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十六 物质的转化和利用(原卷+解析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18】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十六 物质的转化和利用(原卷+解析卷)

资源简介

备考2018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十六 物质的转化和利用
考点扫描☆聚焦中考
物质的转化和利用,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知识点包括酸碱盐的性质及其相互反应;物质特征、物质之最和物质颜色,以它们为突破口,逐一分析。总体来看,以解答题为主。也有少量的填空题。结合2016和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物质的转化和利用问题的探讨:www-2-1-cnjy-com
(1)选择题—物质的转化;
(2)选择题—物质的推断;
(3)框图推断;
(4)文字叙述推断。
考点梳理☆温习理解
一、物质的特征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 。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3)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 ,固体是 。
(4)能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 ;燃烧更剧烈的是 ;使火焰熄灭的是 。
(5)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的是 。
(6)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
二、物质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人体中含量最多元素是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海水中含量最多元素是 ;
(3)海水中含量最的离子是 ;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 是 ;
(6)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 ;
(7)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
(8)最常用的溶剂是 ;
三、物质颜色




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蓝色
红褐色




黑色
红色
蓝色
银白色




蓝色
黄色
浅绿色




蓝紫色
浅蓝色
蓝色
四、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见专题7、8和9。
考点剖析☆典型例题
例1(2016?南宁)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Fe→Cu B.KNO3→NaNO3 C.Mg→MgO D.H2SO4→HCl
【答案】B
【解答】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转化能一步完成,故选项错误;
B、由KNO3转化为NaNO3,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钾盐,而硝酸盐和钾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2·1·c·n·j·y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转化能一步完成,故选项错误;
D、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转化能一步完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它们相互的反应,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例2(2017?苏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
选项



A
H2SO4
H2
H2O
B
C
CO
CO2
C
Ca(OH)2
CaCl2
CaCO3
D
NaOH
NaCl
NaNO3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A、硫酸(甲)和活泼金属锌铁铝等反应生成氢气(乙),和碳酸盐或者碱等反应生成水(丙),氢气(乙)体现可燃性或者还原性都能生成水(丙),水(丙)也能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乙)和氧气,该转化能实现,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碳(甲)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乙),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丙),一氧化碳(乙)体现可燃性或者还原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丙),二氧化碳(丙)在高温下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乙),该转化能实现,正确;2-1-c-n-j-y
C、氢氧化钙(甲)盐酸反应氯化钙(乙),和二氧化碳或者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丙),氯化钙(乙)和可溶性碳酸盐反应能生成碳酸钙(丙),碳酸钙(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乙),该转化能实现,正确;21*cnjy*com
D、氢氧化钠(甲)和盐酸或者某些金属氯化物如入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铁等反应生成氯化钠(乙),和硝酸或者某些金属硝酸盐如硝酸镁、硝酸铝、硝酸铁等反应反应生成硝酸钠(丙),氯化钠(乙)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丙),硝酸钠(丙)不能生成氯化钠(乙),该转化不能实现,错误;【来源:21cnj*y.co*m】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额推断,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答案,然后顺推或逆推从而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出处:21教育名师】
例3(2017?东营)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C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E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份之一,其溶液为蓝色,F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www.21-cn-jy.com
(1)写出化学式:B   ;E   。
(2)物质C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选择C作为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有 
  (答两条即可)。
(3)写出D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
(4)B在生产上的用途有   ,上述反应没有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H2SO4;CuSO4;
(2)氧化物;安全无毒,价格低廉;(答案合理即可);
(3)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
(4)金属除锈;分解反应;
【解答】(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C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E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份之一,其溶液为蓝色,因此A是铁,C是氧化钙,E是硫酸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B是硫酸;故答案为:H2SO4;CuSO4;
(2)C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选择C氧化钙为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有:安全无毒,价格低廉等;故答案为:氧化物;安全无毒,价格低廉;(答案合理即可);
(3)F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
(4)硫酸在生产上的用途有:金属除锈、制氢气等;上述反应没有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故答案为:金属除锈;分解反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例4(2017?呼和浩特)A、B、C、D、E、F是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硫、钙6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A、B由两种元素组成,B在常温下为液体,A、B能发生反应:A+2B=Ca(OH)2+C2H2,请写出A、B的化学式:A  ;B   。
(2)C、D、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现有C、D、E、F的四种溶液,分别取四种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C的溶液显红色,D、E、F的溶液均显蓝色,将C与E溶液混合,能产生使F溶液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D与E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
①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C和E溶液反应:   ;E和F溶液反应:   。
②D的俗名为:   。
【答案】(1)CaC2;H2O。
①Na2CO3+H2SO4═Na2SO4+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解答】(1)A、B由两种元素组成,B在常温下为液体,故B为水,A、B能发生反应:A+2B=Ca(OH)2+C2H2,则为CaC2;故填:CaC2;H2O。
(2)C、D、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取四种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C的溶液显红色,故C是硫酸,D、E、F的溶液均显蓝色,故DEF都呈碱性;将C与E溶液混合,能产生使F溶液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故F是氢氧化钙,E是碳酸钠,D与E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D是氢氧化钠。
①C和E溶液反应是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a2CO3+H2SO4═Na2SO4+H2O+CO2↑;
E和F溶液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D是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故填: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点评】对于这类推断抓住突破口,然后题确定混合物的成分一般常用“分层推断法”,先根据所给信息分层推理出每一层的分结论,再进行综合整理得出总结论。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类型一 选择题—物质的转化
1·(2017?荆门)下列物质的转化(“→”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中,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可能全部实现的是(  )
A.H2O2→O2→CO2→H2CO3 B.NaOH→NaNO3→Na2CO3→NaCl
C.CaCO3→CaO→Ca(OH)2→KOH D.Mg→H2→HCl→AlCl3
2·(2017?徐州)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组的3种物质两两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Cu、稀硫酸、CuO②稀盐酸、Ca(OH)2溶液、Na2CO3溶液③C、CO、Fe2O3.
A.① B.② C.①③ D.②③
3·(2017?甘肃)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 H2O→H2 B. Mg→MgO C.Na2CO3→NaOH D. KNO3→NaNO3
4·(2017?常州)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S→SO3 B.CO2→O2 C.Fe3O4→Fe D.Ca(OH)2→NaOH
5·(2017?泰安)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2017?镇江)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FeFe2O3FeCl3
B.SO2H2SO3H2SO4
C.Na2CO3NaNO3KNO3
D.CaCl2溶液CaCO3Ca(OH)2
类型二 选择题—物质的推断
1·(2017?天津)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物质

