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提分冲刺专题11+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之重要题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提分冲刺专题11+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之重要题型

资源简介

专题十一: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之重要题型
重要题型23 血糖调节、免疫调节的实验分析与探究
一、规律方法
1.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平均分组,每组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动物。
2.实验设计中注意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处理,如观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功能的实验动物一般是先饥饿处理。经实验变量处理后的观察指标是动物的生活状况。
3.注射时,对照组可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用来溶解激素的溶液,切不可注射“蒸馏水”。
二、技能提升
1.(2017·全国Ⅰ,4)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C
2.(2017·德州一模)为研究某种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科研人员选取了3组小鼠进行实验,实验期间均饲喂高糖高脂食物,6周后检测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项目
对照组
甲组(患糖尿病)
乙组(患糖尿病、加强运动)
体重/g
361.75
436.60
348.7
血糖/mmol·L-1
5.06
7.49
5.77
胰岛素/mIU·L-1
13.61
33.57
25.69
瘦素/ng·mL-1
1.28
7.95
4.62
瘦素受体蛋白/OD
0.48
0.10
0.28
注:瘦素由脂肪细胞分泌,能促使机体减少摄食,抑制脂肪细胞的合成,使体重减轻。
(1)肝脏细胞、胰岛B细胞和红细胞中,胰岛素受体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细胞。
(2)据表推测,患糖尿病的小鼠血糖浓度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对照组相比,甲组小鼠的体重显著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此类型糖尿病患者应采取的生活保健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肝脏 (2)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或靶细胞上缺乏胰岛素的受体(只答其中一条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甲组小鼠的瘦素受体蛋白少,脂肪细胞合成增多 (3)加强体育锻炼
3.(2017·全国Ⅲ,31)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解析】(1)由于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B、C、D三组小鼠在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体内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2)(3)由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
4.(2014·全国Ⅱ,3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重要题型24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模型
一、规律方法
1.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解读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三者的关系
相关分析:
图中a、b、c表示相应的信息分子,其中a为淋巴因子和抗体等,b为神经递质,c为激素。这三类信息分子的来源及靶细胞或作用部位归纳如下:
调节方式
信息分子
来源
靶细胞或作用部位
神经调节
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释放
突触后膜
体液调节
激素
内分泌腺细胞
相应靶细胞
免疫调节
抗体
浆细胞
抗原
淋巴因子
T细胞
B细胞等
2.用知识联系法解读生命活动调节模型
(1)联系水盐平衡调节:若上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则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渗透压的变化,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b(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c(肾小管和集合管)。
(2)联系反射弧结构:若上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则兴奋在其中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和特异性受体结合)。
(3)联系二次免疫:若上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二次体液免疫,c表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
(4)联系血糖调节:若上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表示胰岛,则b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二、技能提升
1.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抗体和激素
B.若⑧表示胰岛素,影响⑧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的变化
C.若⑥过程表示某种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则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
D.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2.(2017·韶关调研)下图是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该图表示人体的神经调节,则在该模型上完成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其中E结构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模型中能对信号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图中的________结构(填图中字母)。
(2)若该图表示人体水盐调节,且A、B、C、E为结构,D为物质。其中C代表垂体,则D代表__________。从人吃的食物过咸时开始,到E结构做出反应为止,整个过程称为____________调节。与酶不同,D物质起作用后,将被____________,因此需不断地产生。
(3)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中的部分过程,A、C、E均代表细胞,则促使C细胞开始增殖和分化的B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A细胞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若有经处理的抗原作用于正常人的A细胞,最终E细胞能分泌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此过程还会形成________细胞。
【答案】(1)反射 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C (2)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 灭活 (3)抗原和淋巴因子 T细胞 记忆
专题强化练
1.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盐水后,会出现(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 大鼠的排尿量增加
C.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答案】B
【解析】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盐水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A项错误;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会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尿量增加,B项正确,C项错误;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盐水后,血糖浓度会略有降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D项错误。
2.(2017·汕头一模)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只在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胰岛素
B.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某些激素的受体
C.下丘脑调节肾脏分泌抗利尿激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免疫调节是独立的调节机制,不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而血糖浓度正常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但也处于一定的水平,A错误;肌细胞可接受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故其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和多种激素的受体,B正确;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即免疫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D错误。
3.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水浴加热后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溶酶体分解
【答案】B
【解析】双缩脲试剂使用时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A错误;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吸水能力相应增加,可出现组织水肿,B正确;链球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高尔基体等细胞器,C错误;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D错误。
4.(2017·六安皖西教学联盟检测)巴西奥运会曾一度受到寨卡病毒的威胁。寨卡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无逆转录酶),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的密集出现与其流行存在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
