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讲《物态变化》达标检测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1 . 如图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雾凇的形成 B.河水结冰 C.樟脑丸逐渐变小 D.露珠的形成 2 . 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该物质一定是固体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3 . 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22℃ B.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C.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220V D.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4 . “地面的水??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成小水滴或??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21*cnjy*comA. 汽化 液化 凝固 云 B. 蒸发 液化 凝华 雨 C. 蒸发 液化 凝华 云 D. 蒸发 凝华 液化 雨 5 .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B. 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 C. 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 D. 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6 . 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 水的温度有关 B. 水的表面积有关 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 水的质量有关 7 . 小明同学口渴了,跑到厨房只看到了一壶刚烧开的热茶,正冒着“热气”,于是就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发现饮料瓶周围在冒着“冷气”.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液化现象 B. 都是汽化现象 C. “热气”是液化,“冷气”是汽化 D. “热气”是汽化,“冷气”是液化 8 .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A. 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 C. 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9 . 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A.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 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10 .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 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 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 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 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11 .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 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C. 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D. 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面吹气 12 . 关于汽化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增大压强可以降低液体的沸点 B. 蒸发和沸腾可以在相同温度下发生 C. 夏天扇扇子,降低了空气的温度,就会感到凉爽 D. 蒸发和沸腾都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3 . 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t时/min012345678t温/℃9597989910010098100100A. 记录明显错误的是第6min的数据 B. 从第4min起,水不再吸热 C. 若第8min后继续对水加热,水温将保持不变 D. 实验时,水的沸点是100℃ 14 . 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子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这种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白玉圆锥体上就会有水滴产生,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下列有几种关于此杯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 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 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 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可能自动“生”水 15 . 小芳泡方便面时,看到泡方便面的碗里冒“热气”,由此他联想到了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冷气”的情境,以下是他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6 . 我们的校园里,美景各异,四季分明,下列描述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春天,花坛里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地上露珠晶莹 C. 秋天,操场上轻霜涂抹 D. 冬天,树枝上雾淞洁白 17 . 在图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白雾茫茫 D.大雪纷飞 18 .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结冰﹣凝固? 吸热 B. 雾生成﹣液化? 放热 C. 露产生﹣汽化? 吸热 D. 霜形成﹣升华? 放热 19 . 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 ℃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 ℃,则测出来的体温是(???)21教育网A. 36.6 ℃ B. 39.6 ℃ C. 38.6 ℃ D. 76.2 ℃ 20 .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水晶莹 C. 秋天,薄雾缥缈 D. 冬天,千里冰封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 B.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 C. 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 22 . “露”、“雾”、“云”、“雨”、“霜”、“雪”、“冰雹”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本质都是水的三态变化.关于它们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1cnjy.comA. 其中吸热的有“露”、“雾”、“云”、“雨” B. “冰雹”是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块 C. “雾”是水蒸气 D. “霜”、“雪”是凝化而成的 23 .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21·cn·jy·com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24 . 温度为0℃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 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C. 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D. 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25 . 寒冷的冬天,将洗好的衣服晾在室外,一会儿,衣服就会冻得硬邦邦的.几天后,冰冻的衣服依然能晾干,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 凝华;吸热? ? ? B. 凝华;放热 C. 升华;吸热 D. 升华;放热 26 .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www.21-cn-jy.com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 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 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 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27.纸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D.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二、非选择题(共46分)28. 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生活中使用的石油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内的.2·1·c·n·j·y29 . 医院中常用的温度计称为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是 到? . 它的最小刻度通常是 . 