H2O2
C
CaCO3
FeCl2

O2
CO
CO2
Fe

H2O
CO2
Na2CO3
Fe2O3
A.A B.B C.C D.D
2·(2017?连云港)如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
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D.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
3·(2017?南京)按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氢气和水蒸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氢气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4·(2017?苏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选项



A
H2SO4
H2
H2O
B
C
CO
CO2
C
Ca(OH)2
CaCl2
CaCO3
D
NaOH
NaCl
NaNO3
A.A B.B C.C D.D
类型三 文字叙述型推断
1·(2017?镇江)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BaCl2、Ba(OH)2、Cu(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21·cn·jy·com
(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过滤得白色沉淀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
(2)取白色沉淀A,滴加过量稀HCl,固体不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21*cnjy*com
(3)向无色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含有Ba(OH)2,  含有BaCl2。
2·(2017?来宾)某pH=13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Na+、SO42﹣、CO32﹣、NO3﹣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检验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实验并分析:
(l)该溶液pH=13,证明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最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写出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3)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3·(2017?泰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学习过程要关注物质的性质以及发生哪些变化和发生变化过程中的现象。现有A、B、C三种物质,它们可能是O2、Fe、H2O、H2O2、CaO、Fe2O3、HCl、NaOH、Ca(OH)2、Na2CO3中的一种。
(1)若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B分解能产生A和C。请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
(2)若A、B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并均可与C的溶液反应,生成金属元素化合价不同的两种盐溶液.则C的化学式是   ;请写出能产生黄色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若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分别属于酸、碱和盐,将它们依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
①若均无明显现象,则A、B、C分别是   (填化学式)。
②若能产生白色沉淀,请写出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2017?巴彦卓尔)医疗上的生理盐水中共含有A、B、C、D四种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的名称是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A与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分子,其化学式为   ,该分子中B的化合价是   。由A、B、C形成化合物的俗名为   。
类型四 框图型推断
1·(2017?襄阳)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物质F的化学式: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2017?葫芦岛)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气体单质,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的化学式是   ;
(2)A和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   。
3·(2017?泰安)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I是一种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B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实际应用为   。
4·(2017?荆州)有一包固体,可能由KNO3、BaCl2、NH4Cl、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组成,某化学小组将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并开展以下实验,已知步骤Ⅱ中无气泡产生,且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21cnjy.com
(1)步骤Ⅰ产生的气体为  。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3)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无色溶液C中阳离子的符号为   。
5·(2017?烟台)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物质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F的溶液呈黄色,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版权所有:21教育】
(1)写出A、C、D的化学式:A   、C   、D   。
(2)写出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6·(2017?枣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固体混合物A的组成进行实验研究,已知A中可能含有K2CO3、KCl、Fe2O3中的一种或多种,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问题(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进行)
(1)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2)溶液G中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3)写出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8·(2017?贵港)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E、F、G含有同一种元素,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1)G的化学式是   。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D+E+F的化学方程式:   。
(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A与B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
备考2018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十六 物质的转化和利用
考点扫描☆聚焦中考
物质的转化和利用,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知识点包括酸碱盐的性质及其相互反应;物质特征、物质之最和物质颜色,以它们为突破口,逐一分析。总体来看,以解答题为主。也有少量的填空题。结合2016和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物质的转化和利用问题的探讨:【版权所有:21教育】
(1)选择题—物质的转化;
(2)选择题—物质的推断;
(3)框图推断;
(4)文字叙述推断。
考点梳理☆温习理解
一、物质的特征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O2。
(3)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4)能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更剧烈的是O2;使火焰熄灭的是N2和CO2。
(5)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的是水蒸气。
(6)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Fe。
二、物质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海水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
(3)海水中含量最的离子是Cl-;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NaCl;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 是H2;
(6)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7)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8)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三、物质颜色




