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提分冲刺专题24+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提分冲刺专题24+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资源简介

特训七、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核心考点]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伴性遗传(Ⅱ)。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
[选择提分练] 
1.下列关于孟德尔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过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测交实验的目的是检测F1的基因型
B.在杂交实验过程中必须对父本和母本都要去雄
C.孟德尔做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步骤中的实验验证阶段
D.F1自交产生的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显性个体数量多于隐性个体
【答案】 B
【解析】测交实验是让F1与隐性个体杂交,以验证F1是否是杂合子,A正确;在杂交实验过程中必须对母本去雄,且要彻底,但是父本不需要,B错误;孟德尔做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步骤中的实验验证阶段,C正确;F1自交产生的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D正确。
2.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研究发现,多对黄鼠交配, 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
A.鼠的黑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B.后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老鼠体色的遗传不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
D.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1/2
【答案】D
【解析】多对黄鼠交配, 后代出现了黑鼠,说明黑鼠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A错误;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说明黄鼠中有1/3致死,且显性纯合致死,则后代黄鼠只有杂合子,B错误;鼠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黄鼠只有杂合子,与黑鼠杂交,后代黄鼠∶黑鼠=1∶1,D正确。
3.将两株植物杂交,子代植株的性状为:37株红果叶片上有短毛,19株红果叶片上无毛,18株红果叶片上有长毛,13株黄果叶片上有短毛,7株黄果叶片上有长毛,6株黄果叶片上无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红色对黄色为显性性状
B.若只考虑叶毛性状,则无毛个体是纯合子
C.两亲本植株都是杂合子
D.两亲本的表现型是红果长毛
【答案】D
4.二倍体啤酒酵母菌含32条染色体,可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都要复制染色体
C.孟德尔分离定律可用来说明32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分离现象
D.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但不发生在有丝分裂
【答案】A
【解析】减数分裂的结果是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不复制,B错误;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C错误;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
5.某种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具体控制关系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基因正常表达时,以任一链为模板转录和翻译产生酶A
B.B基因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酶B的合成效率
C.该动物群体中无色眼的基因型只有1种,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4种
D.若一对无色眼亲本所形成的受精卵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发育成的子代为深红色眼
【答案】C
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
B.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
C.乙同学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甲、乙重复3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答案】D
【解析】实验中每只小桶内发音相同的两个字母表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A项正确;Ⅰ、Ⅱ小桶中的小球为同种字母,则两个小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桶中两种小球分别表示雌、雄配子,因此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项正确;Ⅲ、Ⅳ桶中小球上的字母不同,所以乙同学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Ⅲ、Ⅳ小计桶表示同一生殖器官,C项正确;甲、乙重复3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分别约为50%、25%,D项错误。
7.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二室果对多室果为显性,长蔓对短蔓为显性,三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红果、二室、短蔓和黄果、多室、长蔓的两个纯合品系,将其杂交种植得F1和F2,则在F2中红果、多室、长蔓所占的比例及红果、多室、长蔓中纯合子的比例分别是(  )
A.9/64、1/9 B.9/64、1/64
C.3/64、1/3 D.3/64、1/64
【答案】A
【解析】假设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C、c表示,亲本为AABBcc与aabbCC,F1为AaBbCc,F2中A_∶aa=3∶1,B_∶bb=3∶1,C_∶cc=3∶1,所以F2中红果、多室、长蔓所占的比例是:3/4×1/4×3/4=9/64;在F2的每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中的纯合子占1/3,故红果、多室、长蔓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1/3=1/9。
8.小麦的抗病和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无芒和有芒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用纯合的抗病无芒和感病有芒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抗病无芒,F1自交获得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给F2中抗病无芒的植株授以感病有芒植株的花粉,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
A.16∶8∶2∶1 B.4∶2∶2∶1
C.9∶3∶3∶1 D.25∶5∶5∶1
【答案】B
9.已知果蝇的全翅(B)与残翅(b)为一对相对性状。为了确定基因B是否突变为基因b,通过X射线处理一批雄性果蝇,然后与未经处理的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分析F1的表现型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亲本杂交组合是(  )
A.♂全翅(BB)×♀残翅(bb)
B.♂全翅(Bb)×♀残翅(bb)
C.♂全翅(Bb)×♀全翅(Bb)
D.♂全翅(BB)×♀全翅(BB)
【答案】A
【解析】♂全翅(BB)×♀残翅(b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突变雄性的基因型为Bb,后代会出现bb残翅类型,是测交类型,是检验雄性是Bb的最佳方法,A正确;♂全翅(Bb)×♀残翅(bb),雄性可能部分发生基因突变,后代仍然是有全翅和残翅,现象不明显,B错误;♂全翅(Bb)×♀全翅(Bb),无论雄性发不发生基因突变,后代都是有全翅和残翅,C错误;♂全翅(BB)×♀全翅(BB),无论雄性发不发生基因突变,后代全部是全翅,D错误。