它在构造上有一设计精巧的缩口,因此,它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温度,但使用前应先 . 21·世纪*教育网30 . 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 时会 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 . www-2-1-cnjy-com31 . 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熔化完毕共用了 min.(2)在CD这一段,该物质处于 ?态(填:“固”“液”或“气”).(3)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2min末该物质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只有12组数据才能得出结论B.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C.减小实验误差D.得到温度与时间两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2-1-c-n-j-y第一讲《物态变化》达标检测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1 . 如图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雾凇的形成 B.河水结冰 C.? 樟脑丸逐渐变小 D.露珠的形成 【答案】C【解析】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符合题意;B、河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符合题意;C、樟脑丸逐渐变小,由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符合题意。故选:C。2 . 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该物质一定是固体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答案】C 【解析】 A、根据图象,开始吸热温度升高,最后温度不变,可能是晶体熔化图象,也可能是液体的沸腾图象,所以0~t1时间内该物质也可能是液体,A错误。B、根据图象,开始吸热温度升高,最后温度不变,可能是晶体熔化图象,也可能是液体的沸腾图象,T2可能是沸点也可能是熔点,所以B错误;C、0~t1时间,物体的温度不断升高,所以分子运动加剧,C正确;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所以内能增大,D错误;故选:C。3 . 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22℃ B.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C.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220V D.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答案】D 【解析】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5×104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5cm=1.65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4 . “地面的水??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成小水滴或??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A. 汽化 液化 凝固 云 B. 蒸发 液化 凝华 雨 C. 蒸发 液化 凝华 云 D. 蒸发 凝华 液化 雨 【答案】C 【解析】 地面的水蒸发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故选:C。5 .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B. 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 C. 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 D. 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答案】 D【解析】A、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属于凝华,故A错误。B、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是升华现象,不属于凝华,故B错误。C、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是凝固,不属于凝华,故C错误。D、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D正确。故选:D。6 . 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www.21-cn-jy.comA. 水的温度有关 B. 水的表面积有关 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 水的质量有关 【答案】B 【解析】观察图中情景,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显然,小明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故选:B。【来源:21cnj*y.co*m】7 . 小明同学口渴了,跑到厨房只看到了一壶刚烧开的热茶,正冒着“热气”,于是就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发现饮料瓶周围在冒着“冷气”.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液化现象 B. 都是汽化现象 C. “热气”是液化,“冷气”是汽化 D. “热气”是汽化,“冷气”是液化 【答案】A【解析】烧开的热茶,正冒着“热气”,是壶中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发现饮料瓶周围在冒着“冷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后,液化成小水滴;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8 .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A. 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 C. 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答案】 B【解析】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B、北方的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可防止菜被冻坏。利用了水结冰放热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C、夏天,在地板上洒些水,感到凉爽。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D、夏天、喝冰凉的饮料加上几个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1-c-n-j-y9 . 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A.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 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答案】A【解析】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由可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故A正确、BCD错。故选:A。10 .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 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 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 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 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答案】 B【解析】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3)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故选:B。11 .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 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C. 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D. 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面吹气 【答案】C 【解析】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升高了水上水分的温度,加快了头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B、用扫帚把地上的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减慢了蔬菜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放在冰箱中,降低了蔬菜的温度,从而减慢蒸发;D、喝开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降低了开水的温度。故选:C。【版权所有:21教育】12 . 关于汽化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增大压强可以降低液体的沸点 B. 蒸发和沸腾可以在相同温度下发生 C. 夏天扇扇子,降低了空气的温度,就会感到凉爽 D. 蒸发和沸腾都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答案】B 【解析】A、液体表面压强增大、沸点会升高,例如高压锅的使用,故A错;B、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C、夏天扇扇子,加快了身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而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感到凉爽,但不能降低空气的温度,故C错;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故D错。