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AgCl和BaSO4
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Mg(OH)2、CaCO3、BaCO3
蓝色
Cu(OH)2
红褐色
Fe(OH)3




黑色
铁粉、木炭、CuO、MnO2、Fe3O4
红色
Cu和Fe2O3
蓝色
硫酸铜晶体
银白色
除铜和金之外的金属。




蓝色
含有Cu2+的溶液
黄色
含有Fe3+的溶液
浅绿色
含有Fe2+的溶液




蓝紫色
S在O2中燃烧
浅蓝色
S和H2在空气中燃烧
蓝色
CO和CH4在空气中燃烧
四、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见专题7、8和9。
考点剖析☆典型例题
例1(2016?南宁)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Fe→Cu B.KNO3→NaNO3 C.Mg→MgO D.H2SO4→HCl
【答案】B
【解答】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转化能一步完成,故选项错误;
B、由KNO3转化为NaNO3,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钾盐,而硝酸盐和钾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21cnjy.com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转化能一步完成,故选项错误;
D、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转化能一步完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它们相互的反应,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例2(2017?苏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
选项



A
H2SO4
H2
H2O
B
C
CO
CO2
C
Ca(OH)2
CaCl2
CaCO3
D
NaOH
NaCl
NaNO3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A、硫酸(甲)和活泼金属锌铁铝等反应生成氢气(乙),和碳酸盐或者碱等反应生成水(丙),氢气(乙)体现可燃性或者还原性都能生成水(丙),水(丙)也能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乙)和氧气,该转化能实现,正确;21·世纪*教育网
B、碳(甲)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乙),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丙),一氧化碳(乙)体现可燃性或者还原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丙),二氧化碳(丙)在高温下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乙),该转化能实现,正确;21*cnjy*com
C、氢氧化钙(甲)盐酸反应氯化钙(乙),和二氧化碳或者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丙),氯化钙(乙)和可溶性碳酸盐反应能生成碳酸钙(丙),碳酸钙(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乙),该转化能实现,正确;【来源:21cnj*y.co*m】
D、氢氧化钠(甲)和盐酸或者某些金属氯化物如入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铁等反应生成氯化钠(乙),和硝酸或者某些金属硝酸盐如硝酸镁、硝酸铝、硝酸铁等反应反应生成硝酸钠(丙),氯化钠(乙)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丙),硝酸钠(丙)不能生成氯化钠(乙),该转化不能实现,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额推断,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答案,然后顺推或逆推从而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例3(2017?东营)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C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E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份之一,其溶液为蓝色,F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B   ;E   。
(2)物质C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选择C作为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有 
  (答两条即可)。
(3)写出D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
(4)B在生产上的用途有   ,上述反应没有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H2SO4;CuSO4;
(2)氧化物;安全无毒,价格低廉;(答案合理即可);
(3)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
(4)金属除锈;分解反应;
【解答】(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C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E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份之一,其溶液为蓝色,因此A是铁,C是氧化钙,E是硫酸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B是硫酸;故答案为:H2SO4;CuSO4;
(2)C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选择C氧化钙为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有:安全无毒,价格低廉等;故答案为:氧化物;安全无毒,价格低廉;(答案合理即可);
(3)F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
(4)硫酸在生产上的用途有:金属除锈、制氢气等;上述反应没有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故答案为:金属除锈;分解反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例4(2017?呼和浩特)A、B、C、D、E、F是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硫、钙6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A、B由两种元素组成,B在常温下为液体,A、B能发生反应:A+2B=Ca(OH)2+C2H2,请写出A、B的化学式:A  ;B   。
(2)C、D、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现有C、D、E、F的四种溶液,分别取四种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C的溶液显红色,D、E、F的溶液均显蓝色,将C与E溶液混合,能产生使F溶液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D与E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
①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C和E溶液反应:   ;E和F溶液反应:   。
②D的俗名为:   。
【答案】(1)CaC2;H2O。
①Na2CO3+H2SO4═Na2SO4+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解答】(1)A、B由两种元素组成,B在常温下为液体,故B为水,A、B能发生反应:A+2B=Ca(OH)2+C2H2,则为CaC2;故填:CaC2;H2O。2·1·c·n·j·y
(2)C、D、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取四种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C的溶液显红色,故C是硫酸,D、E、F的溶液均显蓝色,故DEF都呈碱性;将C与E溶液混合,能产生使F溶液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故F是氢氧化钙,E是碳酸钠,D与E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D是氢氧化钠。www-2-1-cnjy-com
①C和E溶液反应是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a2CO3+H2SO4═Na2SO4+H2O+CO2↑;
E和F溶液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D是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故填: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点评】对于这类推断抓住突破口,然后题确定混合物的成分一般常用“分层推断法”,先根据所给信息分层推理出每一层的分结论,再进行综合整理得出总结论。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类型一 选择题—物质的转化
1·(2017?荆门)下列物质的转化(“→”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中,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可能全部实现的是(  )
A.H2O2→O2→CO2→H2CO3 B.NaOH→NaNO3→Na2CO3→NaCl
C.CaCO3→CaO→Ca(OH)2→KOH D.Mg→H2→HCl→AlCl3
【答案】B
【解答】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能全部实现,故选项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但硝酸钠与其它物质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钠,因为假设能行,对应的生成物是碳酸钠和硝酸盐,碳酸钠和硝酸盐均易溶于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发生;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全部实现,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钾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能全部实现,故选项错误;
D、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能全部实现,故选项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故选B。
2·(2017?徐州)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组的3种物质两两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Cu、稀硫酸、CuO②稀盐酸、Ca(OH)2溶液、Na2CO3溶液③C、CO、Fe2O3.
A.① B.② C.①③ D.②③
【答案】B
【解答】①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与稀硫酸不反应,②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都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都能反应;③碳和一氧化碳不反应。
故选B。
3·(2017?甘肃)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 H2O→H2 B. Mg→MgO C.Na2CO3→NaOH D. KNO3→NaNO3
【答案】D
【解答】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镁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氧化镁;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可以得到氢氧化钠;只有硝酸钾无法直接转化成硝酸钠;故选D。
4·(2017?常州)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S→SO3 B.CO2→O2 C.Fe3O4→Fe D.Ca(OH)2→NaOH
【答案】A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一步反应三氧化硫,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C、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2017?泰安)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答】①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②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硫酸亚铁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均一步实现;
③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转化为碳酸钠,假设能行,对应的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氯化银,则选择的反应物应为碳酸银,碳酸银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钠发生反应,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均一步实现;
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故①④中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故选A。
6·(2017?镇江)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FeFe2O3FeCl3
B.SO2H2SO3H2SO4
C.Na2CO3NaNO3KNO3
D.CaCl2溶液CaCO3Ca(OH)2
【答案】B
【解答】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能生成氧化铁,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钠与硝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由NaNO3转化为KNO3,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钠盐和KNO3,而钠盐和KNO3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钙溶液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类型二 选择题—物质的推断
1·(2017?天津)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物质

