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2018年5月8日+押高考地理自然地理题组2:大气运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2018年5月8日+押高考地理自然地理题组2:大气运动

资源简介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量称之为土壤热通量,正值表明土壤获得热量,负值表明土壤丧失热量。下图示意7月份某地不同深度土壤热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题。

1.地表至地下40cm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的
A.吸热量增加 B.散热量增加
C.日温差减小 D.日均温减小
2.影响地下lcm土壤热通量日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地势高低 D.植被覆盖
3.土壤温度日较差即一天中土壤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土温日较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面热收支状况(如土壤热通量大小)和土壤热特性,下列关于土壤温度日较差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浅色土壤大于深色土壤 B.干土大于湿土
C.阳坡小于阴坡 D.平地小于凸地
【参考答案】1.C 2.A 3.B

2.结合时间分析,在白天,地下1cm处土壤热通量是正值,夜晚是负值,且变化幅度大,说明影响地下lcm土壤热通量日变化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A对。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植被覆盖没有昼夜差异,B、C、D错。
3.土壤温度日较差即一天中土壤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土壤温度日较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面热收支状况(如土壤热通量大小)和土壤热特性。浅色土壤热通量小,故浅色土壤温度日较差小于深色土壤,A错。干土热的快,土壤温度日较差大于湿土,B对。阳坡热量收入多,土壤温度日较差大于阴坡,C错。平地热通量较大,土壤温度日较差大于凸地,D错。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
(1)分析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分析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分析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分析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

霜柱,是指寒冷的冬夜,在裸露的松散土地上,形成的一种呈束丝状的冰晶,其顶端常覆有少量泥土(如下图),该现象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霜柱”的水汽的直接来源最可能是
A.雨水 B.土壤水 C.大气水 D.生物水
2.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霜柱”现象较为少见的原因有
①夜晚气温较高,水汽无法凝结 ②夜晚地面温度低,表土易冻结
③降水较少,土壤水分含量较低 ④空气湿度较小,缺少水汽供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B 2.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