10.某种鸟类羽毛的颜色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A基因越多,黑色素越多;等位基因B和b控制色素的分布,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者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羽毛颜色的显性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
B.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BB
D.F2黑色斑点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
【答案】C
B组
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A与a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
【答案】D
【解析】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由于显性基因可能为杂合子或纯合子,故后代中显性多于隐性;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A正确;由于两基因频率相等,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B正确;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C正确;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不能判断无角为显性,因后代个体数太少,亲代测交也有可能为此结果,不能判断显隐性,D错误。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做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
C.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较近1∶2∶1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答案】D
【解析】孟德尔未提出“基因”这一概念,A错;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连锁互换现象,B错;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 分离比接近1∶1,C错。
3.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3种表现型
C.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是红色花瓣的植株占3/8
D.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3种
【答案】B
4.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由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由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答案】B
【解析】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理论上应该是AA∶Aa∶aa=1∶2∶1。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说明Aa和aa分别有1/4和1/2死亡,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A正确;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由显性杂合子和隐性个体都有50%死亡造成的,B错误;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C正确;若花粉有50%死亡,并不影响花粉的基因型比例,所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仍然是1∶2∶1,D正确。
5.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基本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玉米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则必须选用纯合子作为亲本
B.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的等位基因
C.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先分离后组合,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D.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比例为9∶6∶1的条件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答案】D
【解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亲本可以选择纯合子或杂合子,A错误;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但没有发现等位基因,B错误;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同时进行的,C错误;后代出现9∶6∶1的比例是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基因存在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并能独立遗传,D正确。
6.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身和黑身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长翅灰身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残翅雌果蝇,雄果蝇中的黑身个体占1/4。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B.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C.子代不会出现残翅黑身雌果蝇
D.亲本雌蝇只含一种隐性基因
【答案】B
7.某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个精子,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以下关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及变异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
C.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
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D
【解析】如果正常分裂,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产生4种精子,则是由于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因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所致,B项错误;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产生4种精子,则说明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至少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C项错误, D项正确。
8.现发现某种植物的绿色叶对花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S、s)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纯合植株杂交,得到下表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亲本组合
F1株数
F2株数
绿色叶
花色叶
绿色叶
花色叶
①绿色叶×花色叶
120
0
539
36
②绿色叶×花色叶
90
0
240
79
A.控制该植物叶色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表中组合①的亲本基因型为AASS、aass
C.表中组合②的亲本基因型为AAss(或aaSS)、aass
D.表中组合①的F2与花色叶个体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绿色叶∶花色叶=1∶1
【答案】D
9.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控制合成毒素蛋白的B、D基因。已知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也不考虑致死现象)自交子代出现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导入的B、D基因位于(  )
A.均在1号染色体上
B.均在2号染色体上
C.均在3号染色体上