H2O2
C
CaCO3
FeCl2

O2
CO
CO2
Fe

H2O
CO2
Na2CO3
Fe2O3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A、过氧化氢(甲)可以分解成水(丙)和氧气(乙),而氧气(乙)可以和氢气或者含氢化合物反应生成水(丙),而水(丙)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氧气(乙)和氢气。故该转化能实现,正确;21·cn·jy·com
B、碳(甲)和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乙),而一氧化碳(乙)体现可燃性与还原性都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丙),而二氧化碳(丙)和碳在高温的情况下也能生成一氧化碳(乙)。故该转化能实现,正确;www.21-cn-jy.com
C、碳酸钙(甲)高温煅烧或者和盐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乙),二氧化碳(乙)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丙),碳酸钠(丙)和盐酸等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乙),同时碳酸钠(丙)和氢氧化钙或者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甲)。故该转化能实现。正确;
D、氧化铁(丙)无法直接得到氯化亚铁(甲),前者是+3价铁,而后者是+2价,错误;
故选D。
2·(2017?连云港)如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
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D.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
【答案】C
【解答】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甲能够转化为戊,因此甲可以是氧化铜,戊是二氧化碳;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且氧化铜能够和乙反应,因此乙是酸,丁为碳酸钙,丙是碱﹣氢氧化钙,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A、乙是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说法正确;
B、丙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说法正确;
C、氧化铜可以和碳、一氧化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不一定通过置换反应实现,故说法错误;
D、氧化铜不能一步反应产生碳酸钙,故说法正确;
故选C。
3·(2017?南京)按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
A.氢气和水蒸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氢气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答案】A
【解答】A、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正确;
B、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生成的水蒸气使无水CuSO4变蓝;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C、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生成的水蒸气使无水CuSO4变蓝;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使无水CuSO4变蓝,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2017?苏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
选项



