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21.《搭石》学案1.忆一忆同学们,你们的家乡一定风景优美吧!回忆一下,哪些景物或是事物最让你难忘,哪些风土人情让你感触最深?补充句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2.读一读借助拼音和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关于字词读音,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3.抄一抄课文的语言很美,摘抄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吧!---------------------------------------------------------------------------------------------------------------------------------------------------------------------------------------------------------------4.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怎样的感受呢?你从搭石中读懂了什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搭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2.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1.提供导学案给学生预习准备。2.教师教学使用PPT。教学时间: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1. 教师谈话导入,引入话题。————,构成了家乡的风景。2. 学生自由畅谈,扩展话题。————,构成了家乡的风景。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 初读入文,整体感知1. 学生互助学习词语。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①什么是搭石?②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巩固生字、词语。4. 学生汇报阅读思考。1 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什么是搭石?追问:没有搭石,乡亲们的生活会怎样?让学生感受搭石在乡亲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 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 精读体会,深入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2.学生交流感受到“美”的句子,并出说自己的感受来。预设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预设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预设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预设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3.在学生畅谈感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句子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同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并板书。4. 回顾描绘,细品美文1. 学生欣赏课文视频教学,并回忆:课文描绘了关于搭石的几个场景?2. 学生同桌交流自己感觉最美的场面,进行描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3. 小组合作交流,并最终选择一个场景进行描绘。4. 班级内小组汇报。描绘美景,感受人的心灵美。5. 深入拓展,作业设计1. 引导学生发现本文写作特点:在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发现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2. 鼓励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并用笔写一写:平凡生活中发现的美。六.板书设计:2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景美 →情更美课堂教学流程一.导入师:老师的家乡在河南洛阳,九朝古都洛阳有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有富贵荣华的牡丹花。每年3、4月间,牡丹花,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你呢?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生:自由完成句子)师:是啊!我们仿佛回到家乡,欣赏到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今天我们跟随作家刘章老先生到他的家乡看看。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大树。可是最让他怀念的是家乡的搭石。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搭石》。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来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在学习课文前,你们有什么字词读音要提醒同伴的呢?(生对个别字词读音进行提醒)师:相信有你们的提醒,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准、读通。好,我们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①什么是搭石?②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自由朗读课文)师:你们读的很认真。老师先检查一下词语认识情况。(生排火车认读词语。先逐个读,然后一个人全读词语)师:真好。词语到课文中一定要读准啊。我们男女生接读,男生读1、3段,女生读2、4段,然后一起读第5段。(男女生对读)师:又读了一遍课文,谁能用课文的原话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生1:朗读第1段相关文字。(PPT显示句子)师:是的。没有搭石,人们的生活会怎样?用原话回答?生1:汇报。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2:麻烦、不方便。师:那搭石的作用就不用说了,来一起读读什么是搭石,来体会一下搭石的重要性吧!(生齐读:什么是搭石)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什么样的景色才能称得上风景?生1、2:美丽的景色,美好的事物。三.精读体会,深入感知师:是啊!它不仅是人们过河的方式,更是一道风景。课文接下来描写了很多美的东西。自由朗读第2---4段。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美?画画句子,谈谈感受!(生自由朗读2—4段)师:来把你画的句子和同桌交流交流。(生同桌交流)师:来!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感受到的美?生1、2、3、4、5预设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读句子。师:你读出了什么?哪个词语最让你感动?带着这样的感受来再读一遍句子。(生1先读句子——老师点拨——生1再读句子——齐读)(生板书:勤劳、认真、为乡亲们服务)预设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你读出了什么?哪个词语让你印象最深?什么是协调有序?(生理解: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去,这就是协调有序)师: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是有人指挥吧?生:没有。师:那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2、3:自觉、默契,配合的好。师:是的。把这些词语写到黑板上。(生板书:自觉、默契、配合的好这个句子,还有那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的?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PPT显示图片解释词语)绰字有两个意思,人影绰绰应该选哪个解释:绰 ①宽裕,多;②体态柔美。那绰绰有余呢?生:多。师:伴有音乐节奏的画面该有多美。谁来美美的读读,把大家带进这副画里?生1:指名读。(生齐读)预设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师:你读出了什么呢?生:互助互让,友好,谦让,心灵美师:来,板书到黑板上。(生板书:互助互让,友好,谦让,心灵美)预设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生1:指名读。师: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看看哪个词语让你印象最深?生:总是、伏下、理所当然。理解“总是”:说明是长期形成的习俗和习惯,小村庄一直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啊!理解“伏下”:师:“伏下”是怎样的动作呢?谁来做一下?生做动作。师:你把我背过去了,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吗?生:不需要。师:为什么啊?生:理所应当。师:透过这个“伏”,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年轻人尊敬老人,并且心甘情愿。师:来,写到黑板上。(生板书:尊敬老人,心甘情愿)师:这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一道尊老的淳朴乡风图。怪不得作者每每回忆起搭石,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生集体朗读第5自然段)四.回顾描绘,细品美文师:是啊!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接下来,我们静下心来,听一听课文朗读,回忆一下课文描写了几个情境?哪个场面你觉得最美?(生欣赏课文视频)师:我们来小组合作学习,选取一个情景来说说,一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美在哪里?(生小组合作学习)预设1:乡亲摆搭石图。是幅勤劳人民自觉为别人服务的画面。预设2: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图是幅互相配合默契,姿态优美的走搭石画面。预设3:人们面对面走搭石图。互相谦让的画面预设4: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图一幅敬老的温馨画面。师:你们真了不起! 在平凡的事物中观察到了美,感受到了美。希望你们善于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美。用眼睛去寻找,用心去感受,用笔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还有一点时间,和你的小组成员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充满人性美的场面让你感动的。(生先自己回忆,然后小组合作思考)(教师为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可以展现:街头人们排队义务献血的照片,抗洪救灾的战士冲在前线的照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捐赠照片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