B.该病毒被吞噬细胞识别处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C.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与浆细胞结合,从而抑制其增殖
D.若患者痊愈后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答案】D
5.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会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答案】D
【解析】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
6.中国学者研究发现雾霾中含多种病菌,部分会引起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雾霾也是肿瘤的重要成因之一,特别是肺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产生黏液溶解微尘和杀灭部分病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病毒侵入肺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效应T细胞可导致靶细胞凋亡
C.一些微粒引起的过敏反应比较强烈,所以容易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肺部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增多是其容易扩散的主要原因
【答案】B
【解析】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故B正确;过敏反应不会导致组织严重受损伤,故C错误;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故D错误。
7.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感染、破坏吞噬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过程中能产生淋巴因子
B.不会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
C.会降低细胞免疫但不影响体液免疫
D.相应的浆细胞与病毒结合抑制其增殖
【答案】A
8.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中的“H”指红细胞凝集素,“N”指神经氨酸酶。目前已发现,H有18种形态,N有11种形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
B.在患者体内,“H”和“N”属于抗原,可以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病毒在患者体内合成“H”和“N”时,所需要的原料都来自人体细胞
D.为患者注入治愈者的血清,可清除被感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A
【解析】病毒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A错误。
9.(2017·焦作二模)如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有特异识别功能,吞噬病菌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细胞②和细胞③都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免疫活性物质都来自免疫细胞,如图中的物质Ⅰ和物质Ⅱ
D.细胞①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D
10.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
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
C.因强烈打击体表破裂的红细胞
D.为体弱者注射免疫球蛋白
【答案】C
【解析】自身衰老、死亡、破损的细胞都属于抗原。
11.(2017·百校联盟联考)“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面对如此“倒春寒”,大诗人白居易是用“吃”“喝”来御寒的,这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今年春节过后,全国大范围内也出现了“倒春寒”,你又是如何度过的呢?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户外我们感到寒冷,是因为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变为________,从而产生神经冲动,该神经冲动在机体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增加,该激素作用于________细胞,使其产生的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是____________ g/L。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刺激________________释放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
(4)经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免疫功能,一条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来发挥作用,另一条是通过改变内分泌的活动而影响免疫功能,乙酰胆碱能增强免疫反应,这说明免疫细胞上________________。
(5)在用注入羊红细胞的方法来诱导大鼠的免疫反应实验中,当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达到顶峰时,下丘脑某些神经元的电活动会增加1倍以上,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电位 单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3)0.8~1.2 胰岛A细胞 (4)有乙酰胆碱的受体 (5)免疫系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12.(2017·邯郸一模)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抗原分子可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诱导效应T细胞破坏正常胰岛B细胞,最终引发一种糖尿病。
(1)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与该抗原结合后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种新型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时,人体常会出现发热症状,是因为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激素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又有助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使人体内环境达到稳态。
(3)该抗原引发的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填一种免疫疾病)。
(4)这种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胰岛素含量比正常人低,导致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量减少,以及葡萄糖在组织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2个)过程减弱等现象发生,最终使血糖升高。
(5)患者由于血糖过高,导致滤过到肾小囊中的葡萄糖过多,无法全部____________________回血液,而部分留到尿液中,并由此带走一定量的水,使患者“多尿”,继而出现“多饮”的症状。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多饮”的机体调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沉淀或细胞集团 (2)体温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顺序可变,3个调节写全) (3)自身免疫病 (4)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或利用、储存) (5)被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并主动饮水
【解析】(1)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与该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2)机体内与产热和散热有关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位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由于整个调节过程中涉及神经系统、相关激素和免疫系统等的参与,所以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相互作用,使人体内环境达到稳态。
(4)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降血糖,具体的途径有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以及葡萄糖在细胞内被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等。所以当胰岛B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必然导致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量减少,以及葡萄糖在组织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减慢,最终使血糖升高。
(5)血糖过高,患者血液中葡萄糖过滤到肾小囊中的就多,无法在肾小管、集合管处重吸收回血液,部分留到尿液中,并由此带走一定量的水,使患者产生“多尿”的现象;由于患者排出过多的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并主动饮水,继而出现“多饮”的症状。
13.(2017·华附、执信、深外联考)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与靶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活化G蛋白,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G蛋白偶联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__________作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____。
(3)寒冷刺激时,图中的生物学效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将变为________。在体温调节中枢的突触中,信号转换的一般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甲状腺细胞  糖蛋白 (2)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3)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4)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