A
H2SO4
H2
H2O
B
C
CO
CO2
C
Ca(OH)2
CaCl2
CaCO3
D
NaOH
NaCl
NaNO3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A、硫酸(甲)和活泼金属锌铁铝等反应生成氢气(乙),和碳酸盐或者碱等反应生成水(丙),氢气(乙)体现可燃性或者还原性都能生成水(丙),水(丙)也能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乙)和氧气,该转化能实现,正确;21教育网
B、碳(甲)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乙),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丙),一氧化碳(乙)体现可燃性或者还原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丙),二氧化碳(丙)在高温下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乙),该转化能实现,正确;
C、氢氧化钙(甲)盐酸反应氯化钙(乙),和二氧化碳或者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丙),氯化钙(乙)和可溶性碳酸盐反应能生成碳酸钙(丙),碳酸钙(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乙),该转化能实现,正确;
D、氢氧化钠(甲)和盐酸或者某些金属氯化物如入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铁等反应生成氯化钠(乙),和硝酸或者某些金属硝酸盐如硝酸镁、硝酸铝、硝酸铁等反应反应生成硝酸钠(丙),氯化钠(乙)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丙),硝酸钠(丙)不能生成氯化钠(乙),该转化不能实现,错误;故选D。
类型三 文字叙述型推断
1·(2017?镇江)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BaCl2、Ba(OH)2、Cu(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过滤得白色沉淀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
(2)取白色沉淀A,滴加过量稀HCl,固体不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
(3)向无色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含有Ba(OH)2,  含有BaCl2。
【解答】硝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不会与氯化钡反应。
(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过滤得白色沉淀A和无色滤液B,硝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Cu(NO3)2;
(2)取白色沉淀A,滴加过量稀HCl,固体不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Na2CO3,一定含有Na2SO4;
(3)向无色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盐酸,不一定含有BaCl2。
【答案】(1)Cu(NO3)2;
(2)Na2CO3,Na2SO4;
(3)一定,不一定。
2·(2017?来宾)某pH=13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Na+、SO42﹣、CO32﹣、NO3﹣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检验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实验并分析:
(l)该溶液pH=13,证明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最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写出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3)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解答】(1)该溶液pH=13,说明溶液显碱性,含有氢氧很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的离子不能存在,氢氧化铜属于沉淀,所以不存在铜离子;
(2)滴加适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有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也有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碳酸钡与盐酸反应,反应物是碳酸钡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钡、水和氧化碳,所以方程式是BaCO3+2HCl=BaCl2+H2O+CO2↑;
(3)由上边的分析可知一定不存在铜离子,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溶液中还需要含有阳离子,所以一定存在钠离子,可能存在的是硝酸根离子。
【答案】(1)Cu2+;(2)BaCO3+2HCl=BaCl2+H2O+CO2↑;(3)Na+、SO42﹣、CO32﹣;NO3﹣。
3·(2017?泰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学习过程要关注物质的性质以及发生哪些变化和发生变化过程中的现象。现有A、B、C三种物质,它们可能是O2、Fe、H2O、H2O2、CaO、Fe2O3、HCl、NaOH、Ca(OH)2、Na2CO3中的一种。
(1)若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B分解能产生A和C。请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
(2)若A、B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并均可与C的溶液反应,生成金属元素化合价不同的两种盐溶液.则C的化学式是   ;请写出能产生黄色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若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分别属于酸、碱和盐,将它们依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
①若均无明显现象,则A、B、C分别是   (填化学式)。
②若能产生白色沉淀,请写出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解答】(1)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B分解能产生A和C,结合题中所给的物质分析可知,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含有相同的元素,所以推导正确,该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A、B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并均可与C的溶液反应,生成金属元素化合价不同的两种盐溶液,通过分析题中所给的物质可知,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不同价态的化合物,所以C是盐酸,C的化学式为:HCl,A、B是铁或氧化铁中的一种,黄色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所以能产生黄色溶液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故填:HCl;6HCl+Fe2O3=2FeCl3+3H2O;