故选:B。13 . 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t时/min012345678t温/℃9597989910010098100100A. 记录明显错误的是第6min的数据 B. 从第4min起,水不再吸热 C. 若第8min后继续对水加热,水温将保持不变 D. 实验时,水的沸点是100℃ 【答案】B 【解析】 A、水沸腾后,继续对其加热,温度应保持不变,不可能下降,因此,第6min的读数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B、第4min起,水开始沸腾,但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吸热的,必须继续对其加热才行,所以错误,但符合题意;C、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将保持不变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D、从第4min起,水开始沸腾,其温度保持100℃,这就是它在实验中的沸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21·cn·jy·com14 . 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子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这种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白玉圆锥体上就会有水滴产生,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下列有几种关于此杯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 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 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 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可能自动“生”水 【答案】B 【解析】 把这种圆锥形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白玉杯子)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白玉杯内壁上,积少成多,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由此可见: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错;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正确;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空气中水蒸气可以液化成水,即自动“生”水,正确。故选:B。15 . 小芳泡方便面时,看到泡方便面的碗里冒“热气”,由此他联想到了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冷气”的情境,以下是他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D 【解析】 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都属于液化现象。故选:D。【来源:21·世纪·教育·网】16 . 我们的校园里,美景各异,四季分明,下列描述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春天,花坛里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地上露珠晶莹 C. 秋天,操场上轻霜涂抹 D. 冬天,树枝上雾淞洁白 【答案】B 【解析】“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草地上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霜”和“雾凇”是凝华现象。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1·世纪*教育网17 . 在图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白雾茫茫 D.大雪纷飞 【答案】C【解析】 A、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C、雾是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D、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18 .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结冰﹣凝固? 吸热 B. 雾生成﹣液化? 放热 C. 露产生﹣汽化? 吸热 D. 霜形成﹣升华? 放热 【答案】 B【解析】 A、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需要放热,此选项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需要放热,此选项正确;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需要放热,此选项错误;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热,此选项错误。故选:B。19 . 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 ℃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 ℃,则测出来的体温是(???)21*cnjy*comA. 36.6 ℃ B. 39.6 ℃ C. 38.6 ℃ D. 76.2 ℃ 【答案】 B【解析】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6℃,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6℃,所以体温是36.6℃的自己测量的结果是39.6℃,故B正确。故选:B。【出处:21教育名师】20 .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水晶莹 C. 秋天,薄雾缥缈 D. 冬天,千里冰封 【答案】 A【解析】 A、冰雪消融是冰的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的。符合题意。B、露水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液化是放热。不符合题意。C、雾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液化是放热。不符合题意。D、雪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凝华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 B.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 C. 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 【答案】A 【解析】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过程。此选项正确; B、易拉罐表面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选项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选项错误;D、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选项错误。故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2 . “露”、“雾”、“云”、“雨”、“霜”、“雪”、“冰雹”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本质都是水的三态变化.关于它们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1教育网A. 其中吸热的有“露”、“雾”、“云”、“雨” B. “冰雹”是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块 C. “雾”是水蒸气 D. “霜”、“雪”是凝化而成的 【答案】B 【解析】 A、“露”、“雾”、“云”、“雨”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故A错误;B、空气中的小水滴在下落的过程中遇冷凝固成小冰块,形成了冰雹,故B正确;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D、“霜”、“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D错误.故选:B.23 .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答案】C 【解析】我国寒冷地区的气温会达到-5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39℃,故AB错误;有的地区气温超过40℃,故D错误。我们各地区气温最高不会超过78℃,最低也不会低于-117℃,故酒精在我国各个地区不会凝固成固态,也不会沸腾变成气态。故选:C。24 . 温度为0℃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 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C. 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D. 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答案】D 【解析】0℃既是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当温度为0℃时,冰可能处于固态或者液态,或者冰水混合物状态;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因此存在0℃的水蒸气。故选:D。 25 . 寒冷的冬天,将洗好的衣服晾在室外,一会儿,衣服就会冻得硬邦邦的.几天后,冰冻的衣服依然能晾干,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 凝华;吸热? ? ? B. 凝华;放热 C. 升华;吸热 D. 升华;放热 【答案】C 【解析】北方的冬天,气温在0℃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室外冰冻的衣服最终变干,是由于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此过程中吸热;故选:C。