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9张PPT。先观看一个视频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德国统一 ——于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广大落后的亚非拉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如中国。俄国农奴制改革 ——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美国内战 ——废除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促进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此时日本的情况如何?指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 黑船事件黑船驶抵浦贺港1853年培里舰队登陆《日美亲善条约》明治维新1868----1873年一、明治维新的背景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政府设在江户(东京)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首都设在京都德川家康拥有佩刀特权,构成幕府统治的基础幕藩体制西南强藩—长州、萨摩、肥前和土佐,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倒幕运动)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幕府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只是傀儡,毫无实权新兴地主、商人农民、城市平民有些从事工商业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反抗斗争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国内阶级矛盾激化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内) (1)政治:(2)经济: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外交: 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①幕藩体制 ②四民不等,阶级矛盾激化2.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外)1853年培里叩关(黑船事件) 3.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改革幕政、倒幕运动)4.明治新政府建立 (政权保障) ——改革条件日趋成熟①尊王攘夷:1860—1864②武装倒幕:1867—1868③《五条誓文》的施政纲领文化:洋学的传播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严重阻碍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绘画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挟天皇以倒幕 ⑴方针正确:以长州、萨摩等强藩为根据地,并进行了富国强兵措施;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对外较为缓和;⑵民众支持:打破身份制,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⑶政治优势:利用年轻的天皇倒幕,取得政治上的优势;领导阶层的中下级武士具备了军事和政治等方面的素质,而且力量很大 此外还有: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客观原因等。思考:日本倒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1867年继承皇位。 1868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在位时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本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京都东京(江户)迁都大政奉还 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改革运动 。明治维新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兵;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特点:“破旧”和“立新”脱亚入欧“求知识于世界”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明治政府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我们怎样认识这些措施?二、明治维新的内容废除不平等条约加强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为推行其它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制度,四民平等,自由择业土地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殖产兴业奠定工业化的基础;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弃旧图新,“文明开化”,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了落后愚昧,发展近代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改历”“易服”“剪发”新组建的军队保留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很快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实行征兵制,建立崇尚“武士道”精神(“忠君”“尚武” ),效忠天皇的军队明治维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种人才;向欧美等国学习,发展科学技术“和魂洋才”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纺纱厂 富冈缫丝厂(彩色印刷风俗画的木版画 )于明治5年(1872年)由明治政府为实现日本的近代化而第一次成立的制纱厂。 富冈制纱厂女工学习场面画 日本早期的铁路日本铁路之祖---京滨铁路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孝明丸”(一般称为“横滨丸”)从筑地驶往横滨 。1872年,三井银行的前身,三井兑换店成立明治时代建立的东京上野公园 1871年,日本最早的日报《横滨每日新闻》发行图为1880年,朝野新闻社在银座成立。明治时期举办的化装舞会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 明治时期的乡村学童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成立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福泽谕吉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于天皇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1871年日本岩仓使节团赴欧美12国进行为期1年10个月的考察。目的:向缔约国致以“聘向之礼”,并交涉修改不平等条约 参观、考察欧美各国先进文化和制度,以备日本参考收获:看到日本与西方差距,加深了民族危机感; 坚定了学习西方,实现民族自强的决心成员地位、着装;场景;港口外蒸汽轮船“始惊”:“次醉”:“终狂”:看到先进西方文明后吃惊的程度;陶醉在西方文明之中;下决心疯狂学习西方文明;出访欧美,学习经验《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仪式(1889)“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和“天皇神圣不可侵犯”1、背景:中小资产阶级掀起自由民权运动2、内容: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3、意义: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有利于日本 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 但明治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君主立宪制2、历史作用(意义、进步性)P74……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自上而下、不彻底的)1、性质: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如天皇制;掌权的是原统治阶级中的中小武士;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继承西方扩张主义思想,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3、局限性三、明治维新的评价摆脱了变为殖民地的危险,成为殖民时代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从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国。迅速崛起跻身世界军事强国之列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②政治: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③文化: 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国际: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但亦有很大局限性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工业发展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 人民没有民主权利,人民没有民主权利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改革的局限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2、倒幕派掌握较大实权3、明治政府进行全面有效的改革4、列强忙于镇压亚洲其他国家革命,无暇干预崛起的东方强国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崛起建立现代化军队解除不平等条约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对外扩张的野心 对朝鲜的侵略 对中国的侵略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步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 伊藤博文课堂延伸俄国1861年改革1861年美国内战1871年德意志统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1868年日明治维新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 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思考: 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德、俄、日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归类:①英国和法国:②美国:③俄国和日本:④德意志:方式:①资产阶级革命②民族独立战争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④民族统一运动方式内容:性质影响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C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背景:内容:结果: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相同点不同点 日本通过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领导内容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日本以各种法令等方式进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从1633年2月至1639年7月,幕府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其主要内容是:1、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来往,偷渡者处以死刑2、取缔天主教传教士,对潜入日本者应予以告发和逮捕,以防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3、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德川幕府确立的“锁国体制”,维持了200余年。目的:为了巩固幕府统治,维护封建剥削制度;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国的独立。影响:锁国政策使日本在国际上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几乎完全割断了日本经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落后的日本进一步拉大了与西方资本主义的距离。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五条誓文》体现明治政府怎样的改革决心?稳定大名、公卿,便于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废除等级身份制放弃攘夷口号,与外国交往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诸侯率兵包围皇宫,解除德川幕府驻后宫警卫队的武装。他们簇拥着年少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大权全归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随即颁布诏书,决定建立由他领导的新的中央政府,并委派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这些改革派主管政事。西乡隆盛提供前提和政治保证大久保利通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具体表现为:①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②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③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加强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颁布宪法最先进行,为推行其它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基础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君主立宪制1、政治领域:政体革新原因内容影响实质(政体)废藩置县废除武士特权四民平等,自由择业土地改革发展重点基础行业直接借鉴扶植民企/私人资本重视科技和人才殖产兴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就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经济领域:殖产兴业教育改革(确定国民皆学方针)A:改革教育内容:儒学----自然科学B,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小,中,大学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化打破等级制度取得显著成果吸收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了落后愚昧;东方伏尔泰福泽谕吉影响巨大3.思想文化:文明开化近代日本海军4.军事:建立军队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2)武士道教育:尚武、忠君(3)设立军事院校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步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1872年,日本迫使琉球国王宣布自己是日本的藩属。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1876年,日本入侵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79年,日本吞并了琉球,把它变成冲绳县。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签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F1日本明治维新.ppt 黑船事件.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