眼睛,严重时会引起视膜脱落,而失明。因此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膜免受强光的伤害。21世纪教育2.【答案】C【解析】视觉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人眼结构中能折射光线和形成物像的结构分别是晶状体和视膜。3.【答案】A4.【答案】D【解析】矫正视力需要佩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A错误;从光线较暗的屋内到明亮的室外,瞳孔会由大变小,B错误;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错误;长时间看书后,走到户外向远方眺望,对乐乐的眼睛有保护作用,D正确。5.【答案】D【解析】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瞳孔缩小;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瞳孔扩大,因此风筝从他面前起飞后,在他的视野中变得越来越小,眼内晶状体曲度和瞳孔的变化情况晶状体曲度减小,瞳孔扩大,可见D正确。6.【答案】B【解析】白内障是由于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各种原因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膜上,导致视物模糊。所以与白内障造成视觉障碍的原因相同是视膜脱落。7.【答案】C【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③外耳道传到⑥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②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⑤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①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④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8.【答案】B【解析】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和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9.【答案】C【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10.【答案】A11.【答案】A【解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由上可知,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故选A。21世纪教育12.【答案】A【解析】图甲光线在视膜前汇聚,表示成像在视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图乙光线在视膜上汇聚,表示成像在视膜上,因此表示正常眼;图丙表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图丁表示凸透镜矫正远视眼.所以小明同根据所知识画的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甲和丙。故选A。13.【答案】A【解析】A、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大小可以调节,而瞳孔的大小是控制进入眼球内部光线的多少,故错误;B、近视眼患者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在视膜的前方,正确;C、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正确;D、正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由远眺转为看书,晶状体的曲度由小变大,正确。14.【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