21*cnjy*com26 .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 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 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 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答案】D 【解析】 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2·1·c·n·j·y27.纸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D.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答案】A 【解析】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C、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C正确;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停止沸腾。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6分)28. 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生活中使用的石油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内的.21cnjy.com【答案】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压缩体积. 【解析】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日常生活中用的液化石油气,因为是在常温下使用的,不可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液化,所以采用的是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之后贮存在钢瓶中的. www-2-1-cnjy-com29 . 医院中常用的温度计称为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是 到? . 它的最小刻度通常是 . 它在构造上有一设计精巧的缩口,因此,它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温度,但使用前应先 . 【答案】35℃;42℃;0.1℃;用力甩几下. 【解析】温度计在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读数;图中体温计的量程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前须手拿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几下. 30 . 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 时会 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 . 【答案】凝固;放;低.【解析】水结成冰时,水要放热,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凝固时会放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低. 31 . 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熔化完毕共用了 min.(2)在CD这一段,该物质处于 ?态(填:“固”“液”或“气”).(3)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2min末该物质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4)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5)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 段吸收的热量较多.(6)在实验中小明收集了12组数据,其好处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答案】(1)3;(2)液;(3)80;固液共存状态;(4)不变;(5)CD;(6)D.【解析】(1)由图象知,该物质从第1min开始熔化,到第4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用了4min-1min=3min;(2)CD段温度又继续上升,已经完全熔化完,为液态;(3)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熔点为80℃;第2min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4)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5)CD段比AB段加热时间更长,吸热更多;(6)该实验主要研究物质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中多测几组数据,是为了使得到温度与时间两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第一讲 物态变化l.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2.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3.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2-1-c-n-j-y 知识点一: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有 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没有 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 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 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物质举例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松香、蜡、玻璃、沥青相同点状态固体固体熔化过程吸热吸热凝固过程放热放热不同点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不断升高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不断降低熔点和凝固点有无熔化条件温度达到 ,继续 持续吸热凝固条件温度达到 ,继续 持续放热知识点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方式: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液体沸腾的 叫沸点,液体沸腾的过程中不断 ,但温度保持 ,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的 、液体含有的杂质等有关。21教育网2.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蒸 发沸 腾发生部位只在液体 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不同点发生条件 温度下达到 ;继续 剧烈程度缓慢剧烈影响因素液体 、液面上空气流速、液体 供热快慢温度变化 致冷吸收热量,温度 共同特点都属汽化现象,都要 3.液化方式:气体液化通常有两种方法: 和 ,气体液化要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水蒸气液化为水,气体液化的好处是便于贮存和运输。知识点三: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 变成 叫升华,升华吸热有 作用;凝华:物质从气态 变成 叫凝华,凝华要 。生活中利用升华吸热达到致冷。2.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人工降雨、电冰箱、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等。3.注意:①判定物态变化时,要先明确物质的初态和终态,然后根据定义判别;②图象分析方法:明确图象中横轴、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图象表达的物理过程→分析图象变化的特点,理解特殊点和特殊线段代表的物理意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③生活中看见的“白气”,“雾状物”,蒸腾的“热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知识点一:认识物态变化现象【例1】(2017?余杭区一模)2016年1月21-26日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杭州出现了极寒天气。23日上午停课在家复习的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关于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A.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B.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C.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D.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答案】A【解析】“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故选:A。【例2】(2017?台州模拟)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选自《诗经》,前一句的大意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从诗句来看,露水变成“霜”是物态变化中的 .21·世纪*教育网【答案】凝固.【解析】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知识点二:物态变化与热量【例3】(2017?北仑区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汽化过程中 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www.21-cn-jy.com【答案】吸收;减小.