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5张PPT。1405年1492年200多艘7次4次3—17艘宝船:长约147米,宽约60米;载重约1500吨 圣玛利亚号:长24.5米,宽6米;载重120吨 约2.7万-2.8万人最多达1500人随航人数第一篇章 以史为舟 回眸壮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 自主探究,利用学习资料,完成表格。(具体要求详见学习单)归纳总结 想一想:与哥伦布航海相比较,郑和下西洋具有什么特点?哥伦布郑和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更 、次数更 、规模更 、路线更 ,范围更 。早多大长广材料1: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因为途径的许多国家都是信奉伊斯兰教。而郑和出身回族家庭,船队由郑和率领,可以减少隔阂。
材料2: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3:“建文帝之出亡也,有言其在海外者,上命和踪迹之。” —— 《明通鉴》
论从史出 探求动机分析下列材料,谈谈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有什么不同? 你们的观点是:
你们的证据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外交联系;发展贸易,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第二篇章 论从史出 探求动机材料1:葡萄牙人在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黄金;黄金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2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例如丝、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
——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上册)
材料3: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嘱》
材料4:哥伦布航海的动力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为新兴资产开辟活动空间。
材料5: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 。 ——《航海日记》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著
掠夺土地,建立殖民地寻找黄金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希望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满足贸易的需求获取香料等物品1.寻找黄金;
2.获取香料等物品; 3.掠夺土地,建立殖民地; 4.希望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满足贸易的需求;
5.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1.宣扬国威; 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外交联系; 3.发展贸易,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4.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结论:动机不同(政治、军事动机为主)(经济动机为主)资料:在郑和当年去过的不剌哇,把一个地区命名为“中国村”或郑和屯;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印度尼西亚为了纪念到过印尼爪哇岛修建了 “郑和清真寺”。
思考2:你觉得郑和下西洋是否应该被禁止,为什么?思考1:在郑和船队到达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纪念郑和的遗迹,这说明什么问题?第三篇章 千秋功过 世人评说资料:“三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1、据《明实录》记载:“仅一艘宝船的造价,就需银五、六千两,而建造上百艘宝船之费用,则在百万银两以上”
2、“富埒王侯,服饰灿烂……卫士、奴仆、乐师如云”
3、据统计,当时赠予出访国家的赏赐物,前后七次总价值多达六百万两以上,满剌加国王来访时,“赐金镶玉带一条,金百两,银五千里,钞四十万贯,铜钱二千六百贯,锦罗纱罗三百匹,绢一千匹”
造船经费大随航人员开支大“厚往薄来”弊:不计经济效益,损耗国力,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材料1:有人认为哥伦布的远航,对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有推动作用。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成为可能;使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击了当时欧洲的宗教神学……材料2: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唯一自然基础。
——马克思《资本论》 从上述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利:促进了人口的迁徙
哥伦布航海后全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利: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1420年欧洲认识的世界范围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人们认识的世界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利:加强了各大洲的联系,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弊:对美洲财富、土地的掠夺被迫在矿山工作的印第安人据统计:1492年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居住的印第安人有25万,到1538年,仅剩1500人。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在西班牙统治的100年间减少了约90%。  弊:对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资料1:征服期间遭受的有形损失、文化模式的破坏、征服引起的心理创伤、强迫劳动的负担、酒精和新疾病的传入,各地的印第安人大批的死亡。 ——《全球通史》
资料2:从15世纪中叶起,西方殖民者则一手制造出长达四个多世纪、震惊世界的历史悲剧──黑奴买卖。……欧洲人硬把非洲黑人当作一种活的商品──会说话的牲口,去进行买卖。……一支伯明翰枪就能换到一个黑人,一匹阿拉伯马能换25个奴隶……

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两个历史事件的性质与影响作出自己的评价。我来评价和平交往利益驱动、暴力掠夺 郑和远航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最长的跨洋航行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开创了和平外交的航海模式,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但是它所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促进了人口的迁徙,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加强了各大洲的联系,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导致了对美洲财富、土地的掠夺,对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
航海家
亲善大使
和平使者
外交家
移民之父
殖民者
……
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地分析;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史论结合。如何评价某一事件或历史人物? 2013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推进“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全球化之中国态度第四篇章 以古鉴今 感悟历史 历史总是延续的,所以顺着历史我们可以认识今天的世界;历史也总是有时代特征的,不同的时代创造不同的故事,先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伟大壮举,后有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回望历史,人类从未放弃对远方的追求与探索,而是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将世界连成整体,走向全球化。畅谈我们的收获
你说我说……(学到的知识、学习方法……)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英国李约瑟博士
飞燕阵编队战船水船座船马船粮船大 宝 船大宝船:长约147米,宽约60米圣玛利亚号:长24.5米,宽6米明黄河江大亚洲洲非洋度印东海海南太平洋榜葛剌孟加拉印度越南占城暹罗泰国吕宋锡兰孟加拉湾湾斯波苏门答腊浡泥文莱南洋群岛苏禄伊朗阿拉伯半岛南京占城撒地港吉大港柯枝古里忽鲁谟斯霍尔本兹阿丹天方麦加木骨都束三宝垄新村刘家港满刺加马六甲哇爪科泽科德阿拉伯海斯里兰卡摩加迪沙亚丁郑和的航海路线郑和航海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文莱郑和下西洋路线郑和下西洋途径了哪些国家与地区?最远到达了哪里?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小知识:“西洋”: 据《明史·外国传》说:“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明代以文莱即东经110度为界来划分东、西洋,把文莱以西的地方叫“西洋”。文莱以东的地方叫“东洋”。郑和出使的国家,都在当时“西洋”范围内,因此称郑和的七次出使为“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区:从刘家港出发,经福州、占城、满剌加、榜葛剌、锡兰、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航海路线
哥伦布航海主要途径哪些地区?最远到达了哪里?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区: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纳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群岛等岛屿;最远到达:美洲。马达加斯加纪念邮票美国《地理杂志》德国报刊专文 时至今日,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仍值得我们纪念国家邮政发行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