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有效教学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质在变化》第一课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选择蜡烛为探究对象,是因为蜡烛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形态的变化,又会发生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同时蜡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常见和便于准备的物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 2、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3、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来源:21·世纪·教育·网】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法,学生分组实验法教学准备: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学生阅读】"活动与探究"【学生讨论及猜想】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教师点拨】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学生积极讨论,放开思路,并设计实验说明物质的性质。 2、 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观察火焰;(2)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3)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学生分组实验(二人一组):共同合作:一边实验,一边记录。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设计实验说明火焰温度的高低。(学生讨论,并且按照方案,进行实验)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并且推断生成物是什么。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熄灭后观察现象:而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如果实验不成功,学生可以多实验几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不断的追求的精神。教师提示:还有什么有关蜡烛的实验吗?学生可以进行设计实验。小结:1、? 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关注物质的变化。3、? 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学生讨论,信息反馈。填写实验报告。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板书设计:课题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燃烧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蜡烛的变化》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练习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二.学习准备: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三.学习流程:预习教材第 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一).问答:同学们,你们看到过点燃的蜡烛吗?蜡烛在加热的过程中,会由固体变成了什么?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像蜡烛这种物体经过加热或燃烧形态发生变化的物体吗?21cnjy.com (二).填空:1.蜡烛加热后从__体转化为__体,冷却后从__体转化为__体,只是从__发生变化,没有变成____,属于____变化。2. 压扁饮料罐,饮料罐的____发生了改变,没有变成别的物质,是____变化。 3.树叶颜色的改变,把白糖加热至焦黑,____改变了,属于____变化。4.水结冰没有产生( )。自我评价:_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__ 老师评价:_________ 《蜡烛的变化》问题生成——评价单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练习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21教育网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二.学习准备: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三.学习流程: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系统思考后完成下面各题,并在小组内经过合作探究,充分交流后,准备多元展示。21·cn·jy·com我会填。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 );另一类是产生( )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 )、( )、( )等现象表现出来。2·1·c·n·j·y2.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壁上生成了一层( ),说明蜡烛燃烧有__生成。21·世纪*教育网3.燃烧蜡烛,将内壁涂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 ),这是因为产生的( )和石灰水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www-2-1-cnjy-com自我评价:_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__ 老师评价:_________《蜡烛的变化》拓展训练——评价单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练习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2-1-c-n-j-y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二.学习流程: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一).选择题1.( )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A.花儿开了 B.糖溶解成糖水 C.鸡蛋被煮熟2.( )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A.把蜡烛切成几段 B.燃烧蜡烛 C.蜡块做成蜡烛3.俗话说“生米煮成熟饭”,这是( )的变化。A.生成新物质 B.没有生成新物质 C.没有发生变化(二).判断题1.云、雾、雨、露、霜、雪、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这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把铁矿石炼成铁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把铁熔化成铁水是没有新物质的变化。( )3.食物进入人体后,食物发生的变化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4.修建马路时,建筑工人利用水泥、卵石、水等建成坚固的马路,这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www.21-cn-jy.com(三)、简答: 物质的变化分为哪两类?判断的标准是什么?自我评价:_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__ 老师评价: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