(3)A、B、C中含有一酸、一碱、一盐,结合题中所给的物质分析可知,酸是盐酸,盐是碳酸钠,碱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
①将它们依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均无明显现象,先将盐酸加入烧杯中,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再加入碳酸钠没有明显现象,满足题中的要求,所以A、B、C可能是:HCl、NaOH、Na2CO3;故填:HCl、NaOH、Na2CO3;
②将它们依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能产生白色沉淀,通过分析只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酸、碱中和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故填:2HCl+Ca(OH)2=CaCl2+2H2O;
【答案】(1)2H2O22H2O+O2↑;
(2)HCl;6HCl+Fe2O3=2FeCl3+3H2O;
(3)①HCl、NaOH、Na2CO3;
②2HCl+Ca(OH)2=CaCl2+2H2O;
4·(2017?巴彦卓尔)医疗上的生理盐水中共含有A、B、C、D四种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的名称是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A与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分子,其化学式为   ,该分子中B的化合价是   。由A、B、C形成化合物的俗名为   。
【解答】(1)医疗上的生理盐水中共含有A、B、C、D四种元素,生理盐水中含有氢、氧、氯、钠四种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A是氢元素,B是氧元素,C是钠元素,D是氯元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氯元素,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A与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分子,其化学式为H2O,该分子中氢元素显示+1价,所以B的化合价是﹣2,由A、B、C形成化合物是氢氧化钠,俗名为烧碱。
【答案】(1)氯元素,;
(2)H2O,﹣2,烧碱。
类型四 框图型推断
1·(2017?襄阳)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物质F的化学式: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解答】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因此F是碳酸钙;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氢气燃烧生成水,因此A是水,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C是碳酸钠,稀盐酸能和碳酸钠、碳酸钙反应,因此E可以是稀盐酸,稀盐酸能和比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因此D是氢气;
(1)物质F是碳酸钙,碳酸钙的化学式是CaCO3。
故填:CaCO3。
(2)反应②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3)反应①中,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填:分解反应。
【答案】(1)CaCO3。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分解反应。
2·(2017?葫芦岛)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气体单质,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的化学式是   ;
(2)A和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   。
【解答】(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钙,B是稀盐酸,D和C可以相互转化,D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C是二氧化碳,D可以是碳酸钠,E是气体单质,盐酸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氢气,C和氢气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H2;
(2)A和B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E→C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4)通过推导可知,D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钠可以制玻璃。
【答案】(1)H2;
(2)复分解;
(3)2H2+O22H2O;
(4)制玻璃。
3·(2017?泰安)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I是一种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B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实际应用为   。
【解答】A是一种常用的化肥,能分解生成通电能分解的C,故C是水,A可能是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B和D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氨气;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是氢气和氧气,故E和F是氢气或氧气;G和E能反应生成H,H与D的组成元素相同,故D是二氧化碳,H是一氧化碳,G是碳,E是氧气,F是氢气,B是氨气;H能与反应生成D,说明I是金属氧化物,且为红棕色,为氧化铁 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反应①是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B是氨气,D的化学式为二氧化碳;故填:NH3;CO2;
(3)反应④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实际应用是冶炼金属;故填:3CO+Fe2O32Fe+3CO2;冶炼金属(或炼铁)。
【答案】(1)分解反应;
(2)NH3;CO2;
(3)3CO+Fe2O32Fe+3CO2;冶炼金属(或炼铁)。
4·(2017?荆州)有一包固体,可能由KNO3、BaCl2、NH4Cl、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组成,某化学小组将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并开展以下实验,已知步骤Ⅱ中无气泡产生,且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产生的气体为  。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3)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无色溶液C中阳离子的符号为   。
