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5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备战2018年中考生物核心考点全突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35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备战2018年中考生物核心考点全突破

资源简介

考点35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中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一、动物的行为
1.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2.表现:各种各样的运动。
二、动物行为的分类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亲鸟育雏等。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先天具备的非条件反射行为。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
2.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习能力越强,习行为越复杂。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先天性行为与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三、社会行为
1.概念: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3.常见的动物:昆虫类的蚂蚁、蜜蜂;狮子、大象、狒狒、猴子、狼等多数高等动物。
4.社会行为的意义
(1)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2)有利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四、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方式
举例
意义
声音
狮群中的狮子发出不同的吼叫声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动作
发现蜜源的蜜蜂跳“8”字舞
气味
昆虫释放性外激素
五、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六、动物与仿生
1.仿生: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外形、结构和功能而造出新仪器、新设备的。
2.实例:利用长颈鹿的血液循环原理制成宇航服——“抗荷服”;雷达与蝙蝠;萤火虫与冷光灯等。
考向一 先天性行为和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和习行为是动物行为的两种类型,如图表示两者的异同点,其中可以写在阴影部分的内容是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的习获得
C.能伴随动物一生
D.有利于生存和繁衍
【参考答案】D
2.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大山雀偷喝牛奶、蚯蚓走迷宫、黑猩猩钓取食物,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习得来的行为,属于习行为;A、B、D错误;小鸟喂鱼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21世纪教育
点睛: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习得来的行为。
考向二 社会行为的判断
3.白蚁的群体中,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及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这段话,着重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动物的哪个特征
A.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群体中形成一定的等级
D.全体内部成员之间形成一定的等级制度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如,白蚁的群体中,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及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就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有明确的分工,B正确。
4.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散养的鸡群聚集在山间觅食
B.繁殖期到来的时候,南极的企鹅在一起完成交配、产卵、孵化和育雏
C.深秋季节,许多鸟类集体飞往南方
D.一只旱獭正站在高处为取食的同伴站岗放哨
【答案】D
考向三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5.动物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作为信息进行交流的
A.动作、声音和气味
B.运动、食物和形象
C.地点、时间和空间
D.电话、雷达和信号弹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同种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如青蛙在生殖季节高声鸣叫是为了吸引同伴,是求偶行为,属于用声音交流信息;蚂蚁通过气味进行交流;蜜蜂通过舞蹈等动作来进行交流。故选A。21世纪教育
6.下列不属于同种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的是
A.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B.长尾猴发现豹时会发出一种叫声
C.羚羊闻到老虎的气味会迅速逃避
D.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方位
【答案】C
点睛: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考向四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7.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自然界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能进行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A正确;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因为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C错误;松鼠将松子储存在树洞里、地面下,贮食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正确。21世纪教育
8.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可以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这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对植物生活造成危害
C.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C
点睛: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之一是:生物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苍耳果实的表面有许多钩刺,当动物经过时可以钩挂在动物的毛皮上,有利于果实种子传播到远方,扩大了苍耳的分布范围。
1.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在动物之间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交流方式。下列不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是
A.乌贼感到危险时释放墨汁
B.蜜蜂跳“8”字舞
C.雌蛾腺体分泌性外激素
D.春末夏初,雄蛙鸣叫
2.在发生地震灾害时,使用搜救犬及时有效地救助了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搜救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属于
A.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3.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山雀充当杜鹃幼鸟的“养母”,说明这是大山雀的习行为
B.动物的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年长者是“首领”
D.孔雀开屏属于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
4.与“大雁南飞”属于同一类行为的是
A.黄牛耕地、鼠走迷宫、鹦鹉舌
B.公鸡报晓、婴儿吮吸、蜘蛛织
C.青蛙冬眠、蚂蚁建巢、狗辨主客
D.蜜蜂采蜜、鸟类迁徙、老马识途
5.蜜蜂营群体生活,工蜂负责饲养蜂王和幼虫的工作。下列属于此类行为的是
A.蝙蝠群在山洞中居住
B.成群的雄孔雀见到雌孔雀后开屏炫耀
C.一群飞蛾扑向灯火
D.领头羊带领羊群在草原上前进
6.如表为探究动物走迷官获取食物的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动物