D.B在2号染色体上,D在1号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如果B、D基因均在1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的配子及比例为:ABD∶a=1∶1,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DD∶AaBD∶aa=1∶2∶1,表现型为短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3∶1,A项错误;如果B、D基因均在2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的配子及比例为:A∶aBD=1∶1,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BD∶aaBBDD=1∶2∶1,表现型为短纤维不抗虫∶短纤维抗虫∶长纤维抗虫=1∶2∶1,B项正确;如果B、D基因均在3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的配子及比例为:ABD∶a∶ A∶aBD=1∶1∶1∶1,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C项错误;如果B在2号染色体上,D在1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的配子及比例为:AD∶aB=1∶1,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DD∶AaBD∶aaBB=1∶2∶1,表现型为短纤维不抗虫∶短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1∶2∶1,D项错误。
10.家蚕中,茧色与蚕血液的颜色有关,即白色血液的蚕结白色茧,黄色血液的蚕结黄色茧。黄血基因(Y)对白血基因(y)完全显性,位于第2号常染色体上。黄血抑制基因(I)能抑制Y基因的作用,位于第9号常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黄色血蚕的基因型有2种
B.白色血蚕的基因型有7种
C.白色血蚕的后代只结白色茧
D.黄色血蚕的后代可结白色茧
【答案】C
2.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的综合分析
A组
1.下列有关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
B.女性患者体细胞内最多含有两个致病基因
C.人群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D.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所生的女儿必定患病
【答案】D
【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A错误;女性患者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致病基因(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后期),B错误;人群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错误;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所生的女儿必定患病,D正确。
2.已知果蝇的红眼(B)和白眼(b)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一只XXY的白眼果蝇。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分析其变异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
B.该白眼果蝇能够形成4种精子,比例为1∶1∶1∶1
C.母本基因型为XBXb,父本基因型为XBY
D.该变异一定是发生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答案】B
3.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在基因型为AaXBY果蝇产生的精子中,发现有基因组成为AaXBXB、AaXB、aXBXB的异常精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受基因的控制
B.AaXBXB精子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AaXB精子的产生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D.aXBXB精子的形成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
【答案】C
【解析】细胞中正常的生命活动都受基因的控制,A正确;精子的形成有细胞一分为二的过程,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AaXB精子的产生是由于A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没有分开,而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时期,C错误;aXBXB精子的形成是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没有分开,D正确。
4.某昆虫刚毛和截毛分别由基因B、b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基因型为BB、XBY等均视为纯合子)。现用一对刚毛雌性个体和截毛雄性个体杂交,F1中刚毛雌∶截毛雌∶截毛雄=1∶1∶1,则F1中B的基因频率是(  )
A.1/2 B.1/3 C.1/5 D.1/6
【答案】C
【解析】一对刚毛雌性个体和截毛雄性个体杂交,F1中刚毛雌∶截毛雌∶截毛雄=1∶1∶1,即F1中没有刚毛雄性个体,说明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XBY纯合致死,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进而推知F1中刚毛雌性、截毛雌性、截毛雄性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Xb、XbY,所以F1中B的基因频率是1/(2+2+1)=1/5,故选C。
5.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由X染色体上b基因(B对b为显性)控制,在中欧某地区的人群中,该Xb基因频率为1/60,只考虑这一对基因的遗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1/1800
B.该病携带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外祖父
C.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XBXb,可能是基因重组所致
D.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交配方式中子代能体现隔代遗传特点的有2种
【答案】D
【解析】在伴X染色体遗传中,男性中Xb的基因频率等于基因型频率,所以该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XbY=1/60 ,A项错误;该病携带者(XBXb)的致病基因可来自于其外祖父或外祖母,也可来自其祖母,B项错误;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XBXb,是基因突变所致,C项错误;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交配方式中,XBXB×XbY与XBXb×XBY这两种交配方式的子代能体现隔代遗传特点,即男性的致病基因通过女儿遗传给外孙, D项正确。
6.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
【答案】C
7.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交配获得F1,全部为红眼果蝇,然后将F1中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2,F2中雌蝇均为红眼果蝇,雄蝇中一半红眼一半白眼。现让F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3,在F3中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
A.7∶1 B.3∶1
C.5∶1 D.13∶3
【答案】D
8.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自播出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大批热心人的帮助,某走失男孩终被找回,但其父母已经离世,为确认该男孩的身份,可采取的方案是(  )
A.比较他和9的Y染色体DNA序列
B.比较他和10的Y染色体DNA序列
C.比较他和9的线粒体DNA序列
D.比较他和10的线粒体DNA序列
【答案】D
【解析】走失男孩的Y染色体与1号一致,A、B错误。走失男孩的线粒体DNA与4、7、10号一致,C错误,D正确。
9.下图为对某一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调查后得到的系谱图,调查还发现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试回答Ⅲ—2与Ⅲ—3婚配,其后代(U)同时患两种病的女孩的概率性为(  )
A.0 B.7/32
C.3/16 D.25/32
【答案】A
【解析】据分析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因此,Ⅲ—2的基因型为2/3AaXBY,其后代女儿不可能患乙病,故同时患两种病的女孩的概率为0,故选A。
10.X染色体不活化的现象称为“里昂化”,我们把这种没有活性的X染色体称为“巴尔氏体”,正常细胞内的“巴尔氏体”数目为X染色体数目-1,决定哪条X染色体为“巴尔氏体”是随机的,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同卵双胞胎女孩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B.同卵双胞胎男孩间的差异一般小于女孩