【解答】将可能由KNO3、BaCl2、NH4Cl、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固体与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此气体是氨气,因此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铵;此外产生白色沉淀X,X可能是与碳酸钠、硫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或硫酸钡,也可能是与氯化镁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镁沉淀;再向沉淀中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Y,说明沉淀X应该是氢氧化镁和硫酸钡沉淀,因为碳酸钡沉淀溶于盐酸会产生气泡,硫酸钡沉淀不能和盐酸反应,因此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镁,一定没有碳酸钠及能与硫酸钠反应的氯化钡;因此:
(1)根据分析可知步骤Ⅰ产生的气体为氨气;故填:NH3(氨气);
(2)根据推断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铵、硫酸钠和氯化镁;故填:NH4Cl、Na2SO4、MgCl2;
(3)步骤Ⅱ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镁和水,故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4)无色溶液C中含有过量的硝酸银、稀硝酸及反应产生的氯化镁,因此阳离子有银离子、氢离子及镁离子;故填:H+、Ag+、Mg2+。
【答案】(1)NH3(氨气);
(2)NH4Cl、Na2SO4、MgCl2;
(3)Mg(OH)2+2HCl=MgCl2+2H2O;
(4)H+、Ag+、Mg2+。
5·(2017?烟台)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物质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F的溶液呈黄色,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
(1)写出A、C、D的化学式:A   、C   、D   。
(2)写出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答】(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D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所以D是氯化钠,物质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所以A是碳酸盐,A会转化成氯化钠,所以A是碳酸钠,碳酸钠转化成的C也会转化成氯化钠,所以C是氢氧化钠,B会与碳酸钠反应,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B是盐酸,E是氯化银沉淀,F的溶液呈黄色,所以F是氯化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Na2CO3,C是NaOH,D是NaCl;
(2)反应①可以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②是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HNO3+AgCl↓。21*cnjy*com
【答案】(1)Na2CO3,NaOH,NaCl;
(2)复分解反应;
(3)HCl+AgNO3=HNO3+AgCl↓。
6·(2017?枣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固体混合物A的组成进行实验研究,已知A中可能含有K2CO3、KCl、Fe2O3中的一种或多种,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问题(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进行)
(1)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2)溶液G中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3)写出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解答】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会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所以
固体混合物中加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B,所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钾,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所以E是碳酸钡沉淀,D是含有氢氧化钾,D和C反应会生成红褐色沉淀,所以F是氢氧化铁沉淀,C中含有铁离子,所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化铁,所以
(1)通过推导可知,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K2CO3、Fe2O3;
(2)氢氧化钾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所以溶液G中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Cl﹣;
(3)反应③是氢氧化钾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FeCl3+3KOH=Fe(OH)3↓+3KCl,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1-c-n-j-y
【答案】(1)K2CO3、Fe2O3;
(2)Cl﹣;
(3)FeCl3+3KOH=Fe(OH)3↓+3KCl,复分解反应。
8·(2017?贵港)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E、F、G含有同一种元素,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1)G的化学式是   。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D+E+F的化学方程式:   。
(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A与B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
【解答】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故D和F为二氧化碳或是氨气中的一种,C能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故C可能是碳酸氢铵,生成的E为水,水和F能反应生成G,故F可能是二氧化碳,G为碳酸,B能与F反应,故B可能是氢氧化钙,A能与B反应,A可能是碳酸钠,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G是碳酸,故填:H2CO3;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填:化合;
(3)C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H4HCO3NH3↑+CO2↑+H2O;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从微观的角度A与B能发生反应是因为碳酸根离子能与钙离子结合产生碳酸钙沉淀,故填:Ca2++CO32﹣=CaCO3↓。
【答案】(1)H2CO3;
(2)化合;
(3)NH4HCO3NH3↑+CO2↑+H2O;
(4)Ca2++CO32﹣=CaCO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