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多样的天气》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在学生对天气变化和天气预报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围绕多样的天气变化这一主题,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活动1是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生活中人们是怎么描述天气变化的,并努力用自己的词语或诗歌来描述天气,从而对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天气现象瞬息万变的特点。活动2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帮助学生调查思考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的,比较不同时代人们获得天气变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从中体验到人类的智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科学在线”则使学生进一步懂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天气变化预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方法也越来越科学、多样化。21cnjy.com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重视猜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21·cn·jy·com学习目标探究目标:1.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2.能用文学和科学术语描述天气变化。3.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情感目标:1.关注、搜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3.主动欣赏天气变化产生的美丽景色。4.搜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气象谚语。知识目标:1.能说出两种以上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难点: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表示天气的变化。评价任务1.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并能进行分类。2.会描述天气情况。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状况的图片,搜集关于气象谚语的卡片、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生:自由谈感受。二、描述天气1.观看课件:“天气变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2.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1)描写好天气的词语:万里无云 艳阳高照 风和日丽 晴空万里(2)描写天气冷的词语:北风呼啸 千里冰封 冰天雪地 冰冻三尺 大雪纷飞(3)描写天气热的词语: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烈日当空(4)描写风的词语:春风拂面 微风习习 寒风刺骨 寒风凛冽3.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4.活动:“我最喜欢的天气”。(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记录。(4)各组展示本组描述的天气状况的记录。二、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1.古代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的?生:天气谚语。2.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生:通过一些动物的活动或物候变化能够预测天气。3.用图表方式记录搜集到的气象谚语。(填写书上图表)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4.说说利用气象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的优点和不足。利用气象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5.现在,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呢?天气预报、报纸、网络、打电话查询……6.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给大家播报今天的天气状况。7.活动:“设计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8.自学“科学在线”中的有关天气的内容。板书设计2 多样的天气文学词语:细雨纷飞、春暖花开、白雪皑皑、秋高气爽……如何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古代:气象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现代:网络、电话、报纸、电视等途径。教学反思充分的准备是课堂顺利进行的条件,教师可提早一天让学生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要求他们记下天气预报的内容。也可以录制一段天气预报的内容到课堂上来播放,以使学生获得真切感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在设计天气符号时,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设计的符号与新闻媒体相同,只要具有象征性,设计人能说出为什么这样设计,符号容易识、记、画即可,可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设计,互相取长补短。21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