【解析】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变成气态,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吸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温度降低,这部分空气的内能减小.知识点三:晶体与非晶体21*cnjy*com【例4】(2015?乐清市校级模拟)小明在研究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现象时。进行了一系列实脸。如图表示的是( )【来源:21cnj*y.co*m】A.晶体的熔化过程 B.非晶体的熔化过程C.晶体的凝固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在时间不断增加的时候,而物质温度不变,则说明是出现固液共存状态,是晶体熔化过程;故A正确、C错误;非晶体不会出现固液共存态;故B、D错误;故选:A。知识点四:探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出处:21教育名师】【例5】(2016?义乌市模拟)某同学想研究“蒸馏水和食盐水哪个凝固点更高?”实验步骤如下:①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加入200毫升蒸馏水;②容器A中加入20克食盐,充分搅拌;容器B中加入10克食盐,充分搅拌;容器C中不加食盐;③在三个容器中放入温度计并同时放入冰箱;④每隔30分钟记录温度计示数.【版权所有:21教育】时间/分温度/℃容器0306090120150180210A23104-1-4-8-8-8B231050-3-3-3-3C2312620000(1)请在坐标中画出蒸馏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容器A中水的凝固点为 .(3)应用:路面积雪给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在雪上撒食盐有助于雪尽快熔化,因为雪上撒食盐可 (填“升高”或“降低”)雪的熔点.【答案】(1)如下图;(2)-8℃;(3)降低.【解析】(1)在标准气压下,蒸馏水的凝固点是0℃,故C为蒸馏水的温度变化,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得:2·1·c·n·j·y;(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中的蒸馏水在-8℃是保持不变,故凝固点是-8℃;(3)在雪上撒食盐,能降低雪的熔化温度,即降低熔点.www-2-1-cnjy-com【例6】(2016?普陀区校级模拟)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2)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 图.【答案】(1)铁圈;(2)丙. 【解析】(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2)由实验装置abc图可知,a装置烧杯上面加了一个盖,水面上方的气压较大,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丙图. 一、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温度变化图象的区分晶体熔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定的熔点,在图象中反映出来就是有一段时间它的温度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即吸热但温度不变,图像是吸热先升高再水平;晶体凝固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凝固点,在图象中反映出来就是有一段时间它的温度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即放热但温度不变,图像是放热先降低再水平.非晶体是熔化是斜向上一条线,边吸热边升温;非晶体凝固是斜向下一条线,边放热边降温。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例1】(2015?温州模拟)科学家开发研制出一种神奇的纳米晶体,这种纳米晶体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够“捕获”体积大约是其80倍的二氧化碳。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纳米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21*cnjy*comA. B. C. D.【答案】A【解析】A、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符合题意;B、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C、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例2】(2015?从江县校级模拟)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 B.海波在CD段是气态C.海波的熔点是48℃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答案】C【解析】A、熔化的过程是吸热的过程,虽然BC段的温度没有变化,但仍在吸热,故A错误;B、熔化是物质由固态--液态的过程,因此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故B错误;C、由于BC段平行于时间轴,因此,该段所示的温度48℃即为海波的熔点,故A正确;熔化是物质由固态--液态的过程,故C正确;D、6min时,海波才开始熔化,故D错误。故选:C。【来源:21·世纪·教育·网】二、六种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和放热混淆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同学们在解题中往往是物态变化的名称混乱,吸热放热记不清。可以从分子距离的变化上来记忆吸热或放热:分子距离变大的吸热,变小的放热(与物体的热胀冷缩是一致的)。21cnjy.com【例3】(2017?嵊泗县一模)安装在汽车上的后视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当镜面上起雾时启用电加热装置,镜面上的雾气就会消退,使司机看清周围的情况。雾气消退的过程属于(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答案】A【解析】当镜面上起雾时启用电加热装置,镜面上的雾气就会消退,镜面上的雾气消失的过程是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汽化。故A正确。故选:A。三、“白气”与“水蒸气”混淆首先明确水蒸气是无色的气体,如果看到白气一定不是水蒸气,同学们经常会把白气当成水蒸气。常见的白气一般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如:是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后的小水滴;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冒出后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后的水蒸气又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或冰冻食品)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先汽化,后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例4】(2017浙江省湖州模拟)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答案】D【解析】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现象,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C、剪去侧枝,即减小了树的表面积。根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知,减小了表面积,即可减少水分的第一讲 物态变化l.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2.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3.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知识点一: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物质举例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松香、蜡、玻璃、沥青相同点状态固体固体熔化过程吸热吸热凝固过程放热放热不同点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不断升高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不断降低熔点和凝固点有无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持续吸热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持续放热知识点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方式: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液体含有的杂质等有关。2.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蒸 发沸 腾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不同点发生条件任何温度下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剧烈程度缓慢剧烈影响因素液体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速、液体温度供热快慢温度变化降温致冷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共同特点都属汽化现象,都要吸热3.液化方式:气体液化通常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气体液化要放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水蒸气液化为水,气体液化的好处是便于贮存和运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知识点三: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生活中利用升华吸热达到致冷。21教育网2.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人工降雨、电冰箱、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等。