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科目
政治
教学对象
高二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概念;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能力目标:增强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增强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绪论,是第一课的重点,回答了什么是哲学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预习——预习检测——合作探究——课堂总结——课堂检验——课后作业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教学难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五、教具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来源于哪里?
3、哲学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哲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说?哲学与数学、历史学等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
(二)二预习检验
预习内容见导学案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预习内容
(三)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探究题
合作探究一:
播放视频《吕秀才说死姬无命 知识就是力量》
1.什么是世界观?姬无命有世界观吗?他的世界观有什么特点?
2.吕轻侯问了一系列有关世界观的问题,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那么,他是哲学家吗?这是为什么呢?
3.姬无命最后认为“是我杀了我”,最终自杀,他的思想观念和他的做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至关重要,因为它会引导人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做事,得到不同的做事结果。
合作探究二:
1.请用连线的方式,为我们所学的学科分类,哲学应该归在哪一类呢?它与其它学科相同吗?
语文
数学 自然科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社会科学
历史
地理
心理
政治 思维科学
哲学
2.爱因斯坦:“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爱因斯坦的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合作探究三: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因此,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了哲学就一通百通。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探究成果,进一步深入探索,进行知识归纳点拨。
(四)课堂总结
展示小组中绘制的最好的知识网络图
(五)课堂检测
检测题见探究案
给出检测题答案
点拨答题思路
(六)布置作业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梳理知识。
学生观看视频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概括总结出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展示小组探究成果
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出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展示探究成果
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
理解什么是哲学
展示探究成果
每小组出一名代表绘制知识网络图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
完成后小组讨论统一答案
展示检测题答案
错误率高的问题,小组讨论
巩固原来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提前预习基础知识,便于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有疑难问题作好记录,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的学习
合作探究一
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为了说明什么是哲学世界观,它同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的区别。
说明哲学即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方法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思考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他的为人处世方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由此引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关系。
合作探究二
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哲学是对具体指示的概括和总结

思考哲学为什么会发展,是什么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为了让学生知道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是推动哲学前进的动力,同时,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全面理解什么是哲学
探究内容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更好地掌握知识体系
学以致用
巩固新知
七、板书设计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方法论的含义
(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区别
(2)哲学与具体知识的联系
3.哲学的概念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