“尝试与错误”的次数
49
20
6
A.丙的习能力最强
B.动物走迷官获取食物是一种习行为
C.动物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D.一般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7.下列生物现象中,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羊群跟着头羊走
B.池塘中成百上千条鱼聚集在喂食者旁边
C.一群狼围捕一匹斑马
D.一窝蜜蜂彼此分工合作
8.以下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是
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②群体中不会出现竞争、搏斗、攻击
③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④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9.在一群由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首领”是怎样产生的
A.群体中成员共同推荐产生的
B.群体中资格最老的雌狒狒
C.群体中年龄最大的狒狒
D.是群体中的“常胜将军”
10.有关动物的“语言”的正确叙述是
A.动物的“语言”就是动物之间有联系作用的信息
B.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
C.动物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动作、声音、气味等信息
D.动物的各种行为
11.下列图片展示了哪种生物技术
A.仿生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
D.生物反应器
12.下列现象中,可以体现出动物具有帮助植物传粉的作用的是
A.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
B.狼猎食羚羊
C.兔子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D.蜜蜂采蜜
13.习了动物的行为这一节后,某校兴趣小组的同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饥饿的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白鼠处于饥饿状态。迷宫示意图和实验数据如表(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
(1)该兴趣小组同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他们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数据____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他们所做的假设。
(2)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填“先天性”或“习”),这种行为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习行为”)的基础上。
(3)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说明此类行为的获得能力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_(填“遗传”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的。若将小白鼠换成蚯蚓,蚯蚓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习能力____________”。
(4)根据上表的数据,将下面未完成的C鼠的曲线图完成。
(5)根据上面的曲线,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_____________(填“强化”或“弱化”)。
1.【答案】A
【解析】乌贼感到危险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A正确;蜜蜂通过跳“8”字舞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性外激素,属于信息交流,C错误;春末夏初,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前来受精,是繁殖后代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是信息交流,D错误。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大山雀充当杜鹃幼鸟的“养母”,是大山雀的繁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错误;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B错误;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首领”往往是身体强壮者,C错误;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异性,因此属于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21世纪教育
4.【答案】B
【解析】公鸡报晓、婴儿吮吸、蜘蛛织、青蛙冬眠、蚂蚁建巢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而黄牛耕地、鼠走迷宫、鹦鹉舌、老马识途、狗辨主人等是动物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习获得的习行为,由此可见,B组中的公鸡报晓、婴儿吮吸、蜘蛛织均属于先天性行为和大雁南飞是一类的行为,故B选项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蝙蝠群在山洞中居住、成群的雄孔雀见到雌孔雀后开屏炫耀、一群飞蛾扑向灯火都没有体现生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不属于社会行为,A、B、C不符合题意;领头羊带领羊群在草原上前进,表明有严格的等级,有领头羊,因此具有社会行为。所以,属于动物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从表格中看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49次、20次、6次,动物的种类越高等,习能力就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丙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A正确;动物走迷宫获取食物是一种习行为,B正确;动物的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与遗传因素有关,C错误;一般动物越高等,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D正确。
7.【答案】B
8.【答案】C
【解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会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所以①③④正确。
9.【答案】D
【解析】在营群居生物的动物中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狒狒营社会行为,在各个组成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和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D正确。故选D。
10.【答案】C
【解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故选C。
11.【答案】A
【解析】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如上图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
12.【答案】D
13.【答案】(1)小白鼠经过训练能/不能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支持/不支持
(2)习 先天性行为
(3)不同 遗传 越强
(4)
(5)找到食物的时间越来越短/找到食物的速度越来越快 强化
【解析】(1)该兴趣小组同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他们做出的假设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不能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数据支持/不支持他们所做的假设。(2)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3)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不同,说明此类行为的获得能力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若将小白鼠换成蚯蚓,蚯蚓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习能力越强。(4)根据上表的数据,C鼠的曲线可表示为:

(5)根据上面的曲线,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找到食物的时间越来越短,或者是找到食物的速度越来越快,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强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