3.注意:①判定物态变化时,要先明确物质的初态和终态,然后根据定义判别;②图象分析方法:明确图象中横轴、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图象表达的物理过程→分析图象变化的特点,理解特殊点和特殊线段代表的物理意义;www.21-cn-jy.com③生活中看见的“白气”,“雾状物”,蒸腾的“热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知识点一:认识物态变化现象【例1】(2017?余杭区一模)2016年1月21-26日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杭州出现了极寒天气。23日上午停课在家复习的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关于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A.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B.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C.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D.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答案】A【解析】“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故选:A。【例2】(2017?台州模拟)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选自《诗经》,前一句的大意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从诗句来看,露水变成“霜”是物态变化中的 .www-2-1-cnjy-com【答案】凝固.【解析】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知识点二:物态变化与热量【例3】(2017?北仑区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汽化过程中 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2-1-c-n-j-y【答案】吸收;减小.【解析】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变成气态,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吸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温度降低,这部分空气的内能减小.知识点三:晶体与非晶体21*cnjy*com【例4】(2015?乐清市校级模拟)小明在研究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现象时。进行了一系列实脸。如图表示的是( )【来源:21cnj*y.co*m】A.晶体的熔化过程 B.非晶体的熔化过程C.晶体的凝固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在时间不断增加的时候,而物质温度不变,则说明是出现固液共存状态,是晶体熔化过程;故A正确、C错误;非晶体不会出现固液共存态;故B、D错误;故选:A。知识点四:探究物态变化的规律【版权所有:21教育】【例5】(2016?义乌市模拟)某同学想研究“蒸馏水和食盐水哪个凝固点更高?”实验步骤如下:①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加入200毫升蒸馏水;②容器A中加入20克食盐,充分搅拌;容器B中加入10克食盐,充分搅拌;容器C中不加食盐;③在三个容器中放入温度计并同时放入冰箱;④每隔30分钟记录温度计示数.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时间/分温度/℃容器0306090120150180210A23104-1-4-8-8-8B231050-3-3-3-3C2312620000(1)请在坐标中画出蒸馏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容器A中水的凝固点为 .(3)应用:路面积雪给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在雪上撒食盐有助于雪尽快熔化,因为雪上撒食盐可 (填“升高”或“降低”)雪的熔点.【答案】(1)如下图;(2)-8℃;(3)降低.【解析】(1)在标准气压下,蒸馏水的凝固点是0℃,故C为蒸馏水的温度变化,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得:21cnjy.com;(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中的蒸馏水在-8℃是保持不变,故凝固点是-8℃;(3)在雪上撒食盐,能降低雪的熔化温度,即降低熔点.21·cn·jy·com【例6】(2016?普陀区校级模拟)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2)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 图.【答案】(1)铁圈;(2)丙. 【解析】(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2)由实验装置abc图可知,a装置烧杯上面加了一个盖,水面上方的气压较大,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丙图. 一、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温度变化图象的区分晶体熔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定的熔点,在图象中反映出来就是有一段时间它的温度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即吸热但温度不变,图像是吸热先升高再水平;晶体凝固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凝固点,在图象中反映出来就是有一段时间它的温度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即放热但温度不变,图像是放热先降低再水平.非晶体是熔化是斜向上一条线,边吸热边升温;非晶体凝固是斜向下一条线,边放热边降温。【来源:21·世纪·教育·网】【例1】(2015?温州模拟)科学家开发研制出一种神奇的纳米晶体,这种纳米晶体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够“捕获”体积大约是其80倍的二氧化碳。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纳米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A. B. C. D.【答案】A【解析】A、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符合题意;B、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C、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cnjy*com【例2】(2015?从江县校级模拟)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 B.海波在CD段是气态C.海波的熔点是48℃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答案】C【解析】A、熔化的过程是吸热的过程,虽然BC段的温度没有变化,但仍在吸热,故A错误;B、熔化是物质由固态--液态的过程,因此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故B错误;C、由于BC段平行于时间轴,因此,该段所示的温度48℃即为海波的熔点,故A正确;熔化是物质由固态--液态的过程,故C正确;D、6min时,海波才开始熔化,故D错误。故选:C。二、六种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和放热混淆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同学们在解题中往往是物态变化的名称混乱,吸热放热记不清。可以从分子距离的变化上来记忆吸热或放热:分子距离变大的吸热,变小的放热(与物体的热胀冷缩是一致的)。【例3】(2017?嵊泗县一模)安装在汽车上的后视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当镜面上起雾时启用电加热装置,镜面上的雾气就会消退,使司机看清周围的情况。雾气消退的过程属于(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答案】A【解析】当镜面上起雾时启用电加热装置,镜面上的雾气就会消退,镜面上的雾气消失的过程是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汽化。故A正确。故选:A。三、“白气”与“水蒸气”混淆首先明确水蒸气是无色的气体,如果看到白气一定不是水蒸气,同学们经常会把白气当成水蒸气。常见的白气一般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如:是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后的小水滴;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冒出后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后的水蒸气又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或冰冻食品)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先汽化,后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2·1·c·n·j·y【例4】(2017浙江省湖州模拟)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现象,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C、剪去侧枝,即减小了树的表面积。根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知,减小了表面积,即可减少水分的蒸发。正确,不合题意。D、“白气”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讲 物态变化 达标检测 (学生版).doc 第1讲 物态变化 达标检测 (教师版).doc 第1讲 物态变化(考纲分析+思维导图+重点归纳+难点突破+易错点拨) 学生版.doc 第1讲 物态变化(考纲分析+思维导图+重点归纳+难点突破+易错点拨) 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