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了解土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观察、探究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粒、黏粒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及各类土壤的特性。2·1·c·n·j·y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土壤中的动植物有了初步的认知,在本节课中深入探究土壤的成分及种类,基本符合学生认知规律。21教育网学习目标1.通过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成分。2.知道土壤的成分及和土壤的三种类型,了解土壤中沙粒、黏粒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分类。3.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4.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土与黏土的差异。5.形成探究土壤、关心家乡的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教学重难点了解土壤的成分及其种类。评价任务:1.知道土壤的三种类型:沙土、黏土和壤土。2.学会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教学准备:采集好的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二、新授。1.观察土壤。(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采集好的土壤: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土壤里有什么?(2)分组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2.研究土壤的成分。(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3)取一些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有什么现象?小结:纸巾变湿了,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土壤散开,过一会儿看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搅动后看到土壤全部散开,静止一段时间土壤分层,说明土壤中含有沙粒;烧土块时有烧焦的气味,土块变硬,变成了灰白色,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研究土壤的种类。教师讲述。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21cnjy.com4.探究不同土壤的渗水性。(1)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垫好纱布。②倒入相同的水。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2)小组回答实验结果。(3)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沙土的渗水性最好。5.比较沙土和黏土。你还知道什么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1)分组讨论。(2)大组交流。(3)小结:①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②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③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21·cn·jy·com三、课后作业。课后认真研究当地周围的土壤,判断土壤类型。板书设计了解土壤观察土壤:湿的、褐色,里面有小虫子、落叶、树根、蚯蚓……土壤的成分:水、沙粒、黏土、腐殖质 沙土(沙粒含量特别多)土壤的种类: 黏土(黏粒含量特别多) 壤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渗水性:沙土>壤土>黏土教学反思这节课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土壤的成分及三种类型土壤的特点。学生掌握了三种类型不同的土壤,学会了辨别土壤种类,就可以以次为工具来调查家乡土壤的种类,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设计,学生是主角,老师适当引导,同时给以适当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果自然好,学生收获大。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