C.引起同卵双胞胎孩子DNA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D.即使是含相同DNA的细胞,也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答案】C
B组
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答案】B
【解析】果蝇中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若不发生基因突变,父亲正常,女儿不可能出现红绿色盲。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如豌豆。
2.某动物学家饲养的一种老鼠,纯种黄色皮毛鼠不能生存,而灰色皮毛鼠能纯种传代,且有:黄鼠×黄鼠→2黄鼠∶1灰鼠,灰鼠 ×灰鼠→灰鼠。则决定老鼠黄色皮毛的基因为(  )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Y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纯种黄色皮毛鼠不能生存,而灰色皮毛鼠能纯种传代,且有:黄鼠×黄鼠→2黄鼠∶1灰鼠,灰鼠 ×灰鼠→灰鼠,没有性别差异,可知决定老鼠黄色皮毛的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即纯种黄色皮毛鼠(AA)不能生存,而灰色皮毛鼠(aa)能纯种传代,且有:黄鼠(Aa)×黄鼠(Aa)→2黄鼠(Aa)∶1灰鼠(aa),灰鼠(aa) ×灰鼠(aa)→灰鼠(aa),所以A正确,B、C、D错误。
3.如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D、d)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E、e)的家系图,其中控制一种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另一种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人群中甲病的患病率为1%,且D基因含有2 000个碱基,其中有胸腺嘧啶300个。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病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Ⅱ-6的基因型是DDXeY或DdXeY
C.Ⅲ-7为甲病患者的概率是1/33
D.D基因连续复制2次需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 800个
【答案】D
4.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正常雄性和雌性果蝇的体细胞中分别含有XY、XX性染色体。但果蝇种群中偶尔也会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种类,如表所示是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项目
XXY
XXX
XYY
YY
OY
XO
性别
雌性

雄性


雄性
育性
可育
死亡
可育
死亡
死亡
不育
A.表中结果显示果蝇性染色体的组成类型会影响果蝇的性别
B.XrXrY与XRY的个体杂交后代中最多出现3种可育基因型的个体
C.性染色体异常果蝇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果蝇种群中可育的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两种类型
【答案】B
【解析】由题表中结果可知果蝇性染色体的组成类型会影响果蝇的性别;XrXrY的个体可产生四种卵细胞,即XrXr、XrY、Xr、Y,XRY的个体可产生两种精子,即XR、Y,则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最多有8种,但XXX型和YY型的后代死亡,因此,后代中最多出现6种可育基因型的个体;果蝇种群中可育的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XYY、XY两种类型。
5.T、t和B、b基因分别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现已知基因tt纯合时雌果蝇会性逆转成雄果蝇。为了区分某雄果蝇是否是性逆转形成的,研究小组用黄色荧光标记T、t,用绿色荧光标记B、b,在显微镜下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荧光数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色荧光点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B.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C.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D.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色荧光点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答案】C
6.某种遗传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则人群中这两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最多有(  )
A.9种 B.10种
C.13种 D.14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种遗传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则配子的基因型种类有XAB、XAb、XaB、Xab四种,所以雌性的基因型有4种纯合子(XABXAB、XAbXAb、XaBXaB、XabXab)和6种杂合子,雄性的基因型有4种,所以后代的基因型一共有14种,故选D。
7.与果蝇眼色有关的色素的合成受基因D控制,基因E使眼色呈紫色,基因e使眼色呈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为白色。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P  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
F1 紫眼雌蝇 ×红眼雄蝇
 ↓
F2 紫眼∶红眼∶白眼
3 ∶ 3 ∶ 2
A.亲本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ddXeY
B.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有两种
C.F2中白眼果蝇全为雄性
D.若F2中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其子代红眼∶白眼=8∶1
【答案】D
【解析】根据纯合亲本杂交F1代紫眼全为雌蝇,而红眼全为雄蝇可知,与这两种颜色相关的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故亲本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ddXEY,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DDXeXe,A错误;根据亲本基因型,可知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为DdXEXe,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也只有一种,为DdXeY,B错误;F1雌雄个体杂交,F2中白眼果蝇的基因型ddXEXe、ddXeXe、ddXEY、ddXeY,既有雌性也有雄性,C错误;由F1可知F2中红眼果蝇中雌性为2/3DdXeXe、1/3DDXeXe,雄性为2/3DdXeY、1/3DDXeY,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可利用配子来求,因性染色体上基因随机交配后代全为XeXe和XeY,求后代颜色只需求与D、d相关的基因即可,红眼雌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情况:2/3D、1/3d;红眼雄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有两种情况:2/3D、1/3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有8/9D_、1/9dd,与性染色体上基因结合之后,即后代红眼∶白眼=8∶1,D正确。
8.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在不考虑存在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和变异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遗传系谱图能判断出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
B.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病是隐性遗传病
C.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病是隐性遗传病
D.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Ⅰ-2、Ⅱ-1、Ⅲ-4必定为杂合子
【答案】D
9.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宽叶植株的比例为(  )
A.15/28 B.13/28 C.9/16 D.7/16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为杂合的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进行杂交,亲本中母本产生的配子有1/2XB、1/2Xb;由于“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因此父本产生的配子有1/3Xb、2/3Y,因此获得F1的基因型有1/6XBXb、1/6XbXb、2/6XBY、2/6XbY。F1随机传粉获得F2,即F2的亲本中母本为1/2XBXb、1/2XbXb,父本为1/2XBY、1/2XbY;母本产生的配子有1/4XB、3/4Xb;由于“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因此父本产生的配子有2/7XB、1/7Xb、4/7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后代中宽叶植株的比例=1/4+2/7×3/4=13/28,故选B。
10.下列关于遗传问题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花与白花杂交,F1代全为红花,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YyRr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一定是YR∶Yr∶yR∶yr=1∶1∶1∶1
C.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3/8
D.若A、a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A、a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答案】D
3.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核心考点]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选择提分练] 
1.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B
2.果蝇的有眼(E)对无眼(e)为显性,E、e基因位于Ⅳ号常染色体上。Ⅳ号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称为Ⅳ—三体,减数分裂时,Ⅳ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联会后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三体的产生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三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
C.正常的无眼果蝇与有眼果蝇杂交,子代均为有眼
D.用正常的无眼果蝇与Ⅳ—三体果蝇杂交可测定后者的基因型
【答案】D
【解析】三体的产生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比如Ee,E的基因频率是1/2,而EEe,E的基因频率变为2/3,A错误;正常情况下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精细胞,B错误;正常的无眼果蝇ee与有眼果蝇Ee杂交子代出现有眼和无眼,C错误;正常的无眼果蝇ee与Ⅳ—三体果蝇杂交,若后代全是无眼,则待测果蝇基因型为eee;若全是有眼,则待测果蝇基因型为EEE;若有眼∶无眼=1∶1,则待测果蝇基因型为Eee;若有眼∶无眼=5∶1,则待测果蝇基因型为EEe,D正确。
3.果蝇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相关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用X射线处理一只灰体雄蝇,然后将其与黄体雌蝇杂交,数千只子代(F1)中出现了一只灰体雄蝇,检测发现,这只灰体雄蝇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
B.亲代灰体雄蝇的变异发生在胚胎期
C.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D.F1灰体雄蝇与黄体雌蝇交配,后代雄蝇都是黄体
【答案】C
【解析】 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不是基因突变,不能体现出基因突变的低频性,A错误,C正确;用X射线处理的是成年灰体雄蝇,而不是果蝇的胚胎,B错误;F1灰体雄蝇的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将其与黄体雌蝇交配,后代雄蝇都是灰体,D错误。
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基因既可突变成a基因,也可突变成B基因
C.基因重组是定向的,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A
5.人类囊性纤维病是由第7号染色体上的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而导致CFTR蛋白结构异常的一种隐性遗传病。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会发生改变
B.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上会缺少三个密码子
C.囊性纤维病在人群中男性患者会远多于女性患者
D.囊性纤维病不能通过注射CFTR蛋白进行治疗
【答案】D
【解析】DNA分子中,嘌呤是和嘧啶配对的,所以基因突变后,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仍然是1,A错误;人类囊性纤维病是由第7号染色体上的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引起的,所以转录形成的mRNA少了三个碱基,即少了一个密码子,B错误;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人类囊性纤维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C错误;囊性纤维病是CFTR蛋白结构异常的一种隐性遗传病,不能通过注射CFTR蛋白进行治疗,D正确。
6.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种群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表明该性状的生物在生存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生存的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故A正确。
7.先天性愚型患者表现为伸舌样痴呆、口齿不清、眼距宽等症状,下列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天性愚型又称特纳氏综合征
B.患者细胞多了一条性染色体
C.患者细胞第五号染色体片段缺失
D.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基本相同
【答案】D
【解析】先天性愚型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患者细胞中多了一条常染色体,发病率与性别无关,故选择D。
8.自然界中桦尺蠖有灰色和黑色两种类型。当树干和岩石呈现深暗颜色时,绝大多数为黑色桦尺蠖,在灰色环境中,绝大多数为灰色桦尺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灰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是两个不同物种
B.不同的环境条件中,灰色基因和黑色基因的频率不同
C.灰色桦尺蠖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D.在深暗的环境中,大多数灰色的桦尺蠖突变成了黑色桦尺蠖
【答案】B
9.关于物种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地理隔离必然会导致生殖隔离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不同的基因型
【答案】A
【解析】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地理隔离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存在地理隔离但还是同一种生物,B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D错误。
10.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定浓度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不仅可以诱导小鼠redBA/gam报告基因产生缺失突变,还可以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DNA双链断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FOS能够定向诱导基因突变
B.PFOS诱导基因突变的因素属于物理因素
C.PFOS的长期使用,将会使小鼠发生进化
D.PFOS诱导DNA双